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我便率先開口問典韋:“今日之事,皆因典韋無可用之兵器,方致如此狼狽。孤問你,可有趁手之兵器乎?若無,你告訴孤想要何兵器,孤派遣人去打造。猛將安能無順手兵器乎?”
典韋撓撓頭,咧嘴笑著迴複劉辯:“典韋謝過主公,典韋欲得鐵戟一對,共重八十斤足矣,還需要十隻小鐵戟作暗器之用便可。“
典韋想要雙鐵戟麽?這跟曆史上的記載倒是如出一轍,於是我也沒猶豫,從衣服裏掏出五兩黃金放到典韋麵前,吩咐道:“典韋,你可持此錢,自尋去處打造你想要之兵器。”
典韋看著劉辯拿出的黃金,卻是撓撓頭,憨笑的說道:“殿下,用不得這般多錢財也,隻需白銀五十兩足矣。”
看典韋如此憨厚耿直,我爽快的對他說:“典韋,勿論錢數多少,你但尋找最佳之材料與最優之鐵匠去打造即可,錢銀之事,孤絕不會吝惜。”
聽到劉辯和典韋的談話,史阿站出來接話道:“啟稟主公,史阿於洛陽外五裏處識得一鐵匠,其早年間也為江湖中人,近些年來,因厭倦了江湖之打殺,隱居於此。史阿擔保此人鐵匠之藝甚高,必能為典韋打造出尚佳之兵器。至於錢財及選材之事,勿勞主公掛懷。往昔我對其有恩,他必不會收屬下錢財。”
想了想,史阿這是第一次向我提出意見,我是肯定不能拒絕的。而且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這是個鐵匠技術高超的人,我也可以收到麾下,專門為我以後打造軍器物品那不是更好。
於是我向史阿吩咐道:“便依你所言,此番前往也幫孤探聽下,他是否願日後為孤效力。倘若此番他為典韋所鑄造之兵器果為利器,孤欲將其收於麾下,供奉於三裏莊,使他日後專為孤打造諸般鐵器之物也。”
史阿聽到我有收納鐵匠的打算,很高興的說:“史阿明日便為主公前往辦此事,那個鐵匠定不會辜負主公之期望,隻需主公靜候佳音便可。”
商量完典韋兵器的事情,我又和典韋、史阿聊了聊遇刺時的一些細節,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麽發現,典韋和史阿隻是說看他們所用的兵器和使用的武藝都是很稀疏平常的,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我看從這方麵入手也沒有什麽意義,而且今天也都跟著我忙碌了一天,就讓他們趕快都迴去休息了。
夜晚,躺在床上,想著自穿越到劉辯身上至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心緒煩亂。在曆史記載中,從未提及劉辯在登基之前遭遇過刺殺的事。
難道我到來的這短短的時間,就已影響了曆史的走向了?但我自認為這段時間做事都是很低調的啊,不應該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呀。那這次刺殺究竟因為什麽而起的呢。
是董太後為劉協的皇位之爭?還是閹黨十常侍為打壓何進而實施的報複行為?再或者是有其他隱藏在暗處的勢力,為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才策劃了這一切?就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實在是有限呐,根本推斷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但我知道,若不能徹底揪出幕後黑手,往後的日子必將會是如芒在背。說不定此次刺殺隻是個開端,保不準我再有疏漏的時候,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在床上苦思了很久,仍然是沒有一點頭緒,看來此次匆忙將王越派出去實在是失策啊。
假如有王越在,憑借他身邊的江湖人,或許能幫著收集到有用的線索。現在隻能寄希望何進他們能幫我解決問題了。
第二天,史阿早上辰時吃過飯後,便拜別劉辯,出府前往洛陽外鐵匠家。直到下午申時左右,史阿才匆匆趕迴府邸向劉辯複命。
進到屋內,史阿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劉辯行禮,然後說道:“迴稟主公,為典韋打造兵器之事,那鐵匠已經答應。然而打造程序頗為繁瑣,所需之材料尚需悉心籌備,要等待二十日方得完工。”
我微微點頭,問道:“那鐵匠可有他言?”
史阿繼續說道:“迴稟主公,屬下方才與鐵匠言語之際,曾借機探詢其是否有意尋覓一安身之所。那鐵匠初時猶豫疑慮,經過屬下陳說利害,言主公之仁德,他終是心動,表示願終結此漂泊,尋一安穩去處。屬下觀其神色,應是誠心實意,絕非敷衍。”
我微笑著滿意的說道:“甚善!如此一來,孤日後便有專屬之鐵匠人才。等他為典韋打造完兵器,便可將其接入三裏莊,為孤效力。屆時,不單可造精良兵器,也可琢磨製造些許利於當下農耕之用具,造福百姓。”
史阿再次向劉辯行禮:“主公深謀遠慮,屬下欽佩。”
我看沒了其它事情,就對史阿說:“今日為孤之事,令你往返奔走一日矣,可歸屋好好休息吧。”
:“喏!屬下告退也。”說完史阿迴身出了屋子。
這一整天,也沒有得到朝堂上關於刺殺事件的任何結果,我也隻好耐著性子繼續等待。
由於受傷,醫生囑咐需要靜養半月。所以自從這日起,我便不再練習武藝,也沒有再去盧植府邸學習兵書戰策。
每日隻是在府中無聊度日,典韋和史阿時刻都陪在我身邊。與典韋這個粗人聊天著實是無趣,與史阿交流倒還好,他時不時能講講在外遊曆時的見聞。除了與二人相處,我還利用這難得的時光,每日仔細研讀田豐贈予的那本《尚書》。
在遇刺後,怕影響了三裏莊抗旱進度,沒讓人將這事告訴田豐。這幾日,何進、盧植也沒再來探望過我,有關刺殺的調查結果也未派人傳過任何信息,仿佛整個刺殺事件已經無人問津了。
到劉辯遇刺的第5天,(公元188年)五月十五日。
我正在府邸焦急等待刺殺事件結果的時候,家僮進來向劉辯報告:“稟報殿下,門外有一人,自名師啟,另帶有甲士二十,稱乃殿下護衛,求見殿下。”
我聽師啟帶著甲士迴來了,那就說明三裏莊抗旱的事情應該已經解決了。我忙讓家僮把師啟帶進屋中。
典韋撓撓頭,咧嘴笑著迴複劉辯:“典韋謝過主公,典韋欲得鐵戟一對,共重八十斤足矣,還需要十隻小鐵戟作暗器之用便可。“
典韋想要雙鐵戟麽?這跟曆史上的記載倒是如出一轍,於是我也沒猶豫,從衣服裏掏出五兩黃金放到典韋麵前,吩咐道:“典韋,你可持此錢,自尋去處打造你想要之兵器。”
典韋看著劉辯拿出的黃金,卻是撓撓頭,憨笑的說道:“殿下,用不得這般多錢財也,隻需白銀五十兩足矣。”
看典韋如此憨厚耿直,我爽快的對他說:“典韋,勿論錢數多少,你但尋找最佳之材料與最優之鐵匠去打造即可,錢銀之事,孤絕不會吝惜。”
聽到劉辯和典韋的談話,史阿站出來接話道:“啟稟主公,史阿於洛陽外五裏處識得一鐵匠,其早年間也為江湖中人,近些年來,因厭倦了江湖之打殺,隱居於此。史阿擔保此人鐵匠之藝甚高,必能為典韋打造出尚佳之兵器。至於錢財及選材之事,勿勞主公掛懷。往昔我對其有恩,他必不會收屬下錢財。”
想了想,史阿這是第一次向我提出意見,我是肯定不能拒絕的。而且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這是個鐵匠技術高超的人,我也可以收到麾下,專門為我以後打造軍器物品那不是更好。
於是我向史阿吩咐道:“便依你所言,此番前往也幫孤探聽下,他是否願日後為孤效力。倘若此番他為典韋所鑄造之兵器果為利器,孤欲將其收於麾下,供奉於三裏莊,使他日後專為孤打造諸般鐵器之物也。”
史阿聽到我有收納鐵匠的打算,很高興的說:“史阿明日便為主公前往辦此事,那個鐵匠定不會辜負主公之期望,隻需主公靜候佳音便可。”
商量完典韋兵器的事情,我又和典韋、史阿聊了聊遇刺時的一些細節,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麽發現,典韋和史阿隻是說看他們所用的兵器和使用的武藝都是很稀疏平常的,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我看從這方麵入手也沒有什麽意義,而且今天也都跟著我忙碌了一天,就讓他們趕快都迴去休息了。
夜晚,躺在床上,想著自穿越到劉辯身上至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心緒煩亂。在曆史記載中,從未提及劉辯在登基之前遭遇過刺殺的事。
難道我到來的這短短的時間,就已影響了曆史的走向了?但我自認為這段時間做事都是很低調的啊,不應該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呀。那這次刺殺究竟因為什麽而起的呢。
是董太後為劉協的皇位之爭?還是閹黨十常侍為打壓何進而實施的報複行為?再或者是有其他隱藏在暗處的勢力,為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才策劃了這一切?就我目前掌握的信息實在是有限呐,根本推斷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但我知道,若不能徹底揪出幕後黑手,往後的日子必將會是如芒在背。說不定此次刺殺隻是個開端,保不準我再有疏漏的時候,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在床上苦思了很久,仍然是沒有一點頭緒,看來此次匆忙將王越派出去實在是失策啊。
假如有王越在,憑借他身邊的江湖人,或許能幫著收集到有用的線索。現在隻能寄希望何進他們能幫我解決問題了。
第二天,史阿早上辰時吃過飯後,便拜別劉辯,出府前往洛陽外鐵匠家。直到下午申時左右,史阿才匆匆趕迴府邸向劉辯複命。
進到屋內,史阿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劉辯行禮,然後說道:“迴稟主公,為典韋打造兵器之事,那鐵匠已經答應。然而打造程序頗為繁瑣,所需之材料尚需悉心籌備,要等待二十日方得完工。”
我微微點頭,問道:“那鐵匠可有他言?”
史阿繼續說道:“迴稟主公,屬下方才與鐵匠言語之際,曾借機探詢其是否有意尋覓一安身之所。那鐵匠初時猶豫疑慮,經過屬下陳說利害,言主公之仁德,他終是心動,表示願終結此漂泊,尋一安穩去處。屬下觀其神色,應是誠心實意,絕非敷衍。”
我微笑著滿意的說道:“甚善!如此一來,孤日後便有專屬之鐵匠人才。等他為典韋打造完兵器,便可將其接入三裏莊,為孤效力。屆時,不單可造精良兵器,也可琢磨製造些許利於當下農耕之用具,造福百姓。”
史阿再次向劉辯行禮:“主公深謀遠慮,屬下欽佩。”
我看沒了其它事情,就對史阿說:“今日為孤之事,令你往返奔走一日矣,可歸屋好好休息吧。”
:“喏!屬下告退也。”說完史阿迴身出了屋子。
這一整天,也沒有得到朝堂上關於刺殺事件的任何結果,我也隻好耐著性子繼續等待。
由於受傷,醫生囑咐需要靜養半月。所以自從這日起,我便不再練習武藝,也沒有再去盧植府邸學習兵書戰策。
每日隻是在府中無聊度日,典韋和史阿時刻都陪在我身邊。與典韋這個粗人聊天著實是無趣,與史阿交流倒還好,他時不時能講講在外遊曆時的見聞。除了與二人相處,我還利用這難得的時光,每日仔細研讀田豐贈予的那本《尚書》。
在遇刺後,怕影響了三裏莊抗旱進度,沒讓人將這事告訴田豐。這幾日,何進、盧植也沒再來探望過我,有關刺殺的調查結果也未派人傳過任何信息,仿佛整個刺殺事件已經無人問津了。
到劉辯遇刺的第5天,(公元188年)五月十五日。
我正在府邸焦急等待刺殺事件結果的時候,家僮進來向劉辯報告:“稟報殿下,門外有一人,自名師啟,另帶有甲士二十,稱乃殿下護衛,求見殿下。”
我聽師啟帶著甲士迴來了,那就說明三裏莊抗旱的事情應該已經解決了。我忙讓家僮把師啟帶進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