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雲南之危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72章 雲南之危
第二天一早,溫體仁應付完一眾恭賀的同僚後,便直接來到了承天門外向宮內遞牌子求見。
“皇爺,溫體仁求見!”正在翻看昨晚遞來題本的朱由校,被劉若愚的聲音打斷。
“哦?可有說什麽事情?”
“他說有緊急邊事奏報,並沒有說具體的事情!”
朱由校納悶了一下後,答道:“好,讓他進來吧!”
“是,皇爺!”
沒過多久,溫體仁跪在了朱由校的麵前,“臣溫體仁,叩謝皇恩!”
“嗯,平身!”
“謝陛下!”
待溫體仁起來後,朱由校笑著問道:“朕聽說昨晚你的大門前可熱鬧了!”
“這都是陛下對臣的格外眷顧,這才有了一眾同僚前來賀喜!”
“嗯,準備什麽時候辦喜事?”
“聖旨未下,臣不敢定日子!”
朱由校看向一旁侯立的劉若愚道:“你派人去催催,讓他們加快點速度!”
劉若愚笑著迴道:“好嘞,陛下,奴婢這就去讓人催催!”
等劉若愚走後,朱由校再次看向溫體仁道:“你說有邊事奏報,可是何事?”
“昨晚臣的同鄉光祿寺卿閔洪學來臣府上做客時,特意提醒臣要注意雲南的土司,他十分擔憂雲南的土司會趁著黔國公年少起事,故而向臣傾訴了此事!”
“閔洪學?可是天啟七年二月以丁憂致仕的前雲南巡撫?”
“陛下聖明,正是此人,他跟臣一樣,都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有著豐富且優秀的地方治理經驗,不久前剛被朝廷起複為光祿寺卿!”
“你在朕麵前如此推崇閔洪學,就因為你們是同鄉兼同窗?”
“臣承認的確有這兩個因素,但臣向陛下推薦閔洪學,更多的是因為他的確很有才幹,而且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是陛下不可多得的能臣!”
“是他昨晚找你跑官了?”
“迴陛下,臣與閔洪學相識相交五十年,從來都是君子之交,並不會因為友情而罔顧朝廷法紀不顧!”
“好,朕知道了!”接著,朱由校看向已經候在一旁的劉若愚道:“你讓人去請黃首輔、孫閣老、郭尚書與閻尚書!”
“是,皇爺!”
見皇帝不僅聽進了自己的建議,而且還立即召集了重臣前來相商雲南之事,溫體仁的心中慶幸自己賭對了。
約莫過了一刻多鍾之後,黃立極三人來到了西苑。
等三人行完禮後,朱由校讓溫體仁將雲南的擔憂又對他們講述了一遍。
聽完溫體仁講述完的三人,眉頭不禁皺得老高。
本以為差不多解決了漠南之患,遼東的建奴也被打得難以招架,沒想到雲南的土司又要鬧事了。
川貴的奢安之亂平定還沒兩年,這些天殺的土司又要鬧事了。
“陛下,為何朱尚書與雲南巡撫謝存仁沒有向朝廷稟明雲南之危?”孫承宗皺著眉頭問道。
“他們或許也發現了這些土司在暗中謀劃,但還沒有行動,故而未向朝廷稟報。亦或者,雲南的土司已經發動了叛亂,他們的急報正在送來京城的途中!”
“陛下,若雲南的土司真像閔光祿說的那樣會叛亂,咱們參與平定川貴奢安之亂的大軍依然還在西南,可隨時前往雲南平叛!”閻鳴泰搶答道。
自從袁可立致仕後,壓在閻鳴泰頭上的大山頓時消失,以往很少主動表現的閻鳴泰,立馬積極了很多。
自從今年過完春節,他也感覺自己的身體日漸沉重,但他還想再苦熬一段時間。
他和溫體仁及閔洪學一樣,都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年齡也隻比溫體仁大兩歲。
孫承宗點頭附和道:“陛下,臣附議,西南平叛大軍依然還在,可繼續讓朱尚書總督西南四省軍務,等平定雲南土司叛亂後,可參照貴州對雲南進行改土歸流!”
“陛下,川貴的平叛大軍現在大多已經分地定居,若再將雲南土地分給他們,將很難兩地兼顧,這樣不僅浪費朝廷的土地,還無法安定這些新收複的土地!”有了昨晚閔洪學的提前提醒,溫體仁就有了充足的思考時間。
溫體仁的話音剛落,閻鳴泰與孫承宗立馬朝其投去了詫異的眼神。
眼神中全是“你一個詞臣為何會知道這些”?
但馬上想到雲南不穩是前雲南巡撫閔洪學告訴的他,他們也就理所應當的認為了解了。
“那依你之見,當派哪裏的軍隊?”
“陝西這兩年大旱不僅不見緩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臣以為可繼續從陝西遷徙饑民前去雲南平叛,等叛亂平定之後,就地分地安置,這樣就能救災、平亂、穩定一舉三得。”
“陛下,從陝西招募饑民雖好,但路途遙遠,臣擔憂時間上很難來得及!”閻鳴泰說出了他內心的擔憂。
“稟陛下,土司叛亂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平定,可先讓貴州雲南之軍先去平叛,之後再調由陝西饑民組成的秦軍前往雲南平叛!”
見幾人不說話,朱由校朝黃立極與孫承宗點名道:“兩位閣老以為如何?”
孫承宗這個次輔率先迴道:“迴陛下,臣以為甚妥,但不知該由何人率領這支由陝西饑民組成的秦軍?”
“孫先生以為呢?”
“迴陛下,臣以為杜文煥合適,他曾在天啟二年率軍入川作戰,且頗有戰績,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見無人反對,朱由校想了一下道:“準,令其立即帶著親軍返迴陝北,募集兩營饑民,在西安整訓三月後,便前往貴州聽候朱燮元的調度!”
見皇帝已有決斷,閻鳴泰這個兵部尚書便隻好出來答道:“臣遵旨!”
“雲南之事就這麽定了,內閣給朱燮元行文一封,令其在貴州整軍備戰,以隨時應對雲南可能的叛亂!”
“臣等遵旨!”
從西苑出來後,黃立極笑著朝溫體仁拱手祝賀道:“溫閣老能得陛下信重,果然是胸有韜略!”
被黃立極這個內閣首輔當眾誇讚,溫體仁趕忙迴禮道:“下官能得陛下信重,全賴陛下厚愛,當不得首輔如此誇讚!而且聖旨未出,當不得首輔稱唿下官‘閣老’二字!”
“陛下中旨已出,大塚宰已經將你的調任書送到了我們內閣,本官已經票擬完畢送往了通政司,聖旨之事也就在今明兩天,不礙事的!”
“話雖如此,但下官還是不敢僭越!”
一旁的孫承宗實在看不下去了,他笑著打斷兩人道:“好了,你們倆以後有的是機會在內閣慢慢磨嘴皮子,咱們還是不要在西苑門外多做逗留了!”
第二天一早,溫體仁應付完一眾恭賀的同僚後,便直接來到了承天門外向宮內遞牌子求見。
“皇爺,溫體仁求見!”正在翻看昨晚遞來題本的朱由校,被劉若愚的聲音打斷。
“哦?可有說什麽事情?”
“他說有緊急邊事奏報,並沒有說具體的事情!”
朱由校納悶了一下後,答道:“好,讓他進來吧!”
“是,皇爺!”
沒過多久,溫體仁跪在了朱由校的麵前,“臣溫體仁,叩謝皇恩!”
“嗯,平身!”
“謝陛下!”
待溫體仁起來後,朱由校笑著問道:“朕聽說昨晚你的大門前可熱鬧了!”
“這都是陛下對臣的格外眷顧,這才有了一眾同僚前來賀喜!”
“嗯,準備什麽時候辦喜事?”
“聖旨未下,臣不敢定日子!”
朱由校看向一旁侯立的劉若愚道:“你派人去催催,讓他們加快點速度!”
劉若愚笑著迴道:“好嘞,陛下,奴婢這就去讓人催催!”
等劉若愚走後,朱由校再次看向溫體仁道:“你說有邊事奏報,可是何事?”
“昨晚臣的同鄉光祿寺卿閔洪學來臣府上做客時,特意提醒臣要注意雲南的土司,他十分擔憂雲南的土司會趁著黔國公年少起事,故而向臣傾訴了此事!”
“閔洪學?可是天啟七年二月以丁憂致仕的前雲南巡撫?”
“陛下聖明,正是此人,他跟臣一樣,都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有著豐富且優秀的地方治理經驗,不久前剛被朝廷起複為光祿寺卿!”
“你在朕麵前如此推崇閔洪學,就因為你們是同鄉兼同窗?”
“臣承認的確有這兩個因素,但臣向陛下推薦閔洪學,更多的是因為他的確很有才幹,而且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是陛下不可多得的能臣!”
“是他昨晚找你跑官了?”
“迴陛下,臣與閔洪學相識相交五十年,從來都是君子之交,並不會因為友情而罔顧朝廷法紀不顧!”
“好,朕知道了!”接著,朱由校看向已經候在一旁的劉若愚道:“你讓人去請黃首輔、孫閣老、郭尚書與閻尚書!”
“是,皇爺!”
見皇帝不僅聽進了自己的建議,而且還立即召集了重臣前來相商雲南之事,溫體仁的心中慶幸自己賭對了。
約莫過了一刻多鍾之後,黃立極三人來到了西苑。
等三人行完禮後,朱由校讓溫體仁將雲南的擔憂又對他們講述了一遍。
聽完溫體仁講述完的三人,眉頭不禁皺得老高。
本以為差不多解決了漠南之患,遼東的建奴也被打得難以招架,沒想到雲南的土司又要鬧事了。
川貴的奢安之亂平定還沒兩年,這些天殺的土司又要鬧事了。
“陛下,為何朱尚書與雲南巡撫謝存仁沒有向朝廷稟明雲南之危?”孫承宗皺著眉頭問道。
“他們或許也發現了這些土司在暗中謀劃,但還沒有行動,故而未向朝廷稟報。亦或者,雲南的土司已經發動了叛亂,他們的急報正在送來京城的途中!”
“陛下,若雲南的土司真像閔光祿說的那樣會叛亂,咱們參與平定川貴奢安之亂的大軍依然還在西南,可隨時前往雲南平叛!”閻鳴泰搶答道。
自從袁可立致仕後,壓在閻鳴泰頭上的大山頓時消失,以往很少主動表現的閻鳴泰,立馬積極了很多。
自從今年過完春節,他也感覺自己的身體日漸沉重,但他還想再苦熬一段時間。
他和溫體仁及閔洪學一樣,都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年齡也隻比溫體仁大兩歲。
孫承宗點頭附和道:“陛下,臣附議,西南平叛大軍依然還在,可繼續讓朱尚書總督西南四省軍務,等平定雲南土司叛亂後,可參照貴州對雲南進行改土歸流!”
“陛下,川貴的平叛大軍現在大多已經分地定居,若再將雲南土地分給他們,將很難兩地兼顧,這樣不僅浪費朝廷的土地,還無法安定這些新收複的土地!”有了昨晚閔洪學的提前提醒,溫體仁就有了充足的思考時間。
溫體仁的話音剛落,閻鳴泰與孫承宗立馬朝其投去了詫異的眼神。
眼神中全是“你一個詞臣為何會知道這些”?
但馬上想到雲南不穩是前雲南巡撫閔洪學告訴的他,他們也就理所應當的認為了解了。
“那依你之見,當派哪裏的軍隊?”
“陝西這兩年大旱不僅不見緩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臣以為可繼續從陝西遷徙饑民前去雲南平叛,等叛亂平定之後,就地分地安置,這樣就能救災、平亂、穩定一舉三得。”
“陛下,從陝西招募饑民雖好,但路途遙遠,臣擔憂時間上很難來得及!”閻鳴泰說出了他內心的擔憂。
“稟陛下,土司叛亂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平定,可先讓貴州雲南之軍先去平叛,之後再調由陝西饑民組成的秦軍前往雲南平叛!”
見幾人不說話,朱由校朝黃立極與孫承宗點名道:“兩位閣老以為如何?”
孫承宗這個次輔率先迴道:“迴陛下,臣以為甚妥,但不知該由何人率領這支由陝西饑民組成的秦軍?”
“孫先生以為呢?”
“迴陛下,臣以為杜文煥合適,他曾在天啟二年率軍入川作戰,且頗有戰績,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見無人反對,朱由校想了一下道:“準,令其立即帶著親軍返迴陝北,募集兩營饑民,在西安整訓三月後,便前往貴州聽候朱燮元的調度!”
見皇帝已有決斷,閻鳴泰這個兵部尚書便隻好出來答道:“臣遵旨!”
“雲南之事就這麽定了,內閣給朱燮元行文一封,令其在貴州整軍備戰,以隨時應對雲南可能的叛亂!”
“臣等遵旨!”
從西苑出來後,黃立極笑著朝溫體仁拱手祝賀道:“溫閣老能得陛下信重,果然是胸有韜略!”
被黃立極這個內閣首輔當眾誇讚,溫體仁趕忙迴禮道:“下官能得陛下信重,全賴陛下厚愛,當不得首輔如此誇讚!而且聖旨未出,當不得首輔稱唿下官‘閣老’二字!”
“陛下中旨已出,大塚宰已經將你的調任書送到了我們內閣,本官已經票擬完畢送往了通政司,聖旨之事也就在今明兩天,不礙事的!”
“話雖如此,但下官還是不敢僭越!”
一旁的孫承宗實在看不下去了,他笑著打斷兩人道:“好了,你們倆以後有的是機會在內閣慢慢磨嘴皮子,咱們還是不要在西苑門外多做逗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