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晏啟:一天釣的魚比一年都多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王與他對視一眼,掏出一小錠銀子塞給小太監,自己則是飛快的躥上了緩慢行駛中的馬車。
車夫被嚇了一跳。
晏啟也是拍著胸口:“安王殿下。”
突然冒出個人,嚇人。
安王對著外麵的宮人說:“勞煩幾位公公雇個馬車把東西送迴本王府上,多出來的錢幾位拿去買酒吃。”
關上車門前,安王對晏啟說:“晏大人,這晚上太冷,本王就厚著臉皮蹭個車了。”
晏啟還能說什麽?
晏啟隻能說:“哪裏哪裏,順道的事兒。”
他看了眼麵色平靜的晏世清。
怪不得,方才與別人站在馬車前攀談了好一會,想來是看見睿王的馬車,故意拖延時間等安王出來。
你瞅瞅,這安王剛出來,他這兒子就與人告別上了馬車。
緊接著安王就躥了上來。
一氣嗬成的。
睿王惱火不已,又不好讓人直接攔下馬車讓安王下車。
晏家和哪位皇子走的都不近,一定是安王故意巴結。
哼!蠢貨!晏家豈是他能巴結的了的,人家肯定根本看不上他!
自不量力!
“阿欠!”安王揉了揉鼻子,不用問,肯定是老四在罵他。
罵吧罵吧,睿王再看不慣他,也幹不掉他~
晏啟瞥了眼穩坐如山、一聲不吭的兒子,把自己的手爐遞了出去:“殿下可能是有些著涼,拿著這個會好些。”
安王擺擺手:“晏大人自己用吧,本王暖和著呢,剛才肯定有人在罵本王。”
晏啟幹笑一聲,沒有接話——他總不能問是誰罵的吧。
安王愛屋及烏,一直暗中關注著晏世清,自然也就知道晏啟的喜好。
他作不經意提起:“這個天最適合垂釣,出了城東約莫二十裏地,有一處小山,山中一個小水潭也不知通的哪裏,魚多還肉質肥美。”
果然,晏啟來了興致:“當真?下官每每垂釣,總是收獲寥寥。”
安王慣會裝的,其實他地圖早就畫好了,一直沒找到機會“不經意”的說出有這麽一個地方:“沒想到晏大人也喜好釣魚,改日本王畫個地圖給晏大人,待晏大人得了空再去。”
晏啟拱拱手:“如此,下官便先謝過王爺了。”
安王擺手:“好說好說。”
他隻字不提要和晏啟一起去,免得晏啟覺得他有結黨營私故之心,而投其所好。
馬車先將安王送迴王府,安王下了馬車,注視著馬車緩緩離開。
晏啟放下車簾:“你有意幫安王,方才為何又一言不發?”
晏世清淡淡道:“不知該說些什麽,父親與安王相談甚歡也不算冷落。”
兩人一直在討論垂釣心得,他在一旁聽著倒也覺得有趣,隻是飲了酒有些困頓,懶的開口。
迴到房間,晏世清拿出安王送的紅珊瑚手串,在燭火下他才發現每顆珠子上都刻了字。
平安順遂、福祿雙全、喜樂安康……
在不大的圓珠上工工整整的刻下不重樣的祝福語,是極其考究人手藝的。
倒是個能工巧匠。
晏世清想著明年祖父過大壽,可以請安王引薦此人,在整塊玉石上雕刻萬壽圖。
他將手串放到床頭暗格的盒子裏,熄燈睡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
這一個除夕夜,有人好夢安眠,有人夜不能寐。
按照大虞的慣例,將休朝至過上元節之後。
晏世清依舊每日練暗器、辨藥材。
之後多在屋內看書、練字。
每三日,丐頭將聽到的消息整理後,讓人送到約定好的地方。
晏世清得到了兩個有用的消息:
一是朱昭嗣廢了,躺在床上進食、出恭都需要人幫助,貼身照顧他的人曾說漏了嘴,說朱昭嗣私下謾罵太子。
二是京兆府府丞醉酒後曾說過一句今年的籍田禮,有好戲看了。
丐頭派人跟蹤了兩日,推測可能會在耕牛上動手腳。
晏世清看著樹頭的雪被風吹的“簌簌”往下落。
朱昭嗣身為太子的表哥,對太子的事情、朱家的事情,肯定知道不少。
想個辦法弄兩個人去朱昭嗣身邊。
至於籍田禮……
晏世清記得前世籍田禮是由太子代帝親耕,當時並未發生任何意外。
京兆府府丞是外放官員這兩年才歸京的,是四皇子的外家的遠房親戚。
前世太子登基後,他才知道原來府丞是太子的人。
所以太子此番是想做什麽?
無疾走過來說:“少爺,老爺要外出垂釣,問你是否一同前去。”
晏世清左右無事,與其被他人拉出去飲酒,還不如陪父親垂釣來的安靜舒適。
他帶上兩本書,踏上馬車。
安王閑適的抬手招招:“晏侍郎,新春大吉啊,本王在此恭賀新禧了。”
晏世清眼中意外之情一閃而過,拱手道:“不敢當,恭賀王爺新禧,願王爺福壽安康,萬事如意。”
安王送了地圖來,晏啟本來想請人進屋喝杯熱茶的,結果安王說他要去釣魚。
晏啟這些日子家裏的、好友間、同僚中各種宴請不斷。
聽聞安王要出城,便也起了躲清閑的心思。
安王又順口提了嘴晏世清。
晏啟便差人問了——原以為晏世清不會去的,他素來對此無意。
沒想到他幹脆的帶著書上了馬車。
一路上,安王與晏啟聊著釣魚心得。
晏世清偶爾應上兩聲。
馬車停在山腳下,一行人慢悠悠的爬到半山腰處。
“到了,這間小木屋是本王親手建的,夏日時會上這兒來住上些時日,涼韻韻的,十分舒適。”
木屋裏布置的很舒適,點上碳爐後很快就暖和起來。
晏啟和安王把冰麵鑿開,不一會就接連釣上好幾條魚。
“哈哈哈!下官以前釣上一天也釣不到這麽多魚啊!這些魚拿迴去夠炫耀一陣子了。”
晏世清在屋中看書,聽了覺得稀奇。
他父親釣魚,基本杆杆空。
晏世清推開門走出去,看見晏啟身邊的桶裏確實有好幾條魚。
“父親一年都未必有今日釣的多。”
他伸手戳了下桶中的魚,那魚尾巴一擺,水直接濺到了臉上。
晏啟看了哈哈哈大笑。
晏世清擦擦臉,嘴角微勾:“父親這般大聲,就不怕將魚嚇跑了?”
晏啟正在往魚鉤上掛魚餌:“我釣魚的時候自然會安靜下來。”
晏世清開玩笑道:“哦,那就是故意嚇王爺的魚了。”
車夫被嚇了一跳。
晏啟也是拍著胸口:“安王殿下。”
突然冒出個人,嚇人。
安王對著外麵的宮人說:“勞煩幾位公公雇個馬車把東西送迴本王府上,多出來的錢幾位拿去買酒吃。”
關上車門前,安王對晏啟說:“晏大人,這晚上太冷,本王就厚著臉皮蹭個車了。”
晏啟還能說什麽?
晏啟隻能說:“哪裏哪裏,順道的事兒。”
他看了眼麵色平靜的晏世清。
怪不得,方才與別人站在馬車前攀談了好一會,想來是看見睿王的馬車,故意拖延時間等安王出來。
你瞅瞅,這安王剛出來,他這兒子就與人告別上了馬車。
緊接著安王就躥了上來。
一氣嗬成的。
睿王惱火不已,又不好讓人直接攔下馬車讓安王下車。
晏家和哪位皇子走的都不近,一定是安王故意巴結。
哼!蠢貨!晏家豈是他能巴結的了的,人家肯定根本看不上他!
自不量力!
“阿欠!”安王揉了揉鼻子,不用問,肯定是老四在罵他。
罵吧罵吧,睿王再看不慣他,也幹不掉他~
晏啟瞥了眼穩坐如山、一聲不吭的兒子,把自己的手爐遞了出去:“殿下可能是有些著涼,拿著這個會好些。”
安王擺擺手:“晏大人自己用吧,本王暖和著呢,剛才肯定有人在罵本王。”
晏啟幹笑一聲,沒有接話——他總不能問是誰罵的吧。
安王愛屋及烏,一直暗中關注著晏世清,自然也就知道晏啟的喜好。
他作不經意提起:“這個天最適合垂釣,出了城東約莫二十裏地,有一處小山,山中一個小水潭也不知通的哪裏,魚多還肉質肥美。”
果然,晏啟來了興致:“當真?下官每每垂釣,總是收獲寥寥。”
安王慣會裝的,其實他地圖早就畫好了,一直沒找到機會“不經意”的說出有這麽一個地方:“沒想到晏大人也喜好釣魚,改日本王畫個地圖給晏大人,待晏大人得了空再去。”
晏啟拱拱手:“如此,下官便先謝過王爺了。”
安王擺手:“好說好說。”
他隻字不提要和晏啟一起去,免得晏啟覺得他有結黨營私故之心,而投其所好。
馬車先將安王送迴王府,安王下了馬車,注視著馬車緩緩離開。
晏啟放下車簾:“你有意幫安王,方才為何又一言不發?”
晏世清淡淡道:“不知該說些什麽,父親與安王相談甚歡也不算冷落。”
兩人一直在討論垂釣心得,他在一旁聽著倒也覺得有趣,隻是飲了酒有些困頓,懶的開口。
迴到房間,晏世清拿出安王送的紅珊瑚手串,在燭火下他才發現每顆珠子上都刻了字。
平安順遂、福祿雙全、喜樂安康……
在不大的圓珠上工工整整的刻下不重樣的祝福語,是極其考究人手藝的。
倒是個能工巧匠。
晏世清想著明年祖父過大壽,可以請安王引薦此人,在整塊玉石上雕刻萬壽圖。
他將手串放到床頭暗格的盒子裏,熄燈睡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
這一個除夕夜,有人好夢安眠,有人夜不能寐。
按照大虞的慣例,將休朝至過上元節之後。
晏世清依舊每日練暗器、辨藥材。
之後多在屋內看書、練字。
每三日,丐頭將聽到的消息整理後,讓人送到約定好的地方。
晏世清得到了兩個有用的消息:
一是朱昭嗣廢了,躺在床上進食、出恭都需要人幫助,貼身照顧他的人曾說漏了嘴,說朱昭嗣私下謾罵太子。
二是京兆府府丞醉酒後曾說過一句今年的籍田禮,有好戲看了。
丐頭派人跟蹤了兩日,推測可能會在耕牛上動手腳。
晏世清看著樹頭的雪被風吹的“簌簌”往下落。
朱昭嗣身為太子的表哥,對太子的事情、朱家的事情,肯定知道不少。
想個辦法弄兩個人去朱昭嗣身邊。
至於籍田禮……
晏世清記得前世籍田禮是由太子代帝親耕,當時並未發生任何意外。
京兆府府丞是外放官員這兩年才歸京的,是四皇子的外家的遠房親戚。
前世太子登基後,他才知道原來府丞是太子的人。
所以太子此番是想做什麽?
無疾走過來說:“少爺,老爺要外出垂釣,問你是否一同前去。”
晏世清左右無事,與其被他人拉出去飲酒,還不如陪父親垂釣來的安靜舒適。
他帶上兩本書,踏上馬車。
安王閑適的抬手招招:“晏侍郎,新春大吉啊,本王在此恭賀新禧了。”
晏世清眼中意外之情一閃而過,拱手道:“不敢當,恭賀王爺新禧,願王爺福壽安康,萬事如意。”
安王送了地圖來,晏啟本來想請人進屋喝杯熱茶的,結果安王說他要去釣魚。
晏啟這些日子家裏的、好友間、同僚中各種宴請不斷。
聽聞安王要出城,便也起了躲清閑的心思。
安王又順口提了嘴晏世清。
晏啟便差人問了——原以為晏世清不會去的,他素來對此無意。
沒想到他幹脆的帶著書上了馬車。
一路上,安王與晏啟聊著釣魚心得。
晏世清偶爾應上兩聲。
馬車停在山腳下,一行人慢悠悠的爬到半山腰處。
“到了,這間小木屋是本王親手建的,夏日時會上這兒來住上些時日,涼韻韻的,十分舒適。”
木屋裏布置的很舒適,點上碳爐後很快就暖和起來。
晏啟和安王把冰麵鑿開,不一會就接連釣上好幾條魚。
“哈哈哈!下官以前釣上一天也釣不到這麽多魚啊!這些魚拿迴去夠炫耀一陣子了。”
晏世清在屋中看書,聽了覺得稀奇。
他父親釣魚,基本杆杆空。
晏世清推開門走出去,看見晏啟身邊的桶裏確實有好幾條魚。
“父親一年都未必有今日釣的多。”
他伸手戳了下桶中的魚,那魚尾巴一擺,水直接濺到了臉上。
晏啟看了哈哈哈大笑。
晏世清擦擦臉,嘴角微勾:“父親這般大聲,就不怕將魚嚇跑了?”
晏啟正在往魚鉤上掛魚餌:“我釣魚的時候自然會安靜下來。”
晏世清開玩笑道:“哦,那就是故意嚇王爺的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