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安王:人家金屋藏嬌,晏世清挖坑埋我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以,讓彌悟睡在你的腦袋上。”
晏世清想安王害怕打雷應當是有原因的,不敢貿然開口問,擔心會觸碰到安王的傷疤。
“喵~”
聽到晏世清叫自己的名字,睡在兩人中間的彌悟叫了一聲。
安王摸索著摸摸彌悟的後背:“好主意,這樣不會太熱,還能擋住一部分雷聲。
這些年對雷聲我的害怕已經好很多了,就是到了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會止不住的害怕。
小時候不肯好好讀書,母妃一氣之下把我關了起來,恰巧那天電閃雷鳴的,屋裏沒有蠟燭、也沒有人,雨下了一夜、我也一夜沒合眼。”
晏家的父母長輩都是慈愛的,從不會強求孩子做什麽。
若是想玩不想讀書,那便先玩個夠,再看能不能靜下心來學。
實在學不進去的,總有別的路子可以走。
再不行,家中養著也是可以的。
隻要不出去為非作歹便可。
“聖人有雲……罷了,不說這些虛的。”
晏世清隔著被子拍了拍安王:“受到那樣的驚嚇,你隻是害怕打雷而不怕黑,已經很好了,以後若是天有雨意,你便來尋我。”
那要這麽說。
安王巴不得天天打雷下雨。
讓暴雨、讓電閃雷鳴來的更猛烈些!
“其實我也怕黑,但是你和彌悟在這,我就不怕,畢竟不是一個人,在王府裏睡覺我都點著蠟燭的。”
安王往晏世清那邊靠了靠,彌悟睡覺的位置受到擠壓,它不滿的用爪子按住安王的臉。
“喵。”
安王拉開被子讓彌悟鑽進去:“我日日往你府上跑,叫人看了去對你不好。這樣吧,我每天翻牆進來,你記得替我準備一床被子就行。”
別人是順杆爬,安王不需要杆子直接跳。
晏世清:“……啊?”
安王振振有詞:“不是說天有雨意就來找你嗎?這一陣子雨幾乎下個沒停,雖說打雷的日子不多吧,但也不少。”
晏世清聽出來了,安王就是不想一個人睡,他語氣裏隱隱含著笑意:“那我在屋底下挖個坑,你睡在裏麵就聽不見雷聲了。”
安王伸手拍了下晏世清:“好你個晏世清,人家是金屋藏嬌、你可倒好,挖坑埋我?”
說著,他自己先笑了起來。
兩人的笑聲裏夾雜著彌悟不滿的叫聲,像是不明白為什麽大晚上的兩個人不睡覺笑個不停。
-
時至立夏,正是農忙的開始時。
晏世清的大伯帶迴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衛城一帶,多地發生水患,地裏的莊稼才發芽,就被淹了。
晏世清皺眉:“陛下不是撥款要求疏通溝渠、加固堤壩?”
晏滿樓搖頭,憤憤道:“這一路下去,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道手,從指縫間漏出來的隻夠請幾個老翁去做做樣子!十個老翁嘴裏的牙加起來還沒有我一個人的多!”
人家田前腳淹,後腳城中糧商就開始漲價。
城中百姓遭了殃,糧食漲價了也隻能買。
“衛城的糧商、官府都是黑心肝的!我的糧食便宜他們便想將我的全部買下,我不賣,官府就上來查我!他們想強搶!
而且他們居然還派人去農戶家強行收糧!真是官字兩張口!”
晏滿樓把桌子拍的直響,氣得不行:“他們不是賺錢,他們是害人性命!虧得我有皇商的名號在、老二家的娃兒又在府城供職再加上去的時候老二從鏢局派了一隊人跟著,才沒叫那些人搶了糧食!”
晏世清萬沒想到今時今日,這些官員還敢如此明目張膽瞞報災情、層層盤剝:“我這就進宮,稟告陛下。”
晏滿樓喝口茶緩了口氣:“要我隨你一同進宮麽?我擔心寫信會被他們截胡,幹脆帶著人強行衝出城門。
迴來這一路上費了不少力氣才把人甩掉,估計他們也抵達京城在想辦法了。”
晏世清垂眸,晏家有不少人在江南做官,沒想到那些人還敢如此……
大伯歸京他們才得到消息,想必此前上報水患的折子都被半道劫下來了。
衛城太守乃是朱光祿的女婿,底下人敢這麽做,少不了他的授意。
安王端著茶杯思量著:“我估摸著,如果朱光祿已經得到了消息,他應該會大義滅親、摻衛城太守了,然後再找個頂罪的擔下所有的罪責,衛城太守最多落個失察之罪。”
晏滿樓:“那咱們……”
晏啟聽明白了:“大哥你不用出麵,恆安進宮一趟便可,正好將你帶迴來的東西獻於陛下,不用說江南的事情。”
晏滿樓很快也想通了:“好好好,就這麽辦。”
晏世清收拾收拾,便和安王一同進了宮。
一出府兩人便察覺到有人在暗中注視著這邊。
上了馬車,安王輕笑一聲:“尚書令若是知道咱們壓根沒打算說,不知道會是什麽神情。”
晏世清從吹起的車簾處看到兩個神情有異的人,一人繼續跟著,另一人調頭去的方向正是朱府。
他勾了勾唇:“大約,會氣的胡子都翹起來。”
晏世清讓無疾馬車不必趕的太快,免得朱光祿一把年紀了還得緊趕慢趕。
要尊老。
兩人前腳進宮見了隆和帝,話才起個頭,便有宮人通傳尚書令朱光祿求見。
隆和帝瞧著眼前兩人,似乎在打著什麽小九九——尤其是安王,聽見宮人通傳時笑的有些賊。
朱光祿進來後,匆匆的看了眼神情嚴肅的晏世清和安王。
撩開衣袍就跪下:“陛下,臣有本奏!衛城太守祝對遊禦下不力,其轄內縣城突發水災,下屬官員膽大包天瞞報實情。
又官商勾結,哄抬糧價,致使民生困苦,怨聲載道。而祝對遊竟遲遲未能察覺,實在是有負聖上厚望!懇請陛下明察,治其失察之罪,以正綱紀,安民心!”
隆和帝合上奏折,臉色沉了下去:“你說什麽?朕不是命令加固堤壩、開挖溝渠麽,怎麽還會發生水患?”
朱光祿一聽,覺出不對味來。
皇帝不知道?
再看晏世清和安王也是一臉驚訝的神情。
他們也不知?!
朱光祿險些一口氣提不上來,下人分明說晏滿樓迴了晏府,之後晏世清和安王帶了個木盒子神色匆匆的往皇宮的方向來。
難道不是來呈上證據的?
衛城來人可是說晏滿樓查到了什麽證據,一路上護的死死的!
朱光祿的視線落在安王手上的木盒上。
晏世清想安王害怕打雷應當是有原因的,不敢貿然開口問,擔心會觸碰到安王的傷疤。
“喵~”
聽到晏世清叫自己的名字,睡在兩人中間的彌悟叫了一聲。
安王摸索著摸摸彌悟的後背:“好主意,這樣不會太熱,還能擋住一部分雷聲。
這些年對雷聲我的害怕已經好很多了,就是到了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會止不住的害怕。
小時候不肯好好讀書,母妃一氣之下把我關了起來,恰巧那天電閃雷鳴的,屋裏沒有蠟燭、也沒有人,雨下了一夜、我也一夜沒合眼。”
晏家的父母長輩都是慈愛的,從不會強求孩子做什麽。
若是想玩不想讀書,那便先玩個夠,再看能不能靜下心來學。
實在學不進去的,總有別的路子可以走。
再不行,家中養著也是可以的。
隻要不出去為非作歹便可。
“聖人有雲……罷了,不說這些虛的。”
晏世清隔著被子拍了拍安王:“受到那樣的驚嚇,你隻是害怕打雷而不怕黑,已經很好了,以後若是天有雨意,你便來尋我。”
那要這麽說。
安王巴不得天天打雷下雨。
讓暴雨、讓電閃雷鳴來的更猛烈些!
“其實我也怕黑,但是你和彌悟在這,我就不怕,畢竟不是一個人,在王府裏睡覺我都點著蠟燭的。”
安王往晏世清那邊靠了靠,彌悟睡覺的位置受到擠壓,它不滿的用爪子按住安王的臉。
“喵。”
安王拉開被子讓彌悟鑽進去:“我日日往你府上跑,叫人看了去對你不好。這樣吧,我每天翻牆進來,你記得替我準備一床被子就行。”
別人是順杆爬,安王不需要杆子直接跳。
晏世清:“……啊?”
安王振振有詞:“不是說天有雨意就來找你嗎?這一陣子雨幾乎下個沒停,雖說打雷的日子不多吧,但也不少。”
晏世清聽出來了,安王就是不想一個人睡,他語氣裏隱隱含著笑意:“那我在屋底下挖個坑,你睡在裏麵就聽不見雷聲了。”
安王伸手拍了下晏世清:“好你個晏世清,人家是金屋藏嬌、你可倒好,挖坑埋我?”
說著,他自己先笑了起來。
兩人的笑聲裏夾雜著彌悟不滿的叫聲,像是不明白為什麽大晚上的兩個人不睡覺笑個不停。
-
時至立夏,正是農忙的開始時。
晏世清的大伯帶迴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衛城一帶,多地發生水患,地裏的莊稼才發芽,就被淹了。
晏世清皺眉:“陛下不是撥款要求疏通溝渠、加固堤壩?”
晏滿樓搖頭,憤憤道:“這一路下去,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道手,從指縫間漏出來的隻夠請幾個老翁去做做樣子!十個老翁嘴裏的牙加起來還沒有我一個人的多!”
人家田前腳淹,後腳城中糧商就開始漲價。
城中百姓遭了殃,糧食漲價了也隻能買。
“衛城的糧商、官府都是黑心肝的!我的糧食便宜他們便想將我的全部買下,我不賣,官府就上來查我!他們想強搶!
而且他們居然還派人去農戶家強行收糧!真是官字兩張口!”
晏滿樓把桌子拍的直響,氣得不行:“他們不是賺錢,他們是害人性命!虧得我有皇商的名號在、老二家的娃兒又在府城供職再加上去的時候老二從鏢局派了一隊人跟著,才沒叫那些人搶了糧食!”
晏世清萬沒想到今時今日,這些官員還敢如此明目張膽瞞報災情、層層盤剝:“我這就進宮,稟告陛下。”
晏滿樓喝口茶緩了口氣:“要我隨你一同進宮麽?我擔心寫信會被他們截胡,幹脆帶著人強行衝出城門。
迴來這一路上費了不少力氣才把人甩掉,估計他們也抵達京城在想辦法了。”
晏世清垂眸,晏家有不少人在江南做官,沒想到那些人還敢如此……
大伯歸京他們才得到消息,想必此前上報水患的折子都被半道劫下來了。
衛城太守乃是朱光祿的女婿,底下人敢這麽做,少不了他的授意。
安王端著茶杯思量著:“我估摸著,如果朱光祿已經得到了消息,他應該會大義滅親、摻衛城太守了,然後再找個頂罪的擔下所有的罪責,衛城太守最多落個失察之罪。”
晏滿樓:“那咱們……”
晏啟聽明白了:“大哥你不用出麵,恆安進宮一趟便可,正好將你帶迴來的東西獻於陛下,不用說江南的事情。”
晏滿樓很快也想通了:“好好好,就這麽辦。”
晏世清收拾收拾,便和安王一同進了宮。
一出府兩人便察覺到有人在暗中注視著這邊。
上了馬車,安王輕笑一聲:“尚書令若是知道咱們壓根沒打算說,不知道會是什麽神情。”
晏世清從吹起的車簾處看到兩個神情有異的人,一人繼續跟著,另一人調頭去的方向正是朱府。
他勾了勾唇:“大約,會氣的胡子都翹起來。”
晏世清讓無疾馬車不必趕的太快,免得朱光祿一把年紀了還得緊趕慢趕。
要尊老。
兩人前腳進宮見了隆和帝,話才起個頭,便有宮人通傳尚書令朱光祿求見。
隆和帝瞧著眼前兩人,似乎在打著什麽小九九——尤其是安王,聽見宮人通傳時笑的有些賊。
朱光祿進來後,匆匆的看了眼神情嚴肅的晏世清和安王。
撩開衣袍就跪下:“陛下,臣有本奏!衛城太守祝對遊禦下不力,其轄內縣城突發水災,下屬官員膽大包天瞞報實情。
又官商勾結,哄抬糧價,致使民生困苦,怨聲載道。而祝對遊竟遲遲未能察覺,實在是有負聖上厚望!懇請陛下明察,治其失察之罪,以正綱紀,安民心!”
隆和帝合上奏折,臉色沉了下去:“你說什麽?朕不是命令加固堤壩、開挖溝渠麽,怎麽還會發生水患?”
朱光祿一聽,覺出不對味來。
皇帝不知道?
再看晏世清和安王也是一臉驚訝的神情。
他們也不知?!
朱光祿險些一口氣提不上來,下人分明說晏滿樓迴了晏府,之後晏世清和安王帶了個木盒子神色匆匆的往皇宮的方向來。
難道不是來呈上證據的?
衛城來人可是說晏滿樓查到了什麽證據,一路上護的死死的!
朱光祿的視線落在安王手上的木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