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隆和帝:拳頭硬了,想打孩子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定是安王幹的!”
朱光祿加重了肯定的語氣,他將之前太子被小商子指認一事和安王更換夏宮人手的事情聯係起來,心中惶然:
安王何時有這麽大的本事、有如此多本事大的幕僚了?
朱光祿起身在自己的櫃子裏翻找,找到一塊和傳信人拿出來十分相似的玉佩,隻是細看會發現自己櫃子裏這個做工要粗糙一些。
顯然是被掉包了。
不,或許是晏啟的人幹的。
晏啟本就有從龍之功,本事不小。
朱光祿猛地站起來打開門看了眼外麵,又走到窗戶那裏打開向外看。
確定沒有人,他快步走到送信人身邊,低聲道:“你立刻快馬加鞭傳信迴去,務必在陛下歸京之前用新的謠言掩蓋現在的。
就說——就說安王有龍陽之好,和晏世清是斷袖分桃的關係。
你帶老夫的口信給朱萬遼,讓他務必約束好朱百詞和朱武勞!”
“是,老爺放心。”
送信人離開,朱光祿坐在燭火邊,眉頭皺的能夾死蚊子。
暗衛將話傳到隆和帝耳中。
隆和帝淡淡道:“不必理會,京城的謠言他掩蓋不了的,至於他要傳的本就是事實。”
京城的事情,隆和帝已經隱約知道是安王和晏世清做的了。
此舉正合他心意。
包括衛城送迴來的那封信。
暗衛退下。
隆和帝突然笑了下:“福康,你覺得幾個皇子中,誰最像朕?”
福康公公表示,這話有些難答。
肯定不能說都像,還有睿王這麽個“聰明蛋”呢。
福康公公心裏知道皇帝想聽到的是誰,但也不能直接隻說那一個。
“老奴鬥膽,說句不敬的話,諸位皇子都各有各的優秀,但真的論起來還是都比不上陛下的。
若非要說最像,老奴認為恭王和安王兩人結合一下,最像。恭王穩重、大氣,安王聰慧、待人率真坦誠、且有謀略。”
“率真坦誠?”
隆和帝嗤笑一聲:“分明是沒臉沒皮的潑皮無賴。”
福康公公知道此話不需要自己接,隻是跟著笑了兩聲。
隆和帝合上折子:“安王像朕,卻也不像。”
安王有一顆懂得愛人、甘心默默付出的心。
隆和帝自認是個無情之人,若真有心愛的人,必定會用盡手段去得到。
就像他想要至高無上的權力時,手足親情不值一提。
說到這一點,太子倒和他像,可太子雖心狠但人又蠢笨無比。
隆和帝有想過若晏世清是女子該有多好,轉念一想,那安王就無緣得見晏世清了。
罷了,江山穩固、後繼有人就行,剩下的兒孫自有兒孫福,隨他們去吧。
-
返程的時候,安王發現迴京的路和來時不同。
他展開地圖看了眼,眉梢微挑:“呦,有好戲看。”
晏世清看著安王手指點的地方:“你可知,這裏有什麽?”
他知道錦山被朱家強占的事情,但不知道太子為何要如此。
安王在晏世清耳邊低聲道:“底下有金礦。”
前世,他追查通敵信,無意間發現錦山底下有金礦的事情。
“當時太子已經登基了,那金礦成了朱家的私產。現在朱家財、勢都不如前世,陛下身體也大好,太子多半是心急了想私自冶煉金礦,用來招兵買馬、收買人心。”
晏世清了然:“期待此行。”
安王掀開車簾看向外麵:“騎馬麽?咱倆共乘一騎。”
晏世清無奈的看著他:“因著父親不信你我之事,你便越發的猖狂起來?”
安王笑眯眯的問:“騎不騎?我可以坐前麵哦~”
晏世清:“……各騎一匹馬吧。”
安王:“哥~哥~”
晏世清,敗。
妥協。
隆和帝聽到一陣馬蹄聲接近,緊接著便是安王的聲音:“父皇!”
他掀開車簾,看見晏世清和安王共乘一騎,安王窩在晏世清的懷裏笑眯眯的揮揮手。
隆和帝:“……你小子。”
這麽大一隻裝什麽小鳥依人!
皇帝的拳頭硬了。
安王一看皇帝臉色不對,拍拍晏世清的手:“咱們找晏大人玩去。”
晏世清對皇帝頷首:“臣告退。”
隨後調轉馬頭向後而去。
隆和帝氣笑了,他對福康公公說:“朕覺著晏世清被安王帶壞了。”
福康公公樂嗬嗬道:“陛下,兒孫繞膝鬧也是一大樂事啊。”
隆和帝扯了下嘴角是兒孫繞膝還是兒媳繞膝?
等等,以晏世清的身手,莫非安王才是……?
隆和帝突然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麽對不起好友晏啟了。
此時晏啟正慢悠悠的在隊伍靠後的地方,和刑部尚書騎著馬嘮著嗑。
刑部尚書提醒他向前看:“晏大人。”
晏世清驅馬過來:“父親,唐大人。”
安王抬爪子:“晏大人,唐大人。”
晏啟奇道:“王爺怎麽不坐馬車了?”
安王笑眯眯道:“馬車坐久了也悶,出來透透氣。”
晏啟點頭:“此處風景甚好,騎馬一路欣賞也是不錯。”
唐大人的關注點在他們二人騎一匹馬上,又聯想到聽到的各種說法,一下子腦子裏冒出來許多想法,視線忍不住往兩人身上掃。
安王恍若未覺的同晏啟說著話。
晏世清神色坦然,任由其打量,他和安王既是兩情相悅,沒有什麽需要避著人的。
說了會話,安王捏捏晏世清的手背:“咱們去找老八?”
晏世清哪能不知道安王想做什麽?
“好。”
晏啟也來了興致:“本官也去。”
唐大人不明所以,他叫住晏啟:“晏大人,且慢。”
晏啟揚起馬鞭正要抽,聞言放下馬鞭:“唐大人有何事要說麽?”
什麽事也比不上看熱鬧啊!
唐大人看了眼周遭各異的目光,壓低聲音道:“安王殿下和晏侍郎共乘一騎,這樣不妥吧?外麵都傳的風言風語了。”
晏啟上下打量著唐大人,聲音如常:“老唐,你什麽時候也人雲亦雲了?他倆是什麽關係,還有人能比本官更清楚?小孩子嘛,關係好點,天天黏著怎麽啦?”
周圍豎起耳朵聽的人,見晏啟說的坦蕩,也都疑惑起來。
也是,若晏世清和安王是那種關係,晏啟肯定不會放任不管的。
可是……
眾人心底不約而同的想法是:可是二十三和二十,能叫小孩子嗎?!
尋常人家像他們這般大的,娃兒都能在一起跑著玩了吧!
---
1.安王:本事大的幕僚竟是我自己!
晏啟:啊?還有我的份嗎?
2.唐大人:……眾人皆醒,唯你晏文翰醉著啊
晏啟:胡說!本官沒醉!
朱光祿加重了肯定的語氣,他將之前太子被小商子指認一事和安王更換夏宮人手的事情聯係起來,心中惶然:
安王何時有這麽大的本事、有如此多本事大的幕僚了?
朱光祿起身在自己的櫃子裏翻找,找到一塊和傳信人拿出來十分相似的玉佩,隻是細看會發現自己櫃子裏這個做工要粗糙一些。
顯然是被掉包了。
不,或許是晏啟的人幹的。
晏啟本就有從龍之功,本事不小。
朱光祿猛地站起來打開門看了眼外麵,又走到窗戶那裏打開向外看。
確定沒有人,他快步走到送信人身邊,低聲道:“你立刻快馬加鞭傳信迴去,務必在陛下歸京之前用新的謠言掩蓋現在的。
就說——就說安王有龍陽之好,和晏世清是斷袖分桃的關係。
你帶老夫的口信給朱萬遼,讓他務必約束好朱百詞和朱武勞!”
“是,老爺放心。”
送信人離開,朱光祿坐在燭火邊,眉頭皺的能夾死蚊子。
暗衛將話傳到隆和帝耳中。
隆和帝淡淡道:“不必理會,京城的謠言他掩蓋不了的,至於他要傳的本就是事實。”
京城的事情,隆和帝已經隱約知道是安王和晏世清做的了。
此舉正合他心意。
包括衛城送迴來的那封信。
暗衛退下。
隆和帝突然笑了下:“福康,你覺得幾個皇子中,誰最像朕?”
福康公公表示,這話有些難答。
肯定不能說都像,還有睿王這麽個“聰明蛋”呢。
福康公公心裏知道皇帝想聽到的是誰,但也不能直接隻說那一個。
“老奴鬥膽,說句不敬的話,諸位皇子都各有各的優秀,但真的論起來還是都比不上陛下的。
若非要說最像,老奴認為恭王和安王兩人結合一下,最像。恭王穩重、大氣,安王聰慧、待人率真坦誠、且有謀略。”
“率真坦誠?”
隆和帝嗤笑一聲:“分明是沒臉沒皮的潑皮無賴。”
福康公公知道此話不需要自己接,隻是跟著笑了兩聲。
隆和帝合上折子:“安王像朕,卻也不像。”
安王有一顆懂得愛人、甘心默默付出的心。
隆和帝自認是個無情之人,若真有心愛的人,必定會用盡手段去得到。
就像他想要至高無上的權力時,手足親情不值一提。
說到這一點,太子倒和他像,可太子雖心狠但人又蠢笨無比。
隆和帝有想過若晏世清是女子該有多好,轉念一想,那安王就無緣得見晏世清了。
罷了,江山穩固、後繼有人就行,剩下的兒孫自有兒孫福,隨他們去吧。
-
返程的時候,安王發現迴京的路和來時不同。
他展開地圖看了眼,眉梢微挑:“呦,有好戲看。”
晏世清看著安王手指點的地方:“你可知,這裏有什麽?”
他知道錦山被朱家強占的事情,但不知道太子為何要如此。
安王在晏世清耳邊低聲道:“底下有金礦。”
前世,他追查通敵信,無意間發現錦山底下有金礦的事情。
“當時太子已經登基了,那金礦成了朱家的私產。現在朱家財、勢都不如前世,陛下身體也大好,太子多半是心急了想私自冶煉金礦,用來招兵買馬、收買人心。”
晏世清了然:“期待此行。”
安王掀開車簾看向外麵:“騎馬麽?咱倆共乘一騎。”
晏世清無奈的看著他:“因著父親不信你我之事,你便越發的猖狂起來?”
安王笑眯眯的問:“騎不騎?我可以坐前麵哦~”
晏世清:“……各騎一匹馬吧。”
安王:“哥~哥~”
晏世清,敗。
妥協。
隆和帝聽到一陣馬蹄聲接近,緊接著便是安王的聲音:“父皇!”
他掀開車簾,看見晏世清和安王共乘一騎,安王窩在晏世清的懷裏笑眯眯的揮揮手。
隆和帝:“……你小子。”
這麽大一隻裝什麽小鳥依人!
皇帝的拳頭硬了。
安王一看皇帝臉色不對,拍拍晏世清的手:“咱們找晏大人玩去。”
晏世清對皇帝頷首:“臣告退。”
隨後調轉馬頭向後而去。
隆和帝氣笑了,他對福康公公說:“朕覺著晏世清被安王帶壞了。”
福康公公樂嗬嗬道:“陛下,兒孫繞膝鬧也是一大樂事啊。”
隆和帝扯了下嘴角是兒孫繞膝還是兒媳繞膝?
等等,以晏世清的身手,莫非安王才是……?
隆和帝突然覺得自己也不是那麽對不起好友晏啟了。
此時晏啟正慢悠悠的在隊伍靠後的地方,和刑部尚書騎著馬嘮著嗑。
刑部尚書提醒他向前看:“晏大人。”
晏世清驅馬過來:“父親,唐大人。”
安王抬爪子:“晏大人,唐大人。”
晏啟奇道:“王爺怎麽不坐馬車了?”
安王笑眯眯道:“馬車坐久了也悶,出來透透氣。”
晏啟點頭:“此處風景甚好,騎馬一路欣賞也是不錯。”
唐大人的關注點在他們二人騎一匹馬上,又聯想到聽到的各種說法,一下子腦子裏冒出來許多想法,視線忍不住往兩人身上掃。
安王恍若未覺的同晏啟說著話。
晏世清神色坦然,任由其打量,他和安王既是兩情相悅,沒有什麽需要避著人的。
說了會話,安王捏捏晏世清的手背:“咱們去找老八?”
晏世清哪能不知道安王想做什麽?
“好。”
晏啟也來了興致:“本官也去。”
唐大人不明所以,他叫住晏啟:“晏大人,且慢。”
晏啟揚起馬鞭正要抽,聞言放下馬鞭:“唐大人有何事要說麽?”
什麽事也比不上看熱鬧啊!
唐大人看了眼周遭各異的目光,壓低聲音道:“安王殿下和晏侍郎共乘一騎,這樣不妥吧?外麵都傳的風言風語了。”
晏啟上下打量著唐大人,聲音如常:“老唐,你什麽時候也人雲亦雲了?他倆是什麽關係,還有人能比本官更清楚?小孩子嘛,關係好點,天天黏著怎麽啦?”
周圍豎起耳朵聽的人,見晏啟說的坦蕩,也都疑惑起來。
也是,若晏世清和安王是那種關係,晏啟肯定不會放任不管的。
可是……
眾人心底不約而同的想法是:可是二十三和二十,能叫小孩子嗎?!
尋常人家像他們這般大的,娃兒都能在一起跑著玩了吧!
---
1.安王:本事大的幕僚竟是我自己!
晏啟:啊?還有我的份嗎?
2.唐大人:……眾人皆醒,唯你晏文翰醉著啊
晏啟:胡說!本官沒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