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窮途末路1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擊退許成名的追兵,連夜逃到則窩則溪的安邦彥和奢崇明大軍,並沒有在此多做停留。
則窩澤溪不管是距離水西城還是距離陸廣驛,距離上都不算遠。
而且他們大軍同鴨池渡、大方與柔遠都很遠,一時之間很難聚攏這些地方的大軍。
現在擺在安邦彥麵前的道路,除了暫時擇一處深山老林躲起來,還可以選擇突襲東麵的遵義和北麵的永寧。
當然,要是想玉石俱焚,他們也可以選擇掉頭同官軍進行決戰。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沿著赤水河順流直下,攻打仁懷縣和合江縣。
但早有防備的赤水沿線渡口,都有官軍的重重關卡,要想通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一時之間也湊不到如此多的船隻。
但要是靠編織竹筏來行軍,將會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一是因為距離太遠,二是河流湍急,三是河道狹窄,很容易遭到兩岸官軍的伏擊。
到了那時,身處河中間竹筏上沒有什麽防護的他們,隻能被動挨打,跟送死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雄所則溪休整了兩日後,安邦彥與奢崇明決定孤注一擲,前去攻打遵義城。
之所以不選曆史上他們選過的攻打永寧,而是選擇遵義,自然是他們的決定隨著局勢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
現在永寧有四川總兵侯良柱親率的四川大軍,自然不會是他們很好的選擇。
反之,現在遵義可以說是防備空虛,非常適合搞偷襲。
而且,遵義作為朱燮元曾經的臨時駐地,裏麵有他們急需的軍需糧草。
而一直念念不忘打迴老巢永寧的奢崇明,麵對現在這種沒有太多選擇的絕境,他隻能一再向安邦彥妥協。
而當安邦彥與奢崇明在雄所則溪的大山裏糾結的時候,李仕奇已經帶著一萬大軍沿著陸廣河順流之下,在烏江關登岸,返迴了遵義城。
與此同時,朱燮元還讓楊鶴從貴陽城向烏江關再增援了五千兵馬,以應對安邦彥和奢崇明的殘軍沿著烏江東下,同時隨時支援遵義。
而馬祥麟那邊,在離開水西城之後,先是直撲東麵不遠處的則窩則溪。
則窩則溪的地形也是低矮小山為主,馬祥麟的大軍很輕易就來到了則窩則溪的據點。
自知守不住則窩則溪的安邦彥,早就退到了北麵群山之間的雄所則溪。
麵對地形複雜且有大軍駐紮的雄所則溪,馬祥麟自然不敢隻帶著他的五千兵馬深入追擊,而是停在了則窩則溪。
在給安邦彥壓力的同時,也哨探他們的蹤跡。
安邦彥與奢崇明殘軍在退迴雄所則溪休整後,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他們在此編製了大量的竹筏。
休整兩日後,他們再次踏上了征伐的腳步,踏上竹筏,沿著偏岩河順流直下。
因偏岩河處於群山峻嶺之間,而且遠離陸廣驛,安邦彥他們一點都不擔心會被官軍發現。
不過他們並沒有沿著偏岩河一直流到烏江關,而是在與馬渡河交匯處,逆流轉入了馬渡河。
雖然逆流行軍不易,但卻能避開烏江關的官軍駐地,繞道遵義府城的西麵,給遵義來個突然襲擊。
在落蒙關上岸後,安邦彥大軍沿著南北走向山脈的西側一路向上疾行。
在到達遵義城南的洛河後,他們的蹤跡這才被附近的居民發現。
見自己蹤跡被發現,安邦彥立馬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當他們來到遵義城南的迴龍山腳下時,李仕奇已經帶著貴州大軍等候在了這裏。
遵義城夾在鳳凰山與迴龍山之間的小盆地裏,雖然形勢險峻,但城池狹小,要想守住城池,必須要先守住四周鳳凰山與迴龍山的製高點。
守住四周的製高點,不僅能增加一道防線,還能避免敵軍就地取材,製作攻城器械。
同時,也能阻止敵軍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勢,在四周的山頂上利用投石車向城內投送巨石。
與此同時,當李仕奇得知安邦彥叛匪已經到達洛河的時候,立馬向烏江關方向派去了信使,同時警醒四周百姓叛匪的來臨,讓他們四處避難。
看著山頂上嚴陣以待的官軍,安邦彥與奢崇明等主要匪首的心頓時涼了一大截。
本以為他們已經夠隱秘了,沒想到官軍卻預判了他們的預判,提前調軍前來應對他們的突襲。
看著山頂上密密麻麻的官軍,奢崇明小聲地朝安邦彥問道:“羅甸大王,我們是否還要強攻迴龍山?”
安邦彥略作猶豫後,還是下達了進攻的命令,“迴龍山山勢和緩,我們必須攻上去,要是不拿下遵義,我們現在連軍糧都沒有了!”
見奢崇明猶豫不決,安邦彥語氣嚴肅地命令道:“讓你的永寧軍當前鋒,本王的水西軍跟上!”
聽到要讓自己的永寧軍當炮灰,氣得奢崇明很想當場翻臉,“你!”
“怎麽?你別忘了當初你被狗朝廷打得無處可逃的時候是誰收留的你?還有,不拿下迴龍山和遵義城,你我都會被活活餓死!”
奢崇明強製壓下心中的怒氣,板著臉道:“好,我這就去安排進攻的軍隊!”
“父親,看來叛匪是要孤注一擲,準備強攻迴龍山了!”
李仕奇神情輕鬆地迴道:“是啊,沒想到朱尚書的判斷真準,這安邦彥和奢崇明果然來攻打遵義城了,告訴所有兒郎們,剿滅奢安叛匪,就在此一役了!”
李仕奇的大兒子李自華與小兒子李芝華拱手高聲答道:“是,父親,孩兒這就去盯緊陣地,絕不讓叛匪攻上迴龍山!”
“好!”
隨著叛匪陣地的號角聲響起,奢崇明的永寧軍開始向山坡發起了衝鋒。
叛匪們舉著藤牌,踏著崎嶇的山路向上攀爬。
貴州軍的弓箭手麵對越來越近的叛匪,立即發動攻擊,箭矢如雨點般朝他們的頭上落下。
很快,永寧軍的藤牌上插滿了箭支,一些從縫隙中射進來的箭支,還是射中了不少正在攀爬的叛匪。
當叛匪接近半山腰時,貴州軍立刻推下準備好的滾木和石塊,巨大的衝擊力使得叛匪的陣型出現混亂。
則窩澤溪不管是距離水西城還是距離陸廣驛,距離上都不算遠。
而且他們大軍同鴨池渡、大方與柔遠都很遠,一時之間很難聚攏這些地方的大軍。
現在擺在安邦彥麵前的道路,除了暫時擇一處深山老林躲起來,還可以選擇突襲東麵的遵義和北麵的永寧。
當然,要是想玉石俱焚,他們也可以選擇掉頭同官軍進行決戰。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沿著赤水河順流直下,攻打仁懷縣和合江縣。
但早有防備的赤水沿線渡口,都有官軍的重重關卡,要想通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一時之間也湊不到如此多的船隻。
但要是靠編織竹筏來行軍,將會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一是因為距離太遠,二是河流湍急,三是河道狹窄,很容易遭到兩岸官軍的伏擊。
到了那時,身處河中間竹筏上沒有什麽防護的他們,隻能被動挨打,跟送死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雄所則溪休整了兩日後,安邦彥與奢崇明決定孤注一擲,前去攻打遵義城。
之所以不選曆史上他們選過的攻打永寧,而是選擇遵義,自然是他們的決定隨著局勢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
現在永寧有四川總兵侯良柱親率的四川大軍,自然不會是他們很好的選擇。
反之,現在遵義可以說是防備空虛,非常適合搞偷襲。
而且,遵義作為朱燮元曾經的臨時駐地,裏麵有他們急需的軍需糧草。
而一直念念不忘打迴老巢永寧的奢崇明,麵對現在這種沒有太多選擇的絕境,他隻能一再向安邦彥妥協。
而當安邦彥與奢崇明在雄所則溪的大山裏糾結的時候,李仕奇已經帶著一萬大軍沿著陸廣河順流之下,在烏江關登岸,返迴了遵義城。
與此同時,朱燮元還讓楊鶴從貴陽城向烏江關再增援了五千兵馬,以應對安邦彥和奢崇明的殘軍沿著烏江東下,同時隨時支援遵義。
而馬祥麟那邊,在離開水西城之後,先是直撲東麵不遠處的則窩則溪。
則窩則溪的地形也是低矮小山為主,馬祥麟的大軍很輕易就來到了則窩則溪的據點。
自知守不住則窩則溪的安邦彥,早就退到了北麵群山之間的雄所則溪。
麵對地形複雜且有大軍駐紮的雄所則溪,馬祥麟自然不敢隻帶著他的五千兵馬深入追擊,而是停在了則窩則溪。
在給安邦彥壓力的同時,也哨探他們的蹤跡。
安邦彥與奢崇明殘軍在退迴雄所則溪休整後,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他們在此編製了大量的竹筏。
休整兩日後,他們再次踏上了征伐的腳步,踏上竹筏,沿著偏岩河順流直下。
因偏岩河處於群山峻嶺之間,而且遠離陸廣驛,安邦彥他們一點都不擔心會被官軍發現。
不過他們並沒有沿著偏岩河一直流到烏江關,而是在與馬渡河交匯處,逆流轉入了馬渡河。
雖然逆流行軍不易,但卻能避開烏江關的官軍駐地,繞道遵義府城的西麵,給遵義來個突然襲擊。
在落蒙關上岸後,安邦彥大軍沿著南北走向山脈的西側一路向上疾行。
在到達遵義城南的洛河後,他們的蹤跡這才被附近的居民發現。
見自己蹤跡被發現,安邦彥立馬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當他們來到遵義城南的迴龍山腳下時,李仕奇已經帶著貴州大軍等候在了這裏。
遵義城夾在鳳凰山與迴龍山之間的小盆地裏,雖然形勢險峻,但城池狹小,要想守住城池,必須要先守住四周鳳凰山與迴龍山的製高點。
守住四周的製高點,不僅能增加一道防線,還能避免敵軍就地取材,製作攻城器械。
同時,也能阻止敵軍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勢,在四周的山頂上利用投石車向城內投送巨石。
與此同時,當李仕奇得知安邦彥叛匪已經到達洛河的時候,立馬向烏江關方向派去了信使,同時警醒四周百姓叛匪的來臨,讓他們四處避難。
看著山頂上嚴陣以待的官軍,安邦彥與奢崇明等主要匪首的心頓時涼了一大截。
本以為他們已經夠隱秘了,沒想到官軍卻預判了他們的預判,提前調軍前來應對他們的突襲。
看著山頂上密密麻麻的官軍,奢崇明小聲地朝安邦彥問道:“羅甸大王,我們是否還要強攻迴龍山?”
安邦彥略作猶豫後,還是下達了進攻的命令,“迴龍山山勢和緩,我們必須攻上去,要是不拿下遵義,我們現在連軍糧都沒有了!”
見奢崇明猶豫不決,安邦彥語氣嚴肅地命令道:“讓你的永寧軍當前鋒,本王的水西軍跟上!”
聽到要讓自己的永寧軍當炮灰,氣得奢崇明很想當場翻臉,“你!”
“怎麽?你別忘了當初你被狗朝廷打得無處可逃的時候是誰收留的你?還有,不拿下迴龍山和遵義城,你我都會被活活餓死!”
奢崇明強製壓下心中的怒氣,板著臉道:“好,我這就去安排進攻的軍隊!”
“父親,看來叛匪是要孤注一擲,準備強攻迴龍山了!”
李仕奇神情輕鬆地迴道:“是啊,沒想到朱尚書的判斷真準,這安邦彥和奢崇明果然來攻打遵義城了,告訴所有兒郎們,剿滅奢安叛匪,就在此一役了!”
李仕奇的大兒子李自華與小兒子李芝華拱手高聲答道:“是,父親,孩兒這就去盯緊陣地,絕不讓叛匪攻上迴龍山!”
“好!”
隨著叛匪陣地的號角聲響起,奢崇明的永寧軍開始向山坡發起了衝鋒。
叛匪們舉著藤牌,踏著崎嶇的山路向上攀爬。
貴州軍的弓箭手麵對越來越近的叛匪,立即發動攻擊,箭矢如雨點般朝他們的頭上落下。
很快,永寧軍的藤牌上插滿了箭支,一些從縫隙中射進來的箭支,還是射中了不少正在攀爬的叛匪。
當叛匪接近半山腰時,貴州軍立刻推下準備好的滾木和石塊,巨大的衝擊力使得叛匪的陣型出現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