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安王:學個變臉術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朝。
朱萬遼在朱光祿的眼神催促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站出來。
他摘下官帽跪下道:“陛下,衛城太守祝對遊,欺下瞞上、中飽私囊,臣為當初的極力舉薦之舉倍感羞愧,臣識人不清、導致衛城百姓受災受苦,今日臣自請辭官!還望諸位大臣能以臣為戒,擦亮眼睛切莫識人不清!”
安王斜眼向下看著朱萬遼,演技不如他爹朱光祿,說的是陳詞激昂、痛心疾首的,表情不到位,還透著些不情願。
就差被把“陛下,臣就說說而已,您可千萬別當真”寫在臉上。
反正朱萬遼臉大,字多也能寫的下。
隆和帝點了點扶手,意味深長道:“衛城在押罪員尚未審訊,且知人知麵不知心,愛卿不必如此自責。”
朱萬遼鬆了口氣,皇帝不允就好:“陛下,臣——”
隆和帝話鋒一轉:“但你有一點說的對,確實要引以為戒,應當選賢任能而非任人唯親。”
安王咧著嘴無聲的笑。
隆和帝將話引到他身上:“安王,你認為是否應當準許朱中丞辭官?”
安王笑容一斂。
不是,正看戲呢,幹嘛突然把他趕上台開嗓唱戲啊?
安王故作沉思:“父皇,兒臣以為人嘛,總有看走眼的時候,那祝對遊一看就是會裝的。父皇你如果真想起到警戒作用,給中丞大人挪個位置便是,小懲大誡嘛!”
隆和帝:“挪去哪裏?”
安王:“父皇,這事得由您定啊!”
隆和帝:“朕要聽你的意見。”
朱萬遼心都懸到嗓子眼,生怕安王說出什麽去打掃豬圈的話來。
安王故作為難的想了半天,視線從朱萬遼掃到朱光祿,最終落迴到皇帝麵上。
“父皇,中丞大人學識淵博,不如去國子監做太學博士吧!”
素來不常開口的賢王,低語了一句:“如此倒是沒有浪費中丞的學識。”
安王略挑了下眉毛。
呦,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太學博士,正六品上。
朱萬遼瞬間捏緊了手中的玉笏,官職降了不說,還要歸晏啟管?
他立馬看向自己的父親。
朱光祿閉上眼睛,皇帝問安王意見的時候,他就知道安王的決定就是皇帝的決定了。
好在隻是讓出一個禦史中丞的位置。
他門生眾多,隨便讓一人頂上便是。
隆和帝略一思索,便道:“可。”
隨後,他當即提拔了一個今年春闈選拔出來的人才,此人是晏啟的學生。
朱光祿麵上不顯,心中騰起憂慮來。
朱萬遼的臉色很難看,國子監說白了就是晏啟的地盤,他在別處的話,旁人因著父親的關係定會客客氣氣的、甚至可能還會奉承巴結他。
但晏啟肯定不會,尤其是他現在站到了安王一方!
下了朝,朱萬遼走到朱光祿身邊,想要說些什麽。
福康公公小跑過來:“朱大人,陛下有請。”
安王拉了下晏世清的袖子,衝他努努嘴:父皇要去安朱光祿的心了。
寬大的袖子擋住了手,晏世清悄悄拍了下安王的手背,示意他別表現的太明顯,免得陛下見了又把火往他這兒引。
方才朱萬遼辭官一事,晏世清看的分明,隆和帝本要開口的,結果視線落在安王臉上後,頓了頓,才問安王意見的。
“安王殿下留步。”
福康公公又略提高了聲音叫住安王,跑過來笑容滿麵:“王爺,陛下有請,陛下說若是晏侍郎無事,也可一同前往。”
晏世清:……
安王拉住晏世清的袖子笑眯眯的問:“晏侍郎無事吧?”
晏世清看著自己袖子上的手,無奈道:“無事。”
安王和朱萬遼迎麵相遇,擦身而過時。
朱萬遼的眼神像是想將安王的肉剜下來似的。
安王恍若未覺,大聲道:“朱中丞——哦不,朱博士,你怎麽這樣看著本王?瞧著眼睛似乎有些問題啊!”
朱萬遼反應不及,周圍聽見聲兒的都看了過來。
朱光祿見了心中暗罵一聲“蠢貨!”
說了多少次,在外切勿喜怒於形色!
朱光祿感覺一陣疲憊,他這兒子年輕的時候尚且沉穩,原來都是裝的。
這些年皇帝身子見差,朱家權勢漸盛,便忘了形!
-
禦書房。
隆和帝給三人賜座、看茶。
“有件事情,朕認為應當告知愛卿。”
安王豎起耳朵,好奇是什麽事情。
他聽見皇帝說:“安王,你將祝對遊孩子的事情,說於尚書令聽。”
安王想了想:“父皇你是說,朱大人外孫其實不是親外孫的事情?”
“什麽?!”
朱光祿反應很大,坐直了身子:“王爺此話何意?”
裝的真像那麽迴事嘿。
安王心說朱萬遼但凡有朱光祿一半會裝,朱光祿做夢都能笑醒吧。
朱光祿裝,安王也跟著裝:“尚書令還不知道呢?你女兒養在膝下的孩子不是她和祝對遊的!她給別人養孩子呢!”
朱光祿張了張嘴,震驚、震怒、痛心疾首,麵上的神情複雜到安王都數不出來。
安王心中暗下決心,他也要學會朱光祿的變臉術!
以後可以變給晏世清看,逗他開心~
朱光祿抖著嘴唇半晌才說了一句話:“他、他……陛下!老臣請求見他一麵,當麵質問他為何要如此對老臣捧在手心裏的珍珠!”
還捧在手心裏的珍珠。
安王撇了下嘴,誰家好人把自己的珍珠嫁給一頭真豬啊?
隆和帝頷首:“可以,尚書令年紀大了,切勿動大怒,祝對遊所作所為自當由大虞律法來處置他。”
他轉而對安王和晏世清說:“此事不要外傳。”
安王無所謂的點頭:“放心吧父皇,兒臣和晏侍郎都不是愛嚼舌根子的,說白了此事最無辜的就是替人養子的朱氏,她不知情反而是好事。”
朱光祿一副老淚縱橫、感恩戴德的樣子:“老臣多謝陛下、謝過王爺、晏侍郎。”
隆和帝抬手:“你去見祝對遊吧,天牢陰冷,切莫久待,另外寬慰寬慰朱萬遼,且在國子監好生做太學博士、磨磨性子,來日朕還有重用。”
朱光祿:“是,謝陛下。”
他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算是落地了。
皇帝私下說這事,還不許外傳,其實就是在告訴他。
衛城的事情不會追究到朱家。
同時也在提點他,朱萬遼目前的性子難當大用。
朱光祿剛退到門口,泰剛就怒氣衝衝的衝了過來,粗聲粗氣道:“勞煩公公通報,臣泰剛求見!”
朱萬遼在朱光祿的眼神催促之下,心不甘情不願的站出來。
他摘下官帽跪下道:“陛下,衛城太守祝對遊,欺下瞞上、中飽私囊,臣為當初的極力舉薦之舉倍感羞愧,臣識人不清、導致衛城百姓受災受苦,今日臣自請辭官!還望諸位大臣能以臣為戒,擦亮眼睛切莫識人不清!”
安王斜眼向下看著朱萬遼,演技不如他爹朱光祿,說的是陳詞激昂、痛心疾首的,表情不到位,還透著些不情願。
就差被把“陛下,臣就說說而已,您可千萬別當真”寫在臉上。
反正朱萬遼臉大,字多也能寫的下。
隆和帝點了點扶手,意味深長道:“衛城在押罪員尚未審訊,且知人知麵不知心,愛卿不必如此自責。”
朱萬遼鬆了口氣,皇帝不允就好:“陛下,臣——”
隆和帝話鋒一轉:“但你有一點說的對,確實要引以為戒,應當選賢任能而非任人唯親。”
安王咧著嘴無聲的笑。
隆和帝將話引到他身上:“安王,你認為是否應當準許朱中丞辭官?”
安王笑容一斂。
不是,正看戲呢,幹嘛突然把他趕上台開嗓唱戲啊?
安王故作沉思:“父皇,兒臣以為人嘛,總有看走眼的時候,那祝對遊一看就是會裝的。父皇你如果真想起到警戒作用,給中丞大人挪個位置便是,小懲大誡嘛!”
隆和帝:“挪去哪裏?”
安王:“父皇,這事得由您定啊!”
隆和帝:“朕要聽你的意見。”
朱萬遼心都懸到嗓子眼,生怕安王說出什麽去打掃豬圈的話來。
安王故作為難的想了半天,視線從朱萬遼掃到朱光祿,最終落迴到皇帝麵上。
“父皇,中丞大人學識淵博,不如去國子監做太學博士吧!”
素來不常開口的賢王,低語了一句:“如此倒是沒有浪費中丞的學識。”
安王略挑了下眉毛。
呦,太陽打西邊兒出來了?
太學博士,正六品上。
朱萬遼瞬間捏緊了手中的玉笏,官職降了不說,還要歸晏啟管?
他立馬看向自己的父親。
朱光祿閉上眼睛,皇帝問安王意見的時候,他就知道安王的決定就是皇帝的決定了。
好在隻是讓出一個禦史中丞的位置。
他門生眾多,隨便讓一人頂上便是。
隆和帝略一思索,便道:“可。”
隨後,他當即提拔了一個今年春闈選拔出來的人才,此人是晏啟的學生。
朱光祿麵上不顯,心中騰起憂慮來。
朱萬遼的臉色很難看,國子監說白了就是晏啟的地盤,他在別處的話,旁人因著父親的關係定會客客氣氣的、甚至可能還會奉承巴結他。
但晏啟肯定不會,尤其是他現在站到了安王一方!
下了朝,朱萬遼走到朱光祿身邊,想要說些什麽。
福康公公小跑過來:“朱大人,陛下有請。”
安王拉了下晏世清的袖子,衝他努努嘴:父皇要去安朱光祿的心了。
寬大的袖子擋住了手,晏世清悄悄拍了下安王的手背,示意他別表現的太明顯,免得陛下見了又把火往他這兒引。
方才朱萬遼辭官一事,晏世清看的分明,隆和帝本要開口的,結果視線落在安王臉上後,頓了頓,才問安王意見的。
“安王殿下留步。”
福康公公又略提高了聲音叫住安王,跑過來笑容滿麵:“王爺,陛下有請,陛下說若是晏侍郎無事,也可一同前往。”
晏世清:……
安王拉住晏世清的袖子笑眯眯的問:“晏侍郎無事吧?”
晏世清看著自己袖子上的手,無奈道:“無事。”
安王和朱萬遼迎麵相遇,擦身而過時。
朱萬遼的眼神像是想將安王的肉剜下來似的。
安王恍若未覺,大聲道:“朱中丞——哦不,朱博士,你怎麽這樣看著本王?瞧著眼睛似乎有些問題啊!”
朱萬遼反應不及,周圍聽見聲兒的都看了過來。
朱光祿見了心中暗罵一聲“蠢貨!”
說了多少次,在外切勿喜怒於形色!
朱光祿感覺一陣疲憊,他這兒子年輕的時候尚且沉穩,原來都是裝的。
這些年皇帝身子見差,朱家權勢漸盛,便忘了形!
-
禦書房。
隆和帝給三人賜座、看茶。
“有件事情,朕認為應當告知愛卿。”
安王豎起耳朵,好奇是什麽事情。
他聽見皇帝說:“安王,你將祝對遊孩子的事情,說於尚書令聽。”
安王想了想:“父皇你是說,朱大人外孫其實不是親外孫的事情?”
“什麽?!”
朱光祿反應很大,坐直了身子:“王爺此話何意?”
裝的真像那麽迴事嘿。
安王心說朱萬遼但凡有朱光祿一半會裝,朱光祿做夢都能笑醒吧。
朱光祿裝,安王也跟著裝:“尚書令還不知道呢?你女兒養在膝下的孩子不是她和祝對遊的!她給別人養孩子呢!”
朱光祿張了張嘴,震驚、震怒、痛心疾首,麵上的神情複雜到安王都數不出來。
安王心中暗下決心,他也要學會朱光祿的變臉術!
以後可以變給晏世清看,逗他開心~
朱光祿抖著嘴唇半晌才說了一句話:“他、他……陛下!老臣請求見他一麵,當麵質問他為何要如此對老臣捧在手心裏的珍珠!”
還捧在手心裏的珍珠。
安王撇了下嘴,誰家好人把自己的珍珠嫁給一頭真豬啊?
隆和帝頷首:“可以,尚書令年紀大了,切勿動大怒,祝對遊所作所為自當由大虞律法來處置他。”
他轉而對安王和晏世清說:“此事不要外傳。”
安王無所謂的點頭:“放心吧父皇,兒臣和晏侍郎都不是愛嚼舌根子的,說白了此事最無辜的就是替人養子的朱氏,她不知情反而是好事。”
朱光祿一副老淚縱橫、感恩戴德的樣子:“老臣多謝陛下、謝過王爺、晏侍郎。”
隆和帝抬手:“你去見祝對遊吧,天牢陰冷,切莫久待,另外寬慰寬慰朱萬遼,且在國子監好生做太學博士、磨磨性子,來日朕還有重用。”
朱光祿:“是,謝陛下。”
他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算是落地了。
皇帝私下說這事,還不許外傳,其實就是在告訴他。
衛城的事情不會追究到朱家。
同時也在提點他,朱萬遼目前的性子難當大用。
朱光祿剛退到門口,泰剛就怒氣衝衝的衝了過來,粗聲粗氣道:“勞煩公公通報,臣泰剛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