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天啟十一年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9章 天啟十一年
王之臣在收到盧象升轉來的建奴求和信後,並沒有多做耽擱,而是將其同建奴退兵的捷報一起送去了京城。
捷報與建奴求和信送到兵部後,新的兵部尚書閻鳴泰看完後當即送來了西苑。
朱由校看完劉若愚接過來的書信後,看著下麵幾位重臣問道:“你們以為當如何?”
“迴陛下,建奴此次之所以求和,發生在黃台吉帶軍南下攻打蓋州的兩藍旗事情之後,可以視為一件事情來看待!”
“袁先生不妨直接說怎麽處理建奴這個求和之事!”
“雖然建奴願意退到邊牆之外,而且去掉國號,接受大明的敕封,但這麽多年對遼東的迫害豈能如此輕飄飄地一筆帶過?”
“孫先生,你以為呢?”年中的時候,年紀實在太大的張懋修,經過多次乞骸骨之後,朱由校最終還是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致仕之請。
為了能夠讓他有個體麵的老年生活,朱由校準其以少傅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名義致仕。
張懋修致仕後,朱由校將一直出鎮宣大的孫承宗給召迴了朝堂,而且還將他的官銜從東閣大學士升到了文淵閣大學士。
而掛靠的六部不是常見的禮部尚書或侍郎,而是兵部尚書。
至於孫承宗走後留下的宣大總督,朱由校則交給了陳奇瑜,但同時由其兼任宣府巡撫。
而同樣年紀很大的袁可立,朱由校不想讓其太過勞碌,便沒有再讓他代管兵部,改由左侍郎閻鳴泰接任新的兵部尚書。
孫承宗出列答道:“稟陛下,臣並不是很讚同袁閣老的意見!”
“哦?為何?”朱由校有點詫異地問道。
“迴陛下,建奴現在願意退出邊牆,而且也願意去掉國號並接受朝廷的敕封,咱們就能不費一兵一卒收迴遼陽與沈陽,以及沈陽周邊的撫順、鐵嶺與開原!”
“孫閣老,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若是同意了建奴的求和,如何與幾百萬遼東百姓交代?”兩位好友為是否接受建奴求和而爭執了起來。
“那袁閣老又有沒有想過,若是像現在這樣繼續與建奴交兵,什麽時候才能收複遼東故土?”
“雖然現在還沒有收複遼東,但建奴的實力被大大削弱,若我們還能繼續堅持兩三年,便能將建奴再次趕迴長白山的深山老林之中!”
“既然目的都是要將建奴趕迴長白山的深山老林,那為何不提前兩三年接受建奴主動退出?”
“孫閣老,先不論主動和被動的巨大區別,就說要是現在就同意了建奴的求和條件,是否也要答應他們恢複開原的馬市?也是否要允許他們來馬市進行交易?”
“馬市雖然可開,但肯定要限製數量與種類!”
“建奴亡我中華之心不死,豈能給予他們喘息壯大之機?”駁斥完,袁可立轉身朝朱由校道:“陛下,咱大明萬萬不能接受建奴的求和,必須一鼓作氣徹底剿滅建奴。
憲廟當年就是因為沒有徹底剿殺幹淨,這才有了一百多年後的建奴之禍!”
“陛下,臣的意思是可以先答應下來,等建奴退往邊牆之外後,可再以其它理由向其發起圍剿!”見形勢不對,孫承宗立馬對自己的主張進行了補充。
“咱大明是中華正統與天朝上國,豈能走這種不正之道!”
“若能以更小的代價剿滅建奴,適當走一點彎道又能如何?”
“陛下乃天下之主,豈能輕易失信於人?”
“既然是下官提出方略,後果自然由在下承擔!”
......
看著爭執不休的兩人,朱由校一直在安靜地當著他的吃瓜群眾。
見兩人始終無法說服對方在,朱由校看向同樣在吃瓜的內閣首輔黃立極問道:“黃首輔,你以為呢?”
“迴陛下,兩位閣老各有各的道理,全憑陛下做主!”麵對兩個強勢的下屬,黃立極果斷選擇了和稀泥。
“你作為內閣首輔,豈能事事推托給朕?”想和稀泥,美得你!
“臣知罪!”接著,黃立極繼續說道:“若想早日恢複遼東,孫閣老之議頗為有效,但大明現在國力蒸蒸日上,不在乎多打兩三年!
隻有將建奴徹底剿滅了,咱們才能集中精力治理西北的大旱問題!”
朱由校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轉告王之臣,不接受建奴的任何求和,明年開春繼續東進與北上,爭取早日收複遼陽與沈陽,將建奴趕出邊牆外!”
“臣等遵旨!”
“告訴莽古爾泰與阿敏,要想獲封世襲領地,就必須積極配合盧象升的安排!”
“臣等遵旨!”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今年的萬壽節,朱由校依然沒有讓禮部與司禮監大操大辦,而是給官員們放了一天假,並召集一眾妃子與子女吃了個壽宴。
過完萬壽節之後不久,就來到了冬至大朝的日子。
雖然天氣很冷,但朱由校還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召開了一次大朝會。
大朝會什麽重要的事情都沒有商討,隻是走了個過場,順便讓在京百官們見見許久未見的皇帝。
冬至大朝後不久,就來到了小年,也到了一年一度的百官封印放假的時候。
雖然得以放假,但不管是朱由校還是在京百官,都並沒有因此輕鬆多少。
朱由校要聽取內廷各衙門一年一度的匯報,而百官則是參與準備各自家裏即將到來的春節之事。
除夕那天,朱由校沒有對百官進行賜宴,而是繼續選擇跟自己的妃子與子女一同食用除夕年夜飯。
接下來的日子,先是跑不脫的正旦大朝,接著是陪著一眾妃子賞燈看戲。
春節剛過,黃立極就進宮找到了朱由校。
看著麵色蠟黃慘淡的袁可立,朱由校預感不好地問道:“袁先生,這才半月不見,你怎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袁可立輕咳兩聲道:“迴陛下,臣今年已經到古稀之年了!”
看著須發皆白的袁可立,朱由校情緒低落地唏噓道:“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沒想到袁先生已經七十了!”
王之臣在收到盧象升轉來的建奴求和信後,並沒有多做耽擱,而是將其同建奴退兵的捷報一起送去了京城。
捷報與建奴求和信送到兵部後,新的兵部尚書閻鳴泰看完後當即送來了西苑。
朱由校看完劉若愚接過來的書信後,看著下麵幾位重臣問道:“你們以為當如何?”
“迴陛下,建奴此次之所以求和,發生在黃台吉帶軍南下攻打蓋州的兩藍旗事情之後,可以視為一件事情來看待!”
“袁先生不妨直接說怎麽處理建奴這個求和之事!”
“雖然建奴願意退到邊牆之外,而且去掉國號,接受大明的敕封,但這麽多年對遼東的迫害豈能如此輕飄飄地一筆帶過?”
“孫先生,你以為呢?”年中的時候,年紀實在太大的張懋修,經過多次乞骸骨之後,朱由校最終還是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致仕之請。
為了能夠讓他有個體麵的老年生活,朱由校準其以少傅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名義致仕。
張懋修致仕後,朱由校將一直出鎮宣大的孫承宗給召迴了朝堂,而且還將他的官銜從東閣大學士升到了文淵閣大學士。
而掛靠的六部不是常見的禮部尚書或侍郎,而是兵部尚書。
至於孫承宗走後留下的宣大總督,朱由校則交給了陳奇瑜,但同時由其兼任宣府巡撫。
而同樣年紀很大的袁可立,朱由校不想讓其太過勞碌,便沒有再讓他代管兵部,改由左侍郎閻鳴泰接任新的兵部尚書。
孫承宗出列答道:“稟陛下,臣並不是很讚同袁閣老的意見!”
“哦?為何?”朱由校有點詫異地問道。
“迴陛下,建奴現在願意退出邊牆,而且也願意去掉國號並接受朝廷的敕封,咱們就能不費一兵一卒收迴遼陽與沈陽,以及沈陽周邊的撫順、鐵嶺與開原!”
“孫閣老,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若是同意了建奴的求和,如何與幾百萬遼東百姓交代?”兩位好友為是否接受建奴求和而爭執了起來。
“那袁閣老又有沒有想過,若是像現在這樣繼續與建奴交兵,什麽時候才能收複遼東故土?”
“雖然現在還沒有收複遼東,但建奴的實力被大大削弱,若我們還能繼續堅持兩三年,便能將建奴再次趕迴長白山的深山老林之中!”
“既然目的都是要將建奴趕迴長白山的深山老林,那為何不提前兩三年接受建奴主動退出?”
“孫閣老,先不論主動和被動的巨大區別,就說要是現在就同意了建奴的求和條件,是否也要答應他們恢複開原的馬市?也是否要允許他們來馬市進行交易?”
“馬市雖然可開,但肯定要限製數量與種類!”
“建奴亡我中華之心不死,豈能給予他們喘息壯大之機?”駁斥完,袁可立轉身朝朱由校道:“陛下,咱大明萬萬不能接受建奴的求和,必須一鼓作氣徹底剿滅建奴。
憲廟當年就是因為沒有徹底剿殺幹淨,這才有了一百多年後的建奴之禍!”
“陛下,臣的意思是可以先答應下來,等建奴退往邊牆之外後,可再以其它理由向其發起圍剿!”見形勢不對,孫承宗立馬對自己的主張進行了補充。
“咱大明是中華正統與天朝上國,豈能走這種不正之道!”
“若能以更小的代價剿滅建奴,適當走一點彎道又能如何?”
“陛下乃天下之主,豈能輕易失信於人?”
“既然是下官提出方略,後果自然由在下承擔!”
......
看著爭執不休的兩人,朱由校一直在安靜地當著他的吃瓜群眾。
見兩人始終無法說服對方在,朱由校看向同樣在吃瓜的內閣首輔黃立極問道:“黃首輔,你以為呢?”
“迴陛下,兩位閣老各有各的道理,全憑陛下做主!”麵對兩個強勢的下屬,黃立極果斷選擇了和稀泥。
“你作為內閣首輔,豈能事事推托給朕?”想和稀泥,美得你!
“臣知罪!”接著,黃立極繼續說道:“若想早日恢複遼東,孫閣老之議頗為有效,但大明現在國力蒸蒸日上,不在乎多打兩三年!
隻有將建奴徹底剿滅了,咱們才能集中精力治理西北的大旱問題!”
朱由校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轉告王之臣,不接受建奴的任何求和,明年開春繼續東進與北上,爭取早日收複遼陽與沈陽,將建奴趕出邊牆外!”
“臣等遵旨!”
“告訴莽古爾泰與阿敏,要想獲封世襲領地,就必須積極配合盧象升的安排!”
“臣等遵旨!”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今年的萬壽節,朱由校依然沒有讓禮部與司禮監大操大辦,而是給官員們放了一天假,並召集一眾妃子與子女吃了個壽宴。
過完萬壽節之後不久,就來到了冬至大朝的日子。
雖然天氣很冷,但朱由校還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召開了一次大朝會。
大朝會什麽重要的事情都沒有商討,隻是走了個過場,順便讓在京百官們見見許久未見的皇帝。
冬至大朝後不久,就來到了小年,也到了一年一度的百官封印放假的時候。
雖然得以放假,但不管是朱由校還是在京百官,都並沒有因此輕鬆多少。
朱由校要聽取內廷各衙門一年一度的匯報,而百官則是參與準備各自家裏即將到來的春節之事。
除夕那天,朱由校沒有對百官進行賜宴,而是繼續選擇跟自己的妃子與子女一同食用除夕年夜飯。
接下來的日子,先是跑不脫的正旦大朝,接著是陪著一眾妃子賞燈看戲。
春節剛過,黃立極就進宮找到了朱由校。
看著麵色蠟黃慘淡的袁可立,朱由校預感不好地問道:“袁先生,這才半月不見,你怎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袁可立輕咳兩聲道:“迴陛下,臣今年已經到古稀之年了!”
看著須發皆白的袁可立,朱由校情緒低落地唏噓道:“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沒想到袁先生已經七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