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邊土盛昌,再啟新程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31章 邊土盛昌,再啟新程
邊土盛昌,再啟新程
軍營裏,歡唿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勝利的喜悅。
士兵們高聲叫喊,互相擁抱慶祝。
李明拍了拍戚繼光的肩膀,滿意地說:“幹得漂亮!這一仗,不僅打出了我們的威風,也打出了邊疆居民的信心。”
“是啊,大人。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戚繼光振奮地迴應。
然而,李明的心情並未完全放鬆。
看著手中的那份人口統計報告,他眉頭緊鎖,自言自語道:“人是越來越多了,可這地……還是不夠分啊。”
這一句話,仿佛在靜謐的夜空中劃過一道閃電,瞬間點亮了邊疆的現狀。
移民潮的到來固然令人欣喜,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資源分配的矛盾。
李明決定深入調查。
他騎馬穿梭於邊疆的各個部落和移民點,親自了解各方的情況。
漸漸地,問題的根源逐漸浮出水麵:一些早期到達的移民和邊疆部落占據了大部分優質資源,而新移民和小部落則在資源匱乏中掙紮。
“這不公平!”一名新移民氣憤地對李明說道,臉上的憤怒和無奈顯而易見。
“是啊,大人。我們辛辛苦苦來到這裏,卻連一口水都喝不上。”另一名新移民附和道,聲音中透出一絲絕望。
李明點了點頭,他理解這些人的苦衷。
資源的不均分配不僅會引發內部矛盾,更會拖累邊疆的發展。
他必須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李明不停地奔波,與各方利益群體進行溝通。
他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力求在不損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重新規劃資源分配方案。
一天晚上,李明在帳篷裏徹夜未眠。
他反複思考,最終萌生了一個創新的想法。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了所有的部落首領和移民代表,宣布了他的資源共享方案。
“各位,經過深思熟慮,我提出一個創新的資源共享方案。我們將采取合作開發和輪流使用的方式,讓每一方都能公平地獲得資源。”李明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他詳細解釋了方案的具體內容:將邊疆的土地和水源劃分為若幹個小塊,每個小塊由不同的部落和移民輪流耕種和使用。
同時,建立一個資源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資源的分配和使用,確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這樣一來,早期到達的移民和部落不會失去現有的資源,新移民和小部落也能得到公平的機會。”李明補充道。
會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認真思考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終於,一名部落首領站了出來,說道:“這個方案聽起來不錯,但我們還需要時間來討論和接受。”
“時間可以等,但邊疆的發展不能等。”李明微笑著說道,目光堅定,“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邊疆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明的方案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各部落和移民開始合作開發資源,邊疆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
農田裏,稻穀綠油油,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商人們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市集上人聲鼎沸,貨物琳琅滿目。
“大人,你看,這片土地上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戚繼光看著眼前的一切,滿心歡喜地說道。
李明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然而,正當所有人沉浸在喜悅中時,李明的眉頭再次緊鎖。
他敏銳地意識到,邊疆的繁榮不僅僅是為了眼前的安寧,更是為了未來的長遠發展。
鹽政改革的種子,已經在他的心中悄悄埋下。
“戚繼光,你過來一下。”李明突然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
“是,大人。”戚繼光應聲而至,
“我有一個更大的計劃,需要你的幫助。”李明低聲說道,嘴角掛著一絲微笑。
“大人盡管吩咐,我一定會盡全力完成。”戚繼光堅定地迴答。
李明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布局。
他知道,邊疆的繁榮隻是開始,更大的挑戰和機遇還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李明的目光望向遠方,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輝煌。
京城,金鑾殿上,陽光透過雕梁畫棟,灑下斑駁的光影。
皇帝朱元璋龍顏大悅,手裏拿著來自邊疆的奏報,朗聲笑道:“好!好啊!朕的九弟真是個奇才!這才多久,就把邊疆治理得井井有條,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簡直是人間仙境啊!”
殿下的文武百官紛紛附和,讚歎之聲不絕於耳。
“李大人真是國之棟梁啊!這等經天緯地之才,我等望塵莫及!”
“可不是嘛!想當初那鳥不拉屎的邊疆,現在竟然成了香餑餑,誰不想去沾沾光啊!”
“李大人這一手,簡直是點石成金啊!我大明王朝,有了李大人,何愁不興盛!”
朝堂之上,一片喜氣洋洋。
李明的名字,如同春風般,吹遍了大街小巷。
百姓們奔走相告,紛紛稱讚這位為他們帶來福祉的“九千歲”。
酒肆茶樓裏,說書先生將李明的功績添油加醋地演繹成傳奇故事,引得聽眾們如癡如醉。
“話說這李大人啊,那可是文曲星下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
“可不是嘛!我聽說啊,他還能唿風喚雨,撒豆成兵呢!”
百姓們對李明的敬仰之情,簡直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
有人甚至在家中供奉起李明的畫像,早晚三炷香,祈求平安富貴。
邊疆的繁榮,也為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各地官員紛紛效仿李明的做法,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一時間,大明王朝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就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時,李明卻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
他知道,邊疆的繁榮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戰還在等著他。
“鹽啊……”李明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遠處的京城,喃喃自語。
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霧,看到未來的方向。
鹽,這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卻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
然而,如今的鹽政卻是一團亂麻,鹽商壟斷,私鹽泛濫,舊鹽政官員屍位素餐,貪汙腐敗,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這鹽政,非改不可!”李明握緊了拳頭
他仿佛看到,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如同巨大的怪獸,張牙舞爪地向他撲來。
那些貪婪的鹽商,腐敗的官員,如同吸血的螞蟥,緊緊地吸附在國家的肌體上。
“來人!”李明沉聲說道。
“大人有何吩咐?”一名侍衛應聲而入。
“備轎!去鹽政司!”李明的語氣堅定而有力,仿佛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侍衛領命而去,李明則轉身走向書桌,拿起一份關於鹽政的報告,仔細地翻閱起來。
他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仿佛在敲響鹽政改革的戰鼓。
夜幕降臨,京城燈火通明。
一輛馬車緩緩地駛向鹽政司,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神秘。
馬車停下,李明從車上走了下來。
他抬頭望向鹽政司的大門,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吱呀——”一聲,鹽政司的大門緩緩打開,仿佛通往一個未知的世界。
李明深吸一口氣,邁步走了進去…… 他能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大人,您來了。”一個聲音打破了寂靜。
李明轉頭看去,隻見一個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的身後,臉上帶著一絲諂媚的笑容。
“你是……”李明微微皺眉,問道。
“下官是鹽政司主事,王大人。”中年男子連忙躬身行禮,語氣恭敬地說道。
李明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打量著眼前的這個人。
他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能看穿人心。
“王大人,”李明突然開口,語氣平靜,“你知道我今天來,是為了什麽嗎?”
王主事的笑容僵在了臉上,他的眼神閃爍不定,不敢直視李明的目光。
“下官……下官不知……”他支支吾吾地說道。
李明冷笑一聲,說道:“好吧,既然你不知道,那我就告訴你。”
他頓了頓,然後一字一句地說道:“我今天來,是為了……”
“查賬!
邊土盛昌,再啟新程
軍營裏,歡唿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勝利的喜悅。
士兵們高聲叫喊,互相擁抱慶祝。
李明拍了拍戚繼光的肩膀,滿意地說:“幹得漂亮!這一仗,不僅打出了我們的威風,也打出了邊疆居民的信心。”
“是啊,大人。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戚繼光振奮地迴應。
然而,李明的心情並未完全放鬆。
看著手中的那份人口統計報告,他眉頭緊鎖,自言自語道:“人是越來越多了,可這地……還是不夠分啊。”
這一句話,仿佛在靜謐的夜空中劃過一道閃電,瞬間點亮了邊疆的現狀。
移民潮的到來固然令人欣喜,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資源分配的矛盾。
李明決定深入調查。
他騎馬穿梭於邊疆的各個部落和移民點,親自了解各方的情況。
漸漸地,問題的根源逐漸浮出水麵:一些早期到達的移民和邊疆部落占據了大部分優質資源,而新移民和小部落則在資源匱乏中掙紮。
“這不公平!”一名新移民氣憤地對李明說道,臉上的憤怒和無奈顯而易見。
“是啊,大人。我們辛辛苦苦來到這裏,卻連一口水都喝不上。”另一名新移民附和道,聲音中透出一絲絕望。
李明點了點頭,他理解這些人的苦衷。
資源的不均分配不僅會引發內部矛盾,更會拖累邊疆的發展。
他必須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李明不停地奔波,與各方利益群體進行溝通。
他聽取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力求在不損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重新規劃資源分配方案。
一天晚上,李明在帳篷裏徹夜未眠。
他反複思考,最終萌生了一個創新的想法。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了所有的部落首領和移民代表,宣布了他的資源共享方案。
“各位,經過深思熟慮,我提出一個創新的資源共享方案。我們將采取合作開發和輪流使用的方式,讓每一方都能公平地獲得資源。”李明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他詳細解釋了方案的具體內容:將邊疆的土地和水源劃分為若幹個小塊,每個小塊由不同的部落和移民輪流耕種和使用。
同時,建立一個資源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資源的分配和使用,確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這樣一來,早期到達的移民和部落不會失去現有的資源,新移民和小部落也能得到公平的機會。”李明補充道。
會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認真思考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終於,一名部落首領站了出來,說道:“這個方案聽起來不錯,但我們還需要時間來討論和接受。”
“時間可以等,但邊疆的發展不能等。”李明微笑著說道,目光堅定,“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邊疆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明的方案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各部落和移民開始合作開發資源,邊疆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
農田裏,稻穀綠油油,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商人們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市集上人聲鼎沸,貨物琳琅滿目。
“大人,你看,這片土地上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戚繼光看著眼前的一切,滿心歡喜地說道。
李明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然而,正當所有人沉浸在喜悅中時,李明的眉頭再次緊鎖。
他敏銳地意識到,邊疆的繁榮不僅僅是為了眼前的安寧,更是為了未來的長遠發展。
鹽政改革的種子,已經在他的心中悄悄埋下。
“戚繼光,你過來一下。”李明突然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神秘。
“是,大人。”戚繼光應聲而至,
“我有一個更大的計劃,需要你的幫助。”李明低聲說道,嘴角掛著一絲微笑。
“大人盡管吩咐,我一定會盡全力完成。”戚繼光堅定地迴答。
李明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布局。
他知道,邊疆的繁榮隻是開始,更大的挑戰和機遇還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李明的目光望向遠方,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輝煌。
京城,金鑾殿上,陽光透過雕梁畫棟,灑下斑駁的光影。
皇帝朱元璋龍顏大悅,手裏拿著來自邊疆的奏報,朗聲笑道:“好!好啊!朕的九弟真是個奇才!這才多久,就把邊疆治理得井井有條,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簡直是人間仙境啊!”
殿下的文武百官紛紛附和,讚歎之聲不絕於耳。
“李大人真是國之棟梁啊!這等經天緯地之才,我等望塵莫及!”
“可不是嘛!想當初那鳥不拉屎的邊疆,現在竟然成了香餑餑,誰不想去沾沾光啊!”
“李大人這一手,簡直是點石成金啊!我大明王朝,有了李大人,何愁不興盛!”
朝堂之上,一片喜氣洋洋。
李明的名字,如同春風般,吹遍了大街小巷。
百姓們奔走相告,紛紛稱讚這位為他們帶來福祉的“九千歲”。
酒肆茶樓裏,說書先生將李明的功績添油加醋地演繹成傳奇故事,引得聽眾們如癡如醉。
“話說這李大人啊,那可是文曲星下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
“可不是嘛!我聽說啊,他還能唿風喚雨,撒豆成兵呢!”
百姓們對李明的敬仰之情,簡直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
有人甚至在家中供奉起李明的畫像,早晚三炷香,祈求平安富貴。
邊疆的繁榮,也為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各地官員紛紛效仿李明的做法,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一時間,大明王朝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就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之中時,李明卻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
他知道,邊疆的繁榮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戰還在等著他。
“鹽啊……”李明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遠處的京城,喃喃自語。
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霧,看到未來的方向。
鹽,這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卻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
然而,如今的鹽政卻是一團亂麻,鹽商壟斷,私鹽泛濫,舊鹽政官員屍位素餐,貪汙腐敗,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這鹽政,非改不可!”李明握緊了拳頭
他仿佛看到,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如同巨大的怪獸,張牙舞爪地向他撲來。
那些貪婪的鹽商,腐敗的官員,如同吸血的螞蟥,緊緊地吸附在國家的肌體上。
“來人!”李明沉聲說道。
“大人有何吩咐?”一名侍衛應聲而入。
“備轎!去鹽政司!”李明的語氣堅定而有力,仿佛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侍衛領命而去,李明則轉身走向書桌,拿起一份關於鹽政的報告,仔細地翻閱起來。
他的手指輕輕地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仿佛在敲響鹽政改革的戰鼓。
夜幕降臨,京城燈火通明。
一輛馬車緩緩地駛向鹽政司,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神秘。
馬車停下,李明從車上走了下來。
他抬頭望向鹽政司的大門,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吱呀——”一聲,鹽政司的大門緩緩打開,仿佛通往一個未知的世界。
李明深吸一口氣,邁步走了進去…… 他能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大人,您來了。”一個聲音打破了寂靜。
李明轉頭看去,隻見一個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的身後,臉上帶著一絲諂媚的笑容。
“你是……”李明微微皺眉,問道。
“下官是鹽政司主事,王大人。”中年男子連忙躬身行禮,語氣恭敬地說道。
李明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打量著眼前的這個人。
他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能看穿人心。
“王大人,”李明突然開口,語氣平靜,“你知道我今天來,是為了什麽嗎?”
王主事的笑容僵在了臉上,他的眼神閃爍不定,不敢直視李明的目光。
“下官……下官不知……”他支支吾吾地說道。
李明冷笑一聲,說道:“好吧,既然你不知道,那我就告訴你。”
他頓了頓,然後一字一句地說道:“我今天來,是為了……”
“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