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萬花叢中過的主兒
師妹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作者:靈清毓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突然轉向掩麵低泣的女子,眼神銳利如刀:
“鄭姑娘不妨當著大夥兒說清楚,你口中所謂的婚書,究竟是在何時何地簽下的?”
李慕白適時接話:“既說是千裏尋夫,總該把來龍去脈攤開來講。”
他敏銳察覺到其中蹊蹺,這等迷霧重重之事,當眾說開方是上策。
鄭婉約拭去淚痕,娓娓道出原委:“三個月前在棗莊鎮,公子為救葉小姐身負重傷,是奴家贈銀相救。當時你親筆立下婚約……”
話音未落,薑璃已豁然轉身,長鞭直指楚陽眉心:“她說得可是實情?那場劫匪襲擊確有其事!”
“絕無此事!”楚陽斬釘截鐵。
這番斬釘截鐵的否認卻讓眾人嘩然,數月前他舍命救美的事跡全城皆知,此刻倒成了難以辯駁的佐證。
薑璃握鞭的手微微顫抖:“你竟要否認救命之恩?”
楚陽眼中閃過痛色:“連你也不信我?”
這話倒讓紅衣少女怔在當場,周遭百姓早豎起耳朵,巴不得把這“符文宗師負心薄幸”的戲碼添油加醋傳遍大街小巷。
李慕白暗自搖頭。他與楚陽相識多年,深知此人雖貪財卻重諾,更遑論婚約這等大事。
何況以周家那位豔絕九州的姑姑作比,世間女子恐怕都難入其眼。
隻是這層層迷霧,究竟要從何處撥開?
圍觀人群中幾名探聽消息的好事者拚命往前湊,試圖獲取更多細節作為談資。
這些新鮮事轉手賣給茶館說書人,少說能換半個月酒錢。
楚陽掃視著攢動的人群,思忖著當眾攤牌反而有利。
畢竟那女子行事蹊蹺,若私下處理恐怕更易惹人猜疑。
他整了整衣襟揚聲道:“鄭娘子既說與我有婚約,不妨當著鄉親們的麵把來龍去脈說清楚。”
鄭婉約絞著繡帕垂下眼簾,聲音卻異常清晰:“三個月前妾身去後山采藥,在斷崖下發現昏迷的楚公子。”
她頓了頓,耳尖泛起薄紅:“當時公子衣襟裏掉出塊玉牌,刻著‘天機閣’印記……”
原來鄭氏本是棗陽鎮絲綢商獨女,十六歲嫁與鄰鎮茶商。
婚後育有三子,怎奈夫君三年前突發心疾離世。
作為商戶遺孀,她深知要讓三個資質平平的孩子踏入修真界,非得尋個修士作倚仗不可。
“那日公子醒來便說‘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
鄭婉約從荷包取出泛黃婚書:“還特意請來裏正作證,說待處理完師門要務便接我們母子進城。”
她眼眶微紅地望向楚陽腰間玉佩:“如今公子在鎮天魔獄城開了煉器坊,連軍方的製式法器競標都……”
周圍的人聞言再次騷動起來。
幾個眼尖的商販認出楚陽正是近日城中熱議的“百煉閣”主事——據說他改良的玄鐵護心鏡在邊軍試煉中表現驚人,連兵部都司都親自過問。
鄭婉約望著西斜的日頭,指尖無意識地絞著衣角。
她原想著體諒楚陽軍務繁忙,可忍耐數日後終究按捺不住,領著三個稚兒星夜兼程趕赴鎮天魔獄城。
城門守軍查驗通關文書時,她聽見兩個商販正議論鎮北將軍新遷王府的消息,懷裏幼子適時發出清脆笑聲,倒像是冥冥中得了天意指引。
“妾身今晨在朱雀大街守候時,正巧遇見將軍車駕。”
鄭婉約從繈褓暗袋中取出一枚瑩潤生輝的環形玉玦,朝陽為這羊脂白玉鍍上金邊,隱約可見內裏流轉的雲紋竟是天然形成:
“當日夫君將此物贈予妾身,說這是能助修士參悟的靈玉。”
李慕白瞳孔微震。
去年初冬他為楚陽賀壽時,確實將家傳的凝神玉雕成雙魚佩。
可那物件分明在暮春時節就遺失了,恰是楚陽為救葉家千金跌落斷魂崖,渾身經脈盡斷又奇跡生還的時日。
他記得清楚,當時在崖底尋到昏迷的楚陽時,對方連貼身軟甲都被妖獸撕碎,哪還有配飾蹤影。
“三個月前驚蟄那日……”
鄭婉約話音未落,楚陽握著劍柄的指節驟然發白。
那日他確實在迷霧穀與葉靈兒遇襲,但墜崖後足足昏迷三日,被山洪衝到二十裏外的落霞村才蘇醒。
若說這期間能與人結親生子,倒不如信黃口小兒能舉起千斤鼎。
李慕白忽然注意到婦人發髻間別著的木簪,那雕工竟與王府暗衛傳遞密信用的紋樣有七分相似。
楚陽顯然也察覺異常,劍鋒輕挑便將婚書碎作漫天紙蝶,轉頭卻吩咐車夫:“煩請將碎片拚迴原狀。”
“夫君何須為難下人?”
鄭婉約泫然欲泣,懷中嬰兒適時啼哭起來:“自那夜洞房花燭後,妾身便知將軍是重諾之人。”
話音戛然而止,因她瞧見楚陽正用劍尖挑起半片灑金紅紙,殘破的“丙辰年”字樣在陽光下泛著詭譎青光,今年分明是乙卯年。
圍觀百姓的私語聲浪中,楚陽忽然附耳對李慕白說了句什麽。
後者臉色驟變,帶著親衛隊疾馳向城西方向。
鄭婉約望著揚塵而去的馬蹄,忽將繈褓往楚陽懷裏一塞:“孩兒眉眼與將軍幼時畫像如出一轍,將軍還要疑心麽?”
那嬰孩額間朱砂痣紅得刺目,楚陽猛然想起三日前密室中,敵國細作身上搜出的血魂咒正需至親骨血為引。
他反手扣住婦人脈門,觸到的卻是冰涼如死物的皮膚。
“楚將軍是大楚的護國柱石,怎會做出這等荒唐事?”
“真豪傑當以家國為重,私宅瑣事何足道哉?”
折扇書生故作高深地捋須:“坊間不都傳楚大人是萬花叢中過的主兒麽?”
城西鐵匠鋪的王瘸子突然擠出人群嚷道:“列位可記得三年前那樁事?葉家千金在醉月閣唱俚曲,可不就是被這位爺當眾帶走的!”
說著掏出張泛黃票據:“上月找他修補玄鐵劍,愣是坑了我三塊上品靈石!”
薑璃耳畔嗡鳴著越發不堪的議論,攥著袖口的指尖微微發白。
她憶起半月前符陣大比時,這人明明命懸一線,竟還惦記著向她討要兩萬銀錢贖身契。
再想到那些被送出城的姑娘們,心底仿佛沸水潑進雪堆,騰起團團迷蒙霧氣。
“鄭姑娘不妨當著大夥兒說清楚,你口中所謂的婚書,究竟是在何時何地簽下的?”
李慕白適時接話:“既說是千裏尋夫,總該把來龍去脈攤開來講。”
他敏銳察覺到其中蹊蹺,這等迷霧重重之事,當眾說開方是上策。
鄭婉約拭去淚痕,娓娓道出原委:“三個月前在棗莊鎮,公子為救葉小姐身負重傷,是奴家贈銀相救。當時你親筆立下婚約……”
話音未落,薑璃已豁然轉身,長鞭直指楚陽眉心:“她說得可是實情?那場劫匪襲擊確有其事!”
“絕無此事!”楚陽斬釘截鐵。
這番斬釘截鐵的否認卻讓眾人嘩然,數月前他舍命救美的事跡全城皆知,此刻倒成了難以辯駁的佐證。
薑璃握鞭的手微微顫抖:“你竟要否認救命之恩?”
楚陽眼中閃過痛色:“連你也不信我?”
這話倒讓紅衣少女怔在當場,周遭百姓早豎起耳朵,巴不得把這“符文宗師負心薄幸”的戲碼添油加醋傳遍大街小巷。
李慕白暗自搖頭。他與楚陽相識多年,深知此人雖貪財卻重諾,更遑論婚約這等大事。
何況以周家那位豔絕九州的姑姑作比,世間女子恐怕都難入其眼。
隻是這層層迷霧,究竟要從何處撥開?
圍觀人群中幾名探聽消息的好事者拚命往前湊,試圖獲取更多細節作為談資。
這些新鮮事轉手賣給茶館說書人,少說能換半個月酒錢。
楚陽掃視著攢動的人群,思忖著當眾攤牌反而有利。
畢竟那女子行事蹊蹺,若私下處理恐怕更易惹人猜疑。
他整了整衣襟揚聲道:“鄭娘子既說與我有婚約,不妨當著鄉親們的麵把來龍去脈說清楚。”
鄭婉約絞著繡帕垂下眼簾,聲音卻異常清晰:“三個月前妾身去後山采藥,在斷崖下發現昏迷的楚公子。”
她頓了頓,耳尖泛起薄紅:“當時公子衣襟裏掉出塊玉牌,刻著‘天機閣’印記……”
原來鄭氏本是棗陽鎮絲綢商獨女,十六歲嫁與鄰鎮茶商。
婚後育有三子,怎奈夫君三年前突發心疾離世。
作為商戶遺孀,她深知要讓三個資質平平的孩子踏入修真界,非得尋個修士作倚仗不可。
“那日公子醒來便說‘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
鄭婉約從荷包取出泛黃婚書:“還特意請來裏正作證,說待處理完師門要務便接我們母子進城。”
她眼眶微紅地望向楚陽腰間玉佩:“如今公子在鎮天魔獄城開了煉器坊,連軍方的製式法器競標都……”
周圍的人聞言再次騷動起來。
幾個眼尖的商販認出楚陽正是近日城中熱議的“百煉閣”主事——據說他改良的玄鐵護心鏡在邊軍試煉中表現驚人,連兵部都司都親自過問。
鄭婉約望著西斜的日頭,指尖無意識地絞著衣角。
她原想著體諒楚陽軍務繁忙,可忍耐數日後終究按捺不住,領著三個稚兒星夜兼程趕赴鎮天魔獄城。
城門守軍查驗通關文書時,她聽見兩個商販正議論鎮北將軍新遷王府的消息,懷裏幼子適時發出清脆笑聲,倒像是冥冥中得了天意指引。
“妾身今晨在朱雀大街守候時,正巧遇見將軍車駕。”
鄭婉約從繈褓暗袋中取出一枚瑩潤生輝的環形玉玦,朝陽為這羊脂白玉鍍上金邊,隱約可見內裏流轉的雲紋竟是天然形成:
“當日夫君將此物贈予妾身,說這是能助修士參悟的靈玉。”
李慕白瞳孔微震。
去年初冬他為楚陽賀壽時,確實將家傳的凝神玉雕成雙魚佩。
可那物件分明在暮春時節就遺失了,恰是楚陽為救葉家千金跌落斷魂崖,渾身經脈盡斷又奇跡生還的時日。
他記得清楚,當時在崖底尋到昏迷的楚陽時,對方連貼身軟甲都被妖獸撕碎,哪還有配飾蹤影。
“三個月前驚蟄那日……”
鄭婉約話音未落,楚陽握著劍柄的指節驟然發白。
那日他確實在迷霧穀與葉靈兒遇襲,但墜崖後足足昏迷三日,被山洪衝到二十裏外的落霞村才蘇醒。
若說這期間能與人結親生子,倒不如信黃口小兒能舉起千斤鼎。
李慕白忽然注意到婦人發髻間別著的木簪,那雕工竟與王府暗衛傳遞密信用的紋樣有七分相似。
楚陽顯然也察覺異常,劍鋒輕挑便將婚書碎作漫天紙蝶,轉頭卻吩咐車夫:“煩請將碎片拚迴原狀。”
“夫君何須為難下人?”
鄭婉約泫然欲泣,懷中嬰兒適時啼哭起來:“自那夜洞房花燭後,妾身便知將軍是重諾之人。”
話音戛然而止,因她瞧見楚陽正用劍尖挑起半片灑金紅紙,殘破的“丙辰年”字樣在陽光下泛著詭譎青光,今年分明是乙卯年。
圍觀百姓的私語聲浪中,楚陽忽然附耳對李慕白說了句什麽。
後者臉色驟變,帶著親衛隊疾馳向城西方向。
鄭婉約望著揚塵而去的馬蹄,忽將繈褓往楚陽懷裏一塞:“孩兒眉眼與將軍幼時畫像如出一轍,將軍還要疑心麽?”
那嬰孩額間朱砂痣紅得刺目,楚陽猛然想起三日前密室中,敵國細作身上搜出的血魂咒正需至親骨血為引。
他反手扣住婦人脈門,觸到的卻是冰涼如死物的皮膚。
“楚將軍是大楚的護國柱石,怎會做出這等荒唐事?”
“真豪傑當以家國為重,私宅瑣事何足道哉?”
折扇書生故作高深地捋須:“坊間不都傳楚大人是萬花叢中過的主兒麽?”
城西鐵匠鋪的王瘸子突然擠出人群嚷道:“列位可記得三年前那樁事?葉家千金在醉月閣唱俚曲,可不就是被這位爺當眾帶走的!”
說著掏出張泛黃票據:“上月找他修補玄鐵劍,愣是坑了我三塊上品靈石!”
薑璃耳畔嗡鳴著越發不堪的議論,攥著袖口的指尖微微發白。
她憶起半月前符陣大比時,這人明明命懸一線,竟還惦記著向她討要兩萬銀錢贖身契。
再想到那些被送出城的姑娘們,心底仿佛沸水潑進雪堆,騰起團團迷蒙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