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抄拿賣國晉商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果然是聰明人,腦子也夠機靈,“話糙理不糙,理是這麽個理!”
魏忠賢大笑道:“還是皇爺厲害,真到了那時,那些家裏藏了大量白銀的海商,恐怕會損失慘重!”
“此事你知道即可,不可對外言說!”
“皇爺放心,老奴知道輕重的!”
“雖然朕有這個想法,但肯定很難施行,還是著眼於眼前,先怎麽積累更多的錢糧。
今年或許能夠過上一個好年,但國事依然艱難,尤其是困擾大明的幾場重大戰事,要是朕的手上有幾支可隨時拉去邊關禦敵與鎮壓西南叛亂的強軍,也就少了大部分的煩惱!”
“皇爺,您的意思是要整頓京營?”
“京營遲早是要整頓的,但多位先帝都進行過整頓,短期內雖有一點效果,但很快又恢複了原狀,朕為這事一直頭疼著呢。
要是京營能有太宗爺時的戰力,哪還有建奴與虎墩兔的囂張跋扈,西南土司叛亂也就不會打打停停了好多年!”
“皇爺,那咱先繼續擴充勇衛營?”
“朕是有這個打算,既然京營靠不住,那就想辦法加強天子親軍,也能進一步提升朕在群臣眼中的威信,接下來再整頓京營的時候,也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後顧之憂!”
“皇爺,老奴說句不該說的,曆代先帝之所以整頓京營不太成功,皆是因勳貴在從中作梗,外加戶部與工部的貪拿卡要,更加劇了京營的沒落,而且,文官們也不希望看到勳貴能夠重新與他們打擂台!”
“你倒是看得通透,盡管如此,也不能讓京營繼續這麽爛下去,朕和朝廷不能每年都花那麽多的錢糧養一群無法打仗的廢物!”
“不知皇爺打算什麽時候開始整頓京營?”
“李邦華去兵部報到了沒有?”
“這個月月初已經去兵部了!”
“你不是說李邦華又臭又硬嘛,那就先讓他去對付那群廢物,等他們鬥得差不多了,咱們再出手!”
“皇爺聖明!”其實魏忠賢很想說,皇爺你可真壞,但老奴好喜歡。
“沈廷揚那邊,你要派人盯緊一點,免得被人做了什麽見不得光的手腳!”
“皇爺放心,沈廷揚可是要幫皇爺賺大錢的人,老奴從錦衣衛派了一個百戶所隨沈廷揚一同南下!”
“好,明年朕打算重開廣東、福建、浙江、太倉、山東與天津市舶司,你提前讓人去廣州、泉州、定海、太倉、膠州、大沽劃一些地盤!”
魏忠賢喜滋滋地迴道:“好,皇爺,不知您打算什麽時候開海?”
“具體時間朕還無法確定,但大概會在明年的三四月份,會先新增廣州和太倉。”猶豫片刻後,朱由校繼續道:“太倉的市舶司會放在黃浦江的出江口,好控製長江與黃浦江的航道!”
魏忠賢想了一下方位後,恭維道:“皇爺選的位置可真好,不僅通匯兩江,還避免了原先太倉的複雜關係,而且目前兩江交匯的地方,也隻有吳淞江和寶山兩個千戶所!”
千戶所?
“這兩個千戶所屬於哪個衛的?”
“屬於太滄州的鎮海衛!”
“等恢複太滄州的市舶司後,這個鎮海衛移鎮至市舶司新駐地!”
“是,皇爺,不知市舶司設置在哪個千戶所?”
“它們怎麽分布的?”
“吳淞江所在黃浦江的西麵,寶山所在黃浦江的東麵!”
寶山怎麽會在黃浦江的西麵,難不成後麵的滿清對調了位置?
“定在吳淞江所,兩地合並後會成立一個寶山縣!”
“是,皇爺,老奴記住了!”
魏忠賢離開後沒多久,便將前往宣大抄拿晉商的事情通知了田爾耕與曹化淳。
涉及到軍隊調動,曹化淳便很快就出現在了朱由校的麵前,“皇爺,聽說您要奴才抽調一營精銳給曹文詔,令其跟著錦衣衛去宣大?”
“對,宣大那邊的商人一直在通敵賣國,不久後虎墩兔便會西征宣大邊牆外的土默特諸部,朕擔心這些奸商會給虎墩兔帶路!”
“奴婢明白了,不知讓曹文詔什麽時候出發,奴婢好做準備!”
“兩日後出發,這次朕會讓許顯純親自帶隊!”
“皇爺,曹文詔雖然勇猛,但他是大同人,而且還是武將世家出身,奴婢擔心到時候他會對晉商與宣大的一眾同僚不忍下手!”
倒是自己疏忽了,朱由校問道:“那你以為該由何人領軍?”
“奴婢以為出身遼東的黃得功或周遇吉任選一人皆可!”
比較了下兩人在曆史上的軌跡後,朱由校最終還是選了周遇吉,“那就選周遇吉吧,現在的勇衛營能湊出一營騎兵嗎?”
“雖然做不到一人雙馬,但一人一馬還是綽綽有餘!”
“那就給每人湊一匹戰馬,另外再自帶五日糧草,錦衣衛那邊也會讓他們騎馬過去,速度一定要快!”
“奴婢迴去後就立馬調集軍隊!”
“好,既然你現在過來了,朕準備在通州再組建虎賁第二營,你認為何人擔任這個參將合適?”
這種任命主將的事情,曹化淳可不敢亂做主,“奴婢全憑皇爺做主!”
“朕每天深居皇宮,哪能知道外麵的事情,你盡管舉薦幾個合適的人選!”
曹化淳認真想了一下後,這才迴道:“奴才知道的將才也不多,若舉薦之人不符皇爺心意,還望皇爺海涵!”
“你倒學起了文官那一套,盡管說來便是!”
“奴婢認為有三人合適,一是天啟二年的武狀元鄭維城,現在是浙江定海參將,二是王廷臣,現在是騰驤左衛的遊擊,三是英國公的嫡長孫張世澤,聽說弓馬嫻熟,兵法得到了家裏真傳!”
對於曹化淳舉薦的三個人選,朱由校並沒有急於裁決。
鄭維城雖然身為武狀元,但在曆史上並沒有留下太深的足跡,反觀王廷臣倒是有不少記錄,至於張世澤,作為末代英國公,雖然做到了與大明同休,但也正因如此,注定了不可能將他派去邊關作戰,萬一要是戰死了,那英國公府可就沒了合適的襲爵之人。
為了保險起見,以及就近原則,朱由校最終還是做出了他認為最合適的人選,“定王廷臣吧,他可以從騰驤左衛帶兩百人去通州練兵,監軍依然是閻應元!”
果然如此,曹化淳領命道:“是,皇爺!”
魏忠賢大笑道:“還是皇爺厲害,真到了那時,那些家裏藏了大量白銀的海商,恐怕會損失慘重!”
“此事你知道即可,不可對外言說!”
“皇爺放心,老奴知道輕重的!”
“雖然朕有這個想法,但肯定很難施行,還是著眼於眼前,先怎麽積累更多的錢糧。
今年或許能夠過上一個好年,但國事依然艱難,尤其是困擾大明的幾場重大戰事,要是朕的手上有幾支可隨時拉去邊關禦敵與鎮壓西南叛亂的強軍,也就少了大部分的煩惱!”
“皇爺,您的意思是要整頓京營?”
“京營遲早是要整頓的,但多位先帝都進行過整頓,短期內雖有一點效果,但很快又恢複了原狀,朕為這事一直頭疼著呢。
要是京營能有太宗爺時的戰力,哪還有建奴與虎墩兔的囂張跋扈,西南土司叛亂也就不會打打停停了好多年!”
“皇爺,那咱先繼續擴充勇衛營?”
“朕是有這個打算,既然京營靠不住,那就想辦法加強天子親軍,也能進一步提升朕在群臣眼中的威信,接下來再整頓京營的時候,也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後顧之憂!”
“皇爺,老奴說句不該說的,曆代先帝之所以整頓京營不太成功,皆是因勳貴在從中作梗,外加戶部與工部的貪拿卡要,更加劇了京營的沒落,而且,文官們也不希望看到勳貴能夠重新與他們打擂台!”
“你倒是看得通透,盡管如此,也不能讓京營繼續這麽爛下去,朕和朝廷不能每年都花那麽多的錢糧養一群無法打仗的廢物!”
“不知皇爺打算什麽時候開始整頓京營?”
“李邦華去兵部報到了沒有?”
“這個月月初已經去兵部了!”
“你不是說李邦華又臭又硬嘛,那就先讓他去對付那群廢物,等他們鬥得差不多了,咱們再出手!”
“皇爺聖明!”其實魏忠賢很想說,皇爺你可真壞,但老奴好喜歡。
“沈廷揚那邊,你要派人盯緊一點,免得被人做了什麽見不得光的手腳!”
“皇爺放心,沈廷揚可是要幫皇爺賺大錢的人,老奴從錦衣衛派了一個百戶所隨沈廷揚一同南下!”
“好,明年朕打算重開廣東、福建、浙江、太倉、山東與天津市舶司,你提前讓人去廣州、泉州、定海、太倉、膠州、大沽劃一些地盤!”
魏忠賢喜滋滋地迴道:“好,皇爺,不知您打算什麽時候開海?”
“具體時間朕還無法確定,但大概會在明年的三四月份,會先新增廣州和太倉。”猶豫片刻後,朱由校繼續道:“太倉的市舶司會放在黃浦江的出江口,好控製長江與黃浦江的航道!”
魏忠賢想了一下方位後,恭維道:“皇爺選的位置可真好,不僅通匯兩江,還避免了原先太倉的複雜關係,而且目前兩江交匯的地方,也隻有吳淞江和寶山兩個千戶所!”
千戶所?
“這兩個千戶所屬於哪個衛的?”
“屬於太滄州的鎮海衛!”
“等恢複太滄州的市舶司後,這個鎮海衛移鎮至市舶司新駐地!”
“是,皇爺,不知市舶司設置在哪個千戶所?”
“它們怎麽分布的?”
“吳淞江所在黃浦江的西麵,寶山所在黃浦江的東麵!”
寶山怎麽會在黃浦江的西麵,難不成後麵的滿清對調了位置?
“定在吳淞江所,兩地合並後會成立一個寶山縣!”
“是,皇爺,老奴記住了!”
魏忠賢離開後沒多久,便將前往宣大抄拿晉商的事情通知了田爾耕與曹化淳。
涉及到軍隊調動,曹化淳便很快就出現在了朱由校的麵前,“皇爺,聽說您要奴才抽調一營精銳給曹文詔,令其跟著錦衣衛去宣大?”
“對,宣大那邊的商人一直在通敵賣國,不久後虎墩兔便會西征宣大邊牆外的土默特諸部,朕擔心這些奸商會給虎墩兔帶路!”
“奴婢明白了,不知讓曹文詔什麽時候出發,奴婢好做準備!”
“兩日後出發,這次朕會讓許顯純親自帶隊!”
“皇爺,曹文詔雖然勇猛,但他是大同人,而且還是武將世家出身,奴婢擔心到時候他會對晉商與宣大的一眾同僚不忍下手!”
倒是自己疏忽了,朱由校問道:“那你以為該由何人領軍?”
“奴婢以為出身遼東的黃得功或周遇吉任選一人皆可!”
比較了下兩人在曆史上的軌跡後,朱由校最終還是選了周遇吉,“那就選周遇吉吧,現在的勇衛營能湊出一營騎兵嗎?”
“雖然做不到一人雙馬,但一人一馬還是綽綽有餘!”
“那就給每人湊一匹戰馬,另外再自帶五日糧草,錦衣衛那邊也會讓他們騎馬過去,速度一定要快!”
“奴婢迴去後就立馬調集軍隊!”
“好,既然你現在過來了,朕準備在通州再組建虎賁第二營,你認為何人擔任這個參將合適?”
這種任命主將的事情,曹化淳可不敢亂做主,“奴婢全憑皇爺做主!”
“朕每天深居皇宮,哪能知道外麵的事情,你盡管舉薦幾個合適的人選!”
曹化淳認真想了一下後,這才迴道:“奴才知道的將才也不多,若舉薦之人不符皇爺心意,還望皇爺海涵!”
“你倒學起了文官那一套,盡管說來便是!”
“奴婢認為有三人合適,一是天啟二年的武狀元鄭維城,現在是浙江定海參將,二是王廷臣,現在是騰驤左衛的遊擊,三是英國公的嫡長孫張世澤,聽說弓馬嫻熟,兵法得到了家裏真傳!”
對於曹化淳舉薦的三個人選,朱由校並沒有急於裁決。
鄭維城雖然身為武狀元,但在曆史上並沒有留下太深的足跡,反觀王廷臣倒是有不少記錄,至於張世澤,作為末代英國公,雖然做到了與大明同休,但也正因如此,注定了不可能將他派去邊關作戰,萬一要是戰死了,那英國公府可就沒了合適的襲爵之人。
為了保險起見,以及就近原則,朱由校最終還是做出了他認為最合適的人選,“定王廷臣吧,他可以從騰驤左衛帶兩百人去通州練兵,監軍依然是閻應元!”
果然如此,曹化淳領命道:“是,皇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