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搞錢,開展海貿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天剛發亮,朱由校自然而然地睜開了雙眼。
張嫣在感受到自己夫君的身體挪動後,也馬上醒了過來,之後快速起身,開始伺候著朱由校穿衣。
在房門外端著各種起床用品的宮女太監,也很快進入到了寢宮。
而此時,守了一夜的方正化也終於得以休息。
在與皇後用了一個清淡的早膳後,朱由校開始處理昨天剩下的題本,而張嫣則帶著昨晚帶來的宮女太監,返迴了坤寧宮。
得知皇後留宿南台的魏忠賢,一大早就匆忙趕了過來,他可不希望看到帝後走得太近。
皇後對他的成見可是刻在骨子裏的,說不定哪天她的枕頭風就會要了他的權勢富貴。
看著精神尚算飽滿的皇帝,魏忠賢心裏的擔憂至少少了一小半。
沒行房就好,自家皇爺的龍體安康,比什麽都重要。
“皇爺不要怪老奴話多,您的龍體尚未恢複,不宜太早寵幸妃子!”
“你個老貨,大早上的就在耳邊聒噪,身子是朕自己的,豈能不知道愛惜,需要你個老貨提醒?”
打是疼,罵是愛。
被皇爺罵,魏忠賢心裏沒有一點不快,反而舔著臉笑道:“雖然皇爺聖明無比,但也需要老奴的提醒!”
“知道了,沈廷揚和閻應元進宮了沒有?”
“已經在西苑外候著了,隻是皇爺許久未見閣臣了,不知是否要選個時間見見他們?”
“他們可有什麽要緊的事情?”
“要緊的事情倒是沒有,就是陝西那邊出了點亂子,九邊的錢糧軍餉還有點欠缺!”
陝西出了亂子?
不會是王二掀起的明末陝北大起義吧?
想想日子,也該到時間了。
“隻是有點欠缺?到底缺了多少?”
“白銀還差一百三十萬兩,糧食差兩百五十六萬石!”
“秋稅收上來之後,能否補足欠缺?”
“可以是可以,但要等到明年開春,恐怕時間有點來不及!”
“信王登基花了多少錢?”
“接近一百萬兩!”
“內閣與戶部有沒有說怎麽補上這個窟窿?”
“他們此時正在為此事發愁呢!”
“既然是信王花的,信王總要承擔一部分開支,這樣吧,暫時就不考慮他就藩的事情了!”
“皇爺,盡管如此,但也是杯水車薪,而且遠水解不了近渴!”
朱由校想了一下後,開口問道:“惠王與桂王是不是還沒有就藩?”
“是的,荊州與衡州的王府已經建好,可隨時就藩!”
“既然朝廷現在困難,就讓他們不急著就藩,再轉告禮部與戶部,以後他們就藩了,也要縮減賞賜規模!”
“皇爺,兩位王爺的賞賜標準已經一降再降了!”
“既然無法在他們身上省錢,那就想辦法在福王與潞王身上想想辦法,朕記得神廟爺在他們就藩時,可是幾乎搬空了整個國庫與內帑!”
虧自己皇爺想出來這種不要臉麵的損著,居然想找藩王打秋風。
魏忠賢內心雖然很無語,但麵上還是一副皇爺聖明的樣子道:“不知兩位藩王分別向朝廷捐獻多少錢糧?”
“一百萬兩銀子外加一百萬石糧食,不是捐給戶部,而是內帑!”
沒想到皇爺比以前更愛錢糧了,魏忠賢躬身答道:“是,皇爺!”
“通州李家為何還沒有動作?”
“老奴已經安排禦史彈劾了!”
“好,動作要快,九邊等不及了!”
“皇爺放心,老奴已經安排了多名禦史上彈劾題本,為了避免通州李家轉移家產,早早就讓人去盯著了!”
“題本到了司禮監之後,馬上送過來,要是發現李家之人轉移家產,馬上緝押封存!”
“老奴遵旨!”
“讓沈廷揚與閻應元兩人過來!”
“是,孫應元、黃得功與周遇吉三人,也已經在昭仁殿外當值!”
“好,沈廷揚兩人過來後,等會兒你留下!”
“好,皇爺!”
“至於內閣求見之事,下午申時讓他們過來,再叫上六部九卿話事人!”
“是!”
沒過多久,一身儒服的沈廷揚與閻應元兩人規規矩矩地跪在了朱由校的麵前。
“學生沈廷揚\/閻應元,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自從幾天前東廠番子突然找到他們,說皇帝要見他們,他們是懵逼的。
他們一個小小的生員,別說見皇帝了,連見順天府尹都很難。
“沈廷揚?”
聽到皇帝唿喊自己,沈廷揚馬上抬起上半身道:“學生在!”
“聽說你家是東南大海商?”
皇帝這是什麽意思?
是看上自己家產了?
“學生家裏的確做了點海貿,卻不敢妄談大海商!”
“大與不大,朕心裏有數,你家的海貿主要經營什麽貨物?”
眼前之人乃大明主宰,沈廷揚不敢欺瞞,一五一十地答道:“主要經營絲綢、茶葉與瓷器等物!”
“與哪些外商往來?”
“有大小弗朗機和紅毛夷,也有福建的一些海商!”
“東夷呢?”
“東夷也有,但一年隻敢跑一趟!”
“為何?”
“東夷現在封關,而且生意多被福建海商搶占!”
“你說的福建海商可是李旦與顏思齊等人?”
沈廷揚愣了一下後,這才答道:“陛下聖明,李旦與顏思齊等人雖然馳騁東部大海,但他們身後還有一些福建的大族給他們撐腰!”
朱由校看向魏忠賢道:“大伴,可聽到了?”
大伴?
難不成是那個讓人聞之色變的九千歲魏忠賢?
“皇爺聖明,老奴又長見識了!”
“沈廷揚,你家裏有多少艘海船?”
沈廷揚從震驚中恢複過來後,語氣變得更加的嚴謹,“學生家裏有福船五艘,沙船十五艘!”
“少了!”
“學生家裏勢單力薄,隻能維持這些船隻!”
“一艘福船跑一趟東夷,能賺多少利潤?”
“要分年景與所帶貨物,船隻能平安歸來的情形下,一般能賺取五萬到十萬兩銀子!”
一旁的魏忠賢在聽到跑一趟東夷就能賺十萬兩銀子,雙眼登時冒起了綠光。
“如果朕給你添上二十艘福船,你能給朕帶來多少迴報?”
皇帝要找自己家做生意?
“不是學生膽小,而是學生家裏真的沒有那個實力運營如此多的福船!”
一旁的魏忠賢恨鐵不成鋼地訓斥道:“沈廷揚,皇爺說你家能加就是能加,你直接告訴皇爺能賺多少錢就是!”
“是,是,若一切順利的話,每年能賺取百萬兩白銀!”
“沈廷揚,你膽子還是太小了,既然皇爺要讓你加船,肯定是想讓你家成為皇商,你們家所需的貨物與護衛之兵器,一樣也能提供給你。
李旦與顏思齊等上不了台麵之流,就算再加上他們背後的大族,還能大得過皇家嗎?”
“學生愚鈍!”
張嫣在感受到自己夫君的身體挪動後,也馬上醒了過來,之後快速起身,開始伺候著朱由校穿衣。
在房門外端著各種起床用品的宮女太監,也很快進入到了寢宮。
而此時,守了一夜的方正化也終於得以休息。
在與皇後用了一個清淡的早膳後,朱由校開始處理昨天剩下的題本,而張嫣則帶著昨晚帶來的宮女太監,返迴了坤寧宮。
得知皇後留宿南台的魏忠賢,一大早就匆忙趕了過來,他可不希望看到帝後走得太近。
皇後對他的成見可是刻在骨子裏的,說不定哪天她的枕頭風就會要了他的權勢富貴。
看著精神尚算飽滿的皇帝,魏忠賢心裏的擔憂至少少了一小半。
沒行房就好,自家皇爺的龍體安康,比什麽都重要。
“皇爺不要怪老奴話多,您的龍體尚未恢複,不宜太早寵幸妃子!”
“你個老貨,大早上的就在耳邊聒噪,身子是朕自己的,豈能不知道愛惜,需要你個老貨提醒?”
打是疼,罵是愛。
被皇爺罵,魏忠賢心裏沒有一點不快,反而舔著臉笑道:“雖然皇爺聖明無比,但也需要老奴的提醒!”
“知道了,沈廷揚和閻應元進宮了沒有?”
“已經在西苑外候著了,隻是皇爺許久未見閣臣了,不知是否要選個時間見見他們?”
“他們可有什麽要緊的事情?”
“要緊的事情倒是沒有,就是陝西那邊出了點亂子,九邊的錢糧軍餉還有點欠缺!”
陝西出了亂子?
不會是王二掀起的明末陝北大起義吧?
想想日子,也該到時間了。
“隻是有點欠缺?到底缺了多少?”
“白銀還差一百三十萬兩,糧食差兩百五十六萬石!”
“秋稅收上來之後,能否補足欠缺?”
“可以是可以,但要等到明年開春,恐怕時間有點來不及!”
“信王登基花了多少錢?”
“接近一百萬兩!”
“內閣與戶部有沒有說怎麽補上這個窟窿?”
“他們此時正在為此事發愁呢!”
“既然是信王花的,信王總要承擔一部分開支,這樣吧,暫時就不考慮他就藩的事情了!”
“皇爺,盡管如此,但也是杯水車薪,而且遠水解不了近渴!”
朱由校想了一下後,開口問道:“惠王與桂王是不是還沒有就藩?”
“是的,荊州與衡州的王府已經建好,可隨時就藩!”
“既然朝廷現在困難,就讓他們不急著就藩,再轉告禮部與戶部,以後他們就藩了,也要縮減賞賜規模!”
“皇爺,兩位王爺的賞賜標準已經一降再降了!”
“既然無法在他們身上省錢,那就想辦法在福王與潞王身上想想辦法,朕記得神廟爺在他們就藩時,可是幾乎搬空了整個國庫與內帑!”
虧自己皇爺想出來這種不要臉麵的損著,居然想找藩王打秋風。
魏忠賢內心雖然很無語,但麵上還是一副皇爺聖明的樣子道:“不知兩位藩王分別向朝廷捐獻多少錢糧?”
“一百萬兩銀子外加一百萬石糧食,不是捐給戶部,而是內帑!”
沒想到皇爺比以前更愛錢糧了,魏忠賢躬身答道:“是,皇爺!”
“通州李家為何還沒有動作?”
“老奴已經安排禦史彈劾了!”
“好,動作要快,九邊等不及了!”
“皇爺放心,老奴已經安排了多名禦史上彈劾題本,為了避免通州李家轉移家產,早早就讓人去盯著了!”
“題本到了司禮監之後,馬上送過來,要是發現李家之人轉移家產,馬上緝押封存!”
“老奴遵旨!”
“讓沈廷揚與閻應元兩人過來!”
“是,孫應元、黃得功與周遇吉三人,也已經在昭仁殿外當值!”
“好,沈廷揚兩人過來後,等會兒你留下!”
“好,皇爺!”
“至於內閣求見之事,下午申時讓他們過來,再叫上六部九卿話事人!”
“是!”
沒過多久,一身儒服的沈廷揚與閻應元兩人規規矩矩地跪在了朱由校的麵前。
“學生沈廷揚\/閻應元,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自從幾天前東廠番子突然找到他們,說皇帝要見他們,他們是懵逼的。
他們一個小小的生員,別說見皇帝了,連見順天府尹都很難。
“沈廷揚?”
聽到皇帝唿喊自己,沈廷揚馬上抬起上半身道:“學生在!”
“聽說你家是東南大海商?”
皇帝這是什麽意思?
是看上自己家產了?
“學生家裏的確做了點海貿,卻不敢妄談大海商!”
“大與不大,朕心裏有數,你家的海貿主要經營什麽貨物?”
眼前之人乃大明主宰,沈廷揚不敢欺瞞,一五一十地答道:“主要經營絲綢、茶葉與瓷器等物!”
“與哪些外商往來?”
“有大小弗朗機和紅毛夷,也有福建的一些海商!”
“東夷呢?”
“東夷也有,但一年隻敢跑一趟!”
“為何?”
“東夷現在封關,而且生意多被福建海商搶占!”
“你說的福建海商可是李旦與顏思齊等人?”
沈廷揚愣了一下後,這才答道:“陛下聖明,李旦與顏思齊等人雖然馳騁東部大海,但他們身後還有一些福建的大族給他們撐腰!”
朱由校看向魏忠賢道:“大伴,可聽到了?”
大伴?
難不成是那個讓人聞之色變的九千歲魏忠賢?
“皇爺聖明,老奴又長見識了!”
“沈廷揚,你家裏有多少艘海船?”
沈廷揚從震驚中恢複過來後,語氣變得更加的嚴謹,“學生家裏有福船五艘,沙船十五艘!”
“少了!”
“學生家裏勢單力薄,隻能維持這些船隻!”
“一艘福船跑一趟東夷,能賺多少利潤?”
“要分年景與所帶貨物,船隻能平安歸來的情形下,一般能賺取五萬到十萬兩銀子!”
一旁的魏忠賢在聽到跑一趟東夷就能賺十萬兩銀子,雙眼登時冒起了綠光。
“如果朕給你添上二十艘福船,你能給朕帶來多少迴報?”
皇帝要找自己家做生意?
“不是學生膽小,而是學生家裏真的沒有那個實力運營如此多的福船!”
一旁的魏忠賢恨鐵不成鋼地訓斥道:“沈廷揚,皇爺說你家能加就是能加,你直接告訴皇爺能賺多少錢就是!”
“是,是,若一切順利的話,每年能賺取百萬兩白銀!”
“沈廷揚,你膽子還是太小了,既然皇爺要讓你加船,肯定是想讓你家成為皇商,你們家所需的貨物與護衛之兵器,一樣也能提供給你。
李旦與顏思齊等上不了台麵之流,就算再加上他們背後的大族,還能大得過皇家嗎?”
“學生愚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