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外交之禮,爭議之端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交之禮,爭議之端
李明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
他知道,與外國使節的溝通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係到新禮儀的推廣,更關係到大明的國際形象。
“楊榮,你去安排一下,明日午時,我在鴻臚寺設宴,款待……嗯,就先款待那位來自爪哇國的使節乙吧。”李明略一思忖,便做了決定。
爪哇國,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異域風情,想必這位使節也會對新事物更感興趣。
楊榮領命而去,李明則開始在腦海中構思著明日的“外交攻略”。
他得想個法子,讓這位外國使節不僅理解新禮儀,還要喜歡上新禮儀,甚至成為新禮儀的“海外推廣大使”。
次日午時,鴻臚寺內,張燈結彩,煥然一新。
李明特意命人將這裏布置得既有大明風範,又不失溫馨舒適。
長桌上鋪著蘇繡的桌布,擺放著景德鎮的青花瓷餐具,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大明的文化底蘊。
“咚咚咚——”
一陣富有節奏感的鼓點聲傳來,李明知道,這是爪哇國的特色音樂。
他微微一笑,整理了一下衣冠,親自迎了出去。
隻見一位身著異域服飾的使節,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緩步走來。
此人膚色黝黑,身材高大,頭上戴著一頂綴滿寶石的帽子,腰間掛著一把鑲金嵌玉的彎刀,一看就氣度不凡。
“歡迎,歡迎!遠道而來的貴客!”李明熱情地迎上前去,拱手作揖,這是他新禮儀中的一部分。
使節乙顯然對這個動作有些陌生,他愣了一下,隨即學著李明的樣子,笨拙地拱了拱手。
“哈哈,使節大人不必拘禮,請入座!”李明笑著將使節乙引到上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李明見時機成熟,便開始了他的“新禮儀科普”。
“使節大人,您覺得我們大明的新禮儀如何?”李明笑眯眯地問道。
使節乙放下手中的筷子,認真地想了想,說道:“貴國的新禮儀,嗯……很特別。不過,我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哦?請講。”李明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比如,這個拱手禮,”使節乙比劃了一下,“為什麽要這樣拱手?有什麽特殊的含義嗎?”
李明微微一笑,解釋道:“這個拱手禮,是我們大明表示尊敬和友好的方式。雙手合十,代表著我們心懷誠意,沒有攜帶任何武器,願意與您坦誠相待。”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而且,您看,這個動作像不像一座橋梁?它連接著你我,連接著我們兩國,象征著我們之間的友誼和合作。”
使節乙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坐在角落裏默不作聲的老宮廷大臣們開始“作妖”了。
“咳咳!”一位老臣故意咳嗽了兩聲,陰陽怪氣地說道:“使節大人,您可別被某些人的花言巧語給蒙蔽了。這拱手禮,在我們老祖宗的規矩裏,可是……”
他故意拉長了聲音,吊足了胃口,才慢悠悠地說道:“可是祭祀死人才用的!”
“什麽?!”使節乙聞言,臉色頓時一變。
李明心中暗罵一聲“老狐狸”,臉上卻依然保持著微笑。
他轉過頭,看向那位老臣,語氣平靜地說道:“這位大人,您怕是記錯了吧?祭祀死人,我們用的是跪拜禮,而不是拱手禮。”
“哼!誰知道呢?反正這新禮儀,怎麽看怎麽別扭!”另一位老臣也跟著幫腔。
“就是!老祖宗的規矩,豈能說改就改?”
“我看,這新禮儀就是瞎胡鬧!”
老宮廷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冷嘲熱諷,試圖讓使節乙對新禮儀產生反感。
使節乙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看看李明,又看看那些老臣,一時間不知道該相信誰。
李明見狀,知道不能再任由這些老家夥胡說八道了。
他站起身來,走到使節乙麵前,誠懇地說道:“使節大人,請您相信我。我們大明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絕對不會用祭祀死人的禮儀來對待我們的貴客。”
他指著桌上的美食,說道:“您看,這些都是我們大明最好的東西,我們願意與您分享,這就是我們的誠意。”
他又指著自己身上的官服,說道:“我是大明的官員,我代表著大明的形象。如果我欺騙了您,那就是在玷汙我們大明的聲譽,我怎麽會做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呢?”
李明的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使節乙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下來。
他點了點頭,說道:“我相信你。”
李明微微一笑,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
他轉過身,對那些老宮廷大臣們說道:“各位大人,時代在變,禮儀也要與時俱進。如果我們一直抱著老祖宗的規矩不放,那我們大明就永遠無法進步。”
“哼!歪理邪說!”一位老臣氣得吹胡子瞪眼。
“好了,各位大人,今日是為使節大人接風洗塵,我們就不要再爭論這些了。”李明打斷了他們的爭吵。
他端起酒杯,對使節乙說道:“來,使節大人,我們幹一杯!祝我們兩國友誼長存!”
“幹杯!”使節乙舉起酒杯,與李明碰了一下。
酒宴結束後,李明親自將使節乙送出鴻臚寺。
“使節大人,今日之事,還請您多多包涵。”李明歉意地說道。
“無妨,無妨。貴國的新禮儀,我還需要慢慢體會。”使節乙笑著說道。
“哈哈,好!那我就期待著您的好消息了。”李明拱手道別。
看著使節乙遠去的背影,李明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
他轉過身,對身後的楊榮說道:“去查查,看看是哪個老家夥在背後嚼舌根……”
李明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明的聲音如同寒冬臘月的冰碴子,每一個字都透著徹骨的寒意。
楊榮一聽這話,渾身一個激靈那些老家夥,這迴怕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楊榮前腳剛走,李明後腳就迴了書房。
他端坐在太師椅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像極了暴風雨前的寧靜。
他在思考,該如何反擊這些老頑固。
然而,李明還沒想出個萬全之策,謠言就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宮廷裏四處亂飛。
“聽說了嗎?那新禮儀,外國使節根本不買賬!”
“可不是嘛!我聽說,那位爪哇國的使節,迴去之後就跟人吐槽,說咱們大明的新禮儀,簡直就是……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哎喲,這可真是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
“誰說不是呢?老祖宗的規矩多好,非要搞什麽新花樣,這下好了吧?貽笑大方!”
這些風言風語,像一根根細小的針,不斷地刺痛著李明的心。
他知道,這些謠言的背後,一定是那些老宮廷大臣們在推波助瀾。
“這幫老東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李明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咣當”一聲,差點掉到地上。
他深知,如果不能及時製止這些謠言,不僅新禮儀的推廣會受阻,就連自己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
到時候,別說是改革了,恐怕連自己的位子都坐不穩。
更讓李明頭疼的是,這些謠言不僅在宮廷裏傳播,還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
“重八啊,你搞的那個新禮儀,到底靠不靠譜啊?”朱元璋斜靠在龍椅上,手裏把玩著一個玉如意,漫不經心地問道。
雖然朱元璋表麵上看起來雲淡風輕,但李明知道,他心裏肯定也是起了波瀾。
畢竟,這關係到大明的臉麵,由不得他不重視。
“皇兄,您放心,這新禮儀絕對沒問題!”李明拍著胸脯保證道,“那些謠言,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在造謠生事!”
“哦?是嗎?”朱元璋挑了挑眉毛,“那你倒是說說,這新禮儀到底好在哪裏?”
李明見朱元璋起了疑心,連忙將新禮儀的好處一一列舉出來。
什麽簡潔大方、方便實用、體現大國風範等等,說得天花亂墜。
然而,朱元璋卻始終不置可否。
他既沒有表示支持,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靜靜地聽著,讓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
李明見狀,心裏也有些打鼓。
他知道,朱元璋這是在考驗自己,如果自己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恐怕很難讓他迴心轉意。
“看來,得想個辦法,讓這些謠言不攻自破!”李明暗暗下定決心。
他決定,要用事實說話,讓所有人都看到,新禮儀不僅沒有讓大明丟臉,反而讓大明更加光彩照人!
但是,要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李明陷入了沉思,一時間竟也毫無頭緒。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楊榮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封信。
“大人,急報!”楊榮氣喘籲籲地說道,“爪哇國使節……他又來了,還,還帶了,厚禮!點名要,見你!”
李明猛地站起身,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快,讓他進來!”李明聲音都有些顫抖。
李明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
他知道,與外國使節的溝通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係到新禮儀的推廣,更關係到大明的國際形象。
“楊榮,你去安排一下,明日午時,我在鴻臚寺設宴,款待……嗯,就先款待那位來自爪哇國的使節乙吧。”李明略一思忖,便做了決定。
爪哇國,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異域風情,想必這位使節也會對新事物更感興趣。
楊榮領命而去,李明則開始在腦海中構思著明日的“外交攻略”。
他得想個法子,讓這位外國使節不僅理解新禮儀,還要喜歡上新禮儀,甚至成為新禮儀的“海外推廣大使”。
次日午時,鴻臚寺內,張燈結彩,煥然一新。
李明特意命人將這裏布置得既有大明風範,又不失溫馨舒適。
長桌上鋪著蘇繡的桌布,擺放著景德鎮的青花瓷餐具,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大明的文化底蘊。
“咚咚咚——”
一陣富有節奏感的鼓點聲傳來,李明知道,這是爪哇國的特色音樂。
他微微一笑,整理了一下衣冠,親自迎了出去。
隻見一位身著異域服飾的使節,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緩步走來。
此人膚色黝黑,身材高大,頭上戴著一頂綴滿寶石的帽子,腰間掛著一把鑲金嵌玉的彎刀,一看就氣度不凡。
“歡迎,歡迎!遠道而來的貴客!”李明熱情地迎上前去,拱手作揖,這是他新禮儀中的一部分。
使節乙顯然對這個動作有些陌生,他愣了一下,隨即學著李明的樣子,笨拙地拱了拱手。
“哈哈,使節大人不必拘禮,請入座!”李明笑著將使節乙引到上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李明見時機成熟,便開始了他的“新禮儀科普”。
“使節大人,您覺得我們大明的新禮儀如何?”李明笑眯眯地問道。
使節乙放下手中的筷子,認真地想了想,說道:“貴國的新禮儀,嗯……很特別。不過,我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哦?請講。”李明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比如,這個拱手禮,”使節乙比劃了一下,“為什麽要這樣拱手?有什麽特殊的含義嗎?”
李明微微一笑,解釋道:“這個拱手禮,是我們大明表示尊敬和友好的方式。雙手合十,代表著我們心懷誠意,沒有攜帶任何武器,願意與您坦誠相待。”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而且,您看,這個動作像不像一座橋梁?它連接著你我,連接著我們兩國,象征著我們之間的友誼和合作。”
使節乙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坐在角落裏默不作聲的老宮廷大臣們開始“作妖”了。
“咳咳!”一位老臣故意咳嗽了兩聲,陰陽怪氣地說道:“使節大人,您可別被某些人的花言巧語給蒙蔽了。這拱手禮,在我們老祖宗的規矩裏,可是……”
他故意拉長了聲音,吊足了胃口,才慢悠悠地說道:“可是祭祀死人才用的!”
“什麽?!”使節乙聞言,臉色頓時一變。
李明心中暗罵一聲“老狐狸”,臉上卻依然保持著微笑。
他轉過頭,看向那位老臣,語氣平靜地說道:“這位大人,您怕是記錯了吧?祭祀死人,我們用的是跪拜禮,而不是拱手禮。”
“哼!誰知道呢?反正這新禮儀,怎麽看怎麽別扭!”另一位老臣也跟著幫腔。
“就是!老祖宗的規矩,豈能說改就改?”
“我看,這新禮儀就是瞎胡鬧!”
老宮廷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冷嘲熱諷,試圖讓使節乙對新禮儀產生反感。
使節乙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看看李明,又看看那些老臣,一時間不知道該相信誰。
李明見狀,知道不能再任由這些老家夥胡說八道了。
他站起身來,走到使節乙麵前,誠懇地說道:“使節大人,請您相信我。我們大明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絕對不會用祭祀死人的禮儀來對待我們的貴客。”
他指著桌上的美食,說道:“您看,這些都是我們大明最好的東西,我們願意與您分享,這就是我們的誠意。”
他又指著自己身上的官服,說道:“我是大明的官員,我代表著大明的形象。如果我欺騙了您,那就是在玷汙我們大明的聲譽,我怎麽會做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呢?”
李明的一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使節乙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下來。
他點了點頭,說道:“我相信你。”
李明微微一笑,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
他轉過身,對那些老宮廷大臣們說道:“各位大人,時代在變,禮儀也要與時俱進。如果我們一直抱著老祖宗的規矩不放,那我們大明就永遠無法進步。”
“哼!歪理邪說!”一位老臣氣得吹胡子瞪眼。
“好了,各位大人,今日是為使節大人接風洗塵,我們就不要再爭論這些了。”李明打斷了他們的爭吵。
他端起酒杯,對使節乙說道:“來,使節大人,我們幹一杯!祝我們兩國友誼長存!”
“幹杯!”使節乙舉起酒杯,與李明碰了一下。
酒宴結束後,李明親自將使節乙送出鴻臚寺。
“使節大人,今日之事,還請您多多包涵。”李明歉意地說道。
“無妨,無妨。貴國的新禮儀,我還需要慢慢體會。”使節乙笑著說道。
“哈哈,好!那我就期待著您的好消息了。”李明拱手道別。
看著使節乙遠去的背影,李明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
他轉過身,對身後的楊榮說道:“去查查,看看是哪個老家夥在背後嚼舌根……”
李明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明的聲音如同寒冬臘月的冰碴子,每一個字都透著徹骨的寒意。
楊榮一聽這話,渾身一個激靈那些老家夥,這迴怕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楊榮前腳剛走,李明後腳就迴了書房。
他端坐在太師椅上,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像極了暴風雨前的寧靜。
他在思考,該如何反擊這些老頑固。
然而,李明還沒想出個萬全之策,謠言就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宮廷裏四處亂飛。
“聽說了嗎?那新禮儀,外國使節根本不買賬!”
“可不是嘛!我聽說,那位爪哇國的使節,迴去之後就跟人吐槽,說咱們大明的新禮儀,簡直就是……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哎喲,這可真是丟人丟到姥姥家去了!”
“誰說不是呢?老祖宗的規矩多好,非要搞什麽新花樣,這下好了吧?貽笑大方!”
這些風言風語,像一根根細小的針,不斷地刺痛著李明的心。
他知道,這些謠言的背後,一定是那些老宮廷大臣們在推波助瀾。
“這幫老東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李明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咣當”一聲,差點掉到地上。
他深知,如果不能及時製止這些謠言,不僅新禮儀的推廣會受阻,就連自己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
到時候,別說是改革了,恐怕連自己的位子都坐不穩。
更讓李明頭疼的是,這些謠言不僅在宮廷裏傳播,還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裏。
“重八啊,你搞的那個新禮儀,到底靠不靠譜啊?”朱元璋斜靠在龍椅上,手裏把玩著一個玉如意,漫不經心地問道。
雖然朱元璋表麵上看起來雲淡風輕,但李明知道,他心裏肯定也是起了波瀾。
畢竟,這關係到大明的臉麵,由不得他不重視。
“皇兄,您放心,這新禮儀絕對沒問題!”李明拍著胸脯保證道,“那些謠言,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在造謠生事!”
“哦?是嗎?”朱元璋挑了挑眉毛,“那你倒是說說,這新禮儀到底好在哪裏?”
李明見朱元璋起了疑心,連忙將新禮儀的好處一一列舉出來。
什麽簡潔大方、方便實用、體現大國風範等等,說得天花亂墜。
然而,朱元璋卻始終不置可否。
他既沒有表示支持,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靜靜地聽著,讓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
李明見狀,心裏也有些打鼓。
他知道,朱元璋這是在考驗自己,如果自己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恐怕很難讓他迴心轉意。
“看來,得想個辦法,讓這些謠言不攻自破!”李明暗暗下定決心。
他決定,要用事實說話,讓所有人都看到,新禮儀不僅沒有讓大明丟臉,反而讓大明更加光彩照人!
但是,要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李明陷入了沉思,一時間竟也毫無頭緒。
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楊榮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封信。
“大人,急報!”楊榮氣喘籲籲地說道,“爪哇國使節……他又來了,還,還帶了,厚禮!點名要,見你!”
李明猛地站起身,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快,讓他進來!”李明聲音都有些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