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隆和帝:你沒長手?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隆和帝給福康公公使了個眼色。
福康公公高聲道:“陛下駕到——”
晏啟被這突然的一聲嚇了一跳。
福康公公和氣團團的笑道:“老奴這不是見著人就習慣叫喚上一句麽。”
晏啟心中奇怪,福康公公有這個習慣?
什麽時候養成的?
待走近,隆和帝見安王還緊挨著晏世清,不由出聲道:“在做什麽?”
安王迴頭:“(嚼嚼嚼)護皇、晏大楞,在次登西呢(父皇、晏大人,在吃東西呢)。”
這糕點也太糯了,粘牙還粘上顎。
安王可了勁兒的在嚼。
隆和帝鬆了口氣,是他看岔了。
還好,還好。
晏世清覺得這糕點非常適合隨身攜帶,專門給安王備著。
晏啟從隆和帝那裏得知安王夜裏往朱光祿屋裏放青蛙的事情,他對安王說:“王爺,咱們去抓青蛙、粘知了啊!”
晏世清不確定的看著自己的父親:“父親?”
安王知道,肯定是父皇把他昨晚幹的事情和晏啟說了。
他一拍手道:“走,白天粘知了,晚上抓青蛙!之前我怎麽沒想到還有知了呢,不愧是晏大人啊!”
晏世清看著兩個心照不宣露出些許壞笑的人,生出一種安王確實更像是父親孩子的感覺——
看在如此相像的份上,待父親知道他與安王的關係後,安王應該就不用下水掛魚了吧?
安王和晏啟開始製作粘知了的工具。
晏世清看著晏啟熟練的做好兩根粘杆,他都不知道父親還會做這個。
隆和帝看著晏啟熟練的粘知了,對晏世清說:“不必覺得驚訝,文翰會的東西可多了,餿主意也多。
你出生的時候朝堂穩定,你母親希望教出一個端方君子,他便收斂了心性。
說起來,文翰確實將你教的很好。”
晏世清頷首:“父親教臣的時候,總是慢慢引導臣自己去思考,若臣有不同的見解也不會一味的否定。”
“那是因為你是他的兒子。”
隆和帝其實還有一堆奏折沒看,昨兒又從京城加急送來了一批折子。
可今日,他就是想偷點閑。
見晏世清不解的看過來。
隆和帝淡笑:“他年輕的時候,與他見解不同者,會被打到見解一致。”
晏世清:“……啊?”
皇帝說的是他父親?
隆和帝隨口問起:“你的小弟現在如何?”
晏世清還有一個十九歲的弟弟一個十六歲的妹妹,妹妹已經出嫁,至於弟弟嘛——
用晏啟怨氣十足的話來說就是【那就是山裏的猴兒!家裏關不住啊!】
晏世清道:“還是老樣子,山南水北的跑,有時候一年都不著一次家。”
小弟年歲不大,膽子不小。
十二歲就開始跟著二伯晏林走鏢。
十五歲開始自己揣著點錢就四處海跑。
若非晏家時不時能收到點他寄迴來的東西,幾乎都要忘了晏家還有這麽個人。
隆和帝坐在樹下,看安王和晏啟忙活。
如果安王真的對晏世清是那種心思,最後也確實兩情相悅了,晏啟這一房好歹還有個能延續香火的。
隆和帝自詡看人看事很準。
但安王對晏世清究竟是怎樣的情感,他拿不定——每當他覺得是的時候,安王總能讓他否定自己的想法。
“陛下~”
一道嬌媚的聲音響起。
一名宮裝女子款款而來,是皇帝新封的蘇昭儀。
“臣妾見過陛下、晏侍郎。”
隆和帝的視線掃過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來夏宮後,身子可舒適些?”
蘇昭儀坐在隆和帝身側,柔柔一笑:“好多了,夏宮涼爽,東西也能吃下了。”
隆和帝點頭:“嗯,那就好。”
蘇昭儀看著看著在不遠處樹下忙活的兩人,眼中透著懷念的神色:“臣妾小時候,也跟著家中的哥哥粘知了、捉泥鰍,跟個皮猴似的上躥下跳。”
隆和帝拍拍她的手背:“待迴京,你的月份也就大了,可召你母親進宮照顧。”
蘇昭儀麵露喜色:“謝陛下恩典。”
隆和帝想起太醫說蘇昭儀這一胎多半是個男兒:“若生下來是個皇子,可以讓安王帶著他玩,小孩子皮實些長的好。”
蘇昭儀掩唇笑道:“若是男兒便跟著安王殿下爬高上低,若是女兒就由臣妾這個大皮猴帶著小皮猴上躥下跳。”
“哈哈哈!好!”
隆和帝笑的開懷。
安王和晏啟粘了不少知了,滿載而歸。
看見蘇昭儀簡單的行了個見麵禮。
安王一屁股坐在晏世清身邊,下巴墊在他的肩頭,噘著嘴:“給口茶喝。”
晏世清拿了個沒用過的茶杯倒上茶遞到安王手邊。
安王不為所動,繼續噘著嘴。
隆和帝沒好氣道:“你沒長手?”
安王噘著嘴道:“手累。”
晏世清也不好一直舉著,這樣更惹人注意,隻好將茶杯遞到安王嘴邊。
安王喝完砸不砸吧嘴:“好茶!”
晏啟也灌了兩杯茶:“好久沒粘知了了,其實夜裏粘更多。”
隻是天黑了還得去抓青蛙。
這些知了再加上青蛙,夠朱光祿喝一壺了。
喝一壺……
晏啟靈光一閃,又有了一個“好主意”。
蘇昭儀沒坐多久,她看出來晏啟似乎有話想說,便起身:“陛下,臣妾去別處轉轉,禦醫說多走動對孩子好。”
“去吧。”
隆和帝吩咐蘇昭儀身後跟著的宮人:“照顧好她。”
蘇昭儀走出一段路。
自幼同她一起長大、跟著她一起進宮的侍女撫竹示意其他人跟遠些。
撫竹低聲道:“娘娘,進宮前,夫人不是說……”
蘇昭儀抬手製止撫竹將話繼續說下去。
她進宮前,娘親曾說要與皇後打好關係,將來若是生了兒子也可多與太子親近,等太子登基,她家也可得到提攜。
蘇昭儀進宮後,根據自己的觀察,加上皇帝來夏宮沒有帶皇後。
她便有了自己的思量。
方才皇帝那句話,更是加重了她的猜測。
“忘記母親說的話,想辦法傳話迴京,不要跟朱家走的太近。”
蘇昭儀滿臉慈愛的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長大,旁的不多想。
依太子的品性,若是登基為帝,無論她生的是兒是女,怕是都得不到什麽好下場。
所以……
---
安王:兒臣表現的這麽明顯,父皇你居然看不出來?
隆和帝:太浮誇了
晏啟(突然冒出):這難道就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隆和帝(心虛移開視線):大概吧
福康公公高聲道:“陛下駕到——”
晏啟被這突然的一聲嚇了一跳。
福康公公和氣團團的笑道:“老奴這不是見著人就習慣叫喚上一句麽。”
晏啟心中奇怪,福康公公有這個習慣?
什麽時候養成的?
待走近,隆和帝見安王還緊挨著晏世清,不由出聲道:“在做什麽?”
安王迴頭:“(嚼嚼嚼)護皇、晏大楞,在次登西呢(父皇、晏大人,在吃東西呢)。”
這糕點也太糯了,粘牙還粘上顎。
安王可了勁兒的在嚼。
隆和帝鬆了口氣,是他看岔了。
還好,還好。
晏世清覺得這糕點非常適合隨身攜帶,專門給安王備著。
晏啟從隆和帝那裏得知安王夜裏往朱光祿屋裏放青蛙的事情,他對安王說:“王爺,咱們去抓青蛙、粘知了啊!”
晏世清不確定的看著自己的父親:“父親?”
安王知道,肯定是父皇把他昨晚幹的事情和晏啟說了。
他一拍手道:“走,白天粘知了,晚上抓青蛙!之前我怎麽沒想到還有知了呢,不愧是晏大人啊!”
晏世清看著兩個心照不宣露出些許壞笑的人,生出一種安王確實更像是父親孩子的感覺——
看在如此相像的份上,待父親知道他與安王的關係後,安王應該就不用下水掛魚了吧?
安王和晏啟開始製作粘知了的工具。
晏世清看著晏啟熟練的做好兩根粘杆,他都不知道父親還會做這個。
隆和帝看著晏啟熟練的粘知了,對晏世清說:“不必覺得驚訝,文翰會的東西可多了,餿主意也多。
你出生的時候朝堂穩定,你母親希望教出一個端方君子,他便收斂了心性。
說起來,文翰確實將你教的很好。”
晏世清頷首:“父親教臣的時候,總是慢慢引導臣自己去思考,若臣有不同的見解也不會一味的否定。”
“那是因為你是他的兒子。”
隆和帝其實還有一堆奏折沒看,昨兒又從京城加急送來了一批折子。
可今日,他就是想偷點閑。
見晏世清不解的看過來。
隆和帝淡笑:“他年輕的時候,與他見解不同者,會被打到見解一致。”
晏世清:“……啊?”
皇帝說的是他父親?
隆和帝隨口問起:“你的小弟現在如何?”
晏世清還有一個十九歲的弟弟一個十六歲的妹妹,妹妹已經出嫁,至於弟弟嘛——
用晏啟怨氣十足的話來說就是【那就是山裏的猴兒!家裏關不住啊!】
晏世清道:“還是老樣子,山南水北的跑,有時候一年都不著一次家。”
小弟年歲不大,膽子不小。
十二歲就開始跟著二伯晏林走鏢。
十五歲開始自己揣著點錢就四處海跑。
若非晏家時不時能收到點他寄迴來的東西,幾乎都要忘了晏家還有這麽個人。
隆和帝坐在樹下,看安王和晏啟忙活。
如果安王真的對晏世清是那種心思,最後也確實兩情相悅了,晏啟這一房好歹還有個能延續香火的。
隆和帝自詡看人看事很準。
但安王對晏世清究竟是怎樣的情感,他拿不定——每當他覺得是的時候,安王總能讓他否定自己的想法。
“陛下~”
一道嬌媚的聲音響起。
一名宮裝女子款款而來,是皇帝新封的蘇昭儀。
“臣妾見過陛下、晏侍郎。”
隆和帝的視線掃過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來夏宮後,身子可舒適些?”
蘇昭儀坐在隆和帝身側,柔柔一笑:“好多了,夏宮涼爽,東西也能吃下了。”
隆和帝點頭:“嗯,那就好。”
蘇昭儀看著看著在不遠處樹下忙活的兩人,眼中透著懷念的神色:“臣妾小時候,也跟著家中的哥哥粘知了、捉泥鰍,跟個皮猴似的上躥下跳。”
隆和帝拍拍她的手背:“待迴京,你的月份也就大了,可召你母親進宮照顧。”
蘇昭儀麵露喜色:“謝陛下恩典。”
隆和帝想起太醫說蘇昭儀這一胎多半是個男兒:“若生下來是個皇子,可以讓安王帶著他玩,小孩子皮實些長的好。”
蘇昭儀掩唇笑道:“若是男兒便跟著安王殿下爬高上低,若是女兒就由臣妾這個大皮猴帶著小皮猴上躥下跳。”
“哈哈哈!好!”
隆和帝笑的開懷。
安王和晏啟粘了不少知了,滿載而歸。
看見蘇昭儀簡單的行了個見麵禮。
安王一屁股坐在晏世清身邊,下巴墊在他的肩頭,噘著嘴:“給口茶喝。”
晏世清拿了個沒用過的茶杯倒上茶遞到安王手邊。
安王不為所動,繼續噘著嘴。
隆和帝沒好氣道:“你沒長手?”
安王噘著嘴道:“手累。”
晏世清也不好一直舉著,這樣更惹人注意,隻好將茶杯遞到安王嘴邊。
安王喝完砸不砸吧嘴:“好茶!”
晏啟也灌了兩杯茶:“好久沒粘知了了,其實夜裏粘更多。”
隻是天黑了還得去抓青蛙。
這些知了再加上青蛙,夠朱光祿喝一壺了。
喝一壺……
晏啟靈光一閃,又有了一個“好主意”。
蘇昭儀沒坐多久,她看出來晏啟似乎有話想說,便起身:“陛下,臣妾去別處轉轉,禦醫說多走動對孩子好。”
“去吧。”
隆和帝吩咐蘇昭儀身後跟著的宮人:“照顧好她。”
蘇昭儀走出一段路。
自幼同她一起長大、跟著她一起進宮的侍女撫竹示意其他人跟遠些。
撫竹低聲道:“娘娘,進宮前,夫人不是說……”
蘇昭儀抬手製止撫竹將話繼續說下去。
她進宮前,娘親曾說要與皇後打好關係,將來若是生了兒子也可多與太子親近,等太子登基,她家也可得到提攜。
蘇昭儀進宮後,根據自己的觀察,加上皇帝來夏宮沒有帶皇後。
她便有了自己的思量。
方才皇帝那句話,更是加重了她的猜測。
“忘記母親說的話,想辦法傳話迴京,不要跟朱家走的太近。”
蘇昭儀滿臉慈愛的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長大,旁的不多想。
依太子的品性,若是登基為帝,無論她生的是兒是女,怕是都得不到什麽好下場。
所以……
---
安王:兒臣表現的這麽明顯,父皇你居然看不出來?
隆和帝:太浮誇了
晏啟(突然冒出):這難道就是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隆和帝(心虛移開視線):大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