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晏世清:……總不能叫我違抗聖旨吧?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晏啟:“安王啊,你難道不是想扶安王上位?”
晏世清:“……我不是,我沒有。”
他想做的隻有讓隆和帝廢太子,鏟除朱家。
扶安王上位……他都怕安王登基後在宮宴上喝醉了掉眼淚。
晏啟反複確認:“真沒有啊?”
晏世清肯定道:“這個,真沒有。”
晏啟歎氣:“雖然咱們沒有,別人會認為有。”
這個問題,晏世清在站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想過了:“我會上戰場,用軍功換取權力。”
晏啟沉默,在書房裏轉了兩圈:“反正我有從龍之功,你要多大權力,我去跟皇上要吧?
尚書令估計不行,朱光祿是三朝老臣了,他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的。吏部尚書如何?春闈結束,正好將不錯的苗子收為己用。”
晏世清:“……父親,你想的有些多。”
晏啟:“不多,你如果想扶安王上位,那我這腦子真的就得轉冒煙兒了。”
安王……也沒差到這麽難扶吧?
晏世清聽晏啟這麽說,還真就升起點扶安王上位的想法。
但很快又止住了。
他真的擔心安王大小宴會喝多了哭。
一國的君王,動不動就哭唧唧,實在是有損國威。
-
隆和帝讓郝仞和安王共同主理戶部的第三天,安王就在發瘋的邊緣了。
一個人,怎麽可以如此的有精力?忙成陀螺了,還能夠條理清晰、一樣不落。
反正安王不行,但郝仞逼著他做這做那。
安王覺得郝仞一點都不好,就是個純惡人!
“父皇!別讓兒臣去戶部了、父皇!”
安王進了禦書房看都不看就“噗通”一下跪地上了,結結實實、板板正正。
正要往外走的晏世清:“……”
他默默的側身站到一邊。
剛才安王直接跪他麵前了,這可不是他能受的起的。
安王指著自己眼下烏青道:“父皇,兒臣就是個扶不上牆的,別硬扶了成麽?那郝仞就是農戶家的騾子,能沒日沒夜的拉磨!
夜裏兒臣都睡著了,他居然還帶著公文敲門!兒臣說了有事明天說、明天說!他說今日事今日畢,他不是今日畢,他是要兒臣的命啊!父皇!”
晏世清想起下朝時安王避郝仞如毒蠍的樣子,偏頭強掩笑意。
隆和帝點點桌子:“為了國事,鞠躬盡瘁,是當臣子的本分,你還叫起苦來了?”
安王苦哈哈道:“父皇,兒臣真不是那塊料啊!牛不喝水為何非要強按頭呢?那樣喝水會嗆到鼻孔裏的。”
晏世清躬身準備告退,他擔心再多待會,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隆和帝開口問他:“晏侍郎覺著,安王是否適合待在戶部?”
晏世清看了眼安王。
安王發出求救的眼神。
晏世清:“迴陛下,臣以為此事可遵從王爺意願。戶部便是大虞的錢袋子,王爺他王府的賬目都不清楚,被下人蒙騙了去……”
“是啊父皇!”安王連忙接道:“兒臣都被人欺瞞的那麽慘了,真不是管錢的料啊!”
隆和帝問:“那你覺得自己是哪塊料?”
安王心說當然是晏世清家的料。
他知道自己越是表現的對權勢不在意,父皇越不信。
愛信不信,反正他不要當騾子。
安王的神色無比認真:“兒臣,是當個富貴閑人的料。”
“皇室受天下人供養,不是讓你做富貴閑人的。”
隆和帝確實不信安王內心一點想法都沒有:“那你想去哪裏?”
安王期盼道:“兒臣可以隻在兵部麽?”
隆和帝沒有正麵迴答:“晏侍郎在兵部已有三年,可想去別處曆練曆練?”
安王忙道:“兒臣跟著晏侍郎一起曆練。”
隆和帝微微挑眉:“可朕,想讓他去戶部。”
安王無語的看著他:“……父皇,你上輩子一定是個漁夫,這是把兒臣當魚釣呢!”
晏世清想,那他是什麽,魚餌?
隆和帝望著安王:“說吧,去哪兒?”
安王抓到了漏洞,他得意道:“父皇,晏侍郎可還沒同意去戶部呢!”
晏世清對上安王的視線:……難不成,還想讓他抗旨?
安王不住的眨著眼睛,和郝仞共事真要命啊!
“哈哈哈!”
隆和帝單手支著下巴,笑了起來。
他想起自己還是皇子時,和晏啟相處的場景。
晏啟看著穩重,其實肚子裏鬼主意一堆,天不怕地不怕的。
結果他們二人的孩子,性格卻掉了個個。
安王頗有晏啟少年時的樣子。
“行了,不願意去就不去,你老實在兵部待著。”
安王誇讚的話就跟不要錢似的往外倒,聽的隆和帝直皺眉頭,擺手道:“行了行了,別說了,退下吧。”
兩人離開後,隆和帝搖搖頭:“這小子怎就這般喜歡黏著晏世清?”
福康公公笑嗬嗬的,皇帝還是皇子時,他就在皇帝身邊伺候著。
那個時候,皇帝對晏啟也很是依賴。
“從這方麵來說,安王殿下倒是最隨陛下。”
“老東西。”隆和帝點點福康公公,眼底帶著笑意。
忽的又問:“你說,安王當真不喜權勢?”
福康公公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他在安王眼中看不到對權勢的渴望。
“老奴想,陛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隆和帝:“你啊,油滑。”
福康公公躬身一笑。
隆和帝站起身來,背著手站在大殿門口,瞧著安王和晏世清漸行漸遠的身影:“朕留他宮中用膳、讓他在禦前看書教他馭人之術,又讓他去戶部、兵部做事。
換做旁人,早就想入非非了,他卻寵辱不驚。”
福康公公在隆和帝身邊,無聲的歎了口氣,輕聲說:“或許是因為從來不抱希望。”
不受寵的孩子,往往是最懂事的。
隆和帝沒有說話,想起自己曾經如履薄冰的日子。
他自認比先帝做的要好些,一碗水端的不平,但也不至於全傾向一人。
現在看來,也不比先帝強。
福康公公知道自己說的話在皇帝心中起了漣漪。
隨著皇帝身體逐漸好起來,思考和處理事情的方式,會有所改變的。
---
安王:你聽我解釋,我可以不哭的!相信我!
晏世清:好好好,我相信我相信
內心:【得哄好,免得他哭。】
安王:……我有讀心術,我真的不會隨便喝多了就哭!
晏世清:“……我不是,我沒有。”
他想做的隻有讓隆和帝廢太子,鏟除朱家。
扶安王上位……他都怕安王登基後在宮宴上喝醉了掉眼淚。
晏啟反複確認:“真沒有啊?”
晏世清肯定道:“這個,真沒有。”
晏啟歎氣:“雖然咱們沒有,別人會認為有。”
這個問題,晏世清在站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想過了:“我會上戰場,用軍功換取權力。”
晏啟沉默,在書房裏轉了兩圈:“反正我有從龍之功,你要多大權力,我去跟皇上要吧?
尚書令估計不行,朱光祿是三朝老臣了,他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的。吏部尚書如何?春闈結束,正好將不錯的苗子收為己用。”
晏世清:“……父親,你想的有些多。”
晏啟:“不多,你如果想扶安王上位,那我這腦子真的就得轉冒煙兒了。”
安王……也沒差到這麽難扶吧?
晏世清聽晏啟這麽說,還真就升起點扶安王上位的想法。
但很快又止住了。
他真的擔心安王大小宴會喝多了哭。
一國的君王,動不動就哭唧唧,實在是有損國威。
-
隆和帝讓郝仞和安王共同主理戶部的第三天,安王就在發瘋的邊緣了。
一個人,怎麽可以如此的有精力?忙成陀螺了,還能夠條理清晰、一樣不落。
反正安王不行,但郝仞逼著他做這做那。
安王覺得郝仞一點都不好,就是個純惡人!
“父皇!別讓兒臣去戶部了、父皇!”
安王進了禦書房看都不看就“噗通”一下跪地上了,結結實實、板板正正。
正要往外走的晏世清:“……”
他默默的側身站到一邊。
剛才安王直接跪他麵前了,這可不是他能受的起的。
安王指著自己眼下烏青道:“父皇,兒臣就是個扶不上牆的,別硬扶了成麽?那郝仞就是農戶家的騾子,能沒日沒夜的拉磨!
夜裏兒臣都睡著了,他居然還帶著公文敲門!兒臣說了有事明天說、明天說!他說今日事今日畢,他不是今日畢,他是要兒臣的命啊!父皇!”
晏世清想起下朝時安王避郝仞如毒蠍的樣子,偏頭強掩笑意。
隆和帝點點桌子:“為了國事,鞠躬盡瘁,是當臣子的本分,你還叫起苦來了?”
安王苦哈哈道:“父皇,兒臣真不是那塊料啊!牛不喝水為何非要強按頭呢?那樣喝水會嗆到鼻孔裏的。”
晏世清躬身準備告退,他擔心再多待會,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隆和帝開口問他:“晏侍郎覺著,安王是否適合待在戶部?”
晏世清看了眼安王。
安王發出求救的眼神。
晏世清:“迴陛下,臣以為此事可遵從王爺意願。戶部便是大虞的錢袋子,王爺他王府的賬目都不清楚,被下人蒙騙了去……”
“是啊父皇!”安王連忙接道:“兒臣都被人欺瞞的那麽慘了,真不是管錢的料啊!”
隆和帝問:“那你覺得自己是哪塊料?”
安王心說當然是晏世清家的料。
他知道自己越是表現的對權勢不在意,父皇越不信。
愛信不信,反正他不要當騾子。
安王的神色無比認真:“兒臣,是當個富貴閑人的料。”
“皇室受天下人供養,不是讓你做富貴閑人的。”
隆和帝確實不信安王內心一點想法都沒有:“那你想去哪裏?”
安王期盼道:“兒臣可以隻在兵部麽?”
隆和帝沒有正麵迴答:“晏侍郎在兵部已有三年,可想去別處曆練曆練?”
安王忙道:“兒臣跟著晏侍郎一起曆練。”
隆和帝微微挑眉:“可朕,想讓他去戶部。”
安王無語的看著他:“……父皇,你上輩子一定是個漁夫,這是把兒臣當魚釣呢!”
晏世清想,那他是什麽,魚餌?
隆和帝望著安王:“說吧,去哪兒?”
安王抓到了漏洞,他得意道:“父皇,晏侍郎可還沒同意去戶部呢!”
晏世清對上安王的視線:……難不成,還想讓他抗旨?
安王不住的眨著眼睛,和郝仞共事真要命啊!
“哈哈哈!”
隆和帝單手支著下巴,笑了起來。
他想起自己還是皇子時,和晏啟相處的場景。
晏啟看著穩重,其實肚子裏鬼主意一堆,天不怕地不怕的。
結果他們二人的孩子,性格卻掉了個個。
安王頗有晏啟少年時的樣子。
“行了,不願意去就不去,你老實在兵部待著。”
安王誇讚的話就跟不要錢似的往外倒,聽的隆和帝直皺眉頭,擺手道:“行了行了,別說了,退下吧。”
兩人離開後,隆和帝搖搖頭:“這小子怎就這般喜歡黏著晏世清?”
福康公公笑嗬嗬的,皇帝還是皇子時,他就在皇帝身邊伺候著。
那個時候,皇帝對晏啟也很是依賴。
“從這方麵來說,安王殿下倒是最隨陛下。”
“老東西。”隆和帝點點福康公公,眼底帶著笑意。
忽的又問:“你說,安王當真不喜權勢?”
福康公公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他在安王眼中看不到對權勢的渴望。
“老奴想,陛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隆和帝:“你啊,油滑。”
福康公公躬身一笑。
隆和帝站起身來,背著手站在大殿門口,瞧著安王和晏世清漸行漸遠的身影:“朕留他宮中用膳、讓他在禦前看書教他馭人之術,又讓他去戶部、兵部做事。
換做旁人,早就想入非非了,他卻寵辱不驚。”
福康公公在隆和帝身邊,無聲的歎了口氣,輕聲說:“或許是因為從來不抱希望。”
不受寵的孩子,往往是最懂事的。
隆和帝沒有說話,想起自己曾經如履薄冰的日子。
他自認比先帝做的要好些,一碗水端的不平,但也不至於全傾向一人。
現在看來,也不比先帝強。
福康公公知道自己說的話在皇帝心中起了漣漪。
隨著皇帝身體逐漸好起來,思考和處理事情的方式,會有所改變的。
---
安王:你聽我解釋,我可以不哭的!相信我!
晏世清:好好好,我相信我相信
內心:【得哄好,免得他哭。】
安王:……我有讀心術,我真的不會隨便喝多了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