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戰之後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可立據理力爭地爭辯道:“這個孫閣老盡管放心,大寧之戰結束之後,我們兵部肯定會在大寧和開平築城,至於說陛下苛待兄弟,那更是無稽之談!
太祖他老人家當初讓十五歲的寧王就藩大寧,難不成說他是苛待皇子不成?”
孫承宗哪敢說太祖的不是,祖製再大,大得過太祖嗎?
太祖當初讓諸子守邊,乃是國策,除了他老人家自己要改,以及朱老四這個逆子,誰敢說個不字?
至於後麵太宗內遷大寧與遼東藩王,除了減少北麵威脅外,現在看來卻是一個大大的昏招。
內遷大寧,漠南蒙古崛起,內遷遼東三王,遼東建奴崛起。
現在想想,要是一直有這些藩王守邊,大明還會不會有現在嚴重的邊患問題?
既然在祖製和安全上找不到突破口,那隻能從倫理上尋找了,“若這些問題都能應對,那是否也該讓瑞王、惠
王和桂王先就藩?
世間沒有皇叔未就藩,皇侄先就藩的道理!”
“這個孫閣老就多慮了,陛下雖然讓信王就藩大寧,但時間上也不是馬上就能就藩的,不僅築城需要時間,修
建王府也需要大量的時間!”
朱由校打斷孫承宗還想繼續辯解的話,要是一直這麽扯下去,可能越扯越遠,“好了,信王就藩大寧之事就這麽定了,迴京後就開始築城與修建王府之事。
至於三位皇叔的就藩之事,迴京之後,便可讓禮部和戶部安排此事了!”
袁可立兩人一同答道:“臣遵旨!”
“孫先生留下來和王之臣一同商談劃分蒙古左翼草場之事,袁先生隨朕三日後一起班師迴朝!”
袁可立、孫承宗與王之臣三人一同答道:“是,陛下!”
接著,袁可立追問道:“陛下,滿桂將軍是否還讓他繼續留在遼南?”
朱由校沉吟片刻後答道:“先讓他繼續留在遼南,海麵上凍前再接他返迴寧遠即可,薊州軍隊現在可以返迴原駐地了,至於京營第一團營,暫時繼續留在錦州,宣府軍隊到時候再隨孫先生一同返迴宣府。
至於勇士營等其它的京畿軍隊,三日後隨我們一同返迴京城!”
王之臣出聲問道:“陛下,不知遼西駐軍該如何安排?”
“朱梅改駐廣寧,何可剛駐義州,兩地駐軍人數都不得超過兩千人,楊崇猷駐錦州,滿桂返迴遼西後,駐地也改到錦州!”
袁可立適時插話道:“陛下,不知遼南又該如何駐軍?”
“海麵上凍之後,盧象升繼續返迴登州,盧象晉改駐旅順,楊禦藩改駐金州,至於複州,隻留少量騎兵作為前哨即可!
另外,為了謹防建奴冬季強攻遼南,騰驤左衛留下來駐守寧遠,若是建奴真敢南下,遼西的騎兵當及時東進攻打建奴老巢。
若能攻下蓋州,堵住建奴北歸的路線,當然更好!”
“陛下,長生島不用駐兵嗎?”
朱由校略作權衡後,答道:“不用,朕沒記錯的話,南信口距離長生島不足一裏,而且長生島無險可守,建奴可趁著冬季冰期攻上長生島。
諸位可別忘了天啟六年正月,建奴大軍攻打覺華島的慘景,朕不希望再次發生!”
袁可立與王之臣兩人一怔,神情嚴肅地躬身答道:“臣遵旨!”
“除了遼南和遼西,也要謹防建奴西進漠南蒙古,讓朱梅和何可剛多留意草原上的動靜,情況不對趕忙向王督師匯報!
此次廣寧之戰,建奴的春耕肯定大受影響,沒有糧食的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找糧食,朝鮮那邊讓溫體仁和毛文龍早點出發,必須要到去年和今年的糧食,不給建奴搜刮糧草的機會!”
袁可立和王之臣兩人再答道:“是,陛下!”
“三位愛卿可還有補充?”
“陛下,不知多羅特留下的大淩河上遊營州草場,該如何分配?”王之臣出聲問道。
“多羅特人去哪了?”
“迴陛下,虎墩兔西征後,留下多羅特人看守老巢,但被建奴兩次攻打,大部分被建奴剿殺驅散,少部分投奔了我們遼西,還有一部分主要是老弱繼續留守大淩河上遊一帶!”
對遼西情況非常熟悉的孫承宗插話道:“陛下,可否讓留守大淩河上遊的多羅特人投奔咱大明,跟之前的察哈爾人一樣,讓他們幫我們蓄養戰馬?”
“可,此事王愛卿去辦,務必在今年內完成此事,同時讓之前被建奴擊潰的多羅特人返迴家鄉!”
王之臣躬身答道:“是,陛下,臣可否繼續招募多羅特和內喀爾喀的騎兵?”
“可以,朕再給你一營蒙古騎兵的編製,但多羅特和炒花部優先!”
“謝陛下!”
“大寧之戰雖然結束了,但為了繼續疲敝和削弱建奴,接下來的日子不能放鬆,還要繼續派騎兵或船隊去騷擾遼河以東的建奴,使得他們無法進行耕種!”
袁可立和王之臣一同答道:“臣遵旨!”
第二天,孫承宗與王之臣在東羅城召集了一眾參與進攻蒙古左翼的蒙古右翼首領,商談如何瓜分左翼草場的事情。
至於為何會選在東羅城而不是山海關的關城,這還不是怕這些蒙古韃子不滿草場劃分,從而衝撞了關城內的皇帝陛下。
東羅城雖然是一座城,但也是山海關東門鎮東門的甕城,要是這些韃子敢炸刺,四周城頭上的明軍可隨時進行平叛。
沒錯,就是平叛,誰讓他們不服從朝廷政令,而且還敢公然造反!
果然,王之臣說出蒙古左翼草場劃分的方案後,眾蒙古韃子當場就拍案叫囂,說王之臣是在戲耍他們,要求孫承宗給個說法,而且還要求麵見他們的“蒙古大汗”。
孫承宗和王之臣兩人可是長期鎮守邊關的一方諸侯,自然不慣著他們。
王之臣看著拍打桌子的眾韃子,冷哼道:“若沒有我們大明擊潰虎墩兔和建奴,你們現在還能坐在這裏跟本官討價還價嗎?
至於朝廷為何要這樣劃分草場,你們心裏沒點逼數嗎?
要是不想要左翼草場,現在可以立刻離開山海關,我們絕不阻攔!
但要是還想要左翼的草場,那就好好地坐下來服從朝廷的分割,事後再領著朝廷的歲賜各迴各家!”
太祖他老人家當初讓十五歲的寧王就藩大寧,難不成說他是苛待皇子不成?”
孫承宗哪敢說太祖的不是,祖製再大,大得過太祖嗎?
太祖當初讓諸子守邊,乃是國策,除了他老人家自己要改,以及朱老四這個逆子,誰敢說個不字?
至於後麵太宗內遷大寧與遼東藩王,除了減少北麵威脅外,現在看來卻是一個大大的昏招。
內遷大寧,漠南蒙古崛起,內遷遼東三王,遼東建奴崛起。
現在想想,要是一直有這些藩王守邊,大明還會不會有現在嚴重的邊患問題?
既然在祖製和安全上找不到突破口,那隻能從倫理上尋找了,“若這些問題都能應對,那是否也該讓瑞王、惠
王和桂王先就藩?
世間沒有皇叔未就藩,皇侄先就藩的道理!”
“這個孫閣老就多慮了,陛下雖然讓信王就藩大寧,但時間上也不是馬上就能就藩的,不僅築城需要時間,修
建王府也需要大量的時間!”
朱由校打斷孫承宗還想繼續辯解的話,要是一直這麽扯下去,可能越扯越遠,“好了,信王就藩大寧之事就這麽定了,迴京後就開始築城與修建王府之事。
至於三位皇叔的就藩之事,迴京之後,便可讓禮部和戶部安排此事了!”
袁可立兩人一同答道:“臣遵旨!”
“孫先生留下來和王之臣一同商談劃分蒙古左翼草場之事,袁先生隨朕三日後一起班師迴朝!”
袁可立、孫承宗與王之臣三人一同答道:“是,陛下!”
接著,袁可立追問道:“陛下,滿桂將軍是否還讓他繼續留在遼南?”
朱由校沉吟片刻後答道:“先讓他繼續留在遼南,海麵上凍前再接他返迴寧遠即可,薊州軍隊現在可以返迴原駐地了,至於京營第一團營,暫時繼續留在錦州,宣府軍隊到時候再隨孫先生一同返迴宣府。
至於勇士營等其它的京畿軍隊,三日後隨我們一同返迴京城!”
王之臣出聲問道:“陛下,不知遼西駐軍該如何安排?”
“朱梅改駐廣寧,何可剛駐義州,兩地駐軍人數都不得超過兩千人,楊崇猷駐錦州,滿桂返迴遼西後,駐地也改到錦州!”
袁可立適時插話道:“陛下,不知遼南又該如何駐軍?”
“海麵上凍之後,盧象升繼續返迴登州,盧象晉改駐旅順,楊禦藩改駐金州,至於複州,隻留少量騎兵作為前哨即可!
另外,為了謹防建奴冬季強攻遼南,騰驤左衛留下來駐守寧遠,若是建奴真敢南下,遼西的騎兵當及時東進攻打建奴老巢。
若能攻下蓋州,堵住建奴北歸的路線,當然更好!”
“陛下,長生島不用駐兵嗎?”
朱由校略作權衡後,答道:“不用,朕沒記錯的話,南信口距離長生島不足一裏,而且長生島無險可守,建奴可趁著冬季冰期攻上長生島。
諸位可別忘了天啟六年正月,建奴大軍攻打覺華島的慘景,朕不希望再次發生!”
袁可立與王之臣兩人一怔,神情嚴肅地躬身答道:“臣遵旨!”
“除了遼南和遼西,也要謹防建奴西進漠南蒙古,讓朱梅和何可剛多留意草原上的動靜,情況不對趕忙向王督師匯報!
此次廣寧之戰,建奴的春耕肯定大受影響,沒有糧食的他們,肯定會想方設法找糧食,朝鮮那邊讓溫體仁和毛文龍早點出發,必須要到去年和今年的糧食,不給建奴搜刮糧草的機會!”
袁可立和王之臣兩人再答道:“是,陛下!”
“三位愛卿可還有補充?”
“陛下,不知多羅特留下的大淩河上遊營州草場,該如何分配?”王之臣出聲問道。
“多羅特人去哪了?”
“迴陛下,虎墩兔西征後,留下多羅特人看守老巢,但被建奴兩次攻打,大部分被建奴剿殺驅散,少部分投奔了我們遼西,還有一部分主要是老弱繼續留守大淩河上遊一帶!”
對遼西情況非常熟悉的孫承宗插話道:“陛下,可否讓留守大淩河上遊的多羅特人投奔咱大明,跟之前的察哈爾人一樣,讓他們幫我們蓄養戰馬?”
“可,此事王愛卿去辦,務必在今年內完成此事,同時讓之前被建奴擊潰的多羅特人返迴家鄉!”
王之臣躬身答道:“是,陛下,臣可否繼續招募多羅特和內喀爾喀的騎兵?”
“可以,朕再給你一營蒙古騎兵的編製,但多羅特和炒花部優先!”
“謝陛下!”
“大寧之戰雖然結束了,但為了繼續疲敝和削弱建奴,接下來的日子不能放鬆,還要繼續派騎兵或船隊去騷擾遼河以東的建奴,使得他們無法進行耕種!”
袁可立和王之臣一同答道:“臣遵旨!”
第二天,孫承宗與王之臣在東羅城召集了一眾參與進攻蒙古左翼的蒙古右翼首領,商談如何瓜分左翼草場的事情。
至於為何會選在東羅城而不是山海關的關城,這還不是怕這些蒙古韃子不滿草場劃分,從而衝撞了關城內的皇帝陛下。
東羅城雖然是一座城,但也是山海關東門鎮東門的甕城,要是這些韃子敢炸刺,四周城頭上的明軍可隨時進行平叛。
沒錯,就是平叛,誰讓他們不服從朝廷政令,而且還敢公然造反!
果然,王之臣說出蒙古左翼草場劃分的方案後,眾蒙古韃子當場就拍案叫囂,說王之臣是在戲耍他們,要求孫承宗給個說法,而且還要求麵見他們的“蒙古大汗”。
孫承宗和王之臣兩人可是長期鎮守邊關的一方諸侯,自然不慣著他們。
王之臣看著拍打桌子的眾韃子,冷哼道:“若沒有我們大明擊潰虎墩兔和建奴,你們現在還能坐在這裏跟本官討價還價嗎?
至於朝廷為何要這樣劃分草場,你們心裏沒點逼數嗎?
要是不想要左翼草場,現在可以立刻離開山海關,我們絕不阻攔!
但要是還想要左翼的草場,那就好好地坐下來服從朝廷的分割,事後再領著朝廷的歲賜各迴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