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培訓有方,人力漸足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培訓有方,人力漸足
“人,還是太少了……”李明手指在地圖上,從北方的茫茫草原劃到南方的魚米之鄉,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偌大的版圖上,星星點點的推廣點就像夜空中稀疏的星辰,根本無法照亮這片廣袤的土地。
小吏丁擦了擦額頭的汗,小心翼翼地補充道:“大人,各地都在催促,請求派遣技術指導員。有些地方甚至…甚至開始自行嚐試新農法,結果…結果……”他沒敢再說下去,想必結果一定慘不忍睹。
“自行嚐試?”李明揉了揉太陽穴,感覺一陣頭疼。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新農法需要係統的學習和指導,亂來的話,非但不能增產,反而可能顆粒無收。
一旁的徐光啟捋著胡須,沉吟道:“大人,依老朽之見,不如從各地選拔一些有潛力的農民,集中培訓,再讓他們迴去推廣,如此一來……”
“妙啊!”李明一拍大腿,興奮地打斷徐光啟,“老徐,你這主意真是絕了!咱就搞個農業培訓班,培養一批土專家!這就像…就像現在流行的‘知識付費’一樣,打造爆款課程!”
想法有了,行動起來卻困難重重。
很多農民根本不願意放下手中的農活來參加培訓。
春耕秋收,每一刻都是寶貴的,誰願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新技術耽誤農時?
“啥新農法,俺們祖祖輩輩都這麽種地,不也活下來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吐了一口旱煙,不屑地說道,“淨瞎折騰!”
“就是,就是!”其他幾個老農也紛紛附和,“俺們可沒時間陪你們玩這些花樣!”
李明耐著性子解釋:“老鄉們,這新農法可是能大幅提高產量的,學會了,以後大家都能吃飽飯!”
“嗬嗬,說的比唱的好聽,”另一個老農陰陽怪氣地說道,“俺們種了一輩子地,還不知道咋迴事?別是騙俺們去做什麽苦力吧?”
這老農的話,像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周圍的農民開始議論紛紛,質疑聲此起彼伏。
李明感覺自己像個推銷員,在賣一件沒人相信的產品,心裏那叫一個憋屈。
徐光啟更是急得直跺腳,他深知新農法的優勢,卻無法說服這些固執的農民。
李明深吸一口氣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各位老鄉,”李明提高了音量,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我向大家保證,參加培訓的農民,可以優先獲得新種子,以及其他物資支持!”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新種子!
那可是好東西,產量高,抗病能力強,誰不想擁有?
還有其他物資支持,這可是實打實的福利啊!
原本不感興趣的農民們,眼睛都亮了起來。
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農民,也開始動搖。
“真的假的?”有人試探性地問道。
“當然是真的!”李明拍著胸脯保證,“我說話算數!”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有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驅動,報名參加培訓的人絡繹不絕。
看著逐漸壯大的培訓隊伍,李明終於鬆了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
徐光啟也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
他精心挑選教材,設計課程,力求將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這些未來的“土專家”。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
李明站在田埂上,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培訓教室,心中充滿了希望。
“老徐啊,”李明拍了拍徐光啟的肩膀,“咱們這可是在培養一支…一支……”
“一支什麽?”徐光啟好奇地問道。
李明神秘一笑:“一支改變大明農業的…特種部隊!”
時間像脫韁的野馬,一溜煙兒就跑沒影了。
培訓班的教室裏,不再是剛開始那幫抓耳撓腮、一臉懵的老農,而是一群精神抖擻、眼神裏閃著光的“新農人”。
他們一個個腰杆挺得筆直,手裏拿著嶄新的農具,活像一支即將出征的精銳部隊。
結業儀式上,李明站在高台上,看著台下這群“土專家”,心裏別提多美了。
這感覺,就像老父親看著自家孩子終於成才,恨不得敲鑼打鼓地昭告天下。
“同誌們!”李明清了清嗓子,洪亮的聲音在廣場上迴蕩,“你們是新農法的先鋒,是農業發展的希望!希望你們迴到家鄉後,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傳播出去,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
台下掌聲雷動,震耳欲聾。
這些“土專家”們一個個激動得臉紅脖子粗,恨不得立馬插上翅膀飛迴老家,大顯身手。
徐光啟也激動得熱淚盈眶,他一把抓住李明的手,哽咽著說道:“大人,老朽…老朽終於…終於……”
“終於看到希望了,對吧?”李明笑著拍了拍徐光啟的肩膀,“老徐啊,這才剛剛開始呢,咱們以後的路還長著呢!”
這些“土專家”們就像一顆顆種子,被播撒到全國各地。
他們帶著新技術、新理念,迴到家鄉,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農業改革。
小吏丁看著源源不斷從培訓班出來的技術指導員,激動得像個孩子,逢人就誇:“李大人這招真是高啊!簡直就是神來之筆!”他甚至還專門寫了封信給李明,信裏全是溢美之詞,簡直可以出一本《李明語錄》了。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些“土專家”們手把手地教農民們使用新農具、新技術,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些農民一開始還半信半疑,但看到新技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增產效果後,也紛紛加入了學習的行列。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各地農民紛紛要求派技術指導員,甚至有人不遠千裏趕來,隻為求得一點“真經”。
李明看著各地報上來的喜報,心裏樂開了花。
這感覺,就像玩遊戲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打到了大boss麵前,就等著最後一擊,贏得最終勝利了。
然而,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卻讓李明的心沉到了穀底。
“大人,北方…北方出現大旱……”一個信使跌跌撞撞地跑進來,臉色煞白,聲音顫抖。
李明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他一把抓住信使的肩膀,急切地問道:“旱情如何?嚴重嗎?”
信使嘴唇哆嗦著,半天說不出話來,隻是無力地搖了搖頭。
李明的心沉了下去他抬頭望向窗外,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已經陰雲密布,狂風唿嘯,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老徐……”李明的聲音有些沙啞。
徐光啟站在一旁,臉色同樣凝重,他嘴唇動了動,卻什麽也沒說出來。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擔憂。
新技術推廣的勢頭一片大好,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隨時可能摧毀他們所有的努力。
“這…這可如何是好……”小吏丁的聲音在顫抖。
李明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他必須想辦法應對這場危機。
他走到地圖前,目光緊緊地盯著北方那片旱災肆虐的區域,眉頭緊鎖,一言不發……
“人,還是太少了……”李明手指在地圖上,從北方的茫茫草原劃到南方的魚米之鄉,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偌大的版圖上,星星點點的推廣點就像夜空中稀疏的星辰,根本無法照亮這片廣袤的土地。
小吏丁擦了擦額頭的汗,小心翼翼地補充道:“大人,各地都在催促,請求派遣技術指導員。有些地方甚至…甚至開始自行嚐試新農法,結果…結果……”他沒敢再說下去,想必結果一定慘不忍睹。
“自行嚐試?”李明揉了揉太陽穴,感覺一陣頭疼。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新農法需要係統的學習和指導,亂來的話,非但不能增產,反而可能顆粒無收。
一旁的徐光啟捋著胡須,沉吟道:“大人,依老朽之見,不如從各地選拔一些有潛力的農民,集中培訓,再讓他們迴去推廣,如此一來……”
“妙啊!”李明一拍大腿,興奮地打斷徐光啟,“老徐,你這主意真是絕了!咱就搞個農業培訓班,培養一批土專家!這就像…就像現在流行的‘知識付費’一樣,打造爆款課程!”
想法有了,行動起來卻困難重重。
很多農民根本不願意放下手中的農活來參加培訓。
春耕秋收,每一刻都是寶貴的,誰願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新技術耽誤農時?
“啥新農法,俺們祖祖輩輩都這麽種地,不也活下來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吐了一口旱煙,不屑地說道,“淨瞎折騰!”
“就是,就是!”其他幾個老農也紛紛附和,“俺們可沒時間陪你們玩這些花樣!”
李明耐著性子解釋:“老鄉們,這新農法可是能大幅提高產量的,學會了,以後大家都能吃飽飯!”
“嗬嗬,說的比唱的好聽,”另一個老農陰陽怪氣地說道,“俺們種了一輩子地,還不知道咋迴事?別是騙俺們去做什麽苦力吧?”
這老農的話,像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周圍的農民開始議論紛紛,質疑聲此起彼伏。
李明感覺自己像個推銷員,在賣一件沒人相信的產品,心裏那叫一個憋屈。
徐光啟更是急得直跺腳,他深知新農法的優勢,卻無法說服這些固執的農民。
李明深吸一口氣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各位老鄉,”李明提高了音量,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我向大家保證,參加培訓的農民,可以優先獲得新種子,以及其他物資支持!”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新種子!
那可是好東西,產量高,抗病能力強,誰不想擁有?
還有其他物資支持,這可是實打實的福利啊!
原本不感興趣的農民們,眼睛都亮了起來。
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農民,也開始動搖。
“真的假的?”有人試探性地問道。
“當然是真的!”李明拍著胸脯保證,“我說話算數!”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有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驅動,報名參加培訓的人絡繹不絕。
看著逐漸壯大的培訓隊伍,李明終於鬆了一口氣,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
徐光啟也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
他精心挑選教材,設計課程,力求將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這些未來的“土專家”。
夜幕降臨,繁星點點。
李明站在田埂上,看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培訓教室,心中充滿了希望。
“老徐啊,”李明拍了拍徐光啟的肩膀,“咱們這可是在培養一支…一支……”
“一支什麽?”徐光啟好奇地問道。
李明神秘一笑:“一支改變大明農業的…特種部隊!”
時間像脫韁的野馬,一溜煙兒就跑沒影了。
培訓班的教室裏,不再是剛開始那幫抓耳撓腮、一臉懵的老農,而是一群精神抖擻、眼神裏閃著光的“新農人”。
他們一個個腰杆挺得筆直,手裏拿著嶄新的農具,活像一支即將出征的精銳部隊。
結業儀式上,李明站在高台上,看著台下這群“土專家”,心裏別提多美了。
這感覺,就像老父親看著自家孩子終於成才,恨不得敲鑼打鼓地昭告天下。
“同誌們!”李明清了清嗓子,洪亮的聲音在廣場上迴蕩,“你們是新農法的先鋒,是農業發展的希望!希望你們迴到家鄉後,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傳播出去,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
台下掌聲雷動,震耳欲聾。
這些“土專家”們一個個激動得臉紅脖子粗,恨不得立馬插上翅膀飛迴老家,大顯身手。
徐光啟也激動得熱淚盈眶,他一把抓住李明的手,哽咽著說道:“大人,老朽…老朽終於…終於……”
“終於看到希望了,對吧?”李明笑著拍了拍徐光啟的肩膀,“老徐啊,這才剛剛開始呢,咱們以後的路還長著呢!”
這些“土專家”們就像一顆顆種子,被播撒到全國各地。
他們帶著新技術、新理念,迴到家鄉,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農業改革。
小吏丁看著源源不斷從培訓班出來的技術指導員,激動得像個孩子,逢人就誇:“李大人這招真是高啊!簡直就是神來之筆!”他甚至還專門寫了封信給李明,信裏全是溢美之詞,簡直可以出一本《李明語錄》了。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些“土專家”們手把手地教農民們使用新農具、新技術,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些農民一開始還半信半疑,但看到新技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增產效果後,也紛紛加入了學習的行列。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各地農民紛紛要求派技術指導員,甚至有人不遠千裏趕來,隻為求得一點“真經”。
李明看著各地報上來的喜報,心裏樂開了花。
這感覺,就像玩遊戲一路過關斬將,終於打到了大boss麵前,就等著最後一擊,贏得最終勝利了。
然而,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卻讓李明的心沉到了穀底。
“大人,北方…北方出現大旱……”一個信使跌跌撞撞地跑進來,臉色煞白,聲音顫抖。
李明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他一把抓住信使的肩膀,急切地問道:“旱情如何?嚴重嗎?”
信使嘴唇哆嗦著,半天說不出話來,隻是無力地搖了搖頭。
李明的心沉了下去他抬頭望向窗外,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已經陰雲密布,狂風唿嘯,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老徐……”李明的聲音有些沙啞。
徐光啟站在一旁,臉色同樣凝重,他嘴唇動了動,卻什麽也沒說出來。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擔憂。
新技術推廣的勢頭一片大好,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隨時可能摧毀他們所有的努力。
“這…這可如何是好……”小吏丁的聲音在顫抖。
李明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他必須想辦法應對這場危機。
他走到地圖前,目光緊緊地盯著北方那片旱災肆虐的區域,眉頭緊鎖,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