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士族改革,荊棘滿途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明揉了揉眉心,窗外的天空陰沉沉的,像極了此刻他的心情。
老太師派來的人?
嗬,無非是些冠冕堂皇的勸諫,實則威脅罷了。
“讓他進來。”李明淡淡說道,語氣裏聽不出絲毫情緒。
一個身著官服,麵白無須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躬身行禮:“下官見過九千歲。” 這禮行的敷衍,語氣也透著股虛偽的恭敬,李明心裏跟明鏡似的。
“免禮,不知老太師有何吩咐?”李明直接開門見山,懶得跟這些人繞彎子。
那官員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九千歲,這士族改革,怕是有些不妥啊!如今民間議論紛紛,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恐生變故啊!”
李明心中冷笑,這套說辭他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這些天,類似的“勸諫”就沒停過,無非都是些“祖宗之法不可變”、“動搖國本”之類的陳詞濫調。
“哦?有何不妥?還請大人明示。”李明故作疑惑,嘴角噙著一絲玩味的笑意。
那官員見李明如此“虛心求教”,頓時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地講起了改革的“弊端”,從“破壞傳統”說到“人心惶惶”,從“天怒人怨”說到“國將不國”,簡直要把這士族改革說成是亡國之兆。
李明一邊聽著,一邊漫不經心地擺弄著桌上的筆架,心裏卻在盤算著如何破局。
這士族改革的試點工作才剛剛開始,就遇到了如此強大的阻力,這讓他感到壓力山大。
他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的現代知識和朱元璋的支持,可以順利地推行改革,但現實卻給了他狠狠一擊。
舊士族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遠比他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這就像是一場博弈,他以為自己執黑先行,掌握了主動權,卻沒想到對方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等著他落入陷阱。
“大人所言,本官都記下了。”李明打斷了那官員的長篇大論,語氣依舊平靜,“本官會認真考慮的。”
那官員見李明如此“識時務”,心中暗喜,以為自己的勸諫起了作用,便不再多言,告辭離去。
李明看著那官員離去的背影,眼神逐漸變得冰冷。
他知道,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他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灰蒙蒙的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士族改革,是他為這個時代開出的一劑猛藥,也是他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
他不能退縮,也不能失敗!
“咚咚咚……”
又是一陣敲門聲。
“進來。”
這次進來的是張居正,他臉色凝重,手裏拿著一份文書。
“大人,您看看這個。”張居正將文書遞給李明,語氣沉重。
李明接過文書,快速瀏覽了一遍,臉色也變得陰沉起來。
這份文書是來自學府的,上麵列舉了士族改革的種種“罪狀”,言辭激烈,措辭犀利,甚至將改革與亡國聯係在一起。
“這些都是受舊士族資助的文人寫的。”張居正補充道,“他們在學府裏散布謠言,煽動不明真相的學生,現在整個學府都亂了套了!”
李明的手指緊緊地攥著文書,骨節都泛白了。
他感覺到一股深深的無力感,仿佛自己置身於一片泥潭之中,越掙紮陷得越深。
他明白,這是舊士族勢力在文化層麵上的反擊,他們利用自己在學府的影響力,試圖從輿論上打壓改革。
“大人,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張居正焦急地問道。
李明抬起頭,目光堅定:“輿論戰嗎?那就讓他們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執筆人!” 他頓了頓,嘴角露出一絲冷笑,“走,去學府!”
李明緩緩放下手中的文書,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像是冬日裏凍得發僵的樹枝。
他抬眼看向窗外,原本陰沉的天空不知何時飄起了細雨,雨滴敲打在窗欞上,發出“嗒嗒”的聲響,像極了他此刻煩躁的心跳。
“大人,這幫酸腐文人,就會耍嘴皮子!”張居正憤憤不平,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碗都跳了起來,“要我說,就該把他們都抓起來,讓他們嚐嚐牢飯的滋味!”
李明搖了搖頭,苦笑一聲:“居正啊,你還是太年輕。抓人容易,可堵得住天下悠悠眾口嗎?這幫人,最擅長的就是‘筆杆子殺人’,你抓一個,他們能再造十個、一百個!”
他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感覺像是有一萬隻鴨子在腦子裏“嘎嘎”亂叫。
這舊士族勢力,真是像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正麵硬剛,自己勢單力薄;玩陰的,他們又陰魂不散。
“難道就任由他們這樣汙蔑改革?”張居正依舊不甘心,眉頭緊鎖,像打了死結的麻繩。
李明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仿佛要將胸中的鬱悶全部排空。
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推開窗戶,一股濕冷的空氣撲麵而來,夾雜著泥土的腥味,讓他混沌的頭腦清醒了幾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李明喃喃自語,眼神逐漸變得堅定,“既然他們在廟堂之上興風作浪,那我們就到江湖之遠去尋找答案!”
他猛地轉過身,目光如炬,盯著張居正:“居正,還記得我之前跟你提過的‘民間智囊團’嗎?”
張居正一愣,隨即眼睛一亮:“大人是說……那些走街串巷的說書人、茶館裏的‘包打聽’、還有那些……落魄的秀才?”
李明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沒錯!這些人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卻最接近百姓,最了解民情。他們的話,百姓更願意相信。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傳聲筒’!”
張居正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妙啊!大人這招,真是高!這叫什麽來著……‘農村包圍城市’!對,就是這個味兒!”
李明哈哈大笑,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你小子,還挺會活學活用!不過,光有‘傳聲筒’還不夠,我們還得給他們提供‘彈藥’!”
接下來的幾天,李明和張居正秘密行動,一方麵召集“民間智囊團”,給他們“上課”,講解改革的好處,讓他們“吃透”政策,另一方麵,則暗中收集那些受舊士族資助文人的“黑料”。
這些“黑料”,簡直不要太精彩!
有收受賄賂的,有狎妓嫖娼的,有欺壓百姓的,還有……嗯,還有跟寡婦偷情的!
李明看得津津有味,心想:這幫人,平日裏道貌岸然,背地裏比誰都齷齪!
很快,在李明的精心策劃下,一場“輿論反擊戰”悄然打響。
茶館裏,說書人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改革後的美好生活,什麽“人人有田種,家家有餘糧”,什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聽得茶客們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就加入到改革的隊伍中來。
集市上,“包打聽”們繪聲繪色地描述著那些“偽君子”的醜惡嘴臉,什麽“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什麽“吃著百姓的糧,砸著百姓的鍋”,引得圍觀群眾義憤填膺,恨不得把那些“蛀蟲”生吞活剝。
學府裏,落魄秀才們慷慨激昂地批判著舊士族的腐朽沒落,什麽“屍位素餐,禍國殃民”,什麽“阻礙進步,開曆史倒車”,說得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學霸”們啞口無言,羞愧難當。
一時間,輿論風向大變,原本對改革持觀望態度的百姓,紛紛倒向了李明這一邊。
那些受舊士族資助的文人,則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朝堂之上,李明一身蟒袍,氣定神閑地站在金鑾殿中央,麵對著舊士族代表們憤怒的目光,他微微一笑,從袖中掏出一遝厚厚的文書。
“諸位大人,最近民間有些關於‘某些人’的傳聞,本官覺得很有意思,特意整理了一下,請諸位‘鑒賞鑒賞’。”李明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了每一個人的耳朵裏。
他慢條斯理地念著文書上的內容,每一條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向那些“偽君子”的心髒。
舊士族代表們臉色鐵青,有的氣得渾身發抖,有的則低著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李明竟然會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對付他們!
“九千歲……你……你這是血口噴人!”一個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指著李明,氣得胡子都歪了。
李明冷笑一聲:“血口噴人?大人,您可別忘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些可都是百姓的‘心聲’啊!”
舊士族代表們麵麵相覷,啞口無言。
他們知道,這一局,他們輸了,輸得徹徹底底。
李明看著他們失魂落魄的樣子,心中卻沒有一絲得意。
他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勝利,舊士族勢力絕不會就此罷休。
果然,就在李明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賬本。
“九……九千歲……不好了……”太監的聲音都帶著哭腔,“戶部……戶部沒錢了……”
李明接過賬本,粗略地看了一眼,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他猛地一拍桌子,發出一聲巨響, 站立起來, 嘴角抽搐了一下:
“好一個釜底抽薪!”
老太師派來的人?
嗬,無非是些冠冕堂皇的勸諫,實則威脅罷了。
“讓他進來。”李明淡淡說道,語氣裏聽不出絲毫情緒。
一個身著官服,麵白無須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躬身行禮:“下官見過九千歲。” 這禮行的敷衍,語氣也透著股虛偽的恭敬,李明心裏跟明鏡似的。
“免禮,不知老太師有何吩咐?”李明直接開門見山,懶得跟這些人繞彎子。
那官員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九千歲,這士族改革,怕是有些不妥啊!如今民間議論紛紛,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恐生變故啊!”
李明心中冷笑,這套說辭他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這些天,類似的“勸諫”就沒停過,無非都是些“祖宗之法不可變”、“動搖國本”之類的陳詞濫調。
“哦?有何不妥?還請大人明示。”李明故作疑惑,嘴角噙著一絲玩味的笑意。
那官員見李明如此“虛心求教”,頓時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地講起了改革的“弊端”,從“破壞傳統”說到“人心惶惶”,從“天怒人怨”說到“國將不國”,簡直要把這士族改革說成是亡國之兆。
李明一邊聽著,一邊漫不經心地擺弄著桌上的筆架,心裏卻在盤算著如何破局。
這士族改革的試點工作才剛剛開始,就遇到了如此強大的阻力,這讓他感到壓力山大。
他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的現代知識和朱元璋的支持,可以順利地推行改革,但現實卻給了他狠狠一擊。
舊士族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遠比他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這就像是一場博弈,他以為自己執黑先行,掌握了主動權,卻沒想到對方早已布下天羅地網,等著他落入陷阱。
“大人所言,本官都記下了。”李明打斷了那官員的長篇大論,語氣依舊平靜,“本官會認真考慮的。”
那官員見李明如此“識時務”,心中暗喜,以為自己的勸諫起了作用,便不再多言,告辭離去。
李明看著那官員離去的背影,眼神逐漸變得冰冷。
他知道,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他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灰蒙蒙的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士族改革,是他為這個時代開出的一劑猛藥,也是他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
他不能退縮,也不能失敗!
“咚咚咚……”
又是一陣敲門聲。
“進來。”
這次進來的是張居正,他臉色凝重,手裏拿著一份文書。
“大人,您看看這個。”張居正將文書遞給李明,語氣沉重。
李明接過文書,快速瀏覽了一遍,臉色也變得陰沉起來。
這份文書是來自學府的,上麵列舉了士族改革的種種“罪狀”,言辭激烈,措辭犀利,甚至將改革與亡國聯係在一起。
“這些都是受舊士族資助的文人寫的。”張居正補充道,“他們在學府裏散布謠言,煽動不明真相的學生,現在整個學府都亂了套了!”
李明的手指緊緊地攥著文書,骨節都泛白了。
他感覺到一股深深的無力感,仿佛自己置身於一片泥潭之中,越掙紮陷得越深。
他明白,這是舊士族勢力在文化層麵上的反擊,他們利用自己在學府的影響力,試圖從輿論上打壓改革。
“大人,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張居正焦急地問道。
李明抬起頭,目光堅定:“輿論戰嗎?那就讓他們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執筆人!” 他頓了頓,嘴角露出一絲冷笑,“走,去學府!”
李明緩緩放下手中的文書,指節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像是冬日裏凍得發僵的樹枝。
他抬眼看向窗外,原本陰沉的天空不知何時飄起了細雨,雨滴敲打在窗欞上,發出“嗒嗒”的聲響,像極了他此刻煩躁的心跳。
“大人,這幫酸腐文人,就會耍嘴皮子!”張居正憤憤不平,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碗都跳了起來,“要我說,就該把他們都抓起來,讓他們嚐嚐牢飯的滋味!”
李明搖了搖頭,苦笑一聲:“居正啊,你還是太年輕。抓人容易,可堵得住天下悠悠眾口嗎?這幫人,最擅長的就是‘筆杆子殺人’,你抓一個,他們能再造十個、一百個!”
他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感覺像是有一萬隻鴨子在腦子裏“嘎嘎”亂叫。
這舊士族勢力,真是像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正麵硬剛,自己勢單力薄;玩陰的,他們又陰魂不散。
“難道就任由他們這樣汙蔑改革?”張居正依舊不甘心,眉頭緊鎖,像打了死結的麻繩。
李明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仿佛要將胸中的鬱悶全部排空。
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推開窗戶,一股濕冷的空氣撲麵而來,夾雜著泥土的腥味,讓他混沌的頭腦清醒了幾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李明喃喃自語,眼神逐漸變得堅定,“既然他們在廟堂之上興風作浪,那我們就到江湖之遠去尋找答案!”
他猛地轉過身,目光如炬,盯著張居正:“居正,還記得我之前跟你提過的‘民間智囊團’嗎?”
張居正一愣,隨即眼睛一亮:“大人是說……那些走街串巷的說書人、茶館裏的‘包打聽’、還有那些……落魄的秀才?”
李明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沒錯!這些人雖然地位卑微,但他們卻最接近百姓,最了解民情。他們的話,百姓更願意相信。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傳聲筒’!”
張居正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妙啊!大人這招,真是高!這叫什麽來著……‘農村包圍城市’!對,就是這個味兒!”
李明哈哈大笑,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你小子,還挺會活學活用!不過,光有‘傳聲筒’還不夠,我們還得給他們提供‘彈藥’!”
接下來的幾天,李明和張居正秘密行動,一方麵召集“民間智囊團”,給他們“上課”,講解改革的好處,讓他們“吃透”政策,另一方麵,則暗中收集那些受舊士族資助文人的“黑料”。
這些“黑料”,簡直不要太精彩!
有收受賄賂的,有狎妓嫖娼的,有欺壓百姓的,還有……嗯,還有跟寡婦偷情的!
李明看得津津有味,心想:這幫人,平日裏道貌岸然,背地裏比誰都齷齪!
很快,在李明的精心策劃下,一場“輿論反擊戰”悄然打響。
茶館裏,說書人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改革後的美好生活,什麽“人人有田種,家家有餘糧”,什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聽得茶客們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就加入到改革的隊伍中來。
集市上,“包打聽”們繪聲繪色地描述著那些“偽君子”的醜惡嘴臉,什麽“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什麽“吃著百姓的糧,砸著百姓的鍋”,引得圍觀群眾義憤填膺,恨不得把那些“蛀蟲”生吞活剝。
學府裏,落魄秀才們慷慨激昂地批判著舊士族的腐朽沒落,什麽“屍位素餐,禍國殃民”,什麽“阻礙進步,開曆史倒車”,說得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學霸”們啞口無言,羞愧難當。
一時間,輿論風向大變,原本對改革持觀望態度的百姓,紛紛倒向了李明這一邊。
那些受舊士族資助的文人,則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朝堂之上,李明一身蟒袍,氣定神閑地站在金鑾殿中央,麵對著舊士族代表們憤怒的目光,他微微一笑,從袖中掏出一遝厚厚的文書。
“諸位大人,最近民間有些關於‘某些人’的傳聞,本官覺得很有意思,特意整理了一下,請諸位‘鑒賞鑒賞’。”李明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了每一個人的耳朵裏。
他慢條斯理地念著文書上的內容,每一條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向那些“偽君子”的心髒。
舊士族代表們臉色鐵青,有的氣得渾身發抖,有的則低著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李明竟然會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對付他們!
“九千歲……你……你這是血口噴人!”一個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指著李明,氣得胡子都歪了。
李明冷笑一聲:“血口噴人?大人,您可別忘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些可都是百姓的‘心聲’啊!”
舊士族代表們麵麵相覷,啞口無言。
他們知道,這一局,他們輸了,輸得徹徹底底。
李明看著他們失魂落魄的樣子,心中卻沒有一絲得意。
他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勝利,舊士族勢力絕不會就此罷休。
果然,就在李明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手裏拿著一份賬本。
“九……九千歲……不好了……”太監的聲音都帶著哭腔,“戶部……戶部沒錢了……”
李明接過賬本,粗略地看了一眼,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他猛地一拍桌子,發出一聲巨響, 站立起來, 嘴角抽搐了一下:
“好一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