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遺詔的內容?
踹太子,嫁皇叔,重生嫡女掀翻皇朝 作者:Rain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塊明黃色的綢緞,自那精致的錦盒之中,緩緩滑落而出。
綢緞之上,玉璽的印記鮮紅奪目,在燭火的映照下,散發著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氣息。
至於綢緞上究竟寫著什麽內容,在場眾人皆隻能投以好奇而又不得其解的目光,心中滿是猜測。
皇上神色凝重,伸手緩緩拿起那綢緞,隨後輕輕展開,目光逐字逐句地細細看了一遍又一遍。
良久,皇上像是被點燃的火藥桶,突然猛地站起身來,雙眼瞬間瞪得滾圓,緊接著,他伸手抓起桌上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一疊奏折,用盡全身力氣,狠狠朝著太子砸了過去,口中大聲怒斥道:
“逆子!這就是你口中蘇家‘包藏禍心’的遺詔?”
太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砸得暈頭轉向,整個人呆呆地站在原地,雙腳像是被釘在了地上一般無法挪動。
他難以置信地看著皇上,臉上寫滿了驚恐與茫然,眼神中滿是不知所措,仿佛置身於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之中。
這時,蘇景寧神色鎮定,再次開口說道:“啟稟皇上及各位大人,曾經我父親從邊關凱旋而歸,先帝見我父親戰功赫赫,龍顏大悅,當即欲給予重賞。
然而,父親一心隻想著保家衛國乃是身為臣子的分內之事,覺得受此重賞心中實在有愧,故而堅決推辭,堅辭不受。
先帝見父親態度如此堅決,無奈之下,便將這賞賜的聖旨裝入此錦盒之中,並且言明,若父親日後改變心意,聖旨上的賞賜依舊有效。
先帝駕崩之後,這道聖旨便成了一道遺詔。即便如此,父親一生光明磊落,從未想過打開這錦盒。
也不知太子殿下是從何處聽聞蘇家隱瞞遺詔之事,又為何如此篤定蘇家包藏禍心。
父親對遺詔一事確有隱瞞,不過絕無絲毫冒犯皇上之意,還望皇上明察。”
皇上聽了蘇景寧的一番話,又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遺詔,心中百感交集,不禁長歎一聲。
果如蘇景寧所言,這確實是一道先帝賞賜的聖旨,而且賞的並非普通物件,竟是賜予蘇家一個異姓王的爵位。
也就是說,若當初蘇莫風接受了賞賜,如今蘇家早已是王爺之尊。
太子見此情形,心中大驚,知道自己犯下大錯,“撲通”一聲重重地跪在地上,緊接著連連磕頭,口中大喊:
“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也是被人蒙騙,才犯下如此大錯!”
“閉嘴!看看你今晚的所作所為,你還覺得自己有理了?來人,將這糊塗東西拖下去,軟禁在東宮,聽候處置!”
皇上此時怒不可遏,臉上的青筋都因憤怒而暴起,大聲嗬斥道,聲音在禦書房內迴蕩,震得眾人耳膜生疼。
“遵旨。”兩名侍衛聽到皇上的命令,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太子,拖著他緩緩走出了禦書房。
太子心中明白,自己此番被人算計,栽了個大跟頭。
如今皇上沒有當場治他的罪,已是念及父子之情,給了他極大的顏麵,他不能再當眾為自己申辯什麽了。
“夜深了,今日之事,明日再議。派人好生將蘇小姐送迴府中,再宣兩名禦醫,即刻前往蘇府為蘇將軍診治。”
皇上揉了揉因憤怒和疲憊而發疼的太陽穴,聲音中滿是疲憊地說道。
蘇景寧聽到皇上的吩咐,立刻謝恩,隨後緩緩退出禦書房。
她知道,皇上此刻定然也在心中權衡利弊,思考該如何妥善處理此事,畢竟這背後牽扯甚廣,涉及眾多勢力和複雜的關係,絕非一時半會兒便能決斷,需要深思熟慮。
待人皆散去,禦書房內陷入一片死寂。
燭火搖曳,將皇上孤獨的身影拉得老長。皇上獨自枯坐片刻,終是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壓抑,仿佛從九幽地獄傳來一般:“把他帶來。”
底下的人聽到皇上的命令,連忙應了一聲,腳步匆匆地退下。
不多時,三皇子穩步踏入禦書房,他神色恭謹,規規矩矩地行了大禮。
皇上目光如炬,猶如兩把利刃,死死盯著三皇子的眼睛,仿佛要將他的內心看穿,一字一頓地問道:“你所言之事,皆屬實?”
“父皇,兒臣不過是查到些許線索,若要確鑿證明,還需父皇深入徹查。”
三皇子垂首,語氣謙卑又帶著幾分謹慎,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說出口,生怕說錯一個字便會引來殺身之禍。
皇上陷入了長久的思索,眉頭緊緊地鎖在一起,似在權衡著什麽重大的事情。
良久,才再次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和無奈:“依你之見,如今還有何辦法查明真相?”
“父皇,此事年代久遠,查證著實困難。若皇後娘娘始終不肯鬆口,恐怕……唯有滴血驗親一途。”
三皇子抬眸,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神色,那神色中,有期待,有擔憂,還有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狡黠。
“太子的乳母呢?接生的穩婆、禦醫,還有侍候的下人,難不成一個都尋不到?
皇上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筆墨紙硯都跟著劇烈晃動起來,聲音中滿是憤怒與焦急,他實在無法接受事情竟會發展到如此棘手的地步。
“父皇,若此事當真……那些相關之人,恐怕早已被滅口。”
三皇子微微歎氣,聲音中透著一絲無奈,仿佛對這宮廷之中的黑暗與殘酷早已司空見慣,卻又無力改變。
皇上聞言,閉上眼睛,身子不受控製地微微抖動,心中的憤怒、無奈、痛苦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感到無比的疲憊和心力交瘁。
三皇子就這麽一直站著,等他做出決定。
夜涼如水,三皇子的思緒都不知道飄出去多遠了,皇上才有了動作。
隻見皇上猛然睜開雙眼,眸中寒芒一閃,決絕之色溢於言表:“朕想起來了,有一人,必定知曉內情!”
天色漸次破曉,晨曦透過雕花窗欞,在禦書房的地麵上灑下一片片斑駁光影。
綢緞之上,玉璽的印記鮮紅奪目,在燭火的映照下,散發著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氣息。
至於綢緞上究竟寫著什麽內容,在場眾人皆隻能投以好奇而又不得其解的目光,心中滿是猜測。
皇上神色凝重,伸手緩緩拿起那綢緞,隨後輕輕展開,目光逐字逐句地細細看了一遍又一遍。
良久,皇上像是被點燃的火藥桶,突然猛地站起身來,雙眼瞬間瞪得滾圓,緊接著,他伸手抓起桌上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一疊奏折,用盡全身力氣,狠狠朝著太子砸了過去,口中大聲怒斥道:
“逆子!這就是你口中蘇家‘包藏禍心’的遺詔?”
太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砸得暈頭轉向,整個人呆呆地站在原地,雙腳像是被釘在了地上一般無法挪動。
他難以置信地看著皇上,臉上寫滿了驚恐與茫然,眼神中滿是不知所措,仿佛置身於一場無法醒來的噩夢之中。
這時,蘇景寧神色鎮定,再次開口說道:“啟稟皇上及各位大人,曾經我父親從邊關凱旋而歸,先帝見我父親戰功赫赫,龍顏大悅,當即欲給予重賞。
然而,父親一心隻想著保家衛國乃是身為臣子的分內之事,覺得受此重賞心中實在有愧,故而堅決推辭,堅辭不受。
先帝見父親態度如此堅決,無奈之下,便將這賞賜的聖旨裝入此錦盒之中,並且言明,若父親日後改變心意,聖旨上的賞賜依舊有效。
先帝駕崩之後,這道聖旨便成了一道遺詔。即便如此,父親一生光明磊落,從未想過打開這錦盒。
也不知太子殿下是從何處聽聞蘇家隱瞞遺詔之事,又為何如此篤定蘇家包藏禍心。
父親對遺詔一事確有隱瞞,不過絕無絲毫冒犯皇上之意,還望皇上明察。”
皇上聽了蘇景寧的一番話,又低頭看了一眼手中的遺詔,心中百感交集,不禁長歎一聲。
果如蘇景寧所言,這確實是一道先帝賞賜的聖旨,而且賞的並非普通物件,竟是賜予蘇家一個異姓王的爵位。
也就是說,若當初蘇莫風接受了賞賜,如今蘇家早已是王爺之尊。
太子見此情形,心中大驚,知道自己犯下大錯,“撲通”一聲重重地跪在地上,緊接著連連磕頭,口中大喊:
“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也是被人蒙騙,才犯下如此大錯!”
“閉嘴!看看你今晚的所作所為,你還覺得自己有理了?來人,將這糊塗東西拖下去,軟禁在東宮,聽候處置!”
皇上此時怒不可遏,臉上的青筋都因憤怒而暴起,大聲嗬斥道,聲音在禦書房內迴蕩,震得眾人耳膜生疼。
“遵旨。”兩名侍衛聽到皇上的命令,立刻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太子,拖著他緩緩走出了禦書房。
太子心中明白,自己此番被人算計,栽了個大跟頭。
如今皇上沒有當場治他的罪,已是念及父子之情,給了他極大的顏麵,他不能再當眾為自己申辯什麽了。
“夜深了,今日之事,明日再議。派人好生將蘇小姐送迴府中,再宣兩名禦醫,即刻前往蘇府為蘇將軍診治。”
皇上揉了揉因憤怒和疲憊而發疼的太陽穴,聲音中滿是疲憊地說道。
蘇景寧聽到皇上的吩咐,立刻謝恩,隨後緩緩退出禦書房。
她知道,皇上此刻定然也在心中權衡利弊,思考該如何妥善處理此事,畢竟這背後牽扯甚廣,涉及眾多勢力和複雜的關係,絕非一時半會兒便能決斷,需要深思熟慮。
待人皆散去,禦書房內陷入一片死寂。
燭火搖曳,將皇上孤獨的身影拉得老長。皇上獨自枯坐片刻,終是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壓抑,仿佛從九幽地獄傳來一般:“把他帶來。”
底下的人聽到皇上的命令,連忙應了一聲,腳步匆匆地退下。
不多時,三皇子穩步踏入禦書房,他神色恭謹,規規矩矩地行了大禮。
皇上目光如炬,猶如兩把利刃,死死盯著三皇子的眼睛,仿佛要將他的內心看穿,一字一頓地問道:“你所言之事,皆屬實?”
“父皇,兒臣不過是查到些許線索,若要確鑿證明,還需父皇深入徹查。”
三皇子垂首,語氣謙卑又帶著幾分謹慎,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說出口,生怕說錯一個字便會引來殺身之禍。
皇上陷入了長久的思索,眉頭緊緊地鎖在一起,似在權衡著什麽重大的事情。
良久,才再次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和無奈:“依你之見,如今還有何辦法查明真相?”
“父皇,此事年代久遠,查證著實困難。若皇後娘娘始終不肯鬆口,恐怕……唯有滴血驗親一途。”
三皇子抬眸,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神色,那神色中,有期待,有擔憂,還有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狡黠。
“太子的乳母呢?接生的穩婆、禦醫,還有侍候的下人,難不成一個都尋不到?
皇上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筆墨紙硯都跟著劇烈晃動起來,聲音中滿是憤怒與焦急,他實在無法接受事情竟會發展到如此棘手的地步。
“父皇,若此事當真……那些相關之人,恐怕早已被滅口。”
三皇子微微歎氣,聲音中透著一絲無奈,仿佛對這宮廷之中的黑暗與殘酷早已司空見慣,卻又無力改變。
皇上聞言,閉上眼睛,身子不受控製地微微抖動,心中的憤怒、無奈、痛苦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感到無比的疲憊和心力交瘁。
三皇子就這麽一直站著,等他做出決定。
夜涼如水,三皇子的思緒都不知道飄出去多遠了,皇上才有了動作。
隻見皇上猛然睜開雙眼,眸中寒芒一閃,決絕之色溢於言表:“朕想起來了,有一人,必定知曉內情!”
天色漸次破曉,晨曦透過雕花窗欞,在禦書房的地麵上灑下一片片斑駁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