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海禁功成,新章開啟
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作者:常看常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海禁功成,新章開啟
“練一支無敵的海軍!”李明斬釘截鐵地說完,轉身麵對胡宗憲,眼神裏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
胡宗憲被這氣勢震懾住,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抱拳道:“大人有何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李明拍了拍胡宗憲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宗憲啊,你也看到了,這海上的威脅,可不僅僅是那些跳梁小醜般的走私販子。倭寇、海盜,甚至還有那些紅毛番……一個個都對咱們大明的海疆虎視眈眈!咱們要開海,要通商,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能讓那些宵小之輩聞風喪膽!”
胡宗憲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眉頭卻皺了起來:“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練兵,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咱們大明的海防,一直……唉,說來慚愧,一直都比較薄弱。要練出一支能與倭寇、海盜抗衡的海軍,恐怕……難啊!”
李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難?有挑戰才有意思嘛!咱們不走尋常路,來點兒‘跨越式發展’!”
胡宗憲一愣,撓了撓頭,心想:“跨越式發展?這是什麽新詞兒?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李明看著胡宗憲一臉懵逼的表情,心裏暗笑,這現代詞匯,可不是你們這些古人能理解的。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宗憲啊,你立刻去把那些海防將領都給我召集起來,咱們開個會,好好商討一下這‘強軍大計’!”
胡宗憲領命而去,心中卻依舊忐忑不安。
他知道,李明雖然足智多謀,但海防積弊已久,想要在短時間內扭轉乾坤,談何容易?
果然,不出胡宗憲所料,當李明在海防衙門召集眾將領,提出要加強海防,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時,立刻就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大人,這……這恐怕不妥吧?”一位老將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滿臉憂慮,“咱們大明的海防,向來都是以防禦為主,從未有過大規模的海上作戰經驗。這貿然練兵,勞民傷財不說,萬一……萬一出了什麽岔子,可如何是好?”
“是啊,大人,三思而後行啊!”另一位將領也附和道,“咱們的戰船,都是些老舊的木船,根本無法與倭寇的鐵甲船抗衡。這要是真打起來,咱們……咱們豈不是以卵擊石?”
“大人,您可別忘了,朝廷裏還有那麽多大人盯著呢!他們可是一直反對開海的,要是知道咱們要大張旗鼓地練兵,肯定會借題發揮,到時候……恐怕會更加麻煩!”
一時間,衙門裏議論紛紛,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些將領,大多都是在海防衙門混日子的老油條,他們早已習慣了得過且過,根本不想惹麻煩。
李明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這些人的反對,既有對現實的擔憂,也有對自身利益的考慮。
“諸位,你們說的這些,我都明白。”李明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的耳朵裏,“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一直這樣畏首畏尾,不敢改變,大明的海疆,永遠都無法安寧!我們的百姓,永遠都隻能生活在恐懼之中!”
李明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將領們都陷入了沉思。
“我知道,你們擔心朝廷的壓力,擔心那些保守派大臣的阻撓。但是,你們放心,這些,我來扛!”李明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人,“隻要你們支持我,我保證,咱們的海防,一定會煥然一新!咱們的海軍,一定會成為一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無敵之師!”
李明的話,讓一些將領的熱血開始沸騰。
他們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想起了自己曾經立下的誓言。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突然響起:“李大人,您說得倒是輕巧,可這練兵的銀子,從哪兒來啊?您不會是想讓我們這些將領自掏腰包吧?”
說話的,是海防衙門的一個參將,名叫趙德柱,這家夥是出了名的貪財吝嗇,而且還是保守派大臣安插在海防衙門的眼線。
李明冷冷地看了趙德柱一眼,說道:“趙參將,你放心,練兵的銀子,我自然會想辦法。不過,你若是想繼續在海防衙門混吃等死,我勸你還是趁早滾蛋!”
趙德柱被李明懟得啞口無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沒想到,李明竟然如此不給他麵子。
李明不再理會趙德柱,轉頭對胡宗憲說道:“宗憲,你立刻去草擬一份詳細的海防建設計劃,包括戰船的建造、士兵的招募、訓練的內容等等,越詳細越好!然後,咱們一起進京,麵見皇上!”
胡宗憲領命而去,心中卻充滿了擔憂。
他知道,進京麵聖,絕非易事。
那些保守派大臣,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李明的計劃。
果然,不出胡宗憲所料,當李明帶著海防建設計劃進京後,立刻就遭到了保守派大臣的強烈反對。
“皇上,萬萬不可啊!”一位老臣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這海防建設,耗資巨大,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啊!”
“是啊,皇上,這海禁乃是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啊!”另一位大臣也跟著附和,“這李明,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您可千萬不能聽信他的讒言啊!”
“皇上,這李明,分明就是想借著海防建設的名義,中飽私囊,您可千萬不能上他的當啊!”
一時間,朝堂之上,群情激奮,反對的聲音如同潮水一般湧來。
李明站在大殿中央,麵對著無數的質疑和指責,心中卻異常平靜。
他知道,這是他必須麵對的挑戰。
“皇上,臣以為,海防建設,勢在必行!”李明朗聲說道,“倭寇猖獗,海盜橫行,大明的海疆,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我們再不加強海防,恐怕……恐怕會重蹈覆轍啊!”
李明的話,讓朱元璋的眉頭皺了起來。
他知道,李明說的都是事實。
但是,他也知道,海防建設,耗資巨大,而且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李明,你說的這些,朕都明白。但是,這海防建設,非同小可,朕需要慎重考慮。”朱元璋緩緩說道。
“皇上,時不我待啊!”李明急切地說道,“倭寇的鐵甲船,已經在大明的海域橫行無忌,如果我們再不采取行動,恐怕……恐怕會釀成大禍啊!”
“李明,你休要危言聳聽!”一位保守派大臣怒斥道,“我大明國力強盛,豈會怕那些小小的倭寇?”
“是啊,李明,你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另一位大臣也跟著附和。
李明看著這些冥頑不靈的保守派大臣,心中一陣悲涼。
他知道,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顧國家的安危。
“皇上,臣請您相信臣,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啊!”李明再次懇求道。
朱元璋看著李明,心中猶豫不決。
他既想加強海防,又擔心引起朝廷的動蕩。
就在這時,一位大臣突然站了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李大人所言有理。海防建設,的確是當務之急。臣建議,可以先撥一部分銀兩,用於海防建設的試點工作。如果效果顯著,再逐步擴大規模。”
這位大臣,是兵部尚書,名叫徐達。
他是朱元璋的心腹,也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將領。
朱元璋聽到徐達的話,眼前一亮。他覺得,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好,就依徐愛卿所言!”朱元璋當即拍板,“兵部立刻撥銀五十萬兩,用於海防建設的試點工作。李明,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
李明聞言,心中大喜。他知道,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保守派大臣突然跳了出來,說道:“皇上,這五十萬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臣以為,應該派一位可靠的大臣,監督李明使用這筆銀子,以免他中飽私囊!”
“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時間,朝堂之上,附和的聲音此起彼伏。
朱元璋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
他知道,這些保守派大臣,還是不放心李明。
“李明,你怎麽說?”朱元璋看向李明。
李明坦然一笑,說道:“臣願意接受任何人的監督!臣保證,這五十萬兩銀子,每一分都會用在海防建設上!”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朱元璋說道,“朕就派……” 朱元璋的眼神,讓李明心裏咯噔一下。
這老朱,不會又反悔了吧?
他順著朱元璋的目光望去,隻見一個太監匆匆忙忙地跑進大殿,跪倒在地,高聲喊道:“報——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求見!”
李明心裏暗罵一聲:“這老蔣,來的真不是時候!” 蔣瓛可是朱元璋的親信,專門負責監視百官,這會兒突然出現,準沒好事!
蔣瓛快步走到朱元璋麵前,低聲耳語了幾句。
朱元璋的臉色,由陰轉晴,最後竟然哈哈大笑起來。
“好!好!好!”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然後看著李明,說道:“李明,你立了大功了!”
李明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懂發生了什麽。
蔣瓛到底跟朱元璋說了什麽?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蔣瓛剛剛傳來消息,說是沿海一帶,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銀礦!”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驚呆了。 銀礦!這可是個好東西啊!
李明也愣住了,心裏暗想: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簡直就是天助我也!
有了這座銀礦,海防建設的資金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那些保守派大臣,也再找不到理由反對了!
“李明,朕決定,將這座銀礦的所有收益,都用於海防建設!”朱元璋看著李明,眼神裏充滿了讚賞,“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給你負責!”
李明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連忙跪倒在地,高聲說道:“臣謝主隆恩!”
這下,那些保守派大臣徹底傻眼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事情竟然會峰迴路轉!
他們原本想借著資金問題,阻止李明的計劃,結果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明心裏樂開了花,暗想:讓你們這些老頑固跟我鬥!
這下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有了銀礦的支撐,李明立刻著手安排海防建設和海外貿易的規範管理。
他借鑒現代的管理經驗,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製度,確保了海防力量的穩步提升和海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他甚至搞了個“股份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造船和航海貿易,一時間,沿海地區,百舸爭流,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那些原本反對開海的保守派大臣,看到大勢已去,也隻能無奈地接受了現實。
他們心裏那個酸啊,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而李明,則成為了沿海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名字被廣為傳頌,簡直比錦鯉還靈!
“李大人真是神了!自從他來了之後,咱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可不是嘛!以前咱們都是靠打魚為生,現在可以出海貿易,賺的錢比以前多多了!”
“李大人真是咱們的大恩人啊!”
聽著百姓們的讚美,李明心裏那個美滋滋啊,感覺自己就像站在人生巔峰,俯瞰眾生!
然而,就在他享受著成功的喜悅時,他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猛地一拍腦門,自言自語道:“哎呀,差點忘了!還有科技再興的任務呢!”
他抬起頭,望著遠方,眼神裏充滿了挑戰的意味。
他知道,接下來他要麵對的,將是更加艱難的挑戰。
在這個充滿傳統學術勢力的領域,他該如何打破陳規,推動科技的進步呢?
李明走到書房,攤開一張宣紙,提起筆,卻遲遲沒有落筆……他喃喃自語:“這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八股取士又限製了科技發展,到底該從何處入手呢……” 突然,他眼神一亮,像是想到了什麽,提筆寫下了幾個大字……
“練一支無敵的海軍!”李明斬釘截鐵地說完,轉身麵對胡宗憲,眼神裏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
胡宗憲被這氣勢震懾住,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抱拳道:“大人有何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李明拍了拍胡宗憲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宗憲啊,你也看到了,這海上的威脅,可不僅僅是那些跳梁小醜般的走私販子。倭寇、海盜,甚至還有那些紅毛番……一個個都對咱們大明的海疆虎視眈眈!咱們要開海,要通商,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能讓那些宵小之輩聞風喪膽!”
胡宗憲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眉頭卻皺了起來:“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練兵,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咱們大明的海防,一直……唉,說來慚愧,一直都比較薄弱。要練出一支能與倭寇、海盜抗衡的海軍,恐怕……難啊!”
李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難?有挑戰才有意思嘛!咱們不走尋常路,來點兒‘跨越式發展’!”
胡宗憲一愣,撓了撓頭,心想:“跨越式發展?這是什麽新詞兒?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李明看著胡宗憲一臉懵逼的表情,心裏暗笑,這現代詞匯,可不是你們這些古人能理解的。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宗憲啊,你立刻去把那些海防將領都給我召集起來,咱們開個會,好好商討一下這‘強軍大計’!”
胡宗憲領命而去,心中卻依舊忐忑不安。
他知道,李明雖然足智多謀,但海防積弊已久,想要在短時間內扭轉乾坤,談何容易?
果然,不出胡宗憲所料,當李明在海防衙門召集眾將領,提出要加強海防,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時,立刻就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大人,這……這恐怕不妥吧?”一位老將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滿臉憂慮,“咱們大明的海防,向來都是以防禦為主,從未有過大規模的海上作戰經驗。這貿然練兵,勞民傷財不說,萬一……萬一出了什麽岔子,可如何是好?”
“是啊,大人,三思而後行啊!”另一位將領也附和道,“咱們的戰船,都是些老舊的木船,根本無法與倭寇的鐵甲船抗衡。這要是真打起來,咱們……咱們豈不是以卵擊石?”
“大人,您可別忘了,朝廷裏還有那麽多大人盯著呢!他們可是一直反對開海的,要是知道咱們要大張旗鼓地練兵,肯定會借題發揮,到時候……恐怕會更加麻煩!”
一時間,衙門裏議論紛紛,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些將領,大多都是在海防衙門混日子的老油條,他們早已習慣了得過且過,根本不想惹麻煩。
李明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這些人的反對,既有對現實的擔憂,也有對自身利益的考慮。
“諸位,你們說的這些,我都明白。”李明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的耳朵裏,“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一直這樣畏首畏尾,不敢改變,大明的海疆,永遠都無法安寧!我們的百姓,永遠都隻能生活在恐懼之中!”
李明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將領們都陷入了沉思。
“我知道,你們擔心朝廷的壓力,擔心那些保守派大臣的阻撓。但是,你們放心,這些,我來扛!”李明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人,“隻要你們支持我,我保證,咱們的海防,一定會煥然一新!咱們的海軍,一定會成為一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無敵之師!”
李明的話,讓一些將領的熱血開始沸騰。
他們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想起了自己曾經立下的誓言。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突然響起:“李大人,您說得倒是輕巧,可這練兵的銀子,從哪兒來啊?您不會是想讓我們這些將領自掏腰包吧?”
說話的,是海防衙門的一個參將,名叫趙德柱,這家夥是出了名的貪財吝嗇,而且還是保守派大臣安插在海防衙門的眼線。
李明冷冷地看了趙德柱一眼,說道:“趙參將,你放心,練兵的銀子,我自然會想辦法。不過,你若是想繼續在海防衙門混吃等死,我勸你還是趁早滾蛋!”
趙德柱被李明懟得啞口無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沒想到,李明竟然如此不給他麵子。
李明不再理會趙德柱,轉頭對胡宗憲說道:“宗憲,你立刻去草擬一份詳細的海防建設計劃,包括戰船的建造、士兵的招募、訓練的內容等等,越詳細越好!然後,咱們一起進京,麵見皇上!”
胡宗憲領命而去,心中卻充滿了擔憂。
他知道,進京麵聖,絕非易事。
那些保守派大臣,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李明的計劃。
果然,不出胡宗憲所料,當李明帶著海防建設計劃進京後,立刻就遭到了保守派大臣的強烈反對。
“皇上,萬萬不可啊!”一位老臣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這海防建設,耗資巨大,會加重百姓的負擔啊!”
“是啊,皇上,這海禁乃是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啊!”另一位大臣也跟著附和,“這李明,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您可千萬不能聽信他的讒言啊!”
“皇上,這李明,分明就是想借著海防建設的名義,中飽私囊,您可千萬不能上他的當啊!”
一時間,朝堂之上,群情激奮,反對的聲音如同潮水一般湧來。
李明站在大殿中央,麵對著無數的質疑和指責,心中卻異常平靜。
他知道,這是他必須麵對的挑戰。
“皇上,臣以為,海防建設,勢在必行!”李明朗聲說道,“倭寇猖獗,海盜橫行,大明的海疆,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果我們再不加強海防,恐怕……恐怕會重蹈覆轍啊!”
李明的話,讓朱元璋的眉頭皺了起來。
他知道,李明說的都是事實。
但是,他也知道,海防建設,耗資巨大,而且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李明,你說的這些,朕都明白。但是,這海防建設,非同小可,朕需要慎重考慮。”朱元璋緩緩說道。
“皇上,時不我待啊!”李明急切地說道,“倭寇的鐵甲船,已經在大明的海域橫行無忌,如果我們再不采取行動,恐怕……恐怕會釀成大禍啊!”
“李明,你休要危言聳聽!”一位保守派大臣怒斥道,“我大明國力強盛,豈會怕那些小小的倭寇?”
“是啊,李明,你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另一位大臣也跟著附和。
李明看著這些冥頑不靈的保守派大臣,心中一陣悲涼。
他知道,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顧國家的安危。
“皇上,臣請您相信臣,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啊!”李明再次懇求道。
朱元璋看著李明,心中猶豫不決。
他既想加強海防,又擔心引起朝廷的動蕩。
就在這時,一位大臣突然站了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李大人所言有理。海防建設,的確是當務之急。臣建議,可以先撥一部分銀兩,用於海防建設的試點工作。如果效果顯著,再逐步擴大規模。”
這位大臣,是兵部尚書,名叫徐達。
他是朱元璋的心腹,也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將領。
朱元璋聽到徐達的話,眼前一亮。他覺得,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好,就依徐愛卿所言!”朱元璋當即拍板,“兵部立刻撥銀五十萬兩,用於海防建設的試點工作。李明,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了!”
李明聞言,心中大喜。他知道,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保守派大臣突然跳了出來,說道:“皇上,這五十萬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臣以為,應該派一位可靠的大臣,監督李明使用這筆銀子,以免他中飽私囊!”
“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時間,朝堂之上,附和的聲音此起彼伏。
朱元璋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
他知道,這些保守派大臣,還是不放心李明。
“李明,你怎麽說?”朱元璋看向李明。
李明坦然一笑,說道:“臣願意接受任何人的監督!臣保證,這五十萬兩銀子,每一分都會用在海防建設上!”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朱元璋說道,“朕就派……” 朱元璋的眼神,讓李明心裏咯噔一下。
這老朱,不會又反悔了吧?
他順著朱元璋的目光望去,隻見一個太監匆匆忙忙地跑進大殿,跪倒在地,高聲喊道:“報——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求見!”
李明心裏暗罵一聲:“這老蔣,來的真不是時候!” 蔣瓛可是朱元璋的親信,專門負責監視百官,這會兒突然出現,準沒好事!
蔣瓛快步走到朱元璋麵前,低聲耳語了幾句。
朱元璋的臉色,由陰轉晴,最後竟然哈哈大笑起來。
“好!好!好!”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然後看著李明,說道:“李明,你立了大功了!”
李明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懂發生了什麽。
蔣瓛到底跟朱元璋說了什麽?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蔣瓛剛剛傳來消息,說是沿海一帶,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銀礦!”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驚呆了。 銀礦!這可是個好東西啊!
李明也愣住了,心裏暗想: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簡直就是天助我也!
有了這座銀礦,海防建設的資金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那些保守派大臣,也再找不到理由反對了!
“李明,朕決定,將這座銀礦的所有收益,都用於海防建設!”朱元璋看著李明,眼神裏充滿了讚賞,“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給你負責!”
李明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連忙跪倒在地,高聲說道:“臣謝主隆恩!”
這下,那些保守派大臣徹底傻眼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事情竟然會峰迴路轉!
他們原本想借著資金問題,阻止李明的計劃,結果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明心裏樂開了花,暗想:讓你們這些老頑固跟我鬥!
這下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有了銀礦的支撐,李明立刻著手安排海防建設和海外貿易的規範管理。
他借鑒現代的管理經驗,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製度,確保了海防力量的穩步提升和海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他甚至搞了個“股份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造船和航海貿易,一時間,沿海地區,百舸爭流,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那些原本反對開海的保守派大臣,看到大勢已去,也隻能無奈地接受了現實。
他們心裏那個酸啊,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而李明,則成為了沿海百姓心中的英雄,他的名字被廣為傳頌,簡直比錦鯉還靈!
“李大人真是神了!自從他來了之後,咱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可不是嘛!以前咱們都是靠打魚為生,現在可以出海貿易,賺的錢比以前多多了!”
“李大人真是咱們的大恩人啊!”
聽著百姓們的讚美,李明心裏那個美滋滋啊,感覺自己就像站在人生巔峰,俯瞰眾生!
然而,就在他享受著成功的喜悅時,他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猛地一拍腦門,自言自語道:“哎呀,差點忘了!還有科技再興的任務呢!”
他抬起頭,望著遠方,眼神裏充滿了挑戰的意味。
他知道,接下來他要麵對的,將是更加艱難的挑戰。
在這個充滿傳統學術勢力的領域,他該如何打破陳規,推動科技的進步呢?
李明走到書房,攤開一張宣紙,提起筆,卻遲遲沒有落筆……他喃喃自語:“這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八股取士又限製了科技發展,到底該從何處入手呢……” 突然,他眼神一亮,像是想到了什麽,提筆寫下了幾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