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安王:光是想想就熱血沸騰了捏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晏世清直到出了宮,都未曾緩過神來。
丹書鐵券……
隆和帝竟賜下一塊丹書鐵券!
前世若有此物,晏家何至於——
“恆安。”
上了馬車,晏啟執起晏世清的手,輕拍他的手背:“為父不知道這短短的時日,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麽、偶爾流露出的恨意與擔憂從何而來,有了這塊丹書鐵券,你也可以寬一寬心了。”
晏世清定定的看著晏啟:“父親怎麽看朱昭嗣之言?”
晏啟沉默片刻,才說了五個字:“財帛動人心。”
朱家確為京城望族,要論起家底相差江南晏家甚遠。
“貪得無厭。”晏世清垂眸斂下眼中的戾氣。
朱家缺錢麽?不缺。
可他們依舊貪。
不管是什麽事情,哪怕是救災的銀錢,他們照貪不誤。
晏啟心中歎息,若是隆和帝尚且年輕,朱家斷不敢如此。
年輕的隆和帝眼中容不得沙子,他勵精圖治,親賢臣而遠小人,也曾開創一段百姓安居樂業的清明盛世。
依著他過去的性子,今日之事足以讓他動改立太子的念頭。
在隆和帝熬壞了身子後,於朝堂之事無法再像過去那般事無巨細、麵麵俱到。
蒼蠅蚊子便慢慢滋生了。
晏世清撩開車簾看著街上人來人往,今日太子隻是受了個小教訓,這遠遠不夠。
-
東宮裏,隆和帝離開後,行刑仍在繼續。
觀刑的人在蕭瑟的北風中瑟瑟發抖。
太子將人通通趕出去,關上門悶聲發了好大的火。
與此同時,朱家人也被迫站在院子裏看朱昭嗣被行刑。
朱昭嗣哪裏吃過這種苦頭,才打到第十下就昏死過去。
他的母親哭暈在朱萬遼的懷裏。
朱光祿麵色沉沉,看不出心思。
負責行刑的是宮裏的掌刑太監,得了授意,三十脊杖下去,這輩子別想再站起來。
待行刑過後。
朱光祿當著所有人的麵,言辭擲地有聲:“各房都約束好自己、約束小輩,朱昭嗣誘惑太子去賭坊、對安王出言不遜、妄圖毆打朝廷命官,他的下場,你們也都看見了。往後再有人生事,老夫定不饒他!”
這一番話是說給宮裏人聽的。
朱家下人將宮中人送走時,每個人都塞了鼓鼓的小荷包。
關上門來,朱光祿一揮袖子:“還愣著做什麽?趕緊讓府醫給他瞧瞧!”
他看了眼自己的兒子朱萬遼:“看你慣的!陛下顯然已經心生不滿,接下來都給我夾起尾巴做人!別嘴上沒個把門,什麽都往外說!”
朱萬遼垂首稱是,心中卻不以為然。
隆和帝的身體擺在那兒,宮中皇子沒有出挑的,斷不會出現改立太子的事情。
這天下,以後就是他們朱家的天下!
朱萬遼十分心疼自己的小兒子,如果小兒子有什麽三長兩短的,等太子登基,一個都別想跑!
朱光祿子孫眾多,他確實疼愛朱昭嗣,但這個小孫子已經無甚用處了。
他此刻在意的是安王。
-
安王摸摸發熱的耳朵,有人說他壞話。
用腳指甲蓋想,都知道是誰。
他繼續打量著麵前的紅珊瑚,色澤鮮豔欲滴,觸感光滑如玉。
安王思索弄些叉下來,打磨成珠子,給晏世清做個手串。
晏世清膚色偏白,紅色一定很襯他。
如果戴在晏世清的腳踝上……
安王捏住鼻子,默默的仰起頭。
光是想想就熱血沸騰。
安王冷靜下來,找來工具開始切割紅珊瑚。
他的母妃不受寵,他自己也不受寵,在宮裏長大早就練就了一份察言觀色的本領。
雖然不清楚晏世清為何突然對太子、對朱家起了敵意,又或者說殺心。
但,隻要是晏世清想的,他就盡力去做。
有點難辦,但得辦到,嗯!
安王盤算著,父皇訓誡皇後、借由頭處理太子身邊的人、今日更是一番狠狠的敲打。
大臣們一個個都是人精,肯定有人開始琢磨皇帝是不是動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他的兄弟們定是蠢蠢欲動了。
而他,最近已經兩次被留在宮中用膳了,估計也會有些搖擺不定的大臣來投誠。
他不能出頭,也不能沾這些大臣。
父皇最討厭結黨營私了,父皇喜歡率直、嘴上沒把門、心思都寫在臉上的,好掌控。
一番思量過後,安王決定自己還是繼續當沒人疼沒人愛的可憐蟲。
讓他的兄弟們跟太子去鬥,他負責看戲和拱火。
不過,他還是需要有自己的勢力,辦事會方便很多。
“本王還得防著點老八,他年歲小、心眼也小,肯定記恨著本王呢。”
安王自言自語著,嘴角緩緩上揚。
老八,小心作繭自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壞了!”安王想起一件事情來,皇後也是個小心眼的,後宮不得幹政,她肯定會尋著由頭去折騰母妃!
折騰便折騰吧。
安王眼底一片淡漠,他從記事起就被母妃折騰、折磨直到出宮建府。
母妃因他而被皇後折騰,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紅珊瑚想要打磨成手串費時費力,安王時不時的還上街蕩悠,試圖偶遇晏世清。
他之前究竟是如何克製著與晏世清保持距離的?
一旦靠近過後,那點子被壓抑的心思如春日裏的野草,瘋狂生長、蔓延,再也無法壓製。
京城又倒了幾場雪,晏世清除了上朝,鮮少外出,平日裏都是把管事的叫到府上說話。
安王在街上晃蕩了一圈,買了一包糖糕,悶悶不樂的往王府走。
凜冽的寒風夾雜著細細的雪,漸漸的雪越來越大。
一輛馬車緩緩停在安王身邊。
晏世清打開車門:“安王殿下,這是要去哪裏,是否需要下官捎您一段?”
話音未落,安王已經拍掉身上的雪,躥上馬車了。
“雪越下越大,本王正發愁呢,晏侍郎你出現的太及時了!”
丹書鐵券……
隆和帝竟賜下一塊丹書鐵券!
前世若有此物,晏家何至於——
“恆安。”
上了馬車,晏啟執起晏世清的手,輕拍他的手背:“為父不知道這短短的時日,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麽、偶爾流露出的恨意與擔憂從何而來,有了這塊丹書鐵券,你也可以寬一寬心了。”
晏世清定定的看著晏啟:“父親怎麽看朱昭嗣之言?”
晏啟沉默片刻,才說了五個字:“財帛動人心。”
朱家確為京城望族,要論起家底相差江南晏家甚遠。
“貪得無厭。”晏世清垂眸斂下眼中的戾氣。
朱家缺錢麽?不缺。
可他們依舊貪。
不管是什麽事情,哪怕是救災的銀錢,他們照貪不誤。
晏啟心中歎息,若是隆和帝尚且年輕,朱家斷不敢如此。
年輕的隆和帝眼中容不得沙子,他勵精圖治,親賢臣而遠小人,也曾開創一段百姓安居樂業的清明盛世。
依著他過去的性子,今日之事足以讓他動改立太子的念頭。
在隆和帝熬壞了身子後,於朝堂之事無法再像過去那般事無巨細、麵麵俱到。
蒼蠅蚊子便慢慢滋生了。
晏世清撩開車簾看著街上人來人往,今日太子隻是受了個小教訓,這遠遠不夠。
-
東宮裏,隆和帝離開後,行刑仍在繼續。
觀刑的人在蕭瑟的北風中瑟瑟發抖。
太子將人通通趕出去,關上門悶聲發了好大的火。
與此同時,朱家人也被迫站在院子裏看朱昭嗣被行刑。
朱昭嗣哪裏吃過這種苦頭,才打到第十下就昏死過去。
他的母親哭暈在朱萬遼的懷裏。
朱光祿麵色沉沉,看不出心思。
負責行刑的是宮裏的掌刑太監,得了授意,三十脊杖下去,這輩子別想再站起來。
待行刑過後。
朱光祿當著所有人的麵,言辭擲地有聲:“各房都約束好自己、約束小輩,朱昭嗣誘惑太子去賭坊、對安王出言不遜、妄圖毆打朝廷命官,他的下場,你們也都看見了。往後再有人生事,老夫定不饒他!”
這一番話是說給宮裏人聽的。
朱家下人將宮中人送走時,每個人都塞了鼓鼓的小荷包。
關上門來,朱光祿一揮袖子:“還愣著做什麽?趕緊讓府醫給他瞧瞧!”
他看了眼自己的兒子朱萬遼:“看你慣的!陛下顯然已經心生不滿,接下來都給我夾起尾巴做人!別嘴上沒個把門,什麽都往外說!”
朱萬遼垂首稱是,心中卻不以為然。
隆和帝的身體擺在那兒,宮中皇子沒有出挑的,斷不會出現改立太子的事情。
這天下,以後就是他們朱家的天下!
朱萬遼十分心疼自己的小兒子,如果小兒子有什麽三長兩短的,等太子登基,一個都別想跑!
朱光祿子孫眾多,他確實疼愛朱昭嗣,但這個小孫子已經無甚用處了。
他此刻在意的是安王。
-
安王摸摸發熱的耳朵,有人說他壞話。
用腳指甲蓋想,都知道是誰。
他繼續打量著麵前的紅珊瑚,色澤鮮豔欲滴,觸感光滑如玉。
安王思索弄些叉下來,打磨成珠子,給晏世清做個手串。
晏世清膚色偏白,紅色一定很襯他。
如果戴在晏世清的腳踝上……
安王捏住鼻子,默默的仰起頭。
光是想想就熱血沸騰。
安王冷靜下來,找來工具開始切割紅珊瑚。
他的母妃不受寵,他自己也不受寵,在宮裏長大早就練就了一份察言觀色的本領。
雖然不清楚晏世清為何突然對太子、對朱家起了敵意,又或者說殺心。
但,隻要是晏世清想的,他就盡力去做。
有點難辦,但得辦到,嗯!
安王盤算著,父皇訓誡皇後、借由頭處理太子身邊的人、今日更是一番狠狠的敲打。
大臣們一個個都是人精,肯定有人開始琢磨皇帝是不是動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他的兄弟們定是蠢蠢欲動了。
而他,最近已經兩次被留在宮中用膳了,估計也會有些搖擺不定的大臣來投誠。
他不能出頭,也不能沾這些大臣。
父皇最討厭結黨營私了,父皇喜歡率直、嘴上沒把門、心思都寫在臉上的,好掌控。
一番思量過後,安王決定自己還是繼續當沒人疼沒人愛的可憐蟲。
讓他的兄弟們跟太子去鬥,他負責看戲和拱火。
不過,他還是需要有自己的勢力,辦事會方便很多。
“本王還得防著點老八,他年歲小、心眼也小,肯定記恨著本王呢。”
安王自言自語著,嘴角緩緩上揚。
老八,小心作繭自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壞了!”安王想起一件事情來,皇後也是個小心眼的,後宮不得幹政,她肯定會尋著由頭去折騰母妃!
折騰便折騰吧。
安王眼底一片淡漠,他從記事起就被母妃折騰、折磨直到出宮建府。
母妃因他而被皇後折騰,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紅珊瑚想要打磨成手串費時費力,安王時不時的還上街蕩悠,試圖偶遇晏世清。
他之前究竟是如何克製著與晏世清保持距離的?
一旦靠近過後,那點子被壓抑的心思如春日裏的野草,瘋狂生長、蔓延,再也無法壓製。
京城又倒了幾場雪,晏世清除了上朝,鮮少外出,平日裏都是把管事的叫到府上說話。
安王在街上晃蕩了一圈,買了一包糖糕,悶悶不樂的往王府走。
凜冽的寒風夾雜著細細的雪,漸漸的雪越來越大。
一輛馬車緩緩停在安王身邊。
晏世清打開車門:“安王殿下,這是要去哪裏,是否需要下官捎您一段?”
話音未落,安王已經拍掉身上的雪,躥上馬車了。
“雪越下越大,本王正發愁呢,晏侍郎你出現的太及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