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移民貴州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你是真的狗啊!
我的一個建議被你反複使用,以後我在士林的聲望還要不要了?
說不定今天開始,就有不少科道言官彈劾我開啟了賣官鬻爵的壞政!
正在黃立極暗中腹誹皇帝的時候,吳淳夫馬上答道:“陛下聖明,臣會後便向福建、浙江諸府通知此事!”
吳淳夫心想雖然無法從中撈銀子,但能給家鄉撈生員名額,也非常不錯。
“好,必須要在明年二月之前送達,否則錯過耕種日期等於白費,而且陝西計算重量會以保存良好的種子計算!”
“臣遵旨!”
十萬石而已,加上路上少量破損,又能加到多少,我們一個晉江縣就能送到,等於隻用十萬石廉價的土豆番薯就換迴了二十個生員名額,血賺!
朱由校之所以同意給吳淳夫二十個生員名額,除了真的沒有錢之外,也是真的沒有錢。
現在戶部的秋稅才開始征收,國庫與各布政司府庫早就一空,而且還有更緊急的九邊軍餉需要籌措。
雖然還有三百萬兩內帑,但這也是最後的底子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
而且,給了福建生員名額,就一定一直都是福建的嗎?
要想收迴這些名額,實在不要太簡單,都不用留給下一任皇帝。
“既然這十萬石新作物是作為陝西耕種的種子,就不能挪作他用,陳經綸不是福建的生員嘛,正好令他直接前往陝西,負責這批新作物種子的接收與分配,以及後續的推廣耕種問題!”
何如寵馬上出來答話道:“是,陛下,臣馬上給陳經綸發去新的調令!”
“好,捐獻錢糧與新作物推廣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陝西的缺糧問題,但現在的天氣越來越惡劣,隻怕陝西的大旱還會一直持續下去,最好的辦法還是將陝西多餘的饑民遷往他處!”
話音剛落,剛被教訓了的閻鳴泰馬上附和道:“陛下聖明,這幾年貴州土司作亂,很多土地成了無主之地,臣建議朝廷從陝西遷徙十萬戶饑民前往貴州占據這些無主之地。
一旦遷徙成功,不僅解決了陝西饑民過剩問題,還能解決貴州漢土之民的比重,隻有漢人占據之地,才能成為大明順民之土壤!”
喲,這閻鳴泰也還是有不錯建議的嘛!
向貴州移民,還真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陛下,此策雖好,但陝西這十萬戶饑民的遷徙耗費,該從何而來?”
“讓他們自行承擔,朝廷給他們找了個更好的生存之所,還想怎樣?大不了免他們三年稅收!”
朱由校嘴角不由抽了抽,這些官老爺們還真不把百姓當人看。
人權?
不存在的!
“就算如此,那他們到貴州後的種子與農具又該怎麽解決?”
“種子可以向朝廷賒欠,農具他們自帶就行了,難不成他們之前在陝西就不用種地了?大司徒是不是太仁慈了一點?”
出乎朱由校意料的是,李騰芳馬上出列附和道:“陛下,臣附議少司馬之議!”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道:“臣等附議!”
看著一眾附議之人,朱由校這才深深感受到了封建官僚們的“冷血無情”。
而且,這也不禁讓他想起兩廣漢民鯨吞瑤族土地的不光彩曆史。
但他作為封建帝王,要他在這個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大發善心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就算他想發善心,他也沒有那個能力,總不能讓他將救濟糧和軍隊的錢糧去施舍他們吧?
貌似,還真可以。
“這些遷移百姓本就是處於餓死邊緣的饑民,若讓他們就這麽徒步前往千裏之外的貴州,朕真的不知道能有幾成能活到目的地。”沉默片刻後,朱由校接著說道:“這樣吧,願意遷徙之百姓,壯丁發放三鬥糧,老弱婦孺發放一半!”
閻鳴泰出聲提醒道:“陛下,若給這些遷移的百姓發放糧食,那捐獻的糧食就所剩不多了!”
“總不能讓朕看到這十萬戶饑民蹚出一條由屍骨堆砌出來的道路吧,就這麽定了,並給沿途府縣下一道敕令,可允許這些人在沿途采集野草魚蝦等物活命,若能施舍他們錢糧更好!”
郭允厚出來答道:“陛下悲天憫人,臣遵旨!”
“貴州安置之地就不要選偏遠的普安與安南等地了,就近安排在遵義、赤水與畢節等地,永寧宣撫司也可以安置一些,另外,遵義劃入貴州布政司管轄!”
“是,陛下!”
“另外,兵部給朱燮元和楊鶴去信一封,這些新遷入的陝西百姓,可優先從他們之中征集兵丁,參與鎮壓土司叛亂,對於那些冥頑不靈或反複橫跳的土司刁民,一律斬殺,不接受他們的投降!”
閻鳴泰出列答道:“是,陛下,若首批遷入貴州之陝西饑民安置順利,可否繼續從陝西遷入更多的饑民?”
“自然可以,四川西南、雲南與廣西等土司集中之地,將是下一處重點安置之地!”
“臣明白了!”
“剛才曹愛卿彈劾陝西巡撫胡廷宴,不知諸位可有不同意見?”
一直沒說話的李國普出聲道:“稟陛下,胡廷宴是萬曆四十七年的三甲進士,升遷太快,能力不足,致使其治下的澄城縣出現了饑民造反之事,臣以為朝廷當立即罷其官奪其職!”
李騰芳這個湖廣胡廷宴同鄉自然要為自己老鄉出來迴護,“陛下,胡廷宴才剛赴任陝西不久,外加陝西已經大旱多年,澄城縣出現饑民造反之事並非全是他的過錯,朝廷應當令其戴罪立功,盡快平定陝西民亂!”
“大宗伯這話本官不讚同,就算胡廷宴赴任陝西不久,但澄城縣饑民造反之事確實是發生在他的任期之內,就該由他擔責,至於戴罪立功之議,本官更是不敢苟同,若胡廷宴應對得當,我們就不用在這商討如何平定陝北之亂了!”
“時間如此之短,他胡廷宴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平定民亂,若要追責,三邊總督史永安是不是也要擔責?”
“大宗伯,誰人不知三邊總督的設立是為了應對西邊邊患的,而且史永安長期駐紮固原,澄城與白水二縣遠在固原七百多裏外,你讓他如何負責?”
看著李鴻章這個據理力爭的先祖,朱由校在想李鴻章是不是也像他這樣在朝堂上針鋒相對。
我的一個建議被你反複使用,以後我在士林的聲望還要不要了?
說不定今天開始,就有不少科道言官彈劾我開啟了賣官鬻爵的壞政!
正在黃立極暗中腹誹皇帝的時候,吳淳夫馬上答道:“陛下聖明,臣會後便向福建、浙江諸府通知此事!”
吳淳夫心想雖然無法從中撈銀子,但能給家鄉撈生員名額,也非常不錯。
“好,必須要在明年二月之前送達,否則錯過耕種日期等於白費,而且陝西計算重量會以保存良好的種子計算!”
“臣遵旨!”
十萬石而已,加上路上少量破損,又能加到多少,我們一個晉江縣就能送到,等於隻用十萬石廉價的土豆番薯就換迴了二十個生員名額,血賺!
朱由校之所以同意給吳淳夫二十個生員名額,除了真的沒有錢之外,也是真的沒有錢。
現在戶部的秋稅才開始征收,國庫與各布政司府庫早就一空,而且還有更緊急的九邊軍餉需要籌措。
雖然還有三百萬兩內帑,但這也是最後的底子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
而且,給了福建生員名額,就一定一直都是福建的嗎?
要想收迴這些名額,實在不要太簡單,都不用留給下一任皇帝。
“既然這十萬石新作物是作為陝西耕種的種子,就不能挪作他用,陳經綸不是福建的生員嘛,正好令他直接前往陝西,負責這批新作物種子的接收與分配,以及後續的推廣耕種問題!”
何如寵馬上出來答話道:“是,陛下,臣馬上給陳經綸發去新的調令!”
“好,捐獻錢糧與新作物推廣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陝西的缺糧問題,但現在的天氣越來越惡劣,隻怕陝西的大旱還會一直持續下去,最好的辦法還是將陝西多餘的饑民遷往他處!”
話音剛落,剛被教訓了的閻鳴泰馬上附和道:“陛下聖明,這幾年貴州土司作亂,很多土地成了無主之地,臣建議朝廷從陝西遷徙十萬戶饑民前往貴州占據這些無主之地。
一旦遷徙成功,不僅解決了陝西饑民過剩問題,還能解決貴州漢土之民的比重,隻有漢人占據之地,才能成為大明順民之土壤!”
喲,這閻鳴泰也還是有不錯建議的嘛!
向貴州移民,還真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陛下,此策雖好,但陝西這十萬戶饑民的遷徙耗費,該從何而來?”
“讓他們自行承擔,朝廷給他們找了個更好的生存之所,還想怎樣?大不了免他們三年稅收!”
朱由校嘴角不由抽了抽,這些官老爺們還真不把百姓當人看。
人權?
不存在的!
“就算如此,那他們到貴州後的種子與農具又該怎麽解決?”
“種子可以向朝廷賒欠,農具他們自帶就行了,難不成他們之前在陝西就不用種地了?大司徒是不是太仁慈了一點?”
出乎朱由校意料的是,李騰芳馬上出列附和道:“陛下,臣附議少司馬之議!”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道:“臣等附議!”
看著一眾附議之人,朱由校這才深深感受到了封建官僚們的“冷血無情”。
而且,這也不禁讓他想起兩廣漢民鯨吞瑤族土地的不光彩曆史。
但他作為封建帝王,要他在這個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大發善心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就算他想發善心,他也沒有那個能力,總不能讓他將救濟糧和軍隊的錢糧去施舍他們吧?
貌似,還真可以。
“這些遷移百姓本就是處於餓死邊緣的饑民,若讓他們就這麽徒步前往千裏之外的貴州,朕真的不知道能有幾成能活到目的地。”沉默片刻後,朱由校接著說道:“這樣吧,願意遷徙之百姓,壯丁發放三鬥糧,老弱婦孺發放一半!”
閻鳴泰出聲提醒道:“陛下,若給這些遷移的百姓發放糧食,那捐獻的糧食就所剩不多了!”
“總不能讓朕看到這十萬戶饑民蹚出一條由屍骨堆砌出來的道路吧,就這麽定了,並給沿途府縣下一道敕令,可允許這些人在沿途采集野草魚蝦等物活命,若能施舍他們錢糧更好!”
郭允厚出來答道:“陛下悲天憫人,臣遵旨!”
“貴州安置之地就不要選偏遠的普安與安南等地了,就近安排在遵義、赤水與畢節等地,永寧宣撫司也可以安置一些,另外,遵義劃入貴州布政司管轄!”
“是,陛下!”
“另外,兵部給朱燮元和楊鶴去信一封,這些新遷入的陝西百姓,可優先從他們之中征集兵丁,參與鎮壓土司叛亂,對於那些冥頑不靈或反複橫跳的土司刁民,一律斬殺,不接受他們的投降!”
閻鳴泰出列答道:“是,陛下,若首批遷入貴州之陝西饑民安置順利,可否繼續從陝西遷入更多的饑民?”
“自然可以,四川西南、雲南與廣西等土司集中之地,將是下一處重點安置之地!”
“臣明白了!”
“剛才曹愛卿彈劾陝西巡撫胡廷宴,不知諸位可有不同意見?”
一直沒說話的李國普出聲道:“稟陛下,胡廷宴是萬曆四十七年的三甲進士,升遷太快,能力不足,致使其治下的澄城縣出現了饑民造反之事,臣以為朝廷當立即罷其官奪其職!”
李騰芳這個湖廣胡廷宴同鄉自然要為自己老鄉出來迴護,“陛下,胡廷宴才剛赴任陝西不久,外加陝西已經大旱多年,澄城縣出現饑民造反之事並非全是他的過錯,朝廷應當令其戴罪立功,盡快平定陝西民亂!”
“大宗伯這話本官不讚同,就算胡廷宴赴任陝西不久,但澄城縣饑民造反之事確實是發生在他的任期之內,就該由他擔責,至於戴罪立功之議,本官更是不敢苟同,若胡廷宴應對得當,我們就不用在這商討如何平定陝北之亂了!”
“時間如此之短,他胡廷宴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平定民亂,若要追責,三邊總督史永安是不是也要擔責?”
“大宗伯,誰人不知三邊總督的設立是為了應對西邊邊患的,而且史永安長期駐紮固原,澄城與白水二縣遠在固原七百多裏外,你讓他如何負責?”
看著李鴻章這個據理力爭的先祖,朱由校在想李鴻章是不是也像他這樣在朝堂上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