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嚇得屁滾尿流
重生八零,退婚嫁給隔壁糙漢 作者:一隻大螃蟹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映在林家等著仲青城迴來,蘇小舅媽帶著兩個小侄子也過來做客。
蘇芹嗔怪道:“哪家女兒結婚了天天都在娘家,讓人笑話。”
“怎麽就讓人笑話了,那是讓人嫉妒。我娘家要是這麽近,我天天迴。”蘇小舅媽調侃道。
蘇小舅家的大兒子叫石頭,小兒子叫鋤頭,兩個孩子都比小柱子年紀小,而且性格隨爸,性子跳脫得像個活寶。
“媽要是迴娘家,爸就會天天去外祖母家哄。”蘇石頭以為自己說得很小聲,結果在場的大人都聽到了,大家笑個不停。
蘇小舅媽紅著臉笑罵道:“那是你老子惹人煩,你們倆也是煩人精,我把你們都留在大姑家,我一個人迴去。”
“好耶!我要跟柱子哥睡,姑父做的菜最好吃!”兩兄弟一點也不害怕,氣得蘇小舅媽一人給了一個腦瓜崩。
“還沒長大呢,就開始嫌棄老娘了,娶了媳婦怎麽得了。”
林映也很滿意離家近這一點,仲阿婆不會覺得她經常迴娘家有什麽問題,還時常讓她帶點家裏有的時興蔬菜迴娘家。
“他們啥時候迴來啊?”
說時遲那時快,張揚的自行車鈴聲一路響過來,聲音越來越大。
“絕對是你小舅在騎車,騷包得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有一輛自行車。”蘇小舅媽吐槽,蘇芹點頭認同。
“我迴來啦!”張揚的不隻是自行車車鈴,還有大嗓子。
蘇小舅戴著蛤蟆鏡,大搖大擺地走進來。
“要是那個戴紅袖章的姨過來,你絕對要被關在派出所去!”蘇芹瞪了他一眼。
林映看了看外麵,皺眉問:“小舅,青城呢?”
“他啊......”
迴來的途中,蘇小舅非要騎自行車,仲青城就退讓了一步,前半段都還相安無事,後半段隻要是有人的地方,蘇小舅都要摁車鈴。
這種趨勢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進城之後,蘇小舅像一隻花蝴蝶一樣張揚,見到人就要寒暄兩句,甭管認不認識。
仲青城默默從車後座上跳下來,“我有點暈車,小舅你先走。”
不是暈車,而是暈人,暈這種社交牛逼症患者。
暈車這個理由蘇小舅實在說不出口,隻好撓了撓腦袋,說:“可能是有事吧。”
他話剛說完,仲青城就推門進來,大家都看著蘇小舅,直到他敗下陣來。
“別看我了,咱們看點正經的,青城把東西拿出來。”
仲青城拿出一個信封,裏麵的東西還是有點分量,等打開時,裏麵是嶄新的二十張大團圓,上麵的編碼都是連著的。
“不會是馮苗苗的嫁妝吧?”林映猜測。
仲青城朝她點頭,然後自覺地坐在她旁邊,喝了一口她水杯裏的水。他知道他不用開口,另一個人會繪聲繪色地講述。
“我跟你們說,那場麵才是一個壯觀,我的幾十個兄弟拿著家夥事兒衝進沈保國的家中。”
十一個怎麽不算幾十個呢?家夥事兒是指有的人拿了把鋤頭鏟子,有的人拿著筷子和碗。
“沈保國看見我們時人都傻了,嚇得屁滾尿流。”
這一點倒是沒誇張,他們衝進去時沈保國正蹲在痰盂上,怎麽不算屁滾尿流呢。
“我衝在第一線,拿家夥事兒抵著沈保國讓他還錢,青城協助我對他進行威逼利誘。”
事實上,沈保國肯拿錢就因為仲青城的一句話:“你要是不還錢,我就將欠條和你做的假賬都交到派出所,你兒子的手指是我切的,但沒人有證據,你說我有沒有本事讓你也不聲不響地少點什麽東西。”
沈保國瞳孔急縮,他問過沈小寶怎麽會少三根手指,沈小寶提到這件事臉色煞白,什麽都不肯說。
原來是仲青城。
仲青城不像是說玩笑話,從一個兄弟手中拿了一把鋤頭,一鋤頭下去,沈保國腳上的布鞋露出三根腳趾。
不多不少,正好三根。
“給給給,我給。”沈保國腿抖得站不起來,還是兩個稍微好心點的兄弟扶著他去找錢,他雙手遞給仲青城二十張嶄新的大團圓。
“冤有頭債有主,我兒子惹了你你就去找他,別找我,我們之間的恩怨就是這二百塊錢。”
其實是一百三十八,當初沈小寶貼大字報的時候,他要瞞下這件事,給林家簽了一百八十八的欠條,之前還了五十塊。
“要是沈小寶還有命迴來,你記得告訴他,我還盯著他呢,他的罪這輩子都贖不完。”
仲青城出了沈家門的那一刻,身邊的人不再叫他兄弟,而是叫“城哥”,都邀請他去家裏做客,蘇小舅被遺忘在一旁。
他的輩分又低了,他的兄弟叫他的外甥女婿叫“哥”。
不過他也覺得自己和這群小兄弟都沒起什麽作用,怪不得仲青城說自己一個人也行,人與人之間的戰鬥力還是有區別的。
“你怎麽會有他做假賬的證據?”林映有些好奇,像是這種東西誰都不會讓別人知道。
“猜的,像他這種人一猜一個準,渾身上下沒有一點白的。”
這兩百怎麽分?
林映沒有給蘇小舅錢,這太見外了,而是給了兩個小表弟一人十塊,又給了蘇芹三十。
“這種意外之財就是要大家分享。”她沒想過要把這錢還給馮苗苗,馮苗苗到今天這步也算是咎由自取。
原來沒有她的參與,馮苗苗和沈雋的愛情居然會從白月光變成怨偶,真是個大笑話。
“映姐,你發財了嗎?”兩個小家夥第一次看見這麽大的錢,平常他們的壓歲錢都是幾毛,還沒有使用權。
“對,姐發財了,晚上想吃什麽?姑父和姐給你們做。”
他們好不容易來一次當然是要吃飯才走的,他們來的時候自己也帶了糧食。
“下次再帶糧食來,我就拿掃帚把你們都掃出去。”蘇芹讓小柱子去叫仲阿婆和小雅。
林映挽著袖子正準備進廚房活,就聽到身後一聲弱弱的——
“小師叔。”
蘇芹嗔怪道:“哪家女兒結婚了天天都在娘家,讓人笑話。”
“怎麽就讓人笑話了,那是讓人嫉妒。我娘家要是這麽近,我天天迴。”蘇小舅媽調侃道。
蘇小舅家的大兒子叫石頭,小兒子叫鋤頭,兩個孩子都比小柱子年紀小,而且性格隨爸,性子跳脫得像個活寶。
“媽要是迴娘家,爸就會天天去外祖母家哄。”蘇石頭以為自己說得很小聲,結果在場的大人都聽到了,大家笑個不停。
蘇小舅媽紅著臉笑罵道:“那是你老子惹人煩,你們倆也是煩人精,我把你們都留在大姑家,我一個人迴去。”
“好耶!我要跟柱子哥睡,姑父做的菜最好吃!”兩兄弟一點也不害怕,氣得蘇小舅媽一人給了一個腦瓜崩。
“還沒長大呢,就開始嫌棄老娘了,娶了媳婦怎麽得了。”
林映也很滿意離家近這一點,仲阿婆不會覺得她經常迴娘家有什麽問題,還時常讓她帶點家裏有的時興蔬菜迴娘家。
“他們啥時候迴來啊?”
說時遲那時快,張揚的自行車鈴聲一路響過來,聲音越來越大。
“絕對是你小舅在騎車,騷包得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有一輛自行車。”蘇小舅媽吐槽,蘇芹點頭認同。
“我迴來啦!”張揚的不隻是自行車車鈴,還有大嗓子。
蘇小舅戴著蛤蟆鏡,大搖大擺地走進來。
“要是那個戴紅袖章的姨過來,你絕對要被關在派出所去!”蘇芹瞪了他一眼。
林映看了看外麵,皺眉問:“小舅,青城呢?”
“他啊......”
迴來的途中,蘇小舅非要騎自行車,仲青城就退讓了一步,前半段都還相安無事,後半段隻要是有人的地方,蘇小舅都要摁車鈴。
這種趨勢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進城之後,蘇小舅像一隻花蝴蝶一樣張揚,見到人就要寒暄兩句,甭管認不認識。
仲青城默默從車後座上跳下來,“我有點暈車,小舅你先走。”
不是暈車,而是暈人,暈這種社交牛逼症患者。
暈車這個理由蘇小舅實在說不出口,隻好撓了撓腦袋,說:“可能是有事吧。”
他話剛說完,仲青城就推門進來,大家都看著蘇小舅,直到他敗下陣來。
“別看我了,咱們看點正經的,青城把東西拿出來。”
仲青城拿出一個信封,裏麵的東西還是有點分量,等打開時,裏麵是嶄新的二十張大團圓,上麵的編碼都是連著的。
“不會是馮苗苗的嫁妝吧?”林映猜測。
仲青城朝她點頭,然後自覺地坐在她旁邊,喝了一口她水杯裏的水。他知道他不用開口,另一個人會繪聲繪色地講述。
“我跟你們說,那場麵才是一個壯觀,我的幾十個兄弟拿著家夥事兒衝進沈保國的家中。”
十一個怎麽不算幾十個呢?家夥事兒是指有的人拿了把鋤頭鏟子,有的人拿著筷子和碗。
“沈保國看見我們時人都傻了,嚇得屁滾尿流。”
這一點倒是沒誇張,他們衝進去時沈保國正蹲在痰盂上,怎麽不算屁滾尿流呢。
“我衝在第一線,拿家夥事兒抵著沈保國讓他還錢,青城協助我對他進行威逼利誘。”
事實上,沈保國肯拿錢就因為仲青城的一句話:“你要是不還錢,我就將欠條和你做的假賬都交到派出所,你兒子的手指是我切的,但沒人有證據,你說我有沒有本事讓你也不聲不響地少點什麽東西。”
沈保國瞳孔急縮,他問過沈小寶怎麽會少三根手指,沈小寶提到這件事臉色煞白,什麽都不肯說。
原來是仲青城。
仲青城不像是說玩笑話,從一個兄弟手中拿了一把鋤頭,一鋤頭下去,沈保國腳上的布鞋露出三根腳趾。
不多不少,正好三根。
“給給給,我給。”沈保國腿抖得站不起來,還是兩個稍微好心點的兄弟扶著他去找錢,他雙手遞給仲青城二十張嶄新的大團圓。
“冤有頭債有主,我兒子惹了你你就去找他,別找我,我們之間的恩怨就是這二百塊錢。”
其實是一百三十八,當初沈小寶貼大字報的時候,他要瞞下這件事,給林家簽了一百八十八的欠條,之前還了五十塊。
“要是沈小寶還有命迴來,你記得告訴他,我還盯著他呢,他的罪這輩子都贖不完。”
仲青城出了沈家門的那一刻,身邊的人不再叫他兄弟,而是叫“城哥”,都邀請他去家裏做客,蘇小舅被遺忘在一旁。
他的輩分又低了,他的兄弟叫他的外甥女婿叫“哥”。
不過他也覺得自己和這群小兄弟都沒起什麽作用,怪不得仲青城說自己一個人也行,人與人之間的戰鬥力還是有區別的。
“你怎麽會有他做假賬的證據?”林映有些好奇,像是這種東西誰都不會讓別人知道。
“猜的,像他這種人一猜一個準,渾身上下沒有一點白的。”
這兩百怎麽分?
林映沒有給蘇小舅錢,這太見外了,而是給了兩個小表弟一人十塊,又給了蘇芹三十。
“這種意外之財就是要大家分享。”她沒想過要把這錢還給馮苗苗,馮苗苗到今天這步也算是咎由自取。
原來沒有她的參與,馮苗苗和沈雋的愛情居然會從白月光變成怨偶,真是個大笑話。
“映姐,你發財了嗎?”兩個小家夥第一次看見這麽大的錢,平常他們的壓歲錢都是幾毛,還沒有使用權。
“對,姐發財了,晚上想吃什麽?姑父和姐給你們做。”
他們好不容易來一次當然是要吃飯才走的,他們來的時候自己也帶了糧食。
“下次再帶糧食來,我就拿掃帚把你們都掃出去。”蘇芹讓小柱子去叫仲阿婆和小雅。
林映挽著袖子正準備進廚房活,就聽到身後一聲弱弱的——
“小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