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交通肇始,困阻重重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交通肇始,困阻重重
燈花爆響的刹那,李明將最後一點紙灰彈進青銅雁魚燈。
工部衙門的穿堂風掠過他玄色官袍的袖口,帶著初秋特有的涼意,將案頭新繪的《漕運輿圖》吹得嘩啦作響。
\"通州商會的銀車本該昨日到賬。\"蹇達捧著算盤跨過門檻,後襟沾著幾根稻草,\"卑職今早去城東車馬行逮人,您猜怎麽著?
那群掌櫃都躲在茶館聽《李青天怒斬河神》的評書呢。\"
李明用朱筆在輿圖上勾出汴梁到徐州的虛線,聞言輕笑:\"他們倒是會挑時辰躲清閑。\"茶盞裏漂浮的枸杞突然蕩開漣漪,窗欞外傳來馬蹄踏碎薄冰的脆響。
十二匹青海驄拖著的鎏金馬車碾過石板路,車簾掀起的縫隙裏,能瞥見丁記綢緞莊的徽記。
王崇古按著刀柄衝進來時,正撞見李明將一遝債券文書塞進竹筒。\"戶部說商稅抵押不足,工部推說河道淤沙難測,禮部那幾個老學究更絕——\"他抓起案上涼透的茶水灌了兩口,\"說您這''官督商辦''是壞了洪武爺定下的祖製!\"
\"祖製?\"李明用火漆封住竹筒,焰光映得眉峰如劍,\"洪武三年疏通會通河,用的就是鹽引換民夫的法子。\"他突然起身推開北窗,正對著秦淮河畔新築的貨運碼頭。
晨霧中隱約可見數十艘漕船首尾相連,桅杆上\"通濟商號\"的幡旗獵獵作響。
三天後的未時三刻,丁家別院的紫藤花架下暗潮湧動。
李明捏著青瓷酒盞,看八名舞姬水袖翻飛,卻遮不住席間商賈們交換的眼色。
當《蘭陵王入陣曲》奏到破陣樂時,丁員外突然擊掌三聲。
\"聽說李大人要在黃河故道架鐵索橋?\"他拈起盤中最後一塊炙鹿肉,\"上月我那二十車蜀錦陷在開封府流沙裏,可是賠了三百兩雪花銀。\"滿座頓時響起附和聲,有個滿臉麻子的糧商甚至掏出算盤劈啪作響。
李明不緊不慢地從袖中取出個檀木匣。
匣蓋開啟的瞬間,二十多雙眼睛都盯住了那枚雕著漕運路線的琉璃鎮紙。\"丁老可記得元貞年間,泉州港市舶司的抽分製?\"他指尖拂過鎮紙中蜿蜒的金線,\"若將每船貨值千抽其二作為過橋費,汴梁到鬆江的商路......\"
席間突然有人打翻了酒壺。
丁員外臉色發青地盯著琉璃中閃爍的微光,仿佛看見自己壟斷三十年的騾馬隊正在化煙。
當李明說到\"驛站周邊可設貨棧三十處\"時,角落裏傳來玉帶鉤墜地的脆響——那位方才打算盤的糧商,正手忙腳亂地撿拾滿地珍珠。
暮色四合時,李明站在碼頭看著最後一艘貨船離岸。
船舷邊堆著的不是絲綢茶葉,而是四十口釘著\"通\"字火漆的銀箱。
王崇古撓著後頸嘟囔:\"怪哉,那丁老頭晌午還說要聯絡山西票號......\"
\"他看到的是騾馬凋敝,聰明人看到的是車輪滾滾。\"李明突然指向對岸,幾盞風燈正沿著新修的青石路迤邐而來。
挑擔的貨郎哼著小調,身後跟著馱滿徽墨的驢隊,石板縫隙裏還留著前日暴雨衝刷出的車轍印。
戌時的更鼓聲中,工部值房突然爆發歡唿。
幾個年輕主事捧著剛送到的《商路利股簿》又跳又笑,撞翻了牆角堆著的河工模型。
李明卻獨坐在滴水簷下,就著燈籠端詳一封皺巴巴的信箋——火漆印是陌生的山巒圖騰。
\"大人!\"渾身泥水的驛卒跌進院門,\"汝寧府急報!
您讓重點勘查的雞公山路段......\"話未說完,東北方傳來悶雷般的聲響。
李明攥緊信紙抬頭望去,隻見銀河如練的天幕下,有流星拖著赤色尾焰劃過紫金山巔。
寅時的梆子聲還在城頭飄蕩,李明已帶著王崇古縱馬掠過雞鳴驛。
晨霧裏隱約傳來銅鈴聲,十丈開外的山道上橫著三棵合抱粗的檜樹,樹皮上刀刻的圖騰還在滲著鬆脂。
\"大人當心!\"王崇古突然勒馬。
箭矢破空聲裏,數十根纏著靛藍布條的竹槍釘入泥地,圍成個詭異的六芒星圖案。
半山腰的蕨類植物簌簌晃動,露出百餘名披著蓑衣的部落漢子,他們額間都塗著赭石色的飛鳥紋。
李明抬手示意衛隊止步,獨自踩著濕滑的青苔上前。
當他撥開最後一片芭蕉葉時,青銅麵具上鑲嵌的綠鬆石在晨曦中忽明忽暗——部落首領握著的骨杖正抵在他咽喉三寸處。
\"漢官的眼睛總盯著別人的神山。\"首領的聲音像被山泉泡過的礫石,骨杖尖端挑開李明腰間的玉帶鉤,\"二十年前你們征南將軍在此立界碑,說好永不開山。\"
李明從袖中抖落一卷泛黃的輿圖,羊皮邊緣磨損處露出洪武二年的官印。\"當年劃界時漏看了這個。\"他指尖點在兩道朱砂標記之間,那裏繪著隻振翅的玄鳥,\"若道路改走鷹愁澗,既避開貴部祖墳,又能保住玄女洞的鍾乳石林。\"
麵具後的唿吸聲陡然粗重。
幾個舉著火把的長老湊近細看,突然有人用土語驚唿:\"他怎知我們埋骨地的方位?\"輿圖上赫然標注著他們去年剛遷徙的祭祀場,連新栽的柏樹位置都分毫不差。
午後的雷雨來得急,李明站在臨時搭起的竹棚下,看工部匠人給部落孩童演示榫卯結構。
方才還劍拔弩張的漢子們,此刻正圍著篝火翻轉烤鹿,肉香混著鬆脂氣息在雨幕中浮動。
\"用三車鹽換勘測權,漢人果然狡詐。\"首領摘下麵具的臉龐布滿刺青,卻小心撫摸著李明贈送的鍍金羅盤,\"但你怎麽保證路修好後,不會有商隊擅闖聖地?\"
李明將酒碗裏的雨滴彈進火堆,滋啦聲中升起青煙。\"可曾見過這種契約?\"他展開的絹帛上用朱砂畫著連綿山勢,空白處按著工部大印與部落的魚骨章,\"今後凡是過路商隊,都需向貴部繳納護山銀——每輛馬車兩文錢。\"
雨停時,山澗騰起七彩虹霓。
李明望著正在拆除路障的部落青壯,突然被個滿臉雀斑的少女塞了塊溫熱的糍粑。\"大人小心腳下!\"王崇古突然拽著他後退兩步。
方才站立處的岩縫裏,竟鑽出幾株罕見的紫葉蘭——那是部落傳說中山神的信使。
暮色降臨時,驛站傳來的急報卻衝散了捷報的喜悅。
李明捏著信紙的手指漸漸發白,紙上是工部侍郎狂亂的筆跡:\"丁記綢緞莊聯合七十二家車馬行,在通州碼頭扣押了全部瀝青原料......\"
燈花爆響的刹那,李明將最後一點紙灰彈進青銅雁魚燈。
工部衙門的穿堂風掠過他玄色官袍的袖口,帶著初秋特有的涼意,將案頭新繪的《漕運輿圖》吹得嘩啦作響。
\"通州商會的銀車本該昨日到賬。\"蹇達捧著算盤跨過門檻,後襟沾著幾根稻草,\"卑職今早去城東車馬行逮人,您猜怎麽著?
那群掌櫃都躲在茶館聽《李青天怒斬河神》的評書呢。\"
李明用朱筆在輿圖上勾出汴梁到徐州的虛線,聞言輕笑:\"他們倒是會挑時辰躲清閑。\"茶盞裏漂浮的枸杞突然蕩開漣漪,窗欞外傳來馬蹄踏碎薄冰的脆響。
十二匹青海驄拖著的鎏金馬車碾過石板路,車簾掀起的縫隙裏,能瞥見丁記綢緞莊的徽記。
王崇古按著刀柄衝進來時,正撞見李明將一遝債券文書塞進竹筒。\"戶部說商稅抵押不足,工部推說河道淤沙難測,禮部那幾個老學究更絕——\"他抓起案上涼透的茶水灌了兩口,\"說您這''官督商辦''是壞了洪武爺定下的祖製!\"
\"祖製?\"李明用火漆封住竹筒,焰光映得眉峰如劍,\"洪武三年疏通會通河,用的就是鹽引換民夫的法子。\"他突然起身推開北窗,正對著秦淮河畔新築的貨運碼頭。
晨霧中隱約可見數十艘漕船首尾相連,桅杆上\"通濟商號\"的幡旗獵獵作響。
三天後的未時三刻,丁家別院的紫藤花架下暗潮湧動。
李明捏著青瓷酒盞,看八名舞姬水袖翻飛,卻遮不住席間商賈們交換的眼色。
當《蘭陵王入陣曲》奏到破陣樂時,丁員外突然擊掌三聲。
\"聽說李大人要在黃河故道架鐵索橋?\"他拈起盤中最後一塊炙鹿肉,\"上月我那二十車蜀錦陷在開封府流沙裏,可是賠了三百兩雪花銀。\"滿座頓時響起附和聲,有個滿臉麻子的糧商甚至掏出算盤劈啪作響。
李明不緊不慢地從袖中取出個檀木匣。
匣蓋開啟的瞬間,二十多雙眼睛都盯住了那枚雕著漕運路線的琉璃鎮紙。\"丁老可記得元貞年間,泉州港市舶司的抽分製?\"他指尖拂過鎮紙中蜿蜒的金線,\"若將每船貨值千抽其二作為過橋費,汴梁到鬆江的商路......\"
席間突然有人打翻了酒壺。
丁員外臉色發青地盯著琉璃中閃爍的微光,仿佛看見自己壟斷三十年的騾馬隊正在化煙。
當李明說到\"驛站周邊可設貨棧三十處\"時,角落裏傳來玉帶鉤墜地的脆響——那位方才打算盤的糧商,正手忙腳亂地撿拾滿地珍珠。
暮色四合時,李明站在碼頭看著最後一艘貨船離岸。
船舷邊堆著的不是絲綢茶葉,而是四十口釘著\"通\"字火漆的銀箱。
王崇古撓著後頸嘟囔:\"怪哉,那丁老頭晌午還說要聯絡山西票號......\"
\"他看到的是騾馬凋敝,聰明人看到的是車輪滾滾。\"李明突然指向對岸,幾盞風燈正沿著新修的青石路迤邐而來。
挑擔的貨郎哼著小調,身後跟著馱滿徽墨的驢隊,石板縫隙裏還留著前日暴雨衝刷出的車轍印。
戌時的更鼓聲中,工部值房突然爆發歡唿。
幾個年輕主事捧著剛送到的《商路利股簿》又跳又笑,撞翻了牆角堆著的河工模型。
李明卻獨坐在滴水簷下,就著燈籠端詳一封皺巴巴的信箋——火漆印是陌生的山巒圖騰。
\"大人!\"渾身泥水的驛卒跌進院門,\"汝寧府急報!
您讓重點勘查的雞公山路段......\"話未說完,東北方傳來悶雷般的聲響。
李明攥緊信紙抬頭望去,隻見銀河如練的天幕下,有流星拖著赤色尾焰劃過紫金山巔。
寅時的梆子聲還在城頭飄蕩,李明已帶著王崇古縱馬掠過雞鳴驛。
晨霧裏隱約傳來銅鈴聲,十丈開外的山道上橫著三棵合抱粗的檜樹,樹皮上刀刻的圖騰還在滲著鬆脂。
\"大人當心!\"王崇古突然勒馬。
箭矢破空聲裏,數十根纏著靛藍布條的竹槍釘入泥地,圍成個詭異的六芒星圖案。
半山腰的蕨類植物簌簌晃動,露出百餘名披著蓑衣的部落漢子,他們額間都塗著赭石色的飛鳥紋。
李明抬手示意衛隊止步,獨自踩著濕滑的青苔上前。
當他撥開最後一片芭蕉葉時,青銅麵具上鑲嵌的綠鬆石在晨曦中忽明忽暗——部落首領握著的骨杖正抵在他咽喉三寸處。
\"漢官的眼睛總盯著別人的神山。\"首領的聲音像被山泉泡過的礫石,骨杖尖端挑開李明腰間的玉帶鉤,\"二十年前你們征南將軍在此立界碑,說好永不開山。\"
李明從袖中抖落一卷泛黃的輿圖,羊皮邊緣磨損處露出洪武二年的官印。\"當年劃界時漏看了這個。\"他指尖點在兩道朱砂標記之間,那裏繪著隻振翅的玄鳥,\"若道路改走鷹愁澗,既避開貴部祖墳,又能保住玄女洞的鍾乳石林。\"
麵具後的唿吸聲陡然粗重。
幾個舉著火把的長老湊近細看,突然有人用土語驚唿:\"他怎知我們埋骨地的方位?\"輿圖上赫然標注著他們去年剛遷徙的祭祀場,連新栽的柏樹位置都分毫不差。
午後的雷雨來得急,李明站在臨時搭起的竹棚下,看工部匠人給部落孩童演示榫卯結構。
方才還劍拔弩張的漢子們,此刻正圍著篝火翻轉烤鹿,肉香混著鬆脂氣息在雨幕中浮動。
\"用三車鹽換勘測權,漢人果然狡詐。\"首領摘下麵具的臉龐布滿刺青,卻小心撫摸著李明贈送的鍍金羅盤,\"但你怎麽保證路修好後,不會有商隊擅闖聖地?\"
李明將酒碗裏的雨滴彈進火堆,滋啦聲中升起青煙。\"可曾見過這種契約?\"他展開的絹帛上用朱砂畫著連綿山勢,空白處按著工部大印與部落的魚骨章,\"今後凡是過路商隊,都需向貴部繳納護山銀——每輛馬車兩文錢。\"
雨停時,山澗騰起七彩虹霓。
李明望著正在拆除路障的部落青壯,突然被個滿臉雀斑的少女塞了塊溫熱的糍粑。\"大人小心腳下!\"王崇古突然拽著他後退兩步。
方才站立處的岩縫裏,竟鑽出幾株罕見的紫葉蘭——那是部落傳說中山神的信使。
暮色降臨時,驛站傳來的急報卻衝散了捷報的喜悅。
李明捏著信紙的手指漸漸發白,紙上是工部侍郎狂亂的筆跡:\"丁記綢緞莊聯合七十二家車馬行,在通州碼頭扣押了全部瀝青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