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除夕賜宴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魏忠賢走後,朱由校還專門讓人拿來了大明律,翻看其中有關通奸的判罰。
果真如魏忠賢所說的那樣,這李二哥還真的是屬於“合理報複”,不用接受任何的懲罰。
放下《大明律》後,朱由校沒有再管這事兒,脫下外衣,很快與今日侍寢的範慧妃共享魚水之歡去了。
過完糟心的一天後,第二天一大早,李鴻基與李過這才起床去準備過年的事情。
雖然沒了韓金兒,院裏就剩下他們叔侄兩人,但該過的年還要繼續過,該祭祖還要繼續祭。
置辦完年貨,兩人坐在院子裏大眼瞪小眼。
“二叔,明年要不要讓三叔也來京城?”
李鴻基想了一下道:“我們現在成了這樣,把他叫來,恐怕不太妥!”
“二叔,哪有什麽妥不妥的,總比在陝北忍饑挨餓的強,暫時的晦氣算什麽!”
李鴻基糾結片刻後,迴道:“先過完年再說,明年開年趁著假期,我們去其它坊看房子!”
“二叔,您還是要買房嗎?”
“買,怎麽不買,繼續住在這裏晦氣得很!”
“我們不是付了一年的房費嗎?”
“那也要搬,額現在不僅晦氣,心裏還十分膈應!”
“那行,既然二叔主意一定,那我們就買,不知二叔準備去哪買?”
“肯定不能選崇南坊了,臨近的崇北坊和正東坊也不能選了,就選西城的白紙坊或宣南坊,那裏不管是買房還是買地,都便宜!”
李過想了下道:“好,聽二叔的,要是二叔買房,過兩年額的錢湊夠了,也在附近買一個院子,要是二叔買地自己蓋,那麻煩二叔買大一點的,到時候額也起個小院子!”
“好,等看過了再說!”
“行,等會兒我們該去悅香樓請葛鎮撫吃飯了,順便把過年禮帶上送給他!”
“好,這是正事兒,可不能忘了!”
除夕當天,已經和喜鵲胡同李家定了親事的胡小海,他自己帶著東西來送過年禮了。
看著能幹又身材高大的準女婿,李元英和他的媳婦怎麽看怎麽喜歡。
昨天的時候,李元英專門去了一趟包鐵胡同的胡家,丈量了兩間西廂房的尺寸,準備給小兩口成親時打製一張新床、兩個帶架子的木箱、一張梳妝台、四把椅子、兩把凳子和兩隻木桶。
既然老胡家大氣,他李元英自然不能落下下風,讓自己女兒嫁到胡家後抬不起頭。
這一套家具下來,也不便宜,市場價差不多去到了五兩銀子。
好在是李元英自己做,隻用費材料錢,人工錢自動忽略不計了。
有了這一套家具,再加上兩床帶棉絮的被子,以及相應的枕頭等物,就差不多齊全了。
雖然老胡家的聘禮超過了十兩銀子,但金首飾就占了其中的大頭,到時候閨女出嫁,會一起帶過去。
這麽算下來,老李家的嫁妝絕對算很不錯了,對得住李陳氏議婚要三金的時候,答應的彩禮條件。
在和準嶽父嶽母及小舅子吃過中飯後,胡小海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胡家。
可惜一直到離開胡家,他都未能見上與自己即將完婚的媳婦。
而當胡小海離開院門後,李英蓮這才敢從自己的閨房內走出來。
結婚之前男女雙方見麵,可是大忌。
雖然她不知道為何會這樣,但聽老人們的話,總不會差的。
在胡小海因未能見到自己準媳婦而鬱悶地獨自迴家時,朱由校難得地出現在了乾清宮,宴請在京的藩王和內閣及勳貴。
不過沒有請所有的勳貴,隻請了幾位國公和舅舅新城侯王升,以及皇後張嫣的父親太康伯張國紀。
當然,臨近過年,朱由校照例讓司禮監給在京的一眾官員、勳戚送了過年的賞賜。
雖然賞賜不重,但人多了,累積起來也就不少了。
朱由校舉起酒杯,看向眾人笑著說道:“天啟九年,咱大明打贏了三場大的戰事,一是正月的時候,在宣府和漠南蒙古大敗建奴與蒙古左翼聯軍。
二是今年春季,三路大軍主動向建奴發起的戰事,都取得了大勝。
三是西南持續了七年的奢安之亂,也終於得以平定!
對此,朕和大明感激諸位愛卿和前線為國血戰的文官武將,以及衝殺一線的軍民。
讓我們滿飲此杯,感激過去一年辛勞的自己,以及預祝大明的未來越來越繁榮昌盛!”
黃立極帶頭高聲附和道:“全賴陛下英明睿智,才能取得三場大戰的勝利,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雖然有點犯惡心,但有了黃立極這個內閣首輔的帶頭示範,其他人不得不跟著高喊道:“陛下聖明,大明萬歲!”
雖然朱由校知道他們都在吹捧自己,但聽起來的確很舒服,而且,通過這種吹捧行為,也能確定這些人是否願意服從自己。
“好,大明萬歲!”大笑著說完,朱由校一口喝完了杯中的酒水。
眾人見皇帝如此,也紛紛喝完了杯中的酒水。
“諸位愛卿請坐!”
“謝陛下!”躬身行完禮後,眾人這才敢再次坐下。
吃了兩口熱菜後,朱由校再次拿起酒杯朝自己的七皇叔敬道:“七皇叔,朕出征遼東的時候,全賴你坐鎮京師,朕再單獨敬你一杯!”
自己第一個被單獨敬酒,坐在坐上首的朱常瀛受寵若驚地馬上端起酒杯,站起來躬身迴敬道:“陛下,臣身為太祖子孫,能為陛下與大明分憂,乃是臣的本分,臣先幹為敬!”
看著朱常瀛一口喝完杯中酒,朱由校笑著迴道:“好,願我們大明能一直繁榮昌盛!”
說完,朱由校也一口喝完了杯中之酒。
麵對眾人投來的目光,坐在右上首的朱由檢如坐針氈。
雖然自己大皇兄在這兩年的確立下了不小的功績,但他內心依然十分不服。
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這些功績本該是由他來完成的,而且說不定自己比大皇兄還要完成得更好。
對於低著頭猶猶豫豫不肯向自己敬酒的朱由檢,朱由校可沒有那麽多的耐心慢慢等他。
果真如魏忠賢所說的那樣,這李二哥還真的是屬於“合理報複”,不用接受任何的懲罰。
放下《大明律》後,朱由校沒有再管這事兒,脫下外衣,很快與今日侍寢的範慧妃共享魚水之歡去了。
過完糟心的一天後,第二天一大早,李鴻基與李過這才起床去準備過年的事情。
雖然沒了韓金兒,院裏就剩下他們叔侄兩人,但該過的年還要繼續過,該祭祖還要繼續祭。
置辦完年貨,兩人坐在院子裏大眼瞪小眼。
“二叔,明年要不要讓三叔也來京城?”
李鴻基想了一下道:“我們現在成了這樣,把他叫來,恐怕不太妥!”
“二叔,哪有什麽妥不妥的,總比在陝北忍饑挨餓的強,暫時的晦氣算什麽!”
李鴻基糾結片刻後,迴道:“先過完年再說,明年開年趁著假期,我們去其它坊看房子!”
“二叔,您還是要買房嗎?”
“買,怎麽不買,繼續住在這裏晦氣得很!”
“我們不是付了一年的房費嗎?”
“那也要搬,額現在不僅晦氣,心裏還十分膈應!”
“那行,既然二叔主意一定,那我們就買,不知二叔準備去哪買?”
“肯定不能選崇南坊了,臨近的崇北坊和正東坊也不能選了,就選西城的白紙坊或宣南坊,那裏不管是買房還是買地,都便宜!”
李過想了下道:“好,聽二叔的,要是二叔買房,過兩年額的錢湊夠了,也在附近買一個院子,要是二叔買地自己蓋,那麻煩二叔買大一點的,到時候額也起個小院子!”
“好,等看過了再說!”
“行,等會兒我們該去悅香樓請葛鎮撫吃飯了,順便把過年禮帶上送給他!”
“好,這是正事兒,可不能忘了!”
除夕當天,已經和喜鵲胡同李家定了親事的胡小海,他自己帶著東西來送過年禮了。
看著能幹又身材高大的準女婿,李元英和他的媳婦怎麽看怎麽喜歡。
昨天的時候,李元英專門去了一趟包鐵胡同的胡家,丈量了兩間西廂房的尺寸,準備給小兩口成親時打製一張新床、兩個帶架子的木箱、一張梳妝台、四把椅子、兩把凳子和兩隻木桶。
既然老胡家大氣,他李元英自然不能落下下風,讓自己女兒嫁到胡家後抬不起頭。
這一套家具下來,也不便宜,市場價差不多去到了五兩銀子。
好在是李元英自己做,隻用費材料錢,人工錢自動忽略不計了。
有了這一套家具,再加上兩床帶棉絮的被子,以及相應的枕頭等物,就差不多齊全了。
雖然老胡家的聘禮超過了十兩銀子,但金首飾就占了其中的大頭,到時候閨女出嫁,會一起帶過去。
這麽算下來,老李家的嫁妝絕對算很不錯了,對得住李陳氏議婚要三金的時候,答應的彩禮條件。
在和準嶽父嶽母及小舅子吃過中飯後,胡小海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胡家。
可惜一直到離開胡家,他都未能見上與自己即將完婚的媳婦。
而當胡小海離開院門後,李英蓮這才敢從自己的閨房內走出來。
結婚之前男女雙方見麵,可是大忌。
雖然她不知道為何會這樣,但聽老人們的話,總不會差的。
在胡小海因未能見到自己準媳婦而鬱悶地獨自迴家時,朱由校難得地出現在了乾清宮,宴請在京的藩王和內閣及勳貴。
不過沒有請所有的勳貴,隻請了幾位國公和舅舅新城侯王升,以及皇後張嫣的父親太康伯張國紀。
當然,臨近過年,朱由校照例讓司禮監給在京的一眾官員、勳戚送了過年的賞賜。
雖然賞賜不重,但人多了,累積起來也就不少了。
朱由校舉起酒杯,看向眾人笑著說道:“天啟九年,咱大明打贏了三場大的戰事,一是正月的時候,在宣府和漠南蒙古大敗建奴與蒙古左翼聯軍。
二是今年春季,三路大軍主動向建奴發起的戰事,都取得了大勝。
三是西南持續了七年的奢安之亂,也終於得以平定!
對此,朕和大明感激諸位愛卿和前線為國血戰的文官武將,以及衝殺一線的軍民。
讓我們滿飲此杯,感激過去一年辛勞的自己,以及預祝大明的未來越來越繁榮昌盛!”
黃立極帶頭高聲附和道:“全賴陛下英明睿智,才能取得三場大戰的勝利,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雖然有點犯惡心,但有了黃立極這個內閣首輔的帶頭示範,其他人不得不跟著高喊道:“陛下聖明,大明萬歲!”
雖然朱由校知道他們都在吹捧自己,但聽起來的確很舒服,而且,通過這種吹捧行為,也能確定這些人是否願意服從自己。
“好,大明萬歲!”大笑著說完,朱由校一口喝完了杯中的酒水。
眾人見皇帝如此,也紛紛喝完了杯中的酒水。
“諸位愛卿請坐!”
“謝陛下!”躬身行完禮後,眾人這才敢再次坐下。
吃了兩口熱菜後,朱由校再次拿起酒杯朝自己的七皇叔敬道:“七皇叔,朕出征遼東的時候,全賴你坐鎮京師,朕再單獨敬你一杯!”
自己第一個被單獨敬酒,坐在坐上首的朱常瀛受寵若驚地馬上端起酒杯,站起來躬身迴敬道:“陛下,臣身為太祖子孫,能為陛下與大明分憂,乃是臣的本分,臣先幹為敬!”
看著朱常瀛一口喝完杯中酒,朱由校笑著迴道:“好,願我們大明能一直繁榮昌盛!”
說完,朱由校也一口喝完了杯中之酒。
麵對眾人投來的目光,坐在右上首的朱由檢如坐針氈。
雖然自己大皇兄在這兩年的確立下了不小的功績,但他內心依然十分不服。
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這些功績本該是由他來完成的,而且說不定自己比大皇兄還要完成得更好。
對於低著頭猶猶豫豫不肯向自己敬酒的朱由檢,朱由校可沒有那麽多的耐心慢慢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