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晏世清:安王給了個金柿子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晏世清一想,確實,太子克他。
無疾匆匆忙忙的帶著府醫來。
安王看了眼還想說話的太子,嗤笑一聲:“太子不走?等著再燙晏侍郎一次麽?”
太子捏緊了拳頭:“孤不是故意的!”
安王聳肩:“本王沒說太子是故意的,太子這麽大聲倒是顯得心虛。”
太子扭頭看向晏世清:“晏侍郎……”
晏世清垂眼看著府醫為自己上燙傷藥。
太子咬著下唇道:“晏侍郎,孤不是故意的,孤改天再來看你。”
晏世清頭也不抬:“臣恭送二位殿下。”
太子一步三迴頭的走了。
安王走到晏世清身邊,放下一枚玉墜:“來晏府雖是臨時起意,但本王總不能空手來看你,這枚平安扣送你了。”
晏世清餘光看見安王放下玉墜寬袖掃過後,桌上似乎少了點什麽。
自己喝過的茶杯不見了。
安王這是什麽毛病?
晏世清迴想起上一世官兵從安王府中搜出的多篇手稿,和自己的字跡一般無二。
無疾收拾桌子,奇怪道:“少爺,你慣用的杯子不見了。”
一套玉製的茶具,杯身分別雕了梅蘭竹菊,晏世清慣用雕了了蘭花的。
晏世清收迴思緒:“許是丟了。”
無疾百思不得其解,總覺得剛剛還看見了,他撓著頭離開:“小的去庫房重新取一套茶具來吧。”
“慢著。”晏世清瞥了眼太子用過的杯子、坐過的墊子:“把這個拿出去丟了,還有這個墊子,燒了。”
“啊?哦。”
無疾不懂,無疾照做。
他出去把杯子砸碎了丟的,墊子劃爛了燒掉。
等風雪小了些,晏世清起身去書房尋自己的父親晏啟。
他不僅不做這個少傅,還要給太子及其黨羽埋下一顆明晃晃的釘子。
-
又過了三日,晏世清才勉強起了個早,去上朝。
下朝後,福康公公一路小跑過來:“晏侍郎,陛下有請。”
晏世清跟在福康公公身後,和安王擦肩而過,他的手裏被塞進一個東西。
打開一看是,是一顆小小的金柿子。
在福康公公看過來之前,他將金柿子收起。
這是何意?
進入暖閣,隆和帝已經換上常服側坐在羅漢床上,他麵前的矮幾上擺著棋盤。
見晏世清來了抬手免了他的禮:“坐,陪朕手談一局。”
晏世清在對麵坐下,心無旁騖的下起棋來。
棋局過半,依舊膠著。
隆和帝用帕子捂住嘴咳了兩聲,抬手點點晏世清:“你啊,跟你父親一樣,下棋一點都不讓著人。”
晏世清的父親晏啟,曾是隆和帝的伴讀。
“父親說過,陛下不喜人讓、不喜人騙。而且臣以為下棋如打仗,應當全力以赴,讓棋……”
晏世清頓了頓,明白安王為何塞給他一枚金柿子了,原是要他實話實說,別藏小心思。
真是,怎麽就篤定他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晏世清低聲道:“讓棋若是為了討長輩歡心,自然是可以。但在君臣之間,實乃媚上之舉。”
隆和帝聞言笑出聲來,笑著笑著又咳了兩聲,才止住笑意。
“不愧是晏啟的兒子,有乃父風範!他是朕的伴讀,你曾是老三的伴讀,隻可惜他……罷了,不提他。”
隆和帝在棋盤上落下一子:“太子看望你後,同朕說你願意為太子少傅,朕打算不日便下旨……”
“陛下。”
晏世清撩起衣擺跪下:“臣當日同太子殿下說的是,臣的才學、經曆都不足為太子師。且臣與太子太傅在很多事情的見解上有所不同,恐難勝此重任。”
隆和帝麵上瞧不出情緒:“你是說,朕的太子撒了謊?”
晏世清低頭道:“不敢,許是太子殿下年歲尚淺,未能理解臣的婉拒之意。官員中才華橫溢、見識頗豐者泛泛,不乏與太傅政見一致者。”
隆和帝拿起棋子把玩著,又問了一遍:“你當真不願為太子少傅?他是太子,未來的天子。”
晏世清抬起頭來,目光灼灼一字一頓道:“臣是大虞的臣子。”
“行了,你腿不好,上來坐,陪朕下完這盤棋。”隆和帝麵色柔和不少,他衝著晏世清招招手。
晏世清陪隆和帝下完棋後。
隆和帝派人用轎攆將晏世清送迴府。
“不乏與太傅政見一致……”
隆和帝將棋盤上的黑子一顆一顆拾起來,放迴棋笥中。
“來人,查下這幾日東宮和晏府發生過什麽事情。”
-
京城冬日的街頭依舊人頭攢動,街邊叫賣聲此起彼伏。
晏世清掀開轎簾,感受著煙火氣。
路過一家酒樓,正巧看見安王從裏走出來。
四目相對,安王略一頷首,便移開視線。
晏世清心中越發覺得看不透安王。
素來交集不多,卻在他告病五日後入府探望,贈佩戴多年的平安扣。
今日早朝散後,又給了他一枚金柿子。
晏世清拿出金柿子放在掌心端詳,他不知道的是安王駐足一直看著轎輦,直至不見。
迴到府上,晏世清在床頭的暗格裏拿出一個紫檀木的匣子,將金柿子放了進去,裏麵靜靜的躺著安王送的平安扣。
原樣送迴,自是不妥。
再過些時日是安王的生辰,尋些貴重的物件作為賀禮吧。
剛把匣子放迴去,無疾便在屋外道:“少爺,老爺在書房等你。”
到了書房,晏世清解下披風交於無疾。
“父親。”
晏啟站在書案後,開門見山道:“我已經托你的三位伯伯,去尋找醫聖。另外,你三伯引薦了兩位江湖人士,一位擅使暗器、一位擅用毒。
他說你本就有功夫在身,學起暗器來會事半功倍,暗器與毒乃相輔相成,可多學一技。”
晏世清頷首:“多謝父親。”
頓了頓,晏啟歎了口氣繼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我雖不知道你為何不願為太子少傅,但我尊重你的選擇。自從禦醫說你不能領兵打仗後,你荒廢了武學、也無意再尋醫治腿,我是惋惜的。如今你改了主意,我為你高興。”
“多謝父親。”晏世清還是這四個字,聲音卻多了一絲哽咽,紅了眼眶。
晏家素來尊重孩子的決定,會提建議,但不會幹涉。
對於合理的訴求,長輩會無條件給予小輩幫助。
晏家出過很多官員,從未出過大奸大惡亦或者大貪之人。
每逢災年,晏家必定會開倉放糧、設立粥棚,放貸於貧苦百姓,也隻會象征意義的收一點點薄息。
前世,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落了個滿門抄斬,家產充了國庫、充了新帝私庫、充了抄家官員的庫房!
晏啟驚心於親子眼中滔天的恨意。
他喚晏世清的表字:“恆安,你……”
---
前世的事情、錯過、誤會、不長嘴什麽的會慢慢講清楚的哈。
(鹹魚還是那個不擅長取名的鹹魚,勉強取了幾個表字,多數時候還是叫名字哈!)
無疾匆匆忙忙的帶著府醫來。
安王看了眼還想說話的太子,嗤笑一聲:“太子不走?等著再燙晏侍郎一次麽?”
太子捏緊了拳頭:“孤不是故意的!”
安王聳肩:“本王沒說太子是故意的,太子這麽大聲倒是顯得心虛。”
太子扭頭看向晏世清:“晏侍郎……”
晏世清垂眼看著府醫為自己上燙傷藥。
太子咬著下唇道:“晏侍郎,孤不是故意的,孤改天再來看你。”
晏世清頭也不抬:“臣恭送二位殿下。”
太子一步三迴頭的走了。
安王走到晏世清身邊,放下一枚玉墜:“來晏府雖是臨時起意,但本王總不能空手來看你,這枚平安扣送你了。”
晏世清餘光看見安王放下玉墜寬袖掃過後,桌上似乎少了點什麽。
自己喝過的茶杯不見了。
安王這是什麽毛病?
晏世清迴想起上一世官兵從安王府中搜出的多篇手稿,和自己的字跡一般無二。
無疾收拾桌子,奇怪道:“少爺,你慣用的杯子不見了。”
一套玉製的茶具,杯身分別雕了梅蘭竹菊,晏世清慣用雕了了蘭花的。
晏世清收迴思緒:“許是丟了。”
無疾百思不得其解,總覺得剛剛還看見了,他撓著頭離開:“小的去庫房重新取一套茶具來吧。”
“慢著。”晏世清瞥了眼太子用過的杯子、坐過的墊子:“把這個拿出去丟了,還有這個墊子,燒了。”
“啊?哦。”
無疾不懂,無疾照做。
他出去把杯子砸碎了丟的,墊子劃爛了燒掉。
等風雪小了些,晏世清起身去書房尋自己的父親晏啟。
他不僅不做這個少傅,還要給太子及其黨羽埋下一顆明晃晃的釘子。
-
又過了三日,晏世清才勉強起了個早,去上朝。
下朝後,福康公公一路小跑過來:“晏侍郎,陛下有請。”
晏世清跟在福康公公身後,和安王擦肩而過,他的手裏被塞進一個東西。
打開一看是,是一顆小小的金柿子。
在福康公公看過來之前,他將金柿子收起。
這是何意?
進入暖閣,隆和帝已經換上常服側坐在羅漢床上,他麵前的矮幾上擺著棋盤。
見晏世清來了抬手免了他的禮:“坐,陪朕手談一局。”
晏世清在對麵坐下,心無旁騖的下起棋來。
棋局過半,依舊膠著。
隆和帝用帕子捂住嘴咳了兩聲,抬手點點晏世清:“你啊,跟你父親一樣,下棋一點都不讓著人。”
晏世清的父親晏啟,曾是隆和帝的伴讀。
“父親說過,陛下不喜人讓、不喜人騙。而且臣以為下棋如打仗,應當全力以赴,讓棋……”
晏世清頓了頓,明白安王為何塞給他一枚金柿子了,原是要他實話實說,別藏小心思。
真是,怎麽就篤定他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晏世清低聲道:“讓棋若是為了討長輩歡心,自然是可以。但在君臣之間,實乃媚上之舉。”
隆和帝聞言笑出聲來,笑著笑著又咳了兩聲,才止住笑意。
“不愧是晏啟的兒子,有乃父風範!他是朕的伴讀,你曾是老三的伴讀,隻可惜他……罷了,不提他。”
隆和帝在棋盤上落下一子:“太子看望你後,同朕說你願意為太子少傅,朕打算不日便下旨……”
“陛下。”
晏世清撩起衣擺跪下:“臣當日同太子殿下說的是,臣的才學、經曆都不足為太子師。且臣與太子太傅在很多事情的見解上有所不同,恐難勝此重任。”
隆和帝麵上瞧不出情緒:“你是說,朕的太子撒了謊?”
晏世清低頭道:“不敢,許是太子殿下年歲尚淺,未能理解臣的婉拒之意。官員中才華橫溢、見識頗豐者泛泛,不乏與太傅政見一致者。”
隆和帝拿起棋子把玩著,又問了一遍:“你當真不願為太子少傅?他是太子,未來的天子。”
晏世清抬起頭來,目光灼灼一字一頓道:“臣是大虞的臣子。”
“行了,你腿不好,上來坐,陪朕下完這盤棋。”隆和帝麵色柔和不少,他衝著晏世清招招手。
晏世清陪隆和帝下完棋後。
隆和帝派人用轎攆將晏世清送迴府。
“不乏與太傅政見一致……”
隆和帝將棋盤上的黑子一顆一顆拾起來,放迴棋笥中。
“來人,查下這幾日東宮和晏府發生過什麽事情。”
-
京城冬日的街頭依舊人頭攢動,街邊叫賣聲此起彼伏。
晏世清掀開轎簾,感受著煙火氣。
路過一家酒樓,正巧看見安王從裏走出來。
四目相對,安王略一頷首,便移開視線。
晏世清心中越發覺得看不透安王。
素來交集不多,卻在他告病五日後入府探望,贈佩戴多年的平安扣。
今日早朝散後,又給了他一枚金柿子。
晏世清拿出金柿子放在掌心端詳,他不知道的是安王駐足一直看著轎輦,直至不見。
迴到府上,晏世清在床頭的暗格裏拿出一個紫檀木的匣子,將金柿子放了進去,裏麵靜靜的躺著安王送的平安扣。
原樣送迴,自是不妥。
再過些時日是安王的生辰,尋些貴重的物件作為賀禮吧。
剛把匣子放迴去,無疾便在屋外道:“少爺,老爺在書房等你。”
到了書房,晏世清解下披風交於無疾。
“父親。”
晏啟站在書案後,開門見山道:“我已經托你的三位伯伯,去尋找醫聖。另外,你三伯引薦了兩位江湖人士,一位擅使暗器、一位擅用毒。
他說你本就有功夫在身,學起暗器來會事半功倍,暗器與毒乃相輔相成,可多學一技。”
晏世清頷首:“多謝父親。”
頓了頓,晏啟歎了口氣繼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我雖不知道你為何不願為太子少傅,但我尊重你的選擇。自從禦醫說你不能領兵打仗後,你荒廢了武學、也無意再尋醫治腿,我是惋惜的。如今你改了主意,我為你高興。”
“多謝父親。”晏世清還是這四個字,聲音卻多了一絲哽咽,紅了眼眶。
晏家素來尊重孩子的決定,會提建議,但不會幹涉。
對於合理的訴求,長輩會無條件給予小輩幫助。
晏家出過很多官員,從未出過大奸大惡亦或者大貪之人。
每逢災年,晏家必定會開倉放糧、設立粥棚,放貸於貧苦百姓,也隻會象征意義的收一點點薄息。
前世,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落了個滿門抄斬,家產充了國庫、充了新帝私庫、充了抄家官員的庫房!
晏啟驚心於親子眼中滔天的恨意。
他喚晏世清的表字:“恆安,你……”
---
前世的事情、錯過、誤會、不長嘴什麽的會慢慢講清楚的哈。
(鹹魚還是那個不擅長取名的鹹魚,勉強取了幾個表字,多數時候還是叫名字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