第207章 禮改高潮,新製初成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禮改高潮,新製初成
李明猛地站起身,
爪哇國使節的到來,無疑是李明期盼已久的轉機。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迎了出去。
隻見使節們衣著華麗,攜帶的厚禮堆滿了數個大箱子,讓人目不暇接。
為首的使者更是麵帶微笑,顯然是來祝賀而非挑釁。
“使節大人,請進!”李明拱手道,笑容滿麵。
他心中暗自計算著,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徹底消除那些反對者的疑慮。
使節們走進大殿,李明已經開始布置。
他讓宮廷侍從們準備了一場新禮儀的演示,希望能夠借此機會,讓所有人都看到新禮儀的優勢。
消息傳開後,宮中的眾人紛紛湧來,連那些一向反對改革的老宮廷大臣也來了。
他們心裏或許還在冷笑,但仍舊帶著一絲好奇。
李明站在大殿中央,高聲說道:“各位,今日我將為大家演示新禮儀,希望大家能夠一同見證,這不僅是為了大明的榮耀,更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
話音剛落,老宮廷大臣便站了出來,臉上帶著淡淡的嘲諷,“李大人,改革是好事,但不能操之過急。萬一新禮儀行不通,豈不是讓我們大明丟盡了顏麵?”
李明心中一凜,但麵上依舊從容不迫,“老大人,我理解您的擔憂。但請相信,新禮儀不僅方便實用,更能體現大國的風範。今日的演示,便是最好的證明。”
楊榮也在此時站了出來,朗聲說道:“大家放心,李大人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新禮儀不僅經過周密的考慮,更得到了使節大人的認可。”
使節們的到來無疑增添了這場演示的權威性。
李明心中有了底氣,開始指揮宮廷侍從們進行演示。
宮廷侍從長卻在此時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顯然是對新禮儀的抵觸心理作祟。
演示開始,宮廷侍從們按照李明的指示,依次進行了各種禮儀動作。
然而,宮廷侍從長卻故意在關鍵環節製造混亂,一個跪拜的動作做得極不標準,還故意咳嗽了幾聲,試圖打破演示的節奏。
李明的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起來,他迅速糾正了侍從長的錯誤,高聲說道:“眾人請看,這就是新舊禮儀的區別。舊禮儀繁瑣複雜,容易出錯,而新禮儀簡潔明了,不僅避免了出錯的可能,更顯得莊重有序。”
楊榮也在一旁協助,詳細解釋每一個動作的意義和背後的道理。
隨著演示的進行,不少宮廷人員開始對新禮儀有了新的認識,甚至有人低聲讚歎:“這新禮儀確實不錯,比舊禮儀強多了。”
老宮廷大臣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動搖的神情。
而宮廷侍從長更是額頭冒汗,他原本以為自己可以破壞演示,卻沒想到李明早有準備,將每一個漏洞都堵得嚴嚴實實。
演示結束後,李明轉向使節們,笑著問道:“大人,您覺得如何?”
使節首領點頭讚許:“李大人,貴國的新禮儀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簡便而富有尊嚴。我們爪哇國願意學習這一禮儀,以便更好地與貴國交往。”
李明心中一喜,但他並未立即表露,而是轉向眾人,高聲道:“各位,今日的演示已經證明,新禮儀不僅可行,更能讓大明變得更加輝煌。希望大家能夠共同支持,讓這一改革順利進行。”
話音未落,人群中響起了一陣掌聲,不少人都點頭表示讚同。
老宮廷大臣和宮廷侍從長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但他們已經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李明見狀,心中暗自得意接下來,他需要單獨與老宮廷大臣們溝通,徹底消除他們的疑慮。
“老大人,宮廷侍從長,你二位請留步,我有話要說。”李明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充滿了自信與堅定。
李明將老宮廷大臣們請到偏殿,屏退左右,隻留下楊榮在一旁協助。
他開門見山,語氣誠懇卻不失鋒芒:“諸位大人,都是大明朝的肱骨之臣,為國操勞半生,忠心可鑒。但時代變了,咱們不能抱著老一套不放啊!”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臣,顫巍巍地拄著拐杖,哼了一聲:“李大人,老夫承認你有些本事,但這禮儀乃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豈能說改就改?這要是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笑話咱們大明朝令夕改,毫無威信?”
李明微微一笑,並不動怒,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指著遠處熙熙攘攘的街道:“大人請看,這天下,早已不是當年的天下了。各國使節往來頻繁,咱們大明若是還抱著老一套,繁文縟節,不僅讓外邦人笑話,更會錯失許多機會!”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諸位大人,你們可曾想過,為何那些番邦小國,敢對咱們大明陽奉陰違?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咱們古板守舊,不知變通!咱們若是連禮儀都不能革新,還談什麽國富兵強?還談什麽萬國來朝?”
楊榮也在一旁幫腔:“諸位大人,李大人所言極是啊!新禮儀並非是要拋棄傳統,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新禮儀更加簡潔明了,既能體現咱們大明的氣度,又能讓外邦使節感受到咱們的尊重,這豈不是一舉兩得?”
李明又補充道:“況且,新禮儀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推敲的。它既保留了咱們華夏禮儀的精髓,又融入了時代的特點,更加符合當下的需求。諸位大人,守舊隻會讓咱們大明在外交上陷入孤立,而新禮儀,則能展現咱們大明的包容和進步!”
他走到那位胡子花白的老臣麵前,深深一揖:“大人,我知道您擔心什麽。您是怕壞了規矩,亂了綱常。但您要相信,我李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好!我是想讓大明變得更強,而不是讓它固步自封,走向衰落!”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擲地有聲。
幾位老臣麵麵相覷,原本堅定的立場開始動搖。
他們都是經曆過風雨的人,自然明白李明所言非虛。
那位胡子花白的老臣,長歎一聲,緩緩說道:“李大人,你說的這些,老夫都明白。隻是……這心裏頭,總覺得有些不踏實。”
李明微微一笑:“大人,這很正常。任何改變,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我相信,隻要咱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夠讓新禮儀在大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又經過一番細致的解釋和勸說,幾位老宮廷大臣終於被李明說服,表示不再反對新禮儀的推行。
最終,在李明的推動下,新的宮廷禮儀得到了宮廷上下的普遍接受。
外國使節們也對明朝的禮儀革新讚不絕口,紛紛表示願意學習和借鑒。
一時間,大明朝的聲威大振,四方來朝,萬國景仰。
然而,就在李明以為一切都將步入正軌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
“報——”
一名錦衣衛急匆匆地闖入大殿,單膝跪地,神色慌張:“啟稟大人,京城中…京城中突然出現了許多傳言……”
李明眉頭一皺,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沉聲問道:“何事慌張?說!”
李明猛地站起身,
爪哇國使節的到來,無疑是李明期盼已久的轉機。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迎了出去。
隻見使節們衣著華麗,攜帶的厚禮堆滿了數個大箱子,讓人目不暇接。
為首的使者更是麵帶微笑,顯然是來祝賀而非挑釁。
“使節大人,請進!”李明拱手道,笑容滿麵。
他心中暗自計算著,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徹底消除那些反對者的疑慮。
使節們走進大殿,李明已經開始布置。
他讓宮廷侍從們準備了一場新禮儀的演示,希望能夠借此機會,讓所有人都看到新禮儀的優勢。
消息傳開後,宮中的眾人紛紛湧來,連那些一向反對改革的老宮廷大臣也來了。
他們心裏或許還在冷笑,但仍舊帶著一絲好奇。
李明站在大殿中央,高聲說道:“各位,今日我將為大家演示新禮儀,希望大家能夠一同見證,這不僅是為了大明的榮耀,更是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
話音剛落,老宮廷大臣便站了出來,臉上帶著淡淡的嘲諷,“李大人,改革是好事,但不能操之過急。萬一新禮儀行不通,豈不是讓我們大明丟盡了顏麵?”
李明心中一凜,但麵上依舊從容不迫,“老大人,我理解您的擔憂。但請相信,新禮儀不僅方便實用,更能體現大國的風範。今日的演示,便是最好的證明。”
楊榮也在此時站了出來,朗聲說道:“大家放心,李大人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新禮儀不僅經過周密的考慮,更得到了使節大人的認可。”
使節們的到來無疑增添了這場演示的權威性。
李明心中有了底氣,開始指揮宮廷侍從們進行演示。
宮廷侍從長卻在此時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顯然是對新禮儀的抵觸心理作祟。
演示開始,宮廷侍從們按照李明的指示,依次進行了各種禮儀動作。
然而,宮廷侍從長卻故意在關鍵環節製造混亂,一個跪拜的動作做得極不標準,還故意咳嗽了幾聲,試圖打破演示的節奏。
李明的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起來,他迅速糾正了侍從長的錯誤,高聲說道:“眾人請看,這就是新舊禮儀的區別。舊禮儀繁瑣複雜,容易出錯,而新禮儀簡潔明了,不僅避免了出錯的可能,更顯得莊重有序。”
楊榮也在一旁協助,詳細解釋每一個動作的意義和背後的道理。
隨著演示的進行,不少宮廷人員開始對新禮儀有了新的認識,甚至有人低聲讚歎:“這新禮儀確實不錯,比舊禮儀強多了。”
老宮廷大臣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些許動搖的神情。
而宮廷侍從長更是額頭冒汗,他原本以為自己可以破壞演示,卻沒想到李明早有準備,將每一個漏洞都堵得嚴嚴實實。
演示結束後,李明轉向使節們,笑著問道:“大人,您覺得如何?”
使節首領點頭讚許:“李大人,貴國的新禮儀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簡便而富有尊嚴。我們爪哇國願意學習這一禮儀,以便更好地與貴國交往。”
李明心中一喜,但他並未立即表露,而是轉向眾人,高聲道:“各位,今日的演示已經證明,新禮儀不僅可行,更能讓大明變得更加輝煌。希望大家能夠共同支持,讓這一改革順利進行。”
話音未落,人群中響起了一陣掌聲,不少人都點頭表示讚同。
老宮廷大臣和宮廷侍從長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但他們已經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李明見狀,心中暗自得意接下來,他需要單獨與老宮廷大臣們溝通,徹底消除他們的疑慮。
“老大人,宮廷侍從長,你二位請留步,我有話要說。”李明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充滿了自信與堅定。
李明將老宮廷大臣們請到偏殿,屏退左右,隻留下楊榮在一旁協助。
他開門見山,語氣誠懇卻不失鋒芒:“諸位大人,都是大明朝的肱骨之臣,為國操勞半生,忠心可鑒。但時代變了,咱們不能抱著老一套不放啊!”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臣,顫巍巍地拄著拐杖,哼了一聲:“李大人,老夫承認你有些本事,但這禮儀乃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豈能說改就改?這要是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笑話咱們大明朝令夕改,毫無威信?”
李明微微一笑,並不動怒,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指著遠處熙熙攘攘的街道:“大人請看,這天下,早已不是當年的天下了。各國使節往來頻繁,咱們大明若是還抱著老一套,繁文縟節,不僅讓外邦人笑話,更會錯失許多機會!”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諸位大人,你們可曾想過,為何那些番邦小國,敢對咱們大明陽奉陰違?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咱們古板守舊,不知變通!咱們若是連禮儀都不能革新,還談什麽國富兵強?還談什麽萬國來朝?”
楊榮也在一旁幫腔:“諸位大人,李大人所言極是啊!新禮儀並非是要拋棄傳統,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新禮儀更加簡潔明了,既能體現咱們大明的氣度,又能讓外邦使節感受到咱們的尊重,這豈不是一舉兩得?”
李明又補充道:“況且,新禮儀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推敲的。它既保留了咱們華夏禮儀的精髓,又融入了時代的特點,更加符合當下的需求。諸位大人,守舊隻會讓咱們大明在外交上陷入孤立,而新禮儀,則能展現咱們大明的包容和進步!”
他走到那位胡子花白的老臣麵前,深深一揖:“大人,我知道您擔心什麽。您是怕壞了規矩,亂了綱常。但您要相信,我李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好!我是想讓大明變得更強,而不是讓它固步自封,走向衰落!”
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擲地有聲。
幾位老臣麵麵相覷,原本堅定的立場開始動搖。
他們都是經曆過風雨的人,自然明白李明所言非虛。
那位胡子花白的老臣,長歎一聲,緩緩說道:“李大人,你說的這些,老夫都明白。隻是……這心裏頭,總覺得有些不踏實。”
李明微微一笑:“大人,這很正常。任何改變,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我相信,隻要咱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夠讓新禮儀在大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又經過一番細致的解釋和勸說,幾位老宮廷大臣終於被李明說服,表示不再反對新禮儀的推行。
最終,在李明的推動下,新的宮廷禮儀得到了宮廷上下的普遍接受。
外國使節們也對明朝的禮儀革新讚不絕口,紛紛表示願意學習和借鑒。
一時間,大明朝的聲威大振,四方來朝,萬國景仰。
然而,就在李明以為一切都將步入正軌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
“報——”
一名錦衣衛急匆匆地闖入大殿,單膝跪地,神色慌張:“啟稟大人,京城中…京城中突然出現了許多傳言……”
李明眉頭一皺,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沉聲問道:“何事慌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