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私掠證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不敢置信地看向皇帝,這像是深居皇宮之人說出來的話嗎?
“陛下,大海風高浪急,而且有不少的海盜與夷狄作祟,切不可讓大明良民私自出海!”
“張愛卿,朕沒記錯的話,你家裏也是大海商吧!”
張瑞圖心裏叫苦,臉上凝重地迴道:“迴陛下,臣家裏不是什麽大海商,隻是替那些海商籌集茶葉和絲綢!”
“哦?要不朕讓錦衣衛去查查?”
哪個人家經得住錦衣衛的盤查?
就算沒有,錦衣衛也會想辦法讓它有!
嚇得張瑞圖連忙跪下自證決心道:“陛下,臣不敢欺君!”
“若你所說屬實,那你們福建的大海商們是怎麽前往倭國和南洋的?難道他們不知道什麽你所說的風高浪急?還是不知道外海有海盜與夷狄作祟?”
很多事情壓根經不起任何的推敲,就看老板要不要追究。
張瑞圖被皇帝的幾個靈魂發問,給問得徹底怕了,“臣知罪!”
朱由校也不是非要跟這些沿海的大海商家族過不去,而是他們的吃相實在太難看,吃獨食也就罷了,居然連內陸老百姓的活命糧也要往死了壓榨。
大明的崩潰,核心因素是財政的崩潰,而財政崩潰的背後則是利益分配的極度失衡。
“張曉!”
當了許久看客的戶部左侍郎兼漕運總督張曉,趕忙出列答道:“稟陛下,臣在!”
“你也聽了這麽久的禦前會議了,現在可知朕為何單獨叫你過來參會了?”
“臣定當赴湯蹈火,為陛下管好市舶司,為朝廷征收更多的市舶稅!”
“朕聽說前宋市舶稅年入千萬,朕也不指望你在短時間內讓大明的市舶稅歲入千萬,但也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四萬兩,糊弄誰呢,一艘福船跑一趟倭國的利潤都不止這四萬兩!”
歲入千萬?
這裏麵站著的人絕對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此事,也不會不知道海貿的龐大利潤,隻不過他們不想將自己吃得盆滿缽滿的饕餮盛宴分一點給朝廷。
就算那些出身內陸的官員,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生事。
現在皇帝不僅知道了前宋市舶稅年入千萬的事情,還知道了一艘船跑一趟倭國的利潤之事,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皇帝為何要詐屍?
“稟陛下,臣定當早日為朝廷實現年入千萬的目標!”
“你也不用用這種大話誆朕,這樣好了,朕要求也不高,今年先給戶部收上來四百萬兩市舶稅,明年六百萬,五年之後,再實現年入千萬的目標。
要是你能做到,朕絕對會讓你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張曉深吸一口氣後,毅然決然地迴道:“稟陛下,臣定當赴湯蹈火,但臣需要軍隊!”
“你想要多少?”
“至少一個標兵營!”
“準,朕讓泰寧侯隨你南下,可優先從操江水師中抽調精銳!”
“謝陛下!”
“另外,以後的市舶司除了給朝廷征收市舶稅,朕還賦予它另一項職責,那就是給出海經商的船隊頒發許可證,有了市舶司頒發的許可證,這些船隊除了不再視作走私,還被允許在南洋甚至是其它任何地方從事任何合法或非法的貿易。
但是,朝廷的許可證也不是免費的,那就是需要上繳船隊的三成利潤給市舶司!”
大航海時代已經來臨,再不出手就要晚了。
既然內陸已經沒有什麽油水可榨取,那幹嘛不麵向海洋,土著流血流淚,總好過漢人流血流淚。
而朱由校所說的許可證,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私掠證。
有了這張證書的船隊,可隨意劫掠海外的財富。
至於會不會出現東西印度公司,朱由校可管不了,先把原始財富積累起來再說。
還能這樣?
以後家族的船隊有了這張許可證,就可以明目張膽地走私了?
不對,是海貿!
但上繳三成利潤是不是太黑了一點?
這不,施鳳來出列說出了他內心的疑惑,“稟陛下,這個許可證審核,不知有什麽條件?另外,海上風高浪急,經常會掀翻船隻,順帶著將船上的貨物也帶入大海,三成的利潤是不是太高了點?”
“高?那施愛卿以為多少合適?”
“迴陛下,一成足矣,而且那些近海貿易的船隊,已經繳納了市舶稅,不應該再繳納利潤!”
朱由校看向戶部尚書道:“郭愛卿,你以為呢?”
“稟陛下,臣以為施閣老的算法有問題,他沒有將陛下的原話聽進去,按照陛下的意思,不管是擁有許可證的船隊是否損失,都隻用上繳船隊三成利潤,而這其中也包含了市舶司的風險共擔。
至於近海貿易,船隊在大海上航行,市舶司怎麽才能知曉它們有沒有出外海,所以,臣以為不管是否是近海還是遠海,都應該上繳三成利潤!”
“陛下,若如此,那絕大部分船隊都不願意老老實實地辦理許可證,走私依然還會十分肆虐?”
“郭愛卿,朝廷每年市舶稅歲入千萬,甚至更多,幾支水師能解決走私與海盜問題嗎?”
“迴陛下,水師要是有充足的錢糧,別說沿海的海盜與走私,就算讓他們下南洋圍剿泰西人,依然不會有任何問題!”
朱由校笑眯眯地看向施鳳來道:“施愛卿,可還有問題?”
“陛下,對於外海貿易臣沒有異議,但近海的利潤十分稀薄,很多還是短途貿易,若朝廷強行催繳三成利潤,臣擔心近海貿易會因此絕跡!”
張瑞圖也出來附和道:“稟陛下,施閣老所言並非危言聳聽,近海貿易多是糧食等利潤稀薄的貨物,市舶司要是催繳三成,那這些海商可就真的沒有利潤可言了,很快,他們便會徹底放棄近海貿易!”
聽完施鳳來與張瑞圖兩人的據理力爭,朱由校開始反思自己的決定是否太狠了點。
“那你們以為,如何保證他們的確是在做近海貿易?”
施鳳來答道:“迴陛下,市舶司可根據船隻屬性來確定是否是近海貿易,近海與外海貿易的船隻有很大的不同!”
張瑞圖也附和道:“臣附議!”
“張曉,你以為呢?”
張曉這個旱鴨子有點懵逼地迴道:“迴陛下,臣以為可以先參照兩位閣老的建議施行一段時間,要是不行,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朱由校略作權衡後,便同意了張曉的見解,“準,許可證的審核條件中,必須要有對應的抵押物,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金銀船隻,其它的條件你盡快擬一份條陳上來!”
“臣遵旨!”
“陛下,大海風高浪急,而且有不少的海盜與夷狄作祟,切不可讓大明良民私自出海!”
“張愛卿,朕沒記錯的話,你家裏也是大海商吧!”
張瑞圖心裏叫苦,臉上凝重地迴道:“迴陛下,臣家裏不是什麽大海商,隻是替那些海商籌集茶葉和絲綢!”
“哦?要不朕讓錦衣衛去查查?”
哪個人家經得住錦衣衛的盤查?
就算沒有,錦衣衛也會想辦法讓它有!
嚇得張瑞圖連忙跪下自證決心道:“陛下,臣不敢欺君!”
“若你所說屬實,那你們福建的大海商們是怎麽前往倭國和南洋的?難道他們不知道什麽你所說的風高浪急?還是不知道外海有海盜與夷狄作祟?”
很多事情壓根經不起任何的推敲,就看老板要不要追究。
張瑞圖被皇帝的幾個靈魂發問,給問得徹底怕了,“臣知罪!”
朱由校也不是非要跟這些沿海的大海商家族過不去,而是他們的吃相實在太難看,吃獨食也就罷了,居然連內陸老百姓的活命糧也要往死了壓榨。
大明的崩潰,核心因素是財政的崩潰,而財政崩潰的背後則是利益分配的極度失衡。
“張曉!”
當了許久看客的戶部左侍郎兼漕運總督張曉,趕忙出列答道:“稟陛下,臣在!”
“你也聽了這麽久的禦前會議了,現在可知朕為何單獨叫你過來參會了?”
“臣定當赴湯蹈火,為陛下管好市舶司,為朝廷征收更多的市舶稅!”
“朕聽說前宋市舶稅年入千萬,朕也不指望你在短時間內讓大明的市舶稅歲入千萬,但也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四萬兩,糊弄誰呢,一艘福船跑一趟倭國的利潤都不止這四萬兩!”
歲入千萬?
這裏麵站著的人絕對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此事,也不會不知道海貿的龐大利潤,隻不過他們不想將自己吃得盆滿缽滿的饕餮盛宴分一點給朝廷。
就算那些出身內陸的官員,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生事。
現在皇帝不僅知道了前宋市舶稅年入千萬的事情,還知道了一艘船跑一趟倭國的利潤之事,這可不是什麽好事。
皇帝為何要詐屍?
“稟陛下,臣定當早日為朝廷實現年入千萬的目標!”
“你也不用用這種大話誆朕,這樣好了,朕要求也不高,今年先給戶部收上來四百萬兩市舶稅,明年六百萬,五年之後,再實現年入千萬的目標。
要是你能做到,朕絕對會讓你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張曉深吸一口氣後,毅然決然地迴道:“稟陛下,臣定當赴湯蹈火,但臣需要軍隊!”
“你想要多少?”
“至少一個標兵營!”
“準,朕讓泰寧侯隨你南下,可優先從操江水師中抽調精銳!”
“謝陛下!”
“另外,以後的市舶司除了給朝廷征收市舶稅,朕還賦予它另一項職責,那就是給出海經商的船隊頒發許可證,有了市舶司頒發的許可證,這些船隊除了不再視作走私,還被允許在南洋甚至是其它任何地方從事任何合法或非法的貿易。
但是,朝廷的許可證也不是免費的,那就是需要上繳船隊的三成利潤給市舶司!”
大航海時代已經來臨,再不出手就要晚了。
既然內陸已經沒有什麽油水可榨取,那幹嘛不麵向海洋,土著流血流淚,總好過漢人流血流淚。
而朱由校所說的許可證,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私掠證。
有了這張證書的船隊,可隨意劫掠海外的財富。
至於會不會出現東西印度公司,朱由校可管不了,先把原始財富積累起來再說。
還能這樣?
以後家族的船隊有了這張許可證,就可以明目張膽地走私了?
不對,是海貿!
但上繳三成利潤是不是太黑了一點?
這不,施鳳來出列說出了他內心的疑惑,“稟陛下,這個許可證審核,不知有什麽條件?另外,海上風高浪急,經常會掀翻船隻,順帶著將船上的貨物也帶入大海,三成的利潤是不是太高了點?”
“高?那施愛卿以為多少合適?”
“迴陛下,一成足矣,而且那些近海貿易的船隊,已經繳納了市舶稅,不應該再繳納利潤!”
朱由校看向戶部尚書道:“郭愛卿,你以為呢?”
“稟陛下,臣以為施閣老的算法有問題,他沒有將陛下的原話聽進去,按照陛下的意思,不管是擁有許可證的船隊是否損失,都隻用上繳船隊三成利潤,而這其中也包含了市舶司的風險共擔。
至於近海貿易,船隊在大海上航行,市舶司怎麽才能知曉它們有沒有出外海,所以,臣以為不管是否是近海還是遠海,都應該上繳三成利潤!”
“陛下,若如此,那絕大部分船隊都不願意老老實實地辦理許可證,走私依然還會十分肆虐?”
“郭愛卿,朝廷每年市舶稅歲入千萬,甚至更多,幾支水師能解決走私與海盜問題嗎?”
“迴陛下,水師要是有充足的錢糧,別說沿海的海盜與走私,就算讓他們下南洋圍剿泰西人,依然不會有任何問題!”
朱由校笑眯眯地看向施鳳來道:“施愛卿,可還有問題?”
“陛下,對於外海貿易臣沒有異議,但近海的利潤十分稀薄,很多還是短途貿易,若朝廷強行催繳三成利潤,臣擔心近海貿易會因此絕跡!”
張瑞圖也出來附和道:“稟陛下,施閣老所言並非危言聳聽,近海貿易多是糧食等利潤稀薄的貨物,市舶司要是催繳三成,那這些海商可就真的沒有利潤可言了,很快,他們便會徹底放棄近海貿易!”
聽完施鳳來與張瑞圖兩人的據理力爭,朱由校開始反思自己的決定是否太狠了點。
“那你們以為,如何保證他們的確是在做近海貿易?”
施鳳來答道:“迴陛下,市舶司可根據船隻屬性來確定是否是近海貿易,近海與外海貿易的船隻有很大的不同!”
張瑞圖也附和道:“臣附議!”
“張曉,你以為呢?”
張曉這個旱鴨子有點懵逼地迴道:“迴陛下,臣以為可以先參照兩位閣老的建議施行一段時間,要是不行,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朱由校略作權衡後,便同意了張曉的見解,“準,許可證的審核條件中,必須要有對應的抵押物,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金銀船隻,其它的條件你盡快擬一份條陳上來!”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