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安王:這個時候做個鵪鶉就好啦!
小侍郎重生後被戲精王爺叼迴家啦 作者:一斤鹹魚五斤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光祿下意識看向隆和帝——皇帝竟然無半點怒色?
“陛下!晏侍郎所言老臣一概不知啊!”
“這就奇怪了。”
安王匪夷所思道:“倒在王府門前那個人有問題、包括藏在本王府上的龍袍,都是父皇告知本王的。”
隆和帝瞥了他一眼:“你當真事先不知?”
安王“嘿嘿”一笑,握拳敲了下自己的腦袋:“多虧常況機警和父皇提前告知啊!父皇知道的,兒臣笨笨的不聰明呢!”
隆和帝置於案上的手不由得握成拳,有種想揍安王的衝動。
朱光祿一口氣差點喘不上來氣,皇帝知道?有人告密——還是皇帝派了龍鱗影衛盯著朱家?
什麽時候開始的?!
好在冬季交戰時間是朱武勞他們在西北就同蓿烏國商議好的,通敵賣國一事斷不能認。
朱光祿悔恨道:“陛下,是老臣糊塗,為讓太子順心便去設計陷害安王,老臣願以死謝罪!”
他心存僥幸,自己到底是太子和恭王的外祖,皇帝應該不會真的要了他的命。
朱家最近些年風頭確實太盛了。
隆和帝麵色沉靜:“不急。”
朱光祿稍鬆了口氣。
安王歪了歪腦袋:“想不到朱大人一把年紀了,卻還能如此天真,你怎麽就覺得父皇不知道你們朱家通敵賣國之事?”
朱光祿鬆下的氣又提了上來:“王爺何故非要攀扯朱家?皇後是朱家的女兒,與陛下育有三子,兩子尚存,老臣已經位及人臣,為何還要做出通敵賣國之事?”
“朕也很好奇。”
隆和帝將桌麵上的通敵信丟到朱光祿麵前——正是安王偽造朱光祿字跡寫的那一封,和京兆尹交給皇帝的那一封晏世清字跡的,內容極為相似。
“這是在祝對遊家發現的,朕一直壓著,想不到今日見著了另一封內容相似的。”
朱光祿匆匆掃了兩眼,脫口道:“陛下,這並非老臣所寫啊!”
恭王跟著一同去抄家的,難道不知道有這樣一封信的存在?
隆和帝看穿了朱光祿的心思,嘴角微揚:“恭王知道這封信的存在,愛卿可知他為何不說?朕還挺好奇的。”
朱光祿怔住,為何?
隆和帝:“看來你也不知道,那就問問當事人吧。”
恭王被帶了進來,看見跪在地上的朱光祿和一旁的朱百詞、朱武勞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又恢複平靜。
“兒臣參見父皇。”
“坐。”隆和帝開門見山道:“抄祝對遊家時,發現了一封信,你可知其內容?”
恭王搖頭:“不知。”
隆和帝又道:“你不曾向尚書令提及此事?”
恭王:“是,兒臣認為此事沒什麽好提的。”
朱百詞再也忍不住開口問:“殿下為何不提,就不擔心牽連到朱家麽!”
朱光祿也想知道原因,他清楚恭王的能力,若恭王想定是能提前看到信中的內容。
恭王看都沒看朱百詞,平靜道:“本王是父皇的兒子。”
言下之意:朱家與他何幹?
安王和晏世清咬耳朵:“我有一種三皇兄被朱家傷透了心的感覺。”
晏世清想,人情冷暖,恭王在朱家人身上是悉數體會到了。
被立為儲君時的前擁後唿,被廢除儲君之位後的門庭冷落。
朱光祿很想問恭王,難道就不擔心朱家落敗了會牽連到他麽?
他想問的,朱百詞問出來了。
恭王又重複了一遍:“本王是父皇的兒子。”
而且,以恭王對皇帝的了解,隻要他自己沒有參與其中,哪怕朱家、皇後合謀做出逼宮的事情來,他都不會受到牽連。
太子會有今天的境地,全怪他自己蠢。若太子能完美的算計所有人,且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即便手上沾了手足的血,隻要不做出賣國的事情,父皇都會誇他一句謀略過人。
不出恭王所料,隆和帝頗有興味的問了句:“朱家怎麽樣,為何會牽連到朕的皇子?尚書令,能否為朕解惑?”
朱光祿扯了下嘴角,露出一個難看的笑容:“朱百詞一介武夫,言辭不當,王爺是大虞的親王,朱家是大虞的臣子,僅此而已。”
頓了頓,他還是一口咬定:“陛下,朱家真的沒有做出通敵叛國的事情啊!”
隻要沒有確鑿的證據,通敵叛國一事斷不能認。
認了,那就是誅九族的事情。
就算皇帝命人盯著朱家,也不可能拿到朱家通敵的真實證據。
安王指著地上的信件:“朱大人,可看仔細了?”
朱光祿一口咬定:“看仔細了,絕對不是老夫寫的!”
晏世清彎腰將信撿起來:“朱大人可認得王拾?他已經全都招了”
朱光祿臉皮子猛的一緊,斬釘截鐵道:“不認得!”
王拾又聾又啞,就算他們抓到了也問不出來所以然!
安王笑眯眯的問:“那,朱大人想看看王拾的親筆口供都招了什麽嗎?”
他知道朱光祿在賭他們沒有確切證據,但是不好意思,他是重生的~
重生之前他已經查到了不少東西。
不過,太子也是重生的,好像沒什麽用哦~
哦,有點用,太子會自己氣自己,好讓別人看樂子。
在王拾的口供麵前,朱光祿依舊不願意承認:“陛下,老臣不認識王拾!這一切一定是針對朱家的陰謀,是刻意捏造的罪名、偽造的證據!”
安王若有所思道:“本王知道太子那死不認罪的性格隨誰了,隨的朱大人,怪不得一點都不像父皇——說起來,老八和皇後尚有三分像,和父皇倒是看不出哪裏像哎。”
安王就那麽隨口一說,卻見朱光祿的臉皮子猛的抽了下。
他立刻轉頭睜大眼睛看著皇帝:父皇!看到嗎?朱光祿這反應不對啊!
隆和帝自然是看到了,原是淡然看戲的神情一變,周身的氣勢壓的人抬不起頭來。
安王拉拉晏世清的袖子悄咪咪在恭王旁邊坐下,還不忘示意恭王不要出聲。
這個時候做個鵪鶉就好啦!
隆和帝站起來,走到朱光祿麵前,居高臨下的看著老態龍鍾的尚書令:“你可有想說的?”
---
安王:有的人重生呢,是有效重生,而某些人重生呢,是無效的,是吧?有~些~人~
“陛下!晏侍郎所言老臣一概不知啊!”
“這就奇怪了。”
安王匪夷所思道:“倒在王府門前那個人有問題、包括藏在本王府上的龍袍,都是父皇告知本王的。”
隆和帝瞥了他一眼:“你當真事先不知?”
安王“嘿嘿”一笑,握拳敲了下自己的腦袋:“多虧常況機警和父皇提前告知啊!父皇知道的,兒臣笨笨的不聰明呢!”
隆和帝置於案上的手不由得握成拳,有種想揍安王的衝動。
朱光祿一口氣差點喘不上來氣,皇帝知道?有人告密——還是皇帝派了龍鱗影衛盯著朱家?
什麽時候開始的?!
好在冬季交戰時間是朱武勞他們在西北就同蓿烏國商議好的,通敵賣國一事斷不能認。
朱光祿悔恨道:“陛下,是老臣糊塗,為讓太子順心便去設計陷害安王,老臣願以死謝罪!”
他心存僥幸,自己到底是太子和恭王的外祖,皇帝應該不會真的要了他的命。
朱家最近些年風頭確實太盛了。
隆和帝麵色沉靜:“不急。”
朱光祿稍鬆了口氣。
安王歪了歪腦袋:“想不到朱大人一把年紀了,卻還能如此天真,你怎麽就覺得父皇不知道你們朱家通敵賣國之事?”
朱光祿鬆下的氣又提了上來:“王爺何故非要攀扯朱家?皇後是朱家的女兒,與陛下育有三子,兩子尚存,老臣已經位及人臣,為何還要做出通敵賣國之事?”
“朕也很好奇。”
隆和帝將桌麵上的通敵信丟到朱光祿麵前——正是安王偽造朱光祿字跡寫的那一封,和京兆尹交給皇帝的那一封晏世清字跡的,內容極為相似。
“這是在祝對遊家發現的,朕一直壓著,想不到今日見著了另一封內容相似的。”
朱光祿匆匆掃了兩眼,脫口道:“陛下,這並非老臣所寫啊!”
恭王跟著一同去抄家的,難道不知道有這樣一封信的存在?
隆和帝看穿了朱光祿的心思,嘴角微揚:“恭王知道這封信的存在,愛卿可知他為何不說?朕還挺好奇的。”
朱光祿怔住,為何?
隆和帝:“看來你也不知道,那就問問當事人吧。”
恭王被帶了進來,看見跪在地上的朱光祿和一旁的朱百詞、朱武勞時,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又恢複平靜。
“兒臣參見父皇。”
“坐。”隆和帝開門見山道:“抄祝對遊家時,發現了一封信,你可知其內容?”
恭王搖頭:“不知。”
隆和帝又道:“你不曾向尚書令提及此事?”
恭王:“是,兒臣認為此事沒什麽好提的。”
朱百詞再也忍不住開口問:“殿下為何不提,就不擔心牽連到朱家麽!”
朱光祿也想知道原因,他清楚恭王的能力,若恭王想定是能提前看到信中的內容。
恭王看都沒看朱百詞,平靜道:“本王是父皇的兒子。”
言下之意:朱家與他何幹?
安王和晏世清咬耳朵:“我有一種三皇兄被朱家傷透了心的感覺。”
晏世清想,人情冷暖,恭王在朱家人身上是悉數體會到了。
被立為儲君時的前擁後唿,被廢除儲君之位後的門庭冷落。
朱光祿很想問恭王,難道就不擔心朱家落敗了會牽連到他麽?
他想問的,朱百詞問出來了。
恭王又重複了一遍:“本王是父皇的兒子。”
而且,以恭王對皇帝的了解,隻要他自己沒有參與其中,哪怕朱家、皇後合謀做出逼宮的事情來,他都不會受到牽連。
太子會有今天的境地,全怪他自己蠢。若太子能完美的算計所有人,且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即便手上沾了手足的血,隻要不做出賣國的事情,父皇都會誇他一句謀略過人。
不出恭王所料,隆和帝頗有興味的問了句:“朱家怎麽樣,為何會牽連到朕的皇子?尚書令,能否為朕解惑?”
朱光祿扯了下嘴角,露出一個難看的笑容:“朱百詞一介武夫,言辭不當,王爺是大虞的親王,朱家是大虞的臣子,僅此而已。”
頓了頓,他還是一口咬定:“陛下,朱家真的沒有做出通敵叛國的事情啊!”
隻要沒有確鑿的證據,通敵叛國一事斷不能認。
認了,那就是誅九族的事情。
就算皇帝命人盯著朱家,也不可能拿到朱家通敵的真實證據。
安王指著地上的信件:“朱大人,可看仔細了?”
朱光祿一口咬定:“看仔細了,絕對不是老夫寫的!”
晏世清彎腰將信撿起來:“朱大人可認得王拾?他已經全都招了”
朱光祿臉皮子猛的一緊,斬釘截鐵道:“不認得!”
王拾又聾又啞,就算他們抓到了也問不出來所以然!
安王笑眯眯的問:“那,朱大人想看看王拾的親筆口供都招了什麽嗎?”
他知道朱光祿在賭他們沒有確切證據,但是不好意思,他是重生的~
重生之前他已經查到了不少東西。
不過,太子也是重生的,好像沒什麽用哦~
哦,有點用,太子會自己氣自己,好讓別人看樂子。
在王拾的口供麵前,朱光祿依舊不願意承認:“陛下,老臣不認識王拾!這一切一定是針對朱家的陰謀,是刻意捏造的罪名、偽造的證據!”
安王若有所思道:“本王知道太子那死不認罪的性格隨誰了,隨的朱大人,怪不得一點都不像父皇——說起來,老八和皇後尚有三分像,和父皇倒是看不出哪裏像哎。”
安王就那麽隨口一說,卻見朱光祿的臉皮子猛的抽了下。
他立刻轉頭睜大眼睛看著皇帝:父皇!看到嗎?朱光祿這反應不對啊!
隆和帝自然是看到了,原是淡然看戲的神情一變,周身的氣勢壓的人抬不起頭來。
安王拉拉晏世清的袖子悄咪咪在恭王旁邊坐下,還不忘示意恭王不要出聲。
這個時候做個鵪鶉就好啦!
隆和帝站起來,走到朱光祿麵前,居高臨下的看著老態龍鍾的尚書令:“你可有想說的?”
---
安王:有的人重生呢,是有效重生,而某些人重生呢,是無效的,是吧?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