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豪格夜襲明軍大營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 作者:捕鼠隊隊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肅清門外,明軍大營。
大帳內,盧象升正在召集一眾文官武將商議攻打遼陽城之事。
“都說說吧,下午的紅夷大炮轟擊遼陽城,效果明顯沒有海州城好,諸位可以暢所欲言,盡快想到一個破城的好辦法!”
作為盧象升的直屬登萊軍總兵,楊禦藩率先迴道:“盧中丞,我們可以先繼續用紅夷大炮轟擊城牆,雖然遼陽城的城牆要比海州的城牆厚實堅固,但也隻是夯土包磚之物。
隻要我們的炮彈夠多,總能轟塌遼陽城的城牆,沒了城牆,建奴也就沒了城池屏障,我們攻進城內也容易了許多。”
孫應元出列反駁道:“楊總兵,據下官所知,我們的彈藥數量已經所剩不多,朝廷本來的計劃隻是攻占海州城,誰知道我們的戰事如此順利。
但現在已經來到了遼陽城外,原先隻準了攻打海州城的彈藥就不夠用,下官預計,明天之內就會打完!。
聽完彈藥的數量已經不夠一天使用,楊禦藩皺著眉頭答道:“難道我們七萬大軍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遼陽城近在咫尺卻不攻打嗎?”
“打肯定是要打的,隻是恐怕無法繼續全部依賴火炮,至於攻打堅城的辦法,無外乎蟻附攻城、衝擊城門、挖掘牆根、掘隧進城、河流浸城、坐困孤城等手段!”
“雖然不知城內有多少守軍,但逃往撫順的兩白旗又重新返迴了遼陽城, 也就是說,此時的遼陽城內,至少有兩百與鑲黃三旗。
按照建奴一旗三十牛祿,一牛祿三百壯丁的數量計算,此時的遼陽城內,總兵力會在兩萬五到三萬之間!”
這時,一直未說話的莽古爾泰插話道:“兩白旗是原先的兩黃旗,牛祿數量與質量最強,而現在的鑲黃旗是原先杜度的鑲白旗,雖然原先比不上兩白旗,但經過黃台吉這麽多年的有意補強,以及多次錯過我們大軍的進攻,實力已經在正白旗之上,僅次於黃台吉自領的正黃旗與多鐸的鑲白旗!”
“莽古爾泰,現在這三旗各有多少兵馬?”滿桂出聲問道。
莽古爾泰想了一下道:“下官已經在蓋州駐守兩年,對於他們具體兵力情況,還真不是很清楚,但估摸著鑲白旗還有一萬人,鑲黃旗少一點,但也有九千左右,而正白旗最少,多爾袞加阿濟格一起,應該還有八千左右!”
“也就是不少於兩萬七的兵力,除了這三旗,剩下三旗應該被黃台吉布防在那裏,會不會前來支援遼陽?”
“兩紅旗之前一直駐紮在開原與鐵嶺,想必現在應該會有變化,可能轉移一部分到沈陽西麵的長山堡,守衛沈陽西麵的遼河防線。
至於黃台吉自領的正黃旗,肯定還是繼續坐鎮沈陽,不會輕易調動。
若曹將軍他們真的能按照王督師的計劃攻打沈陽西麵與鐵嶺等地,那黃台吉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前來支援遼陽城!”
滿桂點點頭道:“好,可知六旗的眷屬現在在哪裏?”
“兩白旗之前就已經遷移到了撫順與東洲堡一帶,其它四旗的眷屬,恐怕已經遷徙到了長白山內的河穀之內,其中以蘇子河與渾河的可能性最大!”
“若是讓你帶著兩藍旗前去攻打撫順與東洲堡,不知可否願意?”盧象升突然開口問道。
莽古爾泰一愣,但還是答應道:“下官自然願意!”
“好,那明天一早,就麻煩你和阿敏帶著兩藍旗襲擾兩白旗所在的撫順與東洲堡,劫掠所得還是按照老規矩,你們留下一半,剩下一半上交輜重營!”
“好,下官遵令!”能有一半繳獲,莽古爾泰自然沒有任何的拒絕理由。
至於摯愛親朋,他連親媽都能手刃之人,燒殺搶掠他們自然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接著,盧象升看向滿桂道:“滿將軍,明天還是繼續由你負責火炮攻城之事,若有合適機會,可趁機強攻遼陽城!”
“好,盧中丞!”滿桂起身抱拳答道。
接著,盧象升看向孫應元道:“孫將軍,明天你帶著麾下騎兵掃蕩遼陽四周,尤其是遼陽北麵的爛泥鋪與虎皮驛!”
“是,盧中丞!”孫應元也起身抱拳答道。
“楊將軍,今晚大營的防衛之事,由你和麾下登萊標兵營與盧象晉的奇兵營負責!”
“好,盧中丞,下官領命。”
晚上子時剛過,已經吃飽睡足的鑲黃旗,在豪格的帶領下,悄悄地從遼陽城南麵靠東的安定門走出城門,徒步摸黑前行。
因明軍就在西門肅清門(建奴攻下遼陽後,已經改成了順安門),所以豪格所率領的夜襲大軍並沒有選擇騎馬。
因為馬匹不管訓練得再好,它們也還是畜生,就算給它們在馬蹄上綁上棉絮,以及在馬嘴上套上繩索,也無法保證它們是否不會發生聲響。
出安定門之後,吊橋緩慢地被放了下來,之後躡手躡腳地穿過吊橋,生怕腳踏木板發生太大的聲音。
穿過護城河之後,豪格並沒帶著大軍直接直接進攻正西麵的明軍大營,而是先往南直行,再走了差不多五裏之後,估摸著已經到了明軍大營的側麵。
之後,這才轉道向西,直衝明軍的東麵。
隻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當他們剛他出安定門的那一刻,就已經被藏在安定門外黑夜中的明軍夜不收獲知了他們今晚的突襲。
這些夜不收一邊返迴大營匯報,一邊遠遠地繼續尾隨,等豪格大軍最終轉向西麵的時候,他們趕忙跑迴了大營。
好不容易摸近明軍大營東麵的豪格大軍,在停下來觀望了好一會兒後,這才派出精銳白甲巴牙剌在前麵開道。
很快,這些開路的白甲巴牙剌先後有人跌倒在地,十分難受地忍受著腳底的疼痛,接著是背部,再接著是全身。
作為戰鬥經驗最豐富的他們,哪還不知道地麵被明軍鋪滿了鐵蒺藜。
後麵的人知道地麵有鐵蒺藜之後,未發生聲音地怒罵了兩句後,開始蹲下給鞋底捆上薄木板,之後緩慢地用布匹掃蕩路麵的鐵蒺藜。
大帳內,盧象升正在召集一眾文官武將商議攻打遼陽城之事。
“都說說吧,下午的紅夷大炮轟擊遼陽城,效果明顯沒有海州城好,諸位可以暢所欲言,盡快想到一個破城的好辦法!”
作為盧象升的直屬登萊軍總兵,楊禦藩率先迴道:“盧中丞,我們可以先繼續用紅夷大炮轟擊城牆,雖然遼陽城的城牆要比海州的城牆厚實堅固,但也隻是夯土包磚之物。
隻要我們的炮彈夠多,總能轟塌遼陽城的城牆,沒了城牆,建奴也就沒了城池屏障,我們攻進城內也容易了許多。”
孫應元出列反駁道:“楊總兵,據下官所知,我們的彈藥數量已經所剩不多,朝廷本來的計劃隻是攻占海州城,誰知道我們的戰事如此順利。
但現在已經來到了遼陽城外,原先隻準了攻打海州城的彈藥就不夠用,下官預計,明天之內就會打完!。
聽完彈藥的數量已經不夠一天使用,楊禦藩皺著眉頭答道:“難道我們七萬大軍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遼陽城近在咫尺卻不攻打嗎?”
“打肯定是要打的,隻是恐怕無法繼續全部依賴火炮,至於攻打堅城的辦法,無外乎蟻附攻城、衝擊城門、挖掘牆根、掘隧進城、河流浸城、坐困孤城等手段!”
“雖然不知城內有多少守軍,但逃往撫順的兩白旗又重新返迴了遼陽城, 也就是說,此時的遼陽城內,至少有兩百與鑲黃三旗。
按照建奴一旗三十牛祿,一牛祿三百壯丁的數量計算,此時的遼陽城內,總兵力會在兩萬五到三萬之間!”
這時,一直未說話的莽古爾泰插話道:“兩白旗是原先的兩黃旗,牛祿數量與質量最強,而現在的鑲黃旗是原先杜度的鑲白旗,雖然原先比不上兩白旗,但經過黃台吉這麽多年的有意補強,以及多次錯過我們大軍的進攻,實力已經在正白旗之上,僅次於黃台吉自領的正黃旗與多鐸的鑲白旗!”
“莽古爾泰,現在這三旗各有多少兵馬?”滿桂出聲問道。
莽古爾泰想了一下道:“下官已經在蓋州駐守兩年,對於他們具體兵力情況,還真不是很清楚,但估摸著鑲白旗還有一萬人,鑲黃旗少一點,但也有九千左右,而正白旗最少,多爾袞加阿濟格一起,應該還有八千左右!”
“也就是不少於兩萬七的兵力,除了這三旗,剩下三旗應該被黃台吉布防在那裏,會不會前來支援遼陽?”
“兩紅旗之前一直駐紮在開原與鐵嶺,想必現在應該會有變化,可能轉移一部分到沈陽西麵的長山堡,守衛沈陽西麵的遼河防線。
至於黃台吉自領的正黃旗,肯定還是繼續坐鎮沈陽,不會輕易調動。
若曹將軍他們真的能按照王督師的計劃攻打沈陽西麵與鐵嶺等地,那黃台吉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前來支援遼陽城!”
滿桂點點頭道:“好,可知六旗的眷屬現在在哪裏?”
“兩白旗之前就已經遷移到了撫順與東洲堡一帶,其它四旗的眷屬,恐怕已經遷徙到了長白山內的河穀之內,其中以蘇子河與渾河的可能性最大!”
“若是讓你帶著兩藍旗前去攻打撫順與東洲堡,不知可否願意?”盧象升突然開口問道。
莽古爾泰一愣,但還是答應道:“下官自然願意!”
“好,那明天一早,就麻煩你和阿敏帶著兩藍旗襲擾兩白旗所在的撫順與東洲堡,劫掠所得還是按照老規矩,你們留下一半,剩下一半上交輜重營!”
“好,下官遵令!”能有一半繳獲,莽古爾泰自然沒有任何的拒絕理由。
至於摯愛親朋,他連親媽都能手刃之人,燒殺搶掠他們自然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接著,盧象升看向滿桂道:“滿將軍,明天還是繼續由你負責火炮攻城之事,若有合適機會,可趁機強攻遼陽城!”
“好,盧中丞!”滿桂起身抱拳答道。
接著,盧象升看向孫應元道:“孫將軍,明天你帶著麾下騎兵掃蕩遼陽四周,尤其是遼陽北麵的爛泥鋪與虎皮驛!”
“是,盧中丞!”孫應元也起身抱拳答道。
“楊將軍,今晚大營的防衛之事,由你和麾下登萊標兵營與盧象晉的奇兵營負責!”
“好,盧中丞,下官領命。”
晚上子時剛過,已經吃飽睡足的鑲黃旗,在豪格的帶領下,悄悄地從遼陽城南麵靠東的安定門走出城門,徒步摸黑前行。
因明軍就在西門肅清門(建奴攻下遼陽後,已經改成了順安門),所以豪格所率領的夜襲大軍並沒有選擇騎馬。
因為馬匹不管訓練得再好,它們也還是畜生,就算給它們在馬蹄上綁上棉絮,以及在馬嘴上套上繩索,也無法保證它們是否不會發生聲響。
出安定門之後,吊橋緩慢地被放了下來,之後躡手躡腳地穿過吊橋,生怕腳踏木板發生太大的聲音。
穿過護城河之後,豪格並沒帶著大軍直接直接進攻正西麵的明軍大營,而是先往南直行,再走了差不多五裏之後,估摸著已經到了明軍大營的側麵。
之後,這才轉道向西,直衝明軍的東麵。
隻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當他們剛他出安定門的那一刻,就已經被藏在安定門外黑夜中的明軍夜不收獲知了他們今晚的突襲。
這些夜不收一邊返迴大營匯報,一邊遠遠地繼續尾隨,等豪格大軍最終轉向西麵的時候,他們趕忙跑迴了大營。
好不容易摸近明軍大營東麵的豪格大軍,在停下來觀望了好一會兒後,這才派出精銳白甲巴牙剌在前麵開道。
很快,這些開路的白甲巴牙剌先後有人跌倒在地,十分難受地忍受著腳底的疼痛,接著是背部,再接著是全身。
作為戰鬥經驗最豐富的他們,哪還不知道地麵被明軍鋪滿了鐵蒺藜。
後麵的人知道地麵有鐵蒺藜之後,未發生聲音地怒罵了兩句後,開始蹲下給鞋底捆上薄木板,之後緩慢地用布匹掃蕩路麵的鐵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