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洪承疇的決斷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洪承疇終於鬆動,陳揚善心裏一喜,伸出五根手指道:“為了不讓洪中丞難做,我們不賣一兩,隻賣五錢銀子一石!”
見洪承疇眉頭微皺,陳揚善馬上補充道:“學生來西安府已經有幾天了,學生在這幾天也不是什麽都沒幹,特意去各個糧店問了下價格,目前去年新麥要賣到二兩一石,而前年舊麥也要一兩一石,我們隻賣前年舊麥的一半,已是天地良心!”
見陳揚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洪承疇忍不住道:“若非本官出身福建南平,自然很容易被你這價格打動,但新作物尤其是番薯的實際價格,本官出身寒微,自然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且當年在福建大力推廣番薯的陳經綸,此時就在我們陝西負責新作物推廣之事!”
見洪承疇有所鬆動,陳揚善趕忙補充道:“洪中丞,番薯在我們福建價格確實不高,但陝西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啊,就算您和陳經綸知曉此事,隻要裝作不知,就不會有人多說什麽,這樣陝西饑民既能吃到大量便宜的糧食,而我們福建商人也能賺到錢,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難不成中丞大人在明明知道有更便宜的充饑之物,卻隻能看著自己治下百姓活活餓死?
為了表示我們誠意,我們願從超出三錢的銀子當中拿出一錢來孝敬洪中丞與陝西一眾父母官!”
每石一錢,一萬石就是一千兩,一百萬石就是十萬兩!
好大的手筆!
洪承疇雖然很心動,但他也知道隻要自己頂風作案,拿了陳揚善的好處,那他的仕途也基本就到頭了,說不定還有砍頭的風險。
這讓以入閣輔政為終極目標的洪承疇,最終還是做出了他認為合適的決斷。
“本官可以讓你們以五錢銀子一石的價格出售番薯與土豆,但必須拿出兩錢銀子出來!”
兩錢?
從福建與廣東采購雖然很低,但三千裏運輸下來,一石番薯的成本也快到兩錢銀子一石,這還是沒有重重關卡的情況下。
要是算上關卡,恐怕運到陝西的成本都不止五錢一石。
在心裏快速盤算一番後,陳揚善並沒有急於答複,“洪中丞,既然您也是來自福建,學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要是您拿走兩錢,那我們可能就要虧本了,朝廷規定的是賣往北方的種子不準設卡,但可不包含我們作為糧食的額外售賣,要是算上關卡成本,恐怕光成本就五錢都不止!”
洪承疇敢要兩錢,心裏肯定有數,“既然本官敢要兩錢,心裏早就幫你算了一筆賬,關卡問題,本官自然會幫你解決!”
洪承疇願意解決關卡難題?
陳揚善心裏再次快速打起了他的小算盤,雖然福建到陝西路途遙遠,而且沒有直達的河流,但海船在揚州換上河船後,能夠一直通行至開封。
雖然北宋時的古運河已經成了一條廢河,但還有條睢水能夠通航,大船走不了,中小型的漕船卻沒什麽問題。
別看船小,但損耗相比馬車可要小很多。
再從開封運到西安,雖然還有近千裏,但相比三千裏總路程,已經省掉了大半。
總體而言,從福建運一石番薯到西安,成本大概會去掉一錢五分左右,給洪承疇兩錢,還能有一錢五分的利潤,也就是翻了一倍。
雖然單位利潤不大,但勝在需求量大,而且沒有什麽風險,在陝西這邊的新作物推廣開來之前,至少還能做今年和明年大半年的生意。
至關重要的是,通過這次賣番薯,還能徹底打開沿途的商道,並能在陝西站穩腳跟。
茶葉、食鹽一直是邊關最急缺的幾樣東西之一,而他們福建卻偏偏又很多,很有搞頭。
“既然洪中丞能幫我們解決關卡問題,學生自然有把握能夠說服其它幾家,但我們也需要洪中丞保證陝西隻能賣我們福建的番薯,至於土豆,也要讓我們優先!”
“你指的陝西是指陝西布政司還是本官的分巡地?”
“若是能覆蓋整個陝西布政司,那自然更好!”
“本官隻能保證陝西分巡地,其它地方本官無法保證!”
山西分巡地幾乎是整個陝西布政司的人口聚集地,但茶葉、食鹽還需要洪承疇幫忙賣到陝西四鎮,“可以,但我們今後在邊鎮的生意,也需要洪中丞幫忙照應!”
“不知你們要賣什麽貨物?要是賣鐵器,就免開尊口!”
“洪中丞放心,我們不賣朝廷明令禁止的東西,隻賣茶葉、布匹和食鹽等物!”
“你們有鹽引嗎?”
“洪中丞莫不是忘了我們福建可是有個鹽運司的?”
“既然你們能搞來鹽引,那本官為你們引薦一番,又有何不可!”
“那就謝洪中丞了!”
“不過高價賣糧之事,本官建議你還是稍等些日子!”
“不知為何?”
“本官需要請示朝廷一番,這麽多的高價番薯進入陝西,不僅陝西同僚們會發現,就連廠衛也會及時匯報至京城!”
“不知需要多少時日?要是等太久,今年的番薯可要等到下半年了!”
“你可以先去信福建,讓那邊的人準備籌集番薯!”
陳揚善心裏不禁起疑道:“不知洪中丞可有把握?”
“既然本官敢開這個口,自然有把握說服朝廷,讓你們明目張膽地在陝西高價賣番薯!”
權衡片刻後,陳揚善問道:“若朝廷不答應呢?”
“沒有不答應的可能,萬一若真不答應,你們最終隻能按照兩錢價格賣了番薯,本官馬上就向朝廷辭官!”
有了洪承疇辭官作為保障,陳揚善心裏也就吃了定心丸,“既然如此,那學生就迴去給福建寫信了!”
“好!”說完,洪承疇從桌麵端起了茶杯。
陳揚善見此,馬上起身作揖辭別。
十多天後,洪承疇的奏本被六百裏加急送到了朱由校的案桌上。
朱由校拿起不用給內閣票擬的奏本,認真看了起來。
看著洪承疇奏本上請求自己準許閩商五錢銀子賣番薯土豆的請求,他說他額外抽出的兩錢銀子會用來抗旱救災與助餉剿匪。
看完奏本,朱由校又拿起了之前洪承疇彈劾秦王的題本。
之後,分別在它們上麵禦批了個“準”字。
見洪承疇眉頭微皺,陳揚善馬上補充道:“學生來西安府已經有幾天了,學生在這幾天也不是什麽都沒幹,特意去各個糧店問了下價格,目前去年新麥要賣到二兩一石,而前年舊麥也要一兩一石,我們隻賣前年舊麥的一半,已是天地良心!”
見陳揚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洪承疇忍不住道:“若非本官出身福建南平,自然很容易被你這價格打動,但新作物尤其是番薯的實際價格,本官出身寒微,自然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且當年在福建大力推廣番薯的陳經綸,此時就在我們陝西負責新作物推廣之事!”
見洪承疇有所鬆動,陳揚善趕忙補充道:“洪中丞,番薯在我們福建價格確實不高,但陝西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啊,就算您和陳經綸知曉此事,隻要裝作不知,就不會有人多說什麽,這樣陝西饑民既能吃到大量便宜的糧食,而我們福建商人也能賺到錢,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難不成中丞大人在明明知道有更便宜的充饑之物,卻隻能看著自己治下百姓活活餓死?
為了表示我們誠意,我們願從超出三錢的銀子當中拿出一錢來孝敬洪中丞與陝西一眾父母官!”
每石一錢,一萬石就是一千兩,一百萬石就是十萬兩!
好大的手筆!
洪承疇雖然很心動,但他也知道隻要自己頂風作案,拿了陳揚善的好處,那他的仕途也基本就到頭了,說不定還有砍頭的風險。
這讓以入閣輔政為終極目標的洪承疇,最終還是做出了他認為合適的決斷。
“本官可以讓你們以五錢銀子一石的價格出售番薯與土豆,但必須拿出兩錢銀子出來!”
兩錢?
從福建與廣東采購雖然很低,但三千裏運輸下來,一石番薯的成本也快到兩錢銀子一石,這還是沒有重重關卡的情況下。
要是算上關卡,恐怕運到陝西的成本都不止五錢一石。
在心裏快速盤算一番後,陳揚善並沒有急於答複,“洪中丞,既然您也是來自福建,學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要是您拿走兩錢,那我們可能就要虧本了,朝廷規定的是賣往北方的種子不準設卡,但可不包含我們作為糧食的額外售賣,要是算上關卡成本,恐怕光成本就五錢都不止!”
洪承疇敢要兩錢,心裏肯定有數,“既然本官敢要兩錢,心裏早就幫你算了一筆賬,關卡問題,本官自然會幫你解決!”
洪承疇願意解決關卡難題?
陳揚善心裏再次快速打起了他的小算盤,雖然福建到陝西路途遙遠,而且沒有直達的河流,但海船在揚州換上河船後,能夠一直通行至開封。
雖然北宋時的古運河已經成了一條廢河,但還有條睢水能夠通航,大船走不了,中小型的漕船卻沒什麽問題。
別看船小,但損耗相比馬車可要小很多。
再從開封運到西安,雖然還有近千裏,但相比三千裏總路程,已經省掉了大半。
總體而言,從福建運一石番薯到西安,成本大概會去掉一錢五分左右,給洪承疇兩錢,還能有一錢五分的利潤,也就是翻了一倍。
雖然單位利潤不大,但勝在需求量大,而且沒有什麽風險,在陝西這邊的新作物推廣開來之前,至少還能做今年和明年大半年的生意。
至關重要的是,通過這次賣番薯,還能徹底打開沿途的商道,並能在陝西站穩腳跟。
茶葉、食鹽一直是邊關最急缺的幾樣東西之一,而他們福建卻偏偏又很多,很有搞頭。
“既然洪中丞能幫我們解決關卡問題,學生自然有把握能夠說服其它幾家,但我們也需要洪中丞保證陝西隻能賣我們福建的番薯,至於土豆,也要讓我們優先!”
“你指的陝西是指陝西布政司還是本官的分巡地?”
“若是能覆蓋整個陝西布政司,那自然更好!”
“本官隻能保證陝西分巡地,其它地方本官無法保證!”
山西分巡地幾乎是整個陝西布政司的人口聚集地,但茶葉、食鹽還需要洪承疇幫忙賣到陝西四鎮,“可以,但我們今後在邊鎮的生意,也需要洪中丞幫忙照應!”
“不知你們要賣什麽貨物?要是賣鐵器,就免開尊口!”
“洪中丞放心,我們不賣朝廷明令禁止的東西,隻賣茶葉、布匹和食鹽等物!”
“你們有鹽引嗎?”
“洪中丞莫不是忘了我們福建可是有個鹽運司的?”
“既然你們能搞來鹽引,那本官為你們引薦一番,又有何不可!”
“那就謝洪中丞了!”
“不過高價賣糧之事,本官建議你還是稍等些日子!”
“不知為何?”
“本官需要請示朝廷一番,這麽多的高價番薯進入陝西,不僅陝西同僚們會發現,就連廠衛也會及時匯報至京城!”
“不知需要多少時日?要是等太久,今年的番薯可要等到下半年了!”
“你可以先去信福建,讓那邊的人準備籌集番薯!”
陳揚善心裏不禁起疑道:“不知洪中丞可有把握?”
“既然本官敢開這個口,自然有把握說服朝廷,讓你們明目張膽地在陝西高價賣番薯!”
權衡片刻後,陳揚善問道:“若朝廷不答應呢?”
“沒有不答應的可能,萬一若真不答應,你們最終隻能按照兩錢價格賣了番薯,本官馬上就向朝廷辭官!”
有了洪承疇辭官作為保障,陳揚善心裏也就吃了定心丸,“既然如此,那學生就迴去給福建寫信了!”
“好!”說完,洪承疇從桌麵端起了茶杯。
陳揚善見此,馬上起身作揖辭別。
十多天後,洪承疇的奏本被六百裏加急送到了朱由校的案桌上。
朱由校拿起不用給內閣票擬的奏本,認真看了起來。
看著洪承疇奏本上請求自己準許閩商五錢銀子賣番薯土豆的請求,他說他額外抽出的兩錢銀子會用來抗旱救災與助餉剿匪。
看完奏本,朱由校又拿起了之前洪承疇彈劾秦王的題本。
之後,分別在它們上麵禦批了個“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