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出發前
重生60:從深山打獵開始致富 作者:KITTT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他倆的表現來看,以後長大了估計也是這種性格。
一個適合打獵,一個適合看家。
“小月,多給它倆整點骨頭粉拌到狗食裏。”
周蒼笑著說道,地上的小狐狸一聽,尾巴立馬搖了起來。
“行行行,給你也拌上!”
周蒼白了一眼小狐狸,心想這家夥咋就長了個吃心眼兒呢。
完全沒有白狐該有的深沉!
別的狐狸都或是神秘或冷豔,這家夥可倒好,整天跟倆小狗搶肉吃。
“小白,你越來越像狗了!”
周蒼笑道。
“啾啾!”
小狐狸笑眯眯。
“你在家陪著姥姥,看好家,知道不?”
周蒼放下兩隻小狗,點著小狐狸的鼻子說道。
“你不用擔心我,倒是你們倆,進山留點神,樹倒時別往跟前兒湊!”
胡香蘭囑咐道。
“放心吧姥姥,我們最多在旁邊看看熱鬧!”
張月挽著老太太胳膊說道。
“在旁邊看也不行,崩飛的樹杈子啥的也能打瞎眼睛!”
老太太嚴肅地說道。
她活了一輩子,各種各樣的事都見過,甚至自己兒子都被黑瞎子傷了。
對於富貴和張月兩個孩子,她是極其不願意讓他們進山的。
可是護林員和巡山隊長的身份,又是模範,咋可能不去呢?
老太太繼續說道:“你們兩個年紀小,在山裏要多長個心眼兒!”
周蒼看到老太太眼裏的兇光閃過。
“如果有人敢欺負你們,隻管拿槍招唿他!”
說著快速把手伸進張月的棉襖兜裏,一把掏出張月的小手槍。
左手順勢劃拉一下套筒便把子彈上了膛,從掏出手槍到指向窗外,全都發生在一瞬間。
張月的眼睛都追不上了,不過周蒼倒是看的清楚。
老太太掏槍的手法看似不咋專業,但是卻非常快!
“姥姥好厲害!”張月拍著手笑道。
“姥姥年輕時候也用過手槍的。”
胡香蘭說道:“你們就記住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說完把彈匣退出來,又拉了一下套筒,伸手接住飛出來的子彈,然後又壓進彈匣。
重新把彈匣裝好,又塞迴張月的棉襖兜裏。
“小月,槍不離身記住沒?”
“嗯嗯,記住了!”
胡香蘭轉身又從櫃子裏拿出一把小刀。
那是一把鹿角刀,刀柄用天然鹿角製作,帶著獨特的紋理。
刀柄的形狀很適合抓握,刀鞘是牛皮做的,外形和刀柄很配,鞘口處是一個銅扣,輕輕一按就打開了。
拔出刀刃,刀刃大概十二公分,磨得鋥亮。
“這是你姥爺活著時做的小刀,你也帶上吧,吃飯切肉啥的都好用。”
胡香蘭把鹿角刀遞給張月。
“姥姥,我們是進山伐木,不是打仗。”
周蒼笑著說道,小刀寒光閃閃,他非常確定,這刀子絕對捅過人!
“就是啊姥姥,我去做飯的,您這又是槍又是刀的,哪用得上啊!”
張月也嘟著嘴說到。
“嘿,用不上最好嘍!”
老太太捶了捶膝蓋,出去抱柴火做飯去了。
村北頭王鐵匠家。
王鐵匠這會兒正訓斥著他媳婦:“婦道人家就是不行!”
“我讓兒子去進山倒套子,那是鍛煉他!你懂啥?”
王鐵匠媳婦紅著眼眶,嘟囔道:“鍛煉啥鍛煉,兒子天天打鐵還用鍛煉?”
“那活多累啊,是他能幹得了的嗎?”
“你要說咱家非得出一個人,大不了我去!”
王焱在旁邊滿臉通紅,他實在受不了他媽還把他當小孩兒。
於是終於忍不住叫道:“行了媽,我也想去!”
王鐵匠媳婦一把薅住兒子的耳朵,扭轉了半圈。
“哎哎哎,媽疼!”
王焱嗷嗷叫著說道:“媽我是真的想去,進山糧食給得多,吃飯管飽,還能掙工分呢!”
王鐵匠媳婦聞言鬆開了手,眼眶子有些紅。
“去就去吧,記得別逞強,多看看別人咋幹的!”
本來王焱才17歲,這麽小不應該讓他進山,可是他的體格讓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年齡。
他的身高雖然隻有一米七,但是橫向發展得有些離譜。
掄錘子練出來一身的肌肉,這也多虧了王鐵匠前幾年攢下的家底,能保證讓王焱吃飽飯。
王鐵匠和趙開山好一頓商量,才終於同意他跟著進山打打下手,幹點兒修修樹杈啥的這種活。
由於他年齡小,隻能算半個勞動力。
這幾天全村安排了進山伐木工作的人家,都在做準備。
生產隊的工具,包括彎把子鋸、快碼子、斧頭、木杠啥的,趙開山早就安排人該修修,該磨磨。
幾個車把式也在精心喂馬,從山裏運木頭是要靠馬拉爬犁的,人力很難拖動。
還有其他的火爐子,鐵皮煙囪,王鐵匠已經做好了幾套。
爐子是用汽油桶做的,王鐵匠把汽油桶的底部切開,安裝一個爐門,側麵再開一個孔,接上一截鐵皮煙囪。
一個簡單實用的火爐便做好了。
等巡山隊把房子蓋好,隻需要給火爐子接上鐵皮煙囪,穿過屋頂伸向室外,就能保證房子裏的溫度。
反正林子裏有的是木頭,隨便燒。
其實對於伐木隊來說,吃和住不算啥大問題。
真正困難的是山裏寒冷刺骨的低溫,隨隨便便就是零下二三十度。
伐木工長期在這種環境幹活,手腳非常容易凍傷。
而且山裏地形又複雜,有的地方積雪可能沒過膝蓋,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對體力的考驗。
一根普通的原木,水分充足,如果直徑30公分,長五六米,重量就已經有幾百公斤了。
好多時候這種原木要想運下山,第一段路程是要靠人力生扛,用木杠繩子,抬著走。
他們需要在崎嶇的地形搬運木材,一個配合不好就非常容易受傷。
再有就是用大鋸的時候,需要兩個人配合,長時間的重複拉鋸動作,一天下來,腰疼胳膊疼。
剛開始的幾天是最難受的,全身都疼!
等習慣了一兩個星期後才能好點兒。
就算是比較輕鬆的修整樹枝的活,也要整天揮舞著斧頭砍砍砍。
當然這個活比較適合王焱。
東北的冬天,白天是很短的,所以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來,從營地出發。
這樣可以趁著天亮多幹一點,否則一天也幹不出多少活。
這也是為啥陳誌國他們幾個嚷嚷著要進山,吳遠最後答應了的原因。
他也非常想讓這些知青體驗一下東北倒套子的“樂趣”!
一個適合打獵,一個適合看家。
“小月,多給它倆整點骨頭粉拌到狗食裏。”
周蒼笑著說道,地上的小狐狸一聽,尾巴立馬搖了起來。
“行行行,給你也拌上!”
周蒼白了一眼小狐狸,心想這家夥咋就長了個吃心眼兒呢。
完全沒有白狐該有的深沉!
別的狐狸都或是神秘或冷豔,這家夥可倒好,整天跟倆小狗搶肉吃。
“小白,你越來越像狗了!”
周蒼笑道。
“啾啾!”
小狐狸笑眯眯。
“你在家陪著姥姥,看好家,知道不?”
周蒼放下兩隻小狗,點著小狐狸的鼻子說道。
“你不用擔心我,倒是你們倆,進山留點神,樹倒時別往跟前兒湊!”
胡香蘭囑咐道。
“放心吧姥姥,我們最多在旁邊看看熱鬧!”
張月挽著老太太胳膊說道。
“在旁邊看也不行,崩飛的樹杈子啥的也能打瞎眼睛!”
老太太嚴肅地說道。
她活了一輩子,各種各樣的事都見過,甚至自己兒子都被黑瞎子傷了。
對於富貴和張月兩個孩子,她是極其不願意讓他們進山的。
可是護林員和巡山隊長的身份,又是模範,咋可能不去呢?
老太太繼續說道:“你們兩個年紀小,在山裏要多長個心眼兒!”
周蒼看到老太太眼裏的兇光閃過。
“如果有人敢欺負你們,隻管拿槍招唿他!”
說著快速把手伸進張月的棉襖兜裏,一把掏出張月的小手槍。
左手順勢劃拉一下套筒便把子彈上了膛,從掏出手槍到指向窗外,全都發生在一瞬間。
張月的眼睛都追不上了,不過周蒼倒是看的清楚。
老太太掏槍的手法看似不咋專業,但是卻非常快!
“姥姥好厲害!”張月拍著手笑道。
“姥姥年輕時候也用過手槍的。”
胡香蘭說道:“你們就記住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說完把彈匣退出來,又拉了一下套筒,伸手接住飛出來的子彈,然後又壓進彈匣。
重新把彈匣裝好,又塞迴張月的棉襖兜裏。
“小月,槍不離身記住沒?”
“嗯嗯,記住了!”
胡香蘭轉身又從櫃子裏拿出一把小刀。
那是一把鹿角刀,刀柄用天然鹿角製作,帶著獨特的紋理。
刀柄的形狀很適合抓握,刀鞘是牛皮做的,外形和刀柄很配,鞘口處是一個銅扣,輕輕一按就打開了。
拔出刀刃,刀刃大概十二公分,磨得鋥亮。
“這是你姥爺活著時做的小刀,你也帶上吧,吃飯切肉啥的都好用。”
胡香蘭把鹿角刀遞給張月。
“姥姥,我們是進山伐木,不是打仗。”
周蒼笑著說道,小刀寒光閃閃,他非常確定,這刀子絕對捅過人!
“就是啊姥姥,我去做飯的,您這又是槍又是刀的,哪用得上啊!”
張月也嘟著嘴說到。
“嘿,用不上最好嘍!”
老太太捶了捶膝蓋,出去抱柴火做飯去了。
村北頭王鐵匠家。
王鐵匠這會兒正訓斥著他媳婦:“婦道人家就是不行!”
“我讓兒子去進山倒套子,那是鍛煉他!你懂啥?”
王鐵匠媳婦紅著眼眶,嘟囔道:“鍛煉啥鍛煉,兒子天天打鐵還用鍛煉?”
“那活多累啊,是他能幹得了的嗎?”
“你要說咱家非得出一個人,大不了我去!”
王焱在旁邊滿臉通紅,他實在受不了他媽還把他當小孩兒。
於是終於忍不住叫道:“行了媽,我也想去!”
王鐵匠媳婦一把薅住兒子的耳朵,扭轉了半圈。
“哎哎哎,媽疼!”
王焱嗷嗷叫著說道:“媽我是真的想去,進山糧食給得多,吃飯管飽,還能掙工分呢!”
王鐵匠媳婦聞言鬆開了手,眼眶子有些紅。
“去就去吧,記得別逞強,多看看別人咋幹的!”
本來王焱才17歲,這麽小不應該讓他進山,可是他的體格讓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年齡。
他的身高雖然隻有一米七,但是橫向發展得有些離譜。
掄錘子練出來一身的肌肉,這也多虧了王鐵匠前幾年攢下的家底,能保證讓王焱吃飽飯。
王鐵匠和趙開山好一頓商量,才終於同意他跟著進山打打下手,幹點兒修修樹杈啥的這種活。
由於他年齡小,隻能算半個勞動力。
這幾天全村安排了進山伐木工作的人家,都在做準備。
生產隊的工具,包括彎把子鋸、快碼子、斧頭、木杠啥的,趙開山早就安排人該修修,該磨磨。
幾個車把式也在精心喂馬,從山裏運木頭是要靠馬拉爬犁的,人力很難拖動。
還有其他的火爐子,鐵皮煙囪,王鐵匠已經做好了幾套。
爐子是用汽油桶做的,王鐵匠把汽油桶的底部切開,安裝一個爐門,側麵再開一個孔,接上一截鐵皮煙囪。
一個簡單實用的火爐便做好了。
等巡山隊把房子蓋好,隻需要給火爐子接上鐵皮煙囪,穿過屋頂伸向室外,就能保證房子裏的溫度。
反正林子裏有的是木頭,隨便燒。
其實對於伐木隊來說,吃和住不算啥大問題。
真正困難的是山裏寒冷刺骨的低溫,隨隨便便就是零下二三十度。
伐木工長期在這種環境幹活,手腳非常容易凍傷。
而且山裏地形又複雜,有的地方積雪可能沒過膝蓋,每往前走一步都是對體力的考驗。
一根普通的原木,水分充足,如果直徑30公分,長五六米,重量就已經有幾百公斤了。
好多時候這種原木要想運下山,第一段路程是要靠人力生扛,用木杠繩子,抬著走。
他們需要在崎嶇的地形搬運木材,一個配合不好就非常容易受傷。
再有就是用大鋸的時候,需要兩個人配合,長時間的重複拉鋸動作,一天下來,腰疼胳膊疼。
剛開始的幾天是最難受的,全身都疼!
等習慣了一兩個星期後才能好點兒。
就算是比較輕鬆的修整樹枝的活,也要整天揮舞著斧頭砍砍砍。
當然這個活比較適合王焱。
東北的冬天,白天是很短的,所以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來,從營地出發。
這樣可以趁著天亮多幹一點,否則一天也幹不出多少活。
這也是為啥陳誌國他們幾個嚷嚷著要進山,吳遠最後答應了的原因。
他也非常想讓這些知青體驗一下東北倒套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