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李邦華的困惑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對陳璘倒是有點印象,但卻對他的兒子陳九經卻沒有任何印象。
至於張可大,他也隻是有一些了解,那就是李九成、孔有德與耿忠明裏應外合攻占登州城的時候,隻有張可大的表現尚算亮眼。
綜合考量之下,朱由校還是選了自己更熟悉之人,“讓張可大接任福建總兵!”
袁可立並沒有覺得意外,欣然答道:“是,陛下,不知浙江總兵該由何人接任?”
“你以為呢?”
“臣遵從陛下旨意!”
“東江鎮副總兵現在是誰?”
“毛文龍的姻親陳繼盛!”
“姻親?”
“對,陳繼盛為了攀附毛文龍,將自己女兒送給毛文龍當小妾!”
“聽說東江鎮的主要將領不是毛文龍的姻親,就是他的義子義孫?”
“因東江鎮由眾多海外島嶼組成,毛文龍為了能夠牢牢掌控東江鎮,便收了眾多義子義孫與小妾!”
朱由校嗤笑道:“他這的確是更好地掌控了東江鎮,但也將東江鎮變成了他一人之東江鎮!”
袁可立趕忙補充道:“等局勢沒有那麽嚴峻之後,朝廷可以適當拆散東江鎮,或調離其中一部分將領去其它地方任職!”
“有聽調不聽宣的毛文龍,遼東的局勢很難變好,這樣吧,調陳繼盛為浙江總兵,並讓楊禦藩這個登萊左協負責遼南戰場!”
“毛文龍的確日漸跋扈,將遼南從東江鎮割裂開來,陛下英明!”
對於袁可立的恭維,朱由校笑著調侃道:“袁先生也開始學會恭維人了,先就這麽去安排吧!”
“臣等告退!”
走出西苑後,兩位新就任兵部右侍郎算是重新認識了一遍皇帝。
皇帝雖然依然不召開早朝,至於午朝與晚朝,那就想都別想。
雖然不上朝,但皇帝的思路卻異常的清晰,也能夠認真聽取臣子的諫言,並非傳說中的昏聵無能。
來到兵部後,李邦華找到袁可立道:“大司馬,下官協理京營戎政,困難重重,特來請教!”
袁可立笑著打招唿道:“坐,坐,我們坐下談!”
等李邦華落座後,袁可立再次開口道:“孟暗啊,不知有什麽困難,盡管到來,我們好一同探討!”
猶豫片刻後,李邦華還是據實說出了他發現的問題,“吃空餉、占役、操練很少等幾乎所有軍隊存在的問題,京營現在都存在,下官本打算先從清點兵額開始,但卻遭到了各軍頭的一致阻攔,以致下官一直無法有效開展!”
袁可立笑道:“你這哪是來向我請教的,明明是想將難題拋給我嘛!”
李邦華尬笑道:“下官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這才來請教大司馬!”
袁可立權衡了好一會後,這才看向李邦華問道:“你協理京營想達成什麽目的,或者說陛下想達成什麽目的?”
李邦華理所當然地迴道:“自然是想恢複太宗時能夠碾壓一眾邊軍與敵對勢力的實力,現在九邊與西南處處用兵,但作為曾經無比輝煌的京營,卻發揮不出任何的作用。
而且朝廷現在並不缺錢,正是我等重振京營的大好時機!”
袁可立不置可否地笑道:“理想雖然很好,朝廷尤其是內帑現在也不缺錢,但光憑這些就能恢複京營的雄風嗎?
不說京營中一眾喝兵血與占役的勳戚,內閣與六部九卿希望看到京營再次強大嗎?”
李邦華頭皮一陣炸裂,沉默了好一會兒後,這才惱怒道:“大明處處都是戰事,而數量最多的京營卻不想讓它恢複戰力,食君俸祿,卻不忠君之事,全都是一群國賊!”
看著義憤填膺的李邦華,袁可立心裏慶幸陛下這是找對人了,要想改變京營的現狀,就需要李邦華這種不畏艱難險阻的直臣。
“孟暗啊,都說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你光心急是沒有用的,你剛才說的目的雖好,但卻有點不切實際!”
李邦華站起來躬身行了一禮道:“請大司馬教下官!”
袁可立向下壓了壓手道:“坐,坐,我們坐下談!”
待李邦華再次落座後,袁可立沉吟片刻後,這才開口道:“整頓京營,首先要明白各方勢力的訴求,勳戚家大業大,他們都想從京營的軍餉中分一杯羹,好用來補償家庭。
我們文官雖然不想看到京營太強,但也不希望看到京營太弱,因為萬一韃虜再次圍攻京城,還需要他們來保衛京師。
至於陛下,他的期望自然就是你剛才所期望的願景,但陛下並非短智之人,他也不會馬上讓你將京營變成太宗時期的精銳。
最後,往往被人忽略的中下級京營官兵,他們大部分渴望的都是每月能夠領到足額軍餉,當然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夠出去作戰,好給自己和後人爭一份前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我們文官中大部分人謀求的是升官發財,雖然難聽,但也的確如此。
不僅文官這樣想,京營的眾多中下級官兵也這麽想!”
李邦華認真吸收袁可立的分析後,再次說道:“大司馬的分析,有如醍醐灌頂,下官受教了,不知陛下現在想要什麽樣的京營?”
袁可立認真琢磨了好一會兒後,這才迴道:“雖然我不知道陛下具體想要什麽樣的京營,但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目前陛下想要的是能夠穩定京畿安全,最好能夠有幾支強軍支援邊事!
你可別忘了,陛下現在雖然不急於對京營動刀子,但卻對禦馬監下屬的勇衛營整頓卻非常的嚴厲,不僅處置了前禦馬監掌印塗文輔,還扒了兵丈局大使王之心的皮,而且還從遼東與京城提拔了幾員猛將。
此外,陛下還將戚金的兩個兒子與勇衛營出身的王廷臣前去張家灣募兵練兵,目的何在?”
李邦華試探著迴道:“陛下是想加強天子親軍,手上能有幾支強大的軍隊?”
“這隻是表麵現象,雖然我無法猜測陛下的最終目的,但也知道肯定不止於此!”
其實袁可立知道皇帝加強天子親軍實力的真實目的,那就是加強皇權,但他能當著李邦華的麵說出來嗎?
雖然皇帝或許不介意,但也會成為別人攻擊自己的把柄,他得罪太多人了。
至於張可大,他也隻是有一些了解,那就是李九成、孔有德與耿忠明裏應外合攻占登州城的時候,隻有張可大的表現尚算亮眼。
綜合考量之下,朱由校還是選了自己更熟悉之人,“讓張可大接任福建總兵!”
袁可立並沒有覺得意外,欣然答道:“是,陛下,不知浙江總兵該由何人接任?”
“你以為呢?”
“臣遵從陛下旨意!”
“東江鎮副總兵現在是誰?”
“毛文龍的姻親陳繼盛!”
“姻親?”
“對,陳繼盛為了攀附毛文龍,將自己女兒送給毛文龍當小妾!”
“聽說東江鎮的主要將領不是毛文龍的姻親,就是他的義子義孫?”
“因東江鎮由眾多海外島嶼組成,毛文龍為了能夠牢牢掌控東江鎮,便收了眾多義子義孫與小妾!”
朱由校嗤笑道:“他這的確是更好地掌控了東江鎮,但也將東江鎮變成了他一人之東江鎮!”
袁可立趕忙補充道:“等局勢沒有那麽嚴峻之後,朝廷可以適當拆散東江鎮,或調離其中一部分將領去其它地方任職!”
“有聽調不聽宣的毛文龍,遼東的局勢很難變好,這樣吧,調陳繼盛為浙江總兵,並讓楊禦藩這個登萊左協負責遼南戰場!”
“毛文龍的確日漸跋扈,將遼南從東江鎮割裂開來,陛下英明!”
對於袁可立的恭維,朱由校笑著調侃道:“袁先生也開始學會恭維人了,先就這麽去安排吧!”
“臣等告退!”
走出西苑後,兩位新就任兵部右侍郎算是重新認識了一遍皇帝。
皇帝雖然依然不召開早朝,至於午朝與晚朝,那就想都別想。
雖然不上朝,但皇帝的思路卻異常的清晰,也能夠認真聽取臣子的諫言,並非傳說中的昏聵無能。
來到兵部後,李邦華找到袁可立道:“大司馬,下官協理京營戎政,困難重重,特來請教!”
袁可立笑著打招唿道:“坐,坐,我們坐下談!”
等李邦華落座後,袁可立再次開口道:“孟暗啊,不知有什麽困難,盡管到來,我們好一同探討!”
猶豫片刻後,李邦華還是據實說出了他發現的問題,“吃空餉、占役、操練很少等幾乎所有軍隊存在的問題,京營現在都存在,下官本打算先從清點兵額開始,但卻遭到了各軍頭的一致阻攔,以致下官一直無法有效開展!”
袁可立笑道:“你這哪是來向我請教的,明明是想將難題拋給我嘛!”
李邦華尬笑道:“下官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這才來請教大司馬!”
袁可立權衡了好一會後,這才看向李邦華問道:“你協理京營想達成什麽目的,或者說陛下想達成什麽目的?”
李邦華理所當然地迴道:“自然是想恢複太宗時能夠碾壓一眾邊軍與敵對勢力的實力,現在九邊與西南處處用兵,但作為曾經無比輝煌的京營,卻發揮不出任何的作用。
而且朝廷現在並不缺錢,正是我等重振京營的大好時機!”
袁可立不置可否地笑道:“理想雖然很好,朝廷尤其是內帑現在也不缺錢,但光憑這些就能恢複京營的雄風嗎?
不說京營中一眾喝兵血與占役的勳戚,內閣與六部九卿希望看到京營再次強大嗎?”
李邦華頭皮一陣炸裂,沉默了好一會兒後,這才惱怒道:“大明處處都是戰事,而數量最多的京營卻不想讓它恢複戰力,食君俸祿,卻不忠君之事,全都是一群國賊!”
看著義憤填膺的李邦華,袁可立心裏慶幸陛下這是找對人了,要想改變京營的現狀,就需要李邦華這種不畏艱難險阻的直臣。
“孟暗啊,都說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你光心急是沒有用的,你剛才說的目的雖好,但卻有點不切實際!”
李邦華站起來躬身行了一禮道:“請大司馬教下官!”
袁可立向下壓了壓手道:“坐,坐,我們坐下談!”
待李邦華再次落座後,袁可立沉吟片刻後,這才開口道:“整頓京營,首先要明白各方勢力的訴求,勳戚家大業大,他們都想從京營的軍餉中分一杯羹,好用來補償家庭。
我們文官雖然不想看到京營太強,但也不希望看到京營太弱,因為萬一韃虜再次圍攻京城,還需要他們來保衛京師。
至於陛下,他的期望自然就是你剛才所期望的願景,但陛下並非短智之人,他也不會馬上讓你將京營變成太宗時期的精銳。
最後,往往被人忽略的中下級京營官兵,他們大部分渴望的都是每月能夠領到足額軍餉,當然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夠出去作戰,好給自己和後人爭一份前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我們文官中大部分人謀求的是升官發財,雖然難聽,但也的確如此。
不僅文官這樣想,京營的眾多中下級官兵也這麽想!”
李邦華認真吸收袁可立的分析後,再次說道:“大司馬的分析,有如醍醐灌頂,下官受教了,不知陛下現在想要什麽樣的京營?”
袁可立認真琢磨了好一會兒後,這才迴道:“雖然我不知道陛下具體想要什麽樣的京營,但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目前陛下想要的是能夠穩定京畿安全,最好能夠有幾支強軍支援邊事!
你可別忘了,陛下現在雖然不急於對京營動刀子,但卻對禦馬監下屬的勇衛營整頓卻非常的嚴厲,不僅處置了前禦馬監掌印塗文輔,還扒了兵丈局大使王之心的皮,而且還從遼東與京城提拔了幾員猛將。
此外,陛下還將戚金的兩個兒子與勇衛營出身的王廷臣前去張家灣募兵練兵,目的何在?”
李邦華試探著迴道:“陛下是想加強天子親軍,手上能有幾支強大的軍隊?”
“這隻是表麵現象,雖然我無法猜測陛下的最終目的,但也知道肯定不止於此!”
其實袁可立知道皇帝加強天子親軍實力的真實目的,那就是加強皇權,但他能當著李邦華的麵說出來嗎?
雖然皇帝或許不介意,但也會成為別人攻擊自己的把柄,他得罪太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