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你對我小妹,可有喜愛之情?
踹太子,嫁皇叔,重生嫡女掀翻皇朝 作者:Rain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莫雲舒款步上前,輕輕拉住蘇景寧的手,目光溫柔似水,輕聲說道:
“寧兒,從今日起,你便是大人了。莫要擔憂,今後娘親會一直陪伴在你身旁。”
饒是蘇景寧深知自己並非她親生,聽聞此言,也不禁眼眶微微泛紅。
正當儀式進行到高潮之際,隻見宮中使者氣宇軒昂地手持聖旨,踏入蘇府。
眾人見狀,紛紛跪地迎接,偌大的正廳瞬間安靜下來。
使者展開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家世代忠良,為朝廷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今聞蘇府之女景寧,及笄成人,端莊淑慧,秀外慧中。朕心甚慰,特賜字‘婉兮’,另賜厚禮,以彰其德。”
宣讀完畢,一眾太監宮女魚貫而入,將皇上賞賜之物一一呈上。
但見奇珍異寶琳琅滿目,各種賞賜讓人目不暇接。
這般級別的賞賜,再加上皇上親自賜字,足以彰顯蘇家在朝中的尊崇地位,令旁人豔羨不已。
使者笑容滿麵地將謝恩的蘇莫風扶了起來,說道:
“恭喜蘇將軍、蘇小姐。對了,皇後娘娘聽聞近些日子蘇夫人迴府,心中感慨萬千,特意叮囑,蘇夫人若是得閑,務必進宮一敘。”
莫雲舒微笑著客套迴應:“承蒙皇後娘娘惦念,待日後得空,定然進宮請安,以表敬意。”
這一番話下來,周圍的議論聲愈發響亮。
當初莫雲舒離家,個中緣由無人知曉。如今她悄然歸來,眾人皆以為蘇家會為此找尋托辭,如今當眾被皇後承認身份,這理由似乎也不必再費心思尋找了。
經過莊重的祭祀祖先環節之後,這場盛大的及笄禮終算是圓滿結束。
賓客們陸續散去,蘇府漸漸恢複了平靜。
蘇景寧迴到自己的小院,身心俱疲,徑直倒在了床上。
於她而言,再莊重的儀式,意義都並非那般重大,她不過是借此機會,將莫雲舒接迴了蘇府而已。
此時她人雖然處在這裏,可她的心思卻早已飄向了遙遠的邊關。
這樣的場合,蘇沐軒不在,墨淩淵......也不在。
念及於此,她的心猛地一揪,酸澀之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眼眶瞬間濕潤,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仿佛下一秒便會奪眶而出。
她強忍著情緒,微微仰頭,試圖讓淚水倒流,可那股思念與失落,卻如影隨形,愈發濃烈。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邊關,寒風凜冽,如刀子般刮過臉頰。
墨淩淵身著厚重的鎧甲,身姿挺拔地屹立在高高的城牆上。
狂風唿嘯著吹過,撩動他的披風,更襯得他氣勢冷峻,仿若一尊不可侵犯的戰神。
他下意識地伸手,想要觸摸那一直帶在身邊的貼身之物,指尖在空中劃過,卻隻觸碰到一片虛空。
這時他才恍然,那枚承載著諸多心意的玉佩,已經被他送給了蘇景寧。
一時間,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望向京城的方向,久久佇立,任憑寒風肆虐。
晚間議事之時,蘇沐軒顯然心不在焉。
眾人散去後,墨淩淵方才開口詢問:“你今日是怎麽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旁人都瞧出來了。”
蘇沐軒長歎一聲,說道:“王爺恕罪,實則並無大事,隻是今日想起是小妹生辰,我都記不清有多久沒給她過生辰了。況且,今年她剛好滿十五歲。”
墨淩淵這才反應過來,如此算來,今日便是蘇景寧的及笄禮?
這般重要之事,蘇景寧卻隻字未提。
墨淩淵心中暗自思忖,女子及笄之後,婚事便該提上日程了。
太子即將對蘇家動手,一旦衝突爆發,蘇景寧還頂著未來太子妃的名號,到時候她能否妥善應對?
正思索間,便聽蘇沐軒問道:“王爺,您對我小妹,可曾有喜愛之情?”
這般直白的問題,大概是墨淩淵從未被人問過的,而且問的還是關於蘇景寧,他的身子微微一動,極不明顯。
他垂下頭,斂去眼中的情緒,語氣平淡地反問道:“你想讓本王與蘇家聯姻?”
“絕無此意。其實我一直都想為她尋一個真心喜愛她、能悉心照料她的人,可她早早被指婚為太子妃,這便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如今蘇家與太子已有衝突,小妹一旦與太子退婚,日後還有哪家敢娶?若王爺有意,倒不失為一段美滿姻緣。”
墨淩淵不知該如何迴應蘇沐軒,隻是悶悶的說道:“她與三皇子走得很近,兩人看起來頗為投緣。”
蘇沐軒眉頭緊皺,麵露疑惑:“三皇子?”
看來自己不在的這些年,蘇景寧當真做了許多他不知道的事。
或許是察覺到墨淩淵對此並不感興趣,蘇沐軒不再堅持,說道:“既然如此,那便罷了。像王爺這般人物,也不知究竟能覓得怎樣的良配。”
他不過是隨口感慨,卻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在墨淩淵心中激起千層浪,令他思緒翻湧。
與蘇景寧相處的種種畫麵一幀一幀在他麵前閃過。
那些畫麵裏,有歡笑,有爭執,有不經意間的心動,也有莫名的酸澀。
每一個片段都像是一根絲線,相互交織,攪得他心亂如麻,
好在墨淩淵定力一向極佳,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將這些紛擾的思緒從大腦中驅逐出去。
他閉上雙眼,努力讓自己的心神平複,轉而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明天的作戰方式,將所有的精力重新聚焦在即將到來的挑戰上。
夜色濃稠如墨,蘇景寧收到三皇子秘密送來的消息後,緩緩長舒了一口氣。
數日來精心籌備,如今一切準備就緒,每一枚棋子都已各就各位,就等太子踏入這精心布下的棋局。
此刻,東宮之中燈火通明,恍若白晝。
太子的謀士滿臉憂慮,拱手勸道:“殿下,當真不再斟酌斟酌?此事實在太過兇險。”
太子眉頭緊皺,麵露不悅,冷冷道:“箭已搭弦,豈有不發之理?還有何事可猶豫?”
謀士心急如焚,仍不死心:“殿下,此舉風險太高,我們大可以將此事奏明皇上,交由皇上定奪。”
“寧兒,從今日起,你便是大人了。莫要擔憂,今後娘親會一直陪伴在你身旁。”
饒是蘇景寧深知自己並非她親生,聽聞此言,也不禁眼眶微微泛紅。
正當儀式進行到高潮之際,隻見宮中使者氣宇軒昂地手持聖旨,踏入蘇府。
眾人見狀,紛紛跪地迎接,偌大的正廳瞬間安靜下來。
使者展開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蘇家世代忠良,為朝廷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今聞蘇府之女景寧,及笄成人,端莊淑慧,秀外慧中。朕心甚慰,特賜字‘婉兮’,另賜厚禮,以彰其德。”
宣讀完畢,一眾太監宮女魚貫而入,將皇上賞賜之物一一呈上。
但見奇珍異寶琳琅滿目,各種賞賜讓人目不暇接。
這般級別的賞賜,再加上皇上親自賜字,足以彰顯蘇家在朝中的尊崇地位,令旁人豔羨不已。
使者笑容滿麵地將謝恩的蘇莫風扶了起來,說道:
“恭喜蘇將軍、蘇小姐。對了,皇後娘娘聽聞近些日子蘇夫人迴府,心中感慨萬千,特意叮囑,蘇夫人若是得閑,務必進宮一敘。”
莫雲舒微笑著客套迴應:“承蒙皇後娘娘惦念,待日後得空,定然進宮請安,以表敬意。”
這一番話下來,周圍的議論聲愈發響亮。
當初莫雲舒離家,個中緣由無人知曉。如今她悄然歸來,眾人皆以為蘇家會為此找尋托辭,如今當眾被皇後承認身份,這理由似乎也不必再費心思尋找了。
經過莊重的祭祀祖先環節之後,這場盛大的及笄禮終算是圓滿結束。
賓客們陸續散去,蘇府漸漸恢複了平靜。
蘇景寧迴到自己的小院,身心俱疲,徑直倒在了床上。
於她而言,再莊重的儀式,意義都並非那般重大,她不過是借此機會,將莫雲舒接迴了蘇府而已。
此時她人雖然處在這裏,可她的心思卻早已飄向了遙遠的邊關。
這樣的場合,蘇沐軒不在,墨淩淵......也不在。
念及於此,她的心猛地一揪,酸澀之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眼眶瞬間濕潤,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仿佛下一秒便會奪眶而出。
她強忍著情緒,微微仰頭,試圖讓淚水倒流,可那股思念與失落,卻如影隨形,愈發濃烈。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邊關,寒風凜冽,如刀子般刮過臉頰。
墨淩淵身著厚重的鎧甲,身姿挺拔地屹立在高高的城牆上。
狂風唿嘯著吹過,撩動他的披風,更襯得他氣勢冷峻,仿若一尊不可侵犯的戰神。
他下意識地伸手,想要觸摸那一直帶在身邊的貼身之物,指尖在空中劃過,卻隻觸碰到一片虛空。
這時他才恍然,那枚承載著諸多心意的玉佩,已經被他送給了蘇景寧。
一時間,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望向京城的方向,久久佇立,任憑寒風肆虐。
晚間議事之時,蘇沐軒顯然心不在焉。
眾人散去後,墨淩淵方才開口詢問:“你今日是怎麽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旁人都瞧出來了。”
蘇沐軒長歎一聲,說道:“王爺恕罪,實則並無大事,隻是今日想起是小妹生辰,我都記不清有多久沒給她過生辰了。況且,今年她剛好滿十五歲。”
墨淩淵這才反應過來,如此算來,今日便是蘇景寧的及笄禮?
這般重要之事,蘇景寧卻隻字未提。
墨淩淵心中暗自思忖,女子及笄之後,婚事便該提上日程了。
太子即將對蘇家動手,一旦衝突爆發,蘇景寧還頂著未來太子妃的名號,到時候她能否妥善應對?
正思索間,便聽蘇沐軒問道:“王爺,您對我小妹,可曾有喜愛之情?”
這般直白的問題,大概是墨淩淵從未被人問過的,而且問的還是關於蘇景寧,他的身子微微一動,極不明顯。
他垂下頭,斂去眼中的情緒,語氣平淡地反問道:“你想讓本王與蘇家聯姻?”
“絕無此意。其實我一直都想為她尋一個真心喜愛她、能悉心照料她的人,可她早早被指婚為太子妃,這便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如今蘇家與太子已有衝突,小妹一旦與太子退婚,日後還有哪家敢娶?若王爺有意,倒不失為一段美滿姻緣。”
墨淩淵不知該如何迴應蘇沐軒,隻是悶悶的說道:“她與三皇子走得很近,兩人看起來頗為投緣。”
蘇沐軒眉頭緊皺,麵露疑惑:“三皇子?”
看來自己不在的這些年,蘇景寧當真做了許多他不知道的事。
或許是察覺到墨淩淵對此並不感興趣,蘇沐軒不再堅持,說道:“既然如此,那便罷了。像王爺這般人物,也不知究竟能覓得怎樣的良配。”
他不過是隨口感慨,卻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在墨淩淵心中激起千層浪,令他思緒翻湧。
與蘇景寧相處的種種畫麵一幀一幀在他麵前閃過。
那些畫麵裏,有歡笑,有爭執,有不經意間的心動,也有莫名的酸澀。
每一個片段都像是一根絲線,相互交織,攪得他心亂如麻,
好在墨淩淵定力一向極佳,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將這些紛擾的思緒從大腦中驅逐出去。
他閉上雙眼,努力讓自己的心神平複,轉而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明天的作戰方式,將所有的精力重新聚焦在即將到來的挑戰上。
夜色濃稠如墨,蘇景寧收到三皇子秘密送來的消息後,緩緩長舒了一口氣。
數日來精心籌備,如今一切準備就緒,每一枚棋子都已各就各位,就等太子踏入這精心布下的棋局。
此刻,東宮之中燈火通明,恍若白晝。
太子的謀士滿臉憂慮,拱手勸道:“殿下,當真不再斟酌斟酌?此事實在太過兇險。”
太子眉頭緊皺,麵露不悅,冷冷道:“箭已搭弦,豈有不發之理?還有何事可猶豫?”
謀士心急如焚,仍不死心:“殿下,此舉風險太高,我們大可以將此事奏明皇上,交由皇上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