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天,清秋的清晨小山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陳氏早早就去淘米做飯,惠娘妯娌也相繼結伴而來加入忙碌。曉梅大赤赤的問:“娘,昨晚分家的事跟大哥聊的怎樣了?”
陳氏白了一眼,心想:“這老四媳婦還好知道是個沒心眼子的,一大早就惹人心情。不過這老大媳婦迴來確實家裏就熱鬧了”
惠娘伴母親多年身邊,有眼力見的。忙拉了一把曉梅小聲說:“梅子,你別大早上惹娘不痛快了,家裏大哥是讀書人,這些年家裏陽春水不沾的跟他談不出什麽的,這事得大嫂迴來。”
“噗呲!大哥都被大嫂抓破皮了,大嫂也不知道今天迴來嗎?迴來家裏就熱鬧了了”曉梅笑嗬嗬又說:“嫂子,我可是站你們這邊的呀!”
陳氏婆媳齊齊白眼。
陳氏莞爾一笑:“曉梅,你可悠著點吧,現在你們還沒成親沒孩子以後有了家庭孩子大點了,你也犯愁。”
曉梅也不軸就是單純想看熱鬧:“娘,您說的對!我往後多迴來孝敬您跟您身邊多學習。
惠娘接茬:“上午收下穀子,三姑娘也是定了匹香皂等著中秋送人 ,梅子你要家裏不忙,晚幾天迴去,我跟娘可需要你孝敬了”
陳氏也是肯定點頭。
曉梅:“我還沒過門呢?壓榨,妥妥的壓榨不要錢的工人是吧”
陳氏嗤笑:“誰自己姑娘家家的自己送上門,不使喚白不使喚。”
惠娘沒聽出打趣話意,忙道:“梅子,有你的一份,有你的一份,嫂子不是貪心的人。”
曉梅嗤笑:“嫂子大氣,比娘大氣。您休息著,這菜我來摘洗,主家太太怎麽能幹這種粗活 ,我就是個粗洗丫鬟盡管吩咐手腳麻利又聽話覺絕對不虧待您的工錢。”
搞怪的模樣惹的廚房都火熱。
男人也陸續起來,吃飽喝足出門幹活。陸大郎也不好睡下去,院子裏熱熱鬧鬧的給吵醒,也起來洗漱囫圇吃點換了身粗布衣跟兄弟一起出門。
村裏這點,趕著秋收的人田間地頭都是遇見都會打招唿。
“陸大郎也迴來幫忙了呀。有日子不瞧見你了,山河兄弟命真好呀,一家子兄弟幫襯,娘親舅舅也來的”陸甲村民。
“陸大郎,你家媳婦沒一起迴來呀?”陸乙婆子。
“大郎,你家明德兒秋收不迴來呀,我家孫子都迴來了,學堂不是有布置秋收課業嗎?你明德兒上月可是考上乙上了,比我孫子強多了”
陸山河嗬嗬笑臉。陸大郎也隻能賠笑應承,也不知道是這粗布衣久不穿,還是心裏膈應,渾身不自在。
到了地頭,望著忙碌的人群,秋風蕭瑟吹起陣陣金色稻浪不禁感歎:
漠漠金濤接遠天,農人刈穗走畦田。
銀鐮起落黃雲墜,箬笠浮沉碧浪穿。
足踏熏風身似燕,背灼炎日汗如泉。
倉糧粒粒皆辛苦,廩滿方得慶瑞年
好詩,我陸承義不愧是文豪。
劉謀兄弟讚道:大郎,大才。
文縐縐的怪好聽。
陸大郎暢意胸懷,走進泥濘的田埂,嘶凍腳,彎腰抱起大捆稻草扛肩上走去給打稻木桶脫粒 ,刺撓的稻草葉子粉塵割的脖子陣陣痛,心念:“這粗活果真不適合我幹”
望著忙碌的眾人也不敢言語抱怨隻能埋頭苦幹。一家子聊著家常倒也熱鬧。
陳氏婆媳三人在祠堂空地攤曬了稻穀,便去陸三郎小院忙著製造香皂了,三姑娘訂了100塊的桂花香皂,150塊艾草的準備中秋送人,這可是大活。
我也早早起來洗漱,吃了飯。打了一壺水帶上本論語。弄上一個籮筐,麻繩裝入背簍費勁的背上滾著圓籮筐往著祠堂趕去。大家都忙著,小孩子都在家看稻穀,這沒農藥的時代鳥雀是真的多。
到了祠堂銘哥兒也在遠遠看到我小跑就過來幫我拿過籮筐:“遠哥兒,你來看稻穀帶籮筐來幹嘛?嘻嘻,我帶了倆串糖葫蘆月餅來了,等下我們去牆角吃。”
我神秘一笑:“等下你就知道了。對了狗剩哥倆呢?”
銘哥兒:“他倆最近沒看到 ,上山采皂莢幹去了吧,上次賣了那麽多錢,可饞到我了,嗐我還得家裏收三四天才忙完。不過姑姑後天吃完中午飯就迴去了。這些日子姑姑迴來帶了好多吃的,家裏夥食也是好,頓頓雞鴨魚肉。”
我倆把東西卸在祠堂屋簷空地上,銘哥兒就拉著我小跑到北角落院牆下,小心的懷裏摸出一個油紙包:“我跟你說 ,五仁月餅香著呢。給你帶了一塊。糖葫蘆一人一串下午吃”取出月餅遞給我包好油紙包小心塞入懷中。
我驚喜笑:“還是銘哥兒照顧我”
經典的花邊圓形月餅,我接過掰下一半遞給銘哥兒。五仁的餡隻見裏麵包的炒熟的花生仁,綠色的蘿卜幹,芝麻,黃豆粉,白色的瓜子仁。咬了一口麵皮有點硬,鹹甜鹹甜的。很奢侈,狗大戶。
銘哥兒推卻:“你吃你吃,家裏吃過了。”眼神還是很渴望的望了眼月餅又豪氣的收迴。
我:“吃吧吃吧 ,兄弟一人一半感情不散,我小胳膊小腿也吃不了那麽多。”
心中還是頗為感慨,孩童時期的感情真純真。
哥倆吃完月餅,意猶未盡。銘哥兒不禁感慨:“姑姑多在家待著多好!”
我訕笑:“你不是要要去你姑姑那邊識字學算數嗎?,以後不是就能在你姑姑家裏吃飯了?還能吃不上好吃的”
銘哥兒懊惱:“我爹娘讓我跟我四叔住一起,跟著管事的廚房吃食,我爺爺也是這麽說的。聽我四叔說管事廚房吃食比家裏的都差。”
我拍了拍他肩膀:“沒事,你好好學點字算數的以後當個賬房先生也是體麵的,總比村裏下地舒坦。你姑父家裏那麽多鋪子,田莊的總會有給你安排的”
銘哥兒抱怨:“我讀書就頭疼啊,這倆日爺爺晚上都教我一個時辰,你瞧我這手心現在都還是紅腫的呀!讀書太難了我也想識字算數呀!”
我嗤笑:“好了好了,那邊麻雀下來了,帶你吃點葷腥。下午我教你算數,這簡單的”
倆人小跑拿竹竿,“去歐去歐”驚起“噗噗噗”二三十隻鳥雀飛上槐樹上樹枝排排站。我心想“瞧你們鬼精鬼精的,等會全部給你們燒烤了,就是沒有孜然粉辣椒麵呀!”
倆人屋簷坐下,銘哥兒好奇問:“遠哥兒,你真會算數呀?”
我嗤笑:“我奶天天教,我怎麽不會?正好今天有空,你去折兩根樹枝我教你?”
銘哥兒一臉疑惑小跑折了兩根樹枝來:“喏,遠先生,開始!”
我好奇問:“你現在算數學到哪裏了?”
銘哥兒神氣拍著胸膛:“1到40加減”
我:“???這麽牛”
隻能簡化的加減法20內給他空地上找了個陰麵地上畫個表格出來。
銘哥兒一臉疑惑。
我拍了拍腦袋,隻能相應的繁體字簡易的數學翻譯給他。好一會他弄懂了。“嘿嘿嘿這就簡單了,那我去試試?”
我苦笑:“你先把這畫框的算出來我等會來檢查”
銘哥兒也來了興趣,蹲那邊思索著。
我滾著籮筐到剛麻雀落下的地方支起來跟樹枝籮筐綁上麻繩緩緩拉到屋簷下等著。掏出來論語第五冊默默讀起來 ,看一段在迴頭望著籮筐背誦:“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那邊樹梢飛下兩隻麻雀探頭探腦的小口吃食,樹梢上的鳥雀嘰嘰喳喳的傳信著。我心想:“吃著吧,都下來給你們一窩端了?燒烤麻辣燙”
繼續背誦:“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三家(魯國當政的孟孫、叔孫、季孫三家貴族 )在祭祀祖先完畢後撤除祭品時,居然奏起天子專用的《雍》樂。孔子批評道:“《雍》樂中唱道‘諸侯們輔助天子祭祀,天子儀容莊重肅穆’,這樣的場景和氛圍,在三家大夫祭祖的廟堂上怎麽適用呢?
害,這官場都是謎語人。有錢了還得是買點紙筆一點點的翻譯出來,在細細研讀。苦命的人20多年了還讀。
啾啾啾,一群麻雀三三兩兩都在籮筐下歡快吃食。我瞅好時機一拉麻繩,蓋住了大部分都麻雀,其他紛紛驚擾撲騰飛上樹梢。
我的快樂建立在你們的肉身上了,嘿嘿。
“遠哥兒遠哥兒,這算好了你來看看”銘哥兒小跑過來,眉眼咧開襯托著陽光下黑瘦油亮的臉,整一個宋小寶呀。
“噗。”我忍不住笑出聲。
“呀,籮筐兜了這麽多麻雀呀!”我說你怎麽這麽開心。”“遠哥兒,你真聰明,我都沒想到這方法。”銘哥兒訕笑。
“快快抓出來下午拿去灶炕烤著吃”:銘哥兒口水直溢出抹了抹嘴角又說道。
我放下書:“這主意不錯,我們先給它們抓出來”
哥倆小跑過去蹲下:“銘哥兒,沿著籮筐邊上稻穀給堆滿,我們再邊上掏個洞摸出來一隻隻的等下拿麻繩給它們綁起來。麻雀會裝死的。”
銘哥兒也沒質疑照著吩咐麻利的扒拉起來。
我把麻繩圈一個小結,銘哥兒摸一隻我綁一隻,銘哥兒手心裏的麻雀都跟死了一樣任人捆綁,一會就綁了一大串撲騰的麻雀。
差點給帶著籮筐飛走。
嘿嘿嘿,哥倆傻樂 。
銘哥兒小跑過去取來背簍一股腦丟進去拿鬥笠蓋住。神氣活現:“還想飛走,遠哥兒十三隻我剛數了!我說你怎麽帶籮筐來,這辦法真厲害!”
我訕笑:“那可不!遠先生可不好當!”
“嘿嘿不愧是遠先生”銘哥兒奉承。
哥倆再支上籮筐,願者上鉤。
走吧,等著這會功夫我給你檢查一下。
去那邊仔細看了一番,除了字跡潦草的些,大部分都答對了。我兄弟還是有點天賦的。
“銘哥兒,這個算錯了,是這樣這樣算的,這個是這樣的,你還是有天賦的,以後會是個頂好的賬房先生!就是字的下功夫練”
“遠哥兒,真的嗎?我阿爺老說我榆木疙瘩!”銘哥兒驚喜!
我溫聲:“真的,你照著這口訣去練,熟悉了我在教你乘法的,往後字的練好,賬房先生那麽潦草可不行。”
銘哥兒,很開心,兄弟很認可。自己也想體麵生活。繼續自己去樹蔭下摸索,我去看書。一會又來了一群倒黴蛋,大豐收。
再之後學精了,不來這區域了。
哥倆舔著糖葫蘆,傻樂討論著中午怎麽吃麻雀:
“遠哥兒,這麽多麻雀,全殺了也得有個1斤肉吧。全烤著吃還是拿迴去油炸不過我啊奶不舍得用那麽多油”
我:“我也沒吃過欸,等下午我們挖點稻殼燒著吃點再說,把肚子擠出來和上泥吧。稻草灰悶著吃。”心想:“照著叫花雞的做法應該不錯。
陳氏早早就去淘米做飯,惠娘妯娌也相繼結伴而來加入忙碌。曉梅大赤赤的問:“娘,昨晚分家的事跟大哥聊的怎樣了?”
陳氏白了一眼,心想:“這老四媳婦還好知道是個沒心眼子的,一大早就惹人心情。不過這老大媳婦迴來確實家裏就熱鬧了”
惠娘伴母親多年身邊,有眼力見的。忙拉了一把曉梅小聲說:“梅子,你別大早上惹娘不痛快了,家裏大哥是讀書人,這些年家裏陽春水不沾的跟他談不出什麽的,這事得大嫂迴來。”
“噗呲!大哥都被大嫂抓破皮了,大嫂也不知道今天迴來嗎?迴來家裏就熱鬧了了”曉梅笑嗬嗬又說:“嫂子,我可是站你們這邊的呀!”
陳氏婆媳齊齊白眼。
陳氏莞爾一笑:“曉梅,你可悠著點吧,現在你們還沒成親沒孩子以後有了家庭孩子大點了,你也犯愁。”
曉梅也不軸就是單純想看熱鬧:“娘,您說的對!我往後多迴來孝敬您跟您身邊多學習。
惠娘接茬:“上午收下穀子,三姑娘也是定了匹香皂等著中秋送人 ,梅子你要家裏不忙,晚幾天迴去,我跟娘可需要你孝敬了”
陳氏也是肯定點頭。
曉梅:“我還沒過門呢?壓榨,妥妥的壓榨不要錢的工人是吧”
陳氏嗤笑:“誰自己姑娘家家的自己送上門,不使喚白不使喚。”
惠娘沒聽出打趣話意,忙道:“梅子,有你的一份,有你的一份,嫂子不是貪心的人。”
曉梅嗤笑:“嫂子大氣,比娘大氣。您休息著,這菜我來摘洗,主家太太怎麽能幹這種粗活 ,我就是個粗洗丫鬟盡管吩咐手腳麻利又聽話覺絕對不虧待您的工錢。”
搞怪的模樣惹的廚房都火熱。
男人也陸續起來,吃飽喝足出門幹活。陸大郎也不好睡下去,院子裏熱熱鬧鬧的給吵醒,也起來洗漱囫圇吃點換了身粗布衣跟兄弟一起出門。
村裏這點,趕著秋收的人田間地頭都是遇見都會打招唿。
“陸大郎也迴來幫忙了呀。有日子不瞧見你了,山河兄弟命真好呀,一家子兄弟幫襯,娘親舅舅也來的”陸甲村民。
“陸大郎,你家媳婦沒一起迴來呀?”陸乙婆子。
“大郎,你家明德兒秋收不迴來呀,我家孫子都迴來了,學堂不是有布置秋收課業嗎?你明德兒上月可是考上乙上了,比我孫子強多了”
陸山河嗬嗬笑臉。陸大郎也隻能賠笑應承,也不知道是這粗布衣久不穿,還是心裏膈應,渾身不自在。
到了地頭,望著忙碌的人群,秋風蕭瑟吹起陣陣金色稻浪不禁感歎:
漠漠金濤接遠天,農人刈穗走畦田。
銀鐮起落黃雲墜,箬笠浮沉碧浪穿。
足踏熏風身似燕,背灼炎日汗如泉。
倉糧粒粒皆辛苦,廩滿方得慶瑞年
好詩,我陸承義不愧是文豪。
劉謀兄弟讚道:大郎,大才。
文縐縐的怪好聽。
陸大郎暢意胸懷,走進泥濘的田埂,嘶凍腳,彎腰抱起大捆稻草扛肩上走去給打稻木桶脫粒 ,刺撓的稻草葉子粉塵割的脖子陣陣痛,心念:“這粗活果真不適合我幹”
望著忙碌的眾人也不敢言語抱怨隻能埋頭苦幹。一家子聊著家常倒也熱鬧。
陳氏婆媳三人在祠堂空地攤曬了稻穀,便去陸三郎小院忙著製造香皂了,三姑娘訂了100塊的桂花香皂,150塊艾草的準備中秋送人,這可是大活。
我也早早起來洗漱,吃了飯。打了一壺水帶上本論語。弄上一個籮筐,麻繩裝入背簍費勁的背上滾著圓籮筐往著祠堂趕去。大家都忙著,小孩子都在家看稻穀,這沒農藥的時代鳥雀是真的多。
到了祠堂銘哥兒也在遠遠看到我小跑就過來幫我拿過籮筐:“遠哥兒,你來看稻穀帶籮筐來幹嘛?嘻嘻,我帶了倆串糖葫蘆月餅來了,等下我們去牆角吃。”
我神秘一笑:“等下你就知道了。對了狗剩哥倆呢?”
銘哥兒:“他倆最近沒看到 ,上山采皂莢幹去了吧,上次賣了那麽多錢,可饞到我了,嗐我還得家裏收三四天才忙完。不過姑姑後天吃完中午飯就迴去了。這些日子姑姑迴來帶了好多吃的,家裏夥食也是好,頓頓雞鴨魚肉。”
我倆把東西卸在祠堂屋簷空地上,銘哥兒就拉著我小跑到北角落院牆下,小心的懷裏摸出一個油紙包:“我跟你說 ,五仁月餅香著呢。給你帶了一塊。糖葫蘆一人一串下午吃”取出月餅遞給我包好油紙包小心塞入懷中。
我驚喜笑:“還是銘哥兒照顧我”
經典的花邊圓形月餅,我接過掰下一半遞給銘哥兒。五仁的餡隻見裏麵包的炒熟的花生仁,綠色的蘿卜幹,芝麻,黃豆粉,白色的瓜子仁。咬了一口麵皮有點硬,鹹甜鹹甜的。很奢侈,狗大戶。
銘哥兒推卻:“你吃你吃,家裏吃過了。”眼神還是很渴望的望了眼月餅又豪氣的收迴。
我:“吃吧吃吧 ,兄弟一人一半感情不散,我小胳膊小腿也吃不了那麽多。”
心中還是頗為感慨,孩童時期的感情真純真。
哥倆吃完月餅,意猶未盡。銘哥兒不禁感慨:“姑姑多在家待著多好!”
我訕笑:“你不是要要去你姑姑那邊識字學算數嗎?,以後不是就能在你姑姑家裏吃飯了?還能吃不上好吃的”
銘哥兒懊惱:“我爹娘讓我跟我四叔住一起,跟著管事的廚房吃食,我爺爺也是這麽說的。聽我四叔說管事廚房吃食比家裏的都差。”
我拍了拍他肩膀:“沒事,你好好學點字算數的以後當個賬房先生也是體麵的,總比村裏下地舒坦。你姑父家裏那麽多鋪子,田莊的總會有給你安排的”
銘哥兒抱怨:“我讀書就頭疼啊,這倆日爺爺晚上都教我一個時辰,你瞧我這手心現在都還是紅腫的呀!讀書太難了我也想識字算數呀!”
我嗤笑:“好了好了,那邊麻雀下來了,帶你吃點葷腥。下午我教你算數,這簡單的”
倆人小跑拿竹竿,“去歐去歐”驚起“噗噗噗”二三十隻鳥雀飛上槐樹上樹枝排排站。我心想“瞧你們鬼精鬼精的,等會全部給你們燒烤了,就是沒有孜然粉辣椒麵呀!”
倆人屋簷坐下,銘哥兒好奇問:“遠哥兒,你真會算數呀?”
我嗤笑:“我奶天天教,我怎麽不會?正好今天有空,你去折兩根樹枝我教你?”
銘哥兒一臉疑惑小跑折了兩根樹枝來:“喏,遠先生,開始!”
我好奇問:“你現在算數學到哪裏了?”
銘哥兒神氣拍著胸膛:“1到40加減”
我:“???這麽牛”
隻能簡化的加減法20內給他空地上找了個陰麵地上畫個表格出來。
銘哥兒一臉疑惑。
我拍了拍腦袋,隻能相應的繁體字簡易的數學翻譯給他。好一會他弄懂了。“嘿嘿嘿這就簡單了,那我去試試?”
我苦笑:“你先把這畫框的算出來我等會來檢查”
銘哥兒也來了興趣,蹲那邊思索著。
我滾著籮筐到剛麻雀落下的地方支起來跟樹枝籮筐綁上麻繩緩緩拉到屋簷下等著。掏出來論語第五冊默默讀起來 ,看一段在迴頭望著籮筐背誦:“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那邊樹梢飛下兩隻麻雀探頭探腦的小口吃食,樹梢上的鳥雀嘰嘰喳喳的傳信著。我心想:“吃著吧,都下來給你們一窩端了?燒烤麻辣燙”
繼續背誦:“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三家(魯國當政的孟孫、叔孫、季孫三家貴族 )在祭祀祖先完畢後撤除祭品時,居然奏起天子專用的《雍》樂。孔子批評道:“《雍》樂中唱道‘諸侯們輔助天子祭祀,天子儀容莊重肅穆’,這樣的場景和氛圍,在三家大夫祭祖的廟堂上怎麽適用呢?
害,這官場都是謎語人。有錢了還得是買點紙筆一點點的翻譯出來,在細細研讀。苦命的人20多年了還讀。
啾啾啾,一群麻雀三三兩兩都在籮筐下歡快吃食。我瞅好時機一拉麻繩,蓋住了大部分都麻雀,其他紛紛驚擾撲騰飛上樹梢。
我的快樂建立在你們的肉身上了,嘿嘿。
“遠哥兒遠哥兒,這算好了你來看看”銘哥兒小跑過來,眉眼咧開襯托著陽光下黑瘦油亮的臉,整一個宋小寶呀。
“噗。”我忍不住笑出聲。
“呀,籮筐兜了這麽多麻雀呀!”我說你怎麽這麽開心。”“遠哥兒,你真聰明,我都沒想到這方法。”銘哥兒訕笑。
“快快抓出來下午拿去灶炕烤著吃”:銘哥兒口水直溢出抹了抹嘴角又說道。
我放下書:“這主意不錯,我們先給它們抓出來”
哥倆小跑過去蹲下:“銘哥兒,沿著籮筐邊上稻穀給堆滿,我們再邊上掏個洞摸出來一隻隻的等下拿麻繩給它們綁起來。麻雀會裝死的。”
銘哥兒也沒質疑照著吩咐麻利的扒拉起來。
我把麻繩圈一個小結,銘哥兒摸一隻我綁一隻,銘哥兒手心裏的麻雀都跟死了一樣任人捆綁,一會就綁了一大串撲騰的麻雀。
差點給帶著籮筐飛走。
嘿嘿嘿,哥倆傻樂 。
銘哥兒小跑過去取來背簍一股腦丟進去拿鬥笠蓋住。神氣活現:“還想飛走,遠哥兒十三隻我剛數了!我說你怎麽帶籮筐來,這辦法真厲害!”
我訕笑:“那可不!遠先生可不好當!”
“嘿嘿不愧是遠先生”銘哥兒奉承。
哥倆再支上籮筐,願者上鉤。
走吧,等著這會功夫我給你檢查一下。
去那邊仔細看了一番,除了字跡潦草的些,大部分都答對了。我兄弟還是有點天賦的。
“銘哥兒,這個算錯了,是這樣這樣算的,這個是這樣的,你還是有天賦的,以後會是個頂好的賬房先生!就是字的下功夫練”
“遠哥兒,真的嗎?我阿爺老說我榆木疙瘩!”銘哥兒驚喜!
我溫聲:“真的,你照著這口訣去練,熟悉了我在教你乘法的,往後字的練好,賬房先生那麽潦草可不行。”
銘哥兒,很開心,兄弟很認可。自己也想體麵生活。繼續自己去樹蔭下摸索,我去看書。一會又來了一群倒黴蛋,大豐收。
再之後學精了,不來這區域了。
哥倆舔著糖葫蘆,傻樂討論著中午怎麽吃麻雀:
“遠哥兒,這麽多麻雀,全殺了也得有個1斤肉吧。全烤著吃還是拿迴去油炸不過我啊奶不舍得用那麽多油”
我:“我也沒吃過欸,等下午我們挖點稻殼燒著吃點再說,把肚子擠出來和上泥吧。稻草灰悶著吃。”心想:“照著叫花雞的做法應該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