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萬大山那片魔族與九黎族對峙的戰場之上,混沌區域內彌漫著一種出奇的安靜。
雙方仿佛達成了某種默契,各自都向後退了上百裏之遙,使得這片區域一時間宛如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在一頂裝飾最為奢華的帳篷之中,大廳的主位上並肩坐著兩人。左側那位,正是大黎國第一代皇帝黎蒼嶽,他神色沉穩,目光中透著久經歲月沉澱的威嚴。
右側落座的,則是眾人皆敬畏有加的巫,其周身散發著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氣息。
在黎蒼嶽左下方的位置,坐著第二代皇帝力黎乾,他正是當今女帝的父親。此刻,他的神情專注,靜靜等待著局勢的分析。
這時,巫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凝重:“不知九幽界究竟施展了何種手段,竟能將通道穩固得如此之好,使得魔師與魔者在傳送過程中毫無損耗。正因如此,老夫不得不動用神器。”
黎乾聽聞,不禁驚訝地出聲:“他們先前傳送時,不是有兩到三成會被空間亂流無情撕碎嗎?”
巫微微頷首,繼續說道:“正是因為情況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老夫才當機立斷,獻祭國運使用神器。”
“若是任由魔族大量地將魔者與魔師傳送過來,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黎蒼嶽點頭表示認可,接著問道:“巫此舉甚是妥當,不知那傳送通道如今被破壞到了何種程度?”
巫神色愈發凝重,緩緩說道:“老夫親眼所見,神器已然將那傳送通道最薄弱的節點打得粉碎,支離破碎。”
黎乾聽聞,剛要開口說“那真是太好了”,卻又聽到巫緊接著傳來的聲音:“可是,老夫方才卜算了一卦,卦象竟然顯示為‘無咎’,這著實讓老夫疑惑不解。”
黎蒼嶽和黎乾聞言,皆陷入了沉默。
此時,坐在右下方的一位族老麵露疑惑,恭敬地問道:“敢問巫,此卦象作何解釋?”
巫以一種不疾不徐的語調緩緩說道:“所謂‘無咎’,便是指一切平平常常,既無吉兆,亦無兇相。”
眾人聽聞,臉上皆籠罩著一層凝重之色,一時間,帳篷內無人言語。
黎蒼嶽見狀,打破了這壓抑的沉默,不得不出聲說道:“此前巫所卜之卦為兇,如今這般,不正說明神器的動用已然成功了嗎?至少,局勢又迴到了最初的狀態。”
眾人聽了黎蒼嶽這番話,緊繃的眉頭紛紛舒展開來。仔細想想,的確如此,一切迴到原點,他們九黎族向來不懼九幽魔族。
在漫長的歲月裏,麵對魔族的侵擾,九黎族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一次次擊退敵人,守護著這片土地。
然而,黎乾卻依舊眉頭緊鎖,滿心憂慮地問道:“巫,此次獻祭國運,會不會引發大黎國的動蕩不安呢?”
巫臉上浮現出慈祥溫和的笑容,安撫道:“鳳曦那孩子著實出色,她的帝皇之氣修煉得極為精妙。”
“這段時間,大黎國的國運在她的努力下增長迅猛,此次獻祭,也不過是消耗掉這幾個月來增長的部分罷了。”
眾人聽聞此言,不禁目瞪口呆,難以置信地看著巫。要知道,以往動用這神器,每次都能獻祭掉一個大型部落的全部氣運。
而所謂大型部落,人口至少要達到五十萬以上,其氣運之雄厚可想而知。
黎蒼嶽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感慨道:“那個來自異界的小子,確實有些非凡的本事。誰能想到,他竟能讓我大黎國的國運增長得如此迅速。”
大黎皇宮的禦書房內,氣氛凝重而壓抑。各部大臣與執老們紛紛齊聚於此,他們的麵容上寫滿了憂慮與關切。
女帝高坐在主位之上,目光緩緩掃過眾人,隨後開口解釋道:“方才,朕已得到確切消息。”
“如今,魔族竟掌握了一種詭異手段,能夠毫無損耗地將魔師與魔者傳送過來。”
“形勢危急,巫不得不動用神器。所幸,最新消息表明,局勢現已迴歸到最初狀態。”
原來,就在不久前,影衣衛通過通信陣法,從十萬大山戰場緊急獲取了消息。
隻是,那簡短的幾句話,竟耗費了兩塊上品靈石,著實讓黎一心疼不已。
她滿心惱火,對麵的人傳訊時偏偏囉囉嗦嗦,氣得她恨不得立刻提劍衝過去砍死對方。
眾人聽聞女帝所言,緊繃的心弦不禁微微放鬆,紛紛長舒了一口氣。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執老上前一步,恭敬問道:“敢問陛下,此次神器動用,國運損耗情況究竟如何?”
女帝神色平靜,無喜無悲地迴應道:“國運已迴落至趙晨星尚未抵達大黎之時的狀態。”
此言一出,眾人麵色各異。有的麵露樂觀之色;有的則眉頭緊鎖,滿是悲觀與擔憂。一時間,眾人忍不住紛紛小聲議論起來。
刑部尚書雷守正率先打破議論聲,朗聲道:“無論如何,這終歸是一件好事。至少局勢沒有變得更糟糕,而且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去應對。”
禮部尚書水婉儀也點頭附和:“的確如此!趙先生帶來的諸多新奇事物,已然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而且,以趙先生的能力,必定還會不斷帶來新的驚喜與變革。”
女帝微微頷首,讚同道:“兩位尚書大人所言極是。諸位務必督促後輩,加強訓練,提升實力。”
“既然魔族的傳送通道能夠成功開啟一次,就難保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嚴陣以待。”
眾人聞言,整齊劃一地拱手行禮,齊聲說道:“謹遵陛下旨意!”
女帝擺了擺手,繼續吩咐道:“好了,諸位都迴去吧。迴去之後,務必安撫好下麵的民眾,穩定人心。”
“刑部和兵部要加大督查力度,一旦發現有趁機作亂者,格殺勿論,絕不姑息!”
一眾大臣和執老再次拱手,隨後有序地告退,禦書房內漸漸恢複了平靜,隻留下女帝獨自沉思的身影。
雙方仿佛達成了某種默契,各自都向後退了上百裏之遙,使得這片區域一時間宛如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在一頂裝飾最為奢華的帳篷之中,大廳的主位上並肩坐著兩人。左側那位,正是大黎國第一代皇帝黎蒼嶽,他神色沉穩,目光中透著久經歲月沉澱的威嚴。
右側落座的,則是眾人皆敬畏有加的巫,其周身散發著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氣息。
在黎蒼嶽左下方的位置,坐著第二代皇帝力黎乾,他正是當今女帝的父親。此刻,他的神情專注,靜靜等待著局勢的分析。
這時,巫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凝重:“不知九幽界究竟施展了何種手段,竟能將通道穩固得如此之好,使得魔師與魔者在傳送過程中毫無損耗。正因如此,老夫不得不動用神器。”
黎乾聽聞,不禁驚訝地出聲:“他們先前傳送時,不是有兩到三成會被空間亂流無情撕碎嗎?”
巫微微頷首,繼續說道:“正是因為情況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老夫才當機立斷,獻祭國運使用神器。”
“若是任由魔族大量地將魔者與魔師傳送過來,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黎蒼嶽點頭表示認可,接著問道:“巫此舉甚是妥當,不知那傳送通道如今被破壞到了何種程度?”
巫神色愈發凝重,緩緩說道:“老夫親眼所見,神器已然將那傳送通道最薄弱的節點打得粉碎,支離破碎。”
黎乾聽聞,剛要開口說“那真是太好了”,卻又聽到巫緊接著傳來的聲音:“可是,老夫方才卜算了一卦,卦象竟然顯示為‘無咎’,這著實讓老夫疑惑不解。”
黎蒼嶽和黎乾聞言,皆陷入了沉默。
此時,坐在右下方的一位族老麵露疑惑,恭敬地問道:“敢問巫,此卦象作何解釋?”
巫以一種不疾不徐的語調緩緩說道:“所謂‘無咎’,便是指一切平平常常,既無吉兆,亦無兇相。”
眾人聽聞,臉上皆籠罩著一層凝重之色,一時間,帳篷內無人言語。
黎蒼嶽見狀,打破了這壓抑的沉默,不得不出聲說道:“此前巫所卜之卦為兇,如今這般,不正說明神器的動用已然成功了嗎?至少,局勢又迴到了最初的狀態。”
眾人聽了黎蒼嶽這番話,緊繃的眉頭紛紛舒展開來。仔細想想,的確如此,一切迴到原點,他們九黎族向來不懼九幽魔族。
在漫長的歲月裏,麵對魔族的侵擾,九黎族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一次次擊退敵人,守護著這片土地。
然而,黎乾卻依舊眉頭緊鎖,滿心憂慮地問道:“巫,此次獻祭國運,會不會引發大黎國的動蕩不安呢?”
巫臉上浮現出慈祥溫和的笑容,安撫道:“鳳曦那孩子著實出色,她的帝皇之氣修煉得極為精妙。”
“這段時間,大黎國的國運在她的努力下增長迅猛,此次獻祭,也不過是消耗掉這幾個月來增長的部分罷了。”
眾人聽聞此言,不禁目瞪口呆,難以置信地看著巫。要知道,以往動用這神器,每次都能獻祭掉一個大型部落的全部氣運。
而所謂大型部落,人口至少要達到五十萬以上,其氣運之雄厚可想而知。
黎蒼嶽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感慨道:“那個來自異界的小子,確實有些非凡的本事。誰能想到,他竟能讓我大黎國的國運增長得如此迅速。”
大黎皇宮的禦書房內,氣氛凝重而壓抑。各部大臣與執老們紛紛齊聚於此,他們的麵容上寫滿了憂慮與關切。
女帝高坐在主位之上,目光緩緩掃過眾人,隨後開口解釋道:“方才,朕已得到確切消息。”
“如今,魔族竟掌握了一種詭異手段,能夠毫無損耗地將魔師與魔者傳送過來。”
“形勢危急,巫不得不動用神器。所幸,最新消息表明,局勢現已迴歸到最初狀態。”
原來,就在不久前,影衣衛通過通信陣法,從十萬大山戰場緊急獲取了消息。
隻是,那簡短的幾句話,竟耗費了兩塊上品靈石,著實讓黎一心疼不已。
她滿心惱火,對麵的人傳訊時偏偏囉囉嗦嗦,氣得她恨不得立刻提劍衝過去砍死對方。
眾人聽聞女帝所言,緊繃的心弦不禁微微放鬆,紛紛長舒了一口氣。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執老上前一步,恭敬問道:“敢問陛下,此次神器動用,國運損耗情況究竟如何?”
女帝神色平靜,無喜無悲地迴應道:“國運已迴落至趙晨星尚未抵達大黎之時的狀態。”
此言一出,眾人麵色各異。有的麵露樂觀之色;有的則眉頭緊鎖,滿是悲觀與擔憂。一時間,眾人忍不住紛紛小聲議論起來。
刑部尚書雷守正率先打破議論聲,朗聲道:“無論如何,這終歸是一件好事。至少局勢沒有變得更糟糕,而且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去應對。”
禮部尚書水婉儀也點頭附和:“的確如此!趙先生帶來的諸多新奇事物,已然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而且,以趙先生的能力,必定還會不斷帶來新的驚喜與變革。”
女帝微微頷首,讚同道:“兩位尚書大人所言極是。諸位務必督促後輩,加強訓練,提升實力。”
“既然魔族的傳送通道能夠成功開啟一次,就難保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嚴陣以待。”
眾人聞言,整齊劃一地拱手行禮,齊聲說道:“謹遵陛下旨意!”
女帝擺了擺手,繼續吩咐道:“好了,諸位都迴去吧。迴去之後,務必安撫好下麵的民眾,穩定人心。”
“刑部和兵部要加大督查力度,一旦發現有趁機作亂者,格殺勿論,絕不姑息!”
一眾大臣和執老再次拱手,隨後有序地告退,禦書房內漸漸恢複了平靜,隻留下女帝獨自沉思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