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公主要和親
踹太子,嫁皇叔,重生嫡女掀翻皇朝 作者:Rain瀟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今日乃是為各國使臣接風洗塵的大喜日子,陛下心懷天下,向來寬宏大量。這位使者想必也是一時失言,許是聽聞了些不實傳言,才會有此誤會。
陛下既已將事情原委說清,不如就趁此機會,讓各國使臣更加了解我蒼闌的傳承與底蘊,也彰顯陛下的仁德與胸懷。”
各位使臣遠道而來,一路奔波,想必對我蒼闌諸多事物都充滿好奇。今日這場宴會,不僅是為了慶祝陛下登基,更是增進各國情誼、促進交流的契機。
不如,讓我們暫且放下這小小的插曲,一同欣賞我蒼闌精心準備的歌舞表演,品嚐這滿桌的珍饈美饌,再好好聊聊往後的合作之事,如何?”
蘇景寧這一番話說得入情入理,既維護了墨淩淵的威嚴,又給那出言不遜的使臣找了台階下,還巧妙地將話題引迴到宴會原本的目的上。
各國使臣聽聞,紛紛點頭稱是,原本緊繃的神經也漸漸放鬆下來。
酒過三巡,宴會上的氣氛愈發熱烈。一位使者麵帶微笑,不緊不慢地起身,朝著墨淩淵恭敬行禮後,朗聲道:
“陛下,我國此番前來,滿懷誠意,特意為陛下精心準備了一份厚禮。”
墨淩淵微微挑眉,輕抿了一口酒,緩緩開口:“哦?不妨說來聽聽?”
使者嘴角笑意加深,側身抬手,指向身旁一位長相明豔動人的女子,介紹道:
“這是我國尊貴的嫡公主,姿容秀麗,溫婉賢淑。我國期望能與陛下結為秦晉之好,特將公主送來,願她陪伴陛下左右。”
那女子聽聞,身姿嫋嫋地緩緩起身,儀態優雅地給墨淩淵行了個大禮。
當她抬起頭,目光觸及墨淩淵那張俊美無雙的麵龐時,臉頰瞬間泛起一抹紅暈,眼神中透露出絲絲羞澀。
一時間,殿內眾人的目光紛紛如潮水般轉向蘇景寧。
蘇景寧仿若未覺,神色自若地把玩著手中的酒杯,杯中的酒水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她的嘴角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淺笑,沉默不語。
墨淩淵麵色平靜,語氣淡淡的,卻透著不容置疑:
“兩國相交,情誼的維係並非隻有聯姻這一種方式。況且貴國公主身份尊貴,將她當作禮物送來,於情於理,皆有不妥。”
那女子聽聞墨淩淵拒絕,剛要張嘴說些什麽,墨淩淵沒有給她開口的機會,直接吩咐道:“寧兒的羹湯怕是涼了,去給她換些熱的來。”
蘇景寧眨了眨靈動的雙眸,低頭看向麵前那被自己勺子戳得不成樣子的羹湯,不禁微微愣神。
墨淩淵在這大庭廣眾之下親昵的稱唿,以及話語中毫不掩飾的關切之意,已然清晰表明了他的態度,意在讓對方知難而退。
然而,那使者卻依舊不依不饒,再次開口:“陛下與皇後娘娘伉儷情深,實在令人羨慕不已。
想來皇後娘娘向來心懷大度,也盼著在宮中能有姐妹相伴,相互扶持,共同侍奉陛下,增進兩國情誼,您說是吧,皇後娘娘?”
這使者心思極為狡黠,巧妙地將難題拋給了蘇景寧。
眾人皆知,蘇景寧尚未行冊封禮,若此刻拒絕,難免落得個善妒之名,日後恐難服眾,蒼闌上下也未必會應允。
眼見著這棘手難題避無可避,蘇景寧深吸一口氣,儀態萬方地開口:“兩國聯姻,此乃關乎社稷民生的大事,其中利害,需得謹慎權衡。
然而婚姻之事,終究講究你情我願,唯有兩情相悅,方能成就美滿佳話。公主今日與陛下初次相見,彼此尚處陌生階段,性格喜好皆不了解。
倘若貿然聯姻,日後相處中,若公主與陛下性子不合,非但會讓公主受了委屈,更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兩國情誼。我言盡於此,畢竟後宮之事,陛下才是最終的決策者,一切還需聽憑陛下定奪。”
蘇景寧將難題又拋迴給了墨淩淵。她心裏清楚,這種事自己僅能委婉表達看法,絕無做主的權力,而明確拒絕的話,非得墨淩淵親自出口不可。
墨淩淵似乎察覺到了蘇景寧的心思,嘴角微微上揚,而後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朕與皇後,自幼青梅竹馬,情誼深厚,一路相伴走來,曆經風雨。不僅如此,在戰場上,我們亦曾攜手並肩,共禦外敵,生死與共。
如今皇後尚未行冊封大禮,朕又怎能輕易收納旁人入後宮,讓她受了委屈?
公主若真心想嫁入我蒼闌,我國英勇好男兒數不勝數。朕有個侄兒,如今尚未成家,依朕看,他與公主倒頗為般配。”
此時的墨昭瑾,正美滋滋地坐在一旁,一邊大快朵頤,一邊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場熱鬧好戲,全然沒料到這“瓜”竟突然砸到了自己頭上。
聽聞墨淩淵這話,他頓時被口中剛喝下去的酒嗆得咳嗽起來,差點一口噴了出去。
“皇叔可千萬別開這種玩笑!公主姿容絕色,才情出眾,侄兒實在自慚形穢,哪敢高攀。況且侄兒這性子,向來對事物隻有兩天半的新鮮勁兒,實在怕委屈了公主。皇叔還是另為公主挑選良配吧。”
那位使者瞧著自家尊貴的公主被這般“踢來踢去”,臉上的神色有些不好看。
不過,這位公主顯然並非尋常女子,麵對眼前這略顯尷尬的局麵,她眼眸一轉,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淺笑,輕聲開口:
“陛下既然這般說,嫣兒心中反倒對蒼闌生出了濃厚的好奇。不知陛下能否恩準嫣兒在蒼闌小住些時日?
一來呢,嫣兒著實想親身感受一番蒼闌獨特的風土人情;二來,若是在此期間,真能有合適的人入了眼,也可成就一段佳話。”
蘇景寧聽聞,心中暗自歎了口氣。
眼前這位公主,還真是個聰明人。
墨淩淵雖當下拒絕了和親,可隻要公主留在蒼闌,往後便有無數接觸的機會,未來之事,實在難以預料。
公主這番話說到這個份上,若是再強行拒絕,兩國之間勢必會陷入難堪的境地,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陛下既已將事情原委說清,不如就趁此機會,讓各國使臣更加了解我蒼闌的傳承與底蘊,也彰顯陛下的仁德與胸懷。”
各位使臣遠道而來,一路奔波,想必對我蒼闌諸多事物都充滿好奇。今日這場宴會,不僅是為了慶祝陛下登基,更是增進各國情誼、促進交流的契機。
不如,讓我們暫且放下這小小的插曲,一同欣賞我蒼闌精心準備的歌舞表演,品嚐這滿桌的珍饈美饌,再好好聊聊往後的合作之事,如何?”
蘇景寧這一番話說得入情入理,既維護了墨淩淵的威嚴,又給那出言不遜的使臣找了台階下,還巧妙地將話題引迴到宴會原本的目的上。
各國使臣聽聞,紛紛點頭稱是,原本緊繃的神經也漸漸放鬆下來。
酒過三巡,宴會上的氣氛愈發熱烈。一位使者麵帶微笑,不緊不慢地起身,朝著墨淩淵恭敬行禮後,朗聲道:
“陛下,我國此番前來,滿懷誠意,特意為陛下精心準備了一份厚禮。”
墨淩淵微微挑眉,輕抿了一口酒,緩緩開口:“哦?不妨說來聽聽?”
使者嘴角笑意加深,側身抬手,指向身旁一位長相明豔動人的女子,介紹道:
“這是我國尊貴的嫡公主,姿容秀麗,溫婉賢淑。我國期望能與陛下結為秦晉之好,特將公主送來,願她陪伴陛下左右。”
那女子聽聞,身姿嫋嫋地緩緩起身,儀態優雅地給墨淩淵行了個大禮。
當她抬起頭,目光觸及墨淩淵那張俊美無雙的麵龐時,臉頰瞬間泛起一抹紅暈,眼神中透露出絲絲羞澀。
一時間,殿內眾人的目光紛紛如潮水般轉向蘇景寧。
蘇景寧仿若未覺,神色自若地把玩著手中的酒杯,杯中的酒水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她的嘴角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淺笑,沉默不語。
墨淩淵麵色平靜,語氣淡淡的,卻透著不容置疑:
“兩國相交,情誼的維係並非隻有聯姻這一種方式。況且貴國公主身份尊貴,將她當作禮物送來,於情於理,皆有不妥。”
那女子聽聞墨淩淵拒絕,剛要張嘴說些什麽,墨淩淵沒有給她開口的機會,直接吩咐道:“寧兒的羹湯怕是涼了,去給她換些熱的來。”
蘇景寧眨了眨靈動的雙眸,低頭看向麵前那被自己勺子戳得不成樣子的羹湯,不禁微微愣神。
墨淩淵在這大庭廣眾之下親昵的稱唿,以及話語中毫不掩飾的關切之意,已然清晰表明了他的態度,意在讓對方知難而退。
然而,那使者卻依舊不依不饒,再次開口:“陛下與皇後娘娘伉儷情深,實在令人羨慕不已。
想來皇後娘娘向來心懷大度,也盼著在宮中能有姐妹相伴,相互扶持,共同侍奉陛下,增進兩國情誼,您說是吧,皇後娘娘?”
這使者心思極為狡黠,巧妙地將難題拋給了蘇景寧。
眾人皆知,蘇景寧尚未行冊封禮,若此刻拒絕,難免落得個善妒之名,日後恐難服眾,蒼闌上下也未必會應允。
眼見著這棘手難題避無可避,蘇景寧深吸一口氣,儀態萬方地開口:“兩國聯姻,此乃關乎社稷民生的大事,其中利害,需得謹慎權衡。
然而婚姻之事,終究講究你情我願,唯有兩情相悅,方能成就美滿佳話。公主今日與陛下初次相見,彼此尚處陌生階段,性格喜好皆不了解。
倘若貿然聯姻,日後相處中,若公主與陛下性子不合,非但會讓公主受了委屈,更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兩國情誼。我言盡於此,畢竟後宮之事,陛下才是最終的決策者,一切還需聽憑陛下定奪。”
蘇景寧將難題又拋迴給了墨淩淵。她心裏清楚,這種事自己僅能委婉表達看法,絕無做主的權力,而明確拒絕的話,非得墨淩淵親自出口不可。
墨淩淵似乎察覺到了蘇景寧的心思,嘴角微微上揚,而後不緊不慢地開口道
“朕與皇後,自幼青梅竹馬,情誼深厚,一路相伴走來,曆經風雨。不僅如此,在戰場上,我們亦曾攜手並肩,共禦外敵,生死與共。
如今皇後尚未行冊封大禮,朕又怎能輕易收納旁人入後宮,讓她受了委屈?
公主若真心想嫁入我蒼闌,我國英勇好男兒數不勝數。朕有個侄兒,如今尚未成家,依朕看,他與公主倒頗為般配。”
此時的墨昭瑾,正美滋滋地坐在一旁,一邊大快朵頤,一邊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場熱鬧好戲,全然沒料到這“瓜”竟突然砸到了自己頭上。
聽聞墨淩淵這話,他頓時被口中剛喝下去的酒嗆得咳嗽起來,差點一口噴了出去。
“皇叔可千萬別開這種玩笑!公主姿容絕色,才情出眾,侄兒實在自慚形穢,哪敢高攀。況且侄兒這性子,向來對事物隻有兩天半的新鮮勁兒,實在怕委屈了公主。皇叔還是另為公主挑選良配吧。”
那位使者瞧著自家尊貴的公主被這般“踢來踢去”,臉上的神色有些不好看。
不過,這位公主顯然並非尋常女子,麵對眼前這略顯尷尬的局麵,她眼眸一轉,嘴角噙著一抹恰到好處的淺笑,輕聲開口:
“陛下既然這般說,嫣兒心中反倒對蒼闌生出了濃厚的好奇。不知陛下能否恩準嫣兒在蒼闌小住些時日?
一來呢,嫣兒著實想親身感受一番蒼闌獨特的風土人情;二來,若是在此期間,真能有合適的人入了眼,也可成就一段佳話。”
蘇景寧聽聞,心中暗自歎了口氣。
眼前這位公主,還真是個聰明人。
墨淩淵雖當下拒絕了和親,可隻要公主留在蒼闌,往後便有無數接觸的機會,未來之事,實在難以預料。
公主這番話說到這個份上,若是再強行拒絕,兩國之間勢必會陷入難堪的境地,於情於理都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