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這不是我強項,還是讓別人去傷腦筋吧!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家憋了兩天的柳葉,還是沒能把海水製鹽之法鼓搗出來。
“算了,這不是我強項,還是讓別人去傷腦筋吧!”
柳葉搖了搖頭,他放棄了。
這種專業的事情,果然不是那麽容易就琢磨透的!
王玄策這個小子最聰明,派小安子把王玄策叫迴來之後,柳葉直接把他往研究海水製鹽之法的屋子裏一關,打算過幾天再把他放出來,直接拿到一個成熟的工藝。
除了因為這兩天累壞了,想要偷偷懶之外,柳葉還有一個別的差事,那就是接待幾位從宣陽坊來的鄉親。
長安城一百零八坊,階級等級森嚴,在北邊的那些富裕坊式眼裏,越靠南的坊市越窮,住在那裏的百姓也就理所應當成了他們口中的鄉下人。
如果真拿經濟實力做個排名的話,宣陽坊至少要排在八十往後,而柳家現在居住的勝業坊怎麽也能排進前二十。
“黃家伯伯,劉家大娘……哎呀,這不是老叔公嗎?快快裏邊請!”
不光柳葉出來招待這些窮鄉親,就連李青竹也從後院過來,和窮鄉親們見麵。
在宣陽坊的小院子裏,雖然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現在的大宅子,但勝在溫情滿滿,周圍的鄉親們也能互相幫襯。
時至今日,柳葉和李青竹也總懷念當初在宣陽坊居住的日子。
總共來了六七個人,在宣陽坊裏威望最高的老叔公,七十多歲的人了,挑著個小扁擔,前來拜訪柳葉。
柳家的大宅門讓他們有些不好意思踏足其中,站在門口遲疑了半天,都不好意思進去。
到頭來還是柳葉親自接過老叔公肩上的扁擔,強行拉著他們走進來。
“來人,上茶,家裏各式各樣的點心也都端出了幾份!”
采薇和采萱都是在宣陽坊住過的,自然知道這些窮鄉親在柳葉和李青竹眼中的份量。
當年柳葉和李青竹日子過得艱難,可是受了不少鄉親們的幫助。
今天他們前來做客,兩人看起來都很開心。
“老叔公,今日怎麽有時間過來看我?”
落座之後,窮鄉親們都顯得有些戰戰兢兢。
柳葉主動打開話匣子,坐在老叔公身旁,直接把家裏做的最好吃的桂花糕,塞到老叔公手裏。
幹體力活多的人都顯老,老叔公明明隻比李淵大了幾歲而已,可看上去簡直就像隔了一代人似的。
作為在宣陽坊最有威望的人,老叔公說話的份量,要比坊令重得多,各家各戶有了糾紛不指著官府給判定,都會直接跑到老叔公麵前討要說法。
其實柳葉心裏有些猜測,八成是鄉親們碰見了困難,找他來幫忙了。
老叔公抿了一點手裏的桂花糕,甜絲絲的,香氣十足,這一塊的價錢估計能抵得上窮苦百姓好幾頓飯,他甚至都有點舍不得咽下去。
“小葉子,你爹娘留下來的那幾畝田,今年收成不錯,按理說,他們這幾家人應該給你交租子才是,今日特意帶過來了。”
被柳葉稱為黃家伯伯的人,是個敦厚的中年漢子,他把剛才放在牆角的背簍搬過來,掀開上邊的麻布,露出滿滿一躉的高粱。
同樣的背簍,牆角還放著五六個,都是他們背過來的。
柳葉看著背簍裏的高粱米,有些哭笑不得。
他搬出宣陽坊的時候,就沒想著再要迴那些農田。
以前日子過得艱難,若是不把這些農田借給鄉親們耕種,估計一個月裏至少有七八天要餓肚子。
現在日子過得不一樣了,如今的柳家雖然稱不上家大業大,但隨隨便便拿出萬把貫的巨款,還是很簡單的。
鄉親們當初都對他很照顧,幹脆把那些農田都送給他們就是了。
柳葉沒想到,這才收完秋糧,鄉親們就把租子送過來了。
鄉親們各自吃了幾塊糕點,喝了一杯茶,心中感慨之餘,卻沒有多說別的。
聊了聊以前的家長裏短,老叔公站起來,拉著柳葉的手說道:“你是個有本事的孩子,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咱們宣陽坊的鄉親麵子上也有光。”
說完,老叔公就要領著鄉親們走。
幾個鄉親顯得有些遲疑,但不敢忤逆老叔公的話,隻能低著頭,跟在老叔公身後往外走。
這下子,反倒是柳葉有些無奈了。
他看出老叔公一定有所求,但話到嘴邊,又不好意思說出來了。
關中人就是這樣,人窮誌不短,一個個心高氣傲的厲害,向來活得頂天立地,求人辦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痛苦。
李青竹站在柳葉身旁,比劃了一個手勢,意思是讓柳葉快去問一問,千萬不要寒了鄉親們的心。
柳葉點點頭,趕忙追上去,硬是拉著老叔公他們重新迴來坐下。
“老叔公,你可是看著我從小長大的,那時候隻要是肚子餓了,就要跑到你家裏蹭吃蹭喝,怎麽現在反倒跟我不好意思起來了?”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他可從來沒把鄉親們當成外人看待。
當初他每天都要去外邊討生活,賣賣字畫什麽的,之所以敢放心把李青竹一個人留在家裏,就是因為鄉親們值得信任。
老叔公遲疑了半天,看了看柳葉,又看了看李青竹,最後歎了口氣。
“原本不想跟你們說,可鄉親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咱們那又沒出幾個有出息的人,你們已經是我老頭子認識的人裏,最有能耐的了。”
宣陽坊比較窮,但卻相當的團結。
有幾戶人家的子嗣進了長安縣衙當差,雖然不是官身,可身份地位也不一樣了,對宣陽坊的鄉親們十分照顧,平常的小事情也都能出麵解決。
看樣子,這一次鄉親們是真碰上大麻煩了。
柳葉的臉色認真了起來。
“老叔公,有什麽麻煩,你盡管說就是了。”
李青竹連連點頭。
老叔公又歎了口氣,道:“罷了,你若是有辦法,就幫襯幫襯鄉親們,實在是不行,鄉親們也怪不到你們這兩個孩子頭上。”
“說起來,今年的墒情還算不錯,朝廷也減免了一些農稅,鄉親們都覺得能過個好年了,可誰知道......誰知道剛收完秋糧,前兩天突然來了幾個官府的人,說咱們坊裏分的那些農田,原本歸屬於雍州牧名下,要把這些田畝全都收迴去。”
“這沒了田畝,以後咱們鄉親們可怎麽活......”
“算了,這不是我強項,還是讓別人去傷腦筋吧!”
柳葉搖了搖頭,他放棄了。
這種專業的事情,果然不是那麽容易就琢磨透的!
王玄策這個小子最聰明,派小安子把王玄策叫迴來之後,柳葉直接把他往研究海水製鹽之法的屋子裏一關,打算過幾天再把他放出來,直接拿到一個成熟的工藝。
除了因為這兩天累壞了,想要偷偷懶之外,柳葉還有一個別的差事,那就是接待幾位從宣陽坊來的鄉親。
長安城一百零八坊,階級等級森嚴,在北邊的那些富裕坊式眼裏,越靠南的坊市越窮,住在那裏的百姓也就理所應當成了他們口中的鄉下人。
如果真拿經濟實力做個排名的話,宣陽坊至少要排在八十往後,而柳家現在居住的勝業坊怎麽也能排進前二十。
“黃家伯伯,劉家大娘……哎呀,這不是老叔公嗎?快快裏邊請!”
不光柳葉出來招待這些窮鄉親,就連李青竹也從後院過來,和窮鄉親們見麵。
在宣陽坊的小院子裏,雖然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現在的大宅子,但勝在溫情滿滿,周圍的鄉親們也能互相幫襯。
時至今日,柳葉和李青竹也總懷念當初在宣陽坊居住的日子。
總共來了六七個人,在宣陽坊裏威望最高的老叔公,七十多歲的人了,挑著個小扁擔,前來拜訪柳葉。
柳家的大宅門讓他們有些不好意思踏足其中,站在門口遲疑了半天,都不好意思進去。
到頭來還是柳葉親自接過老叔公肩上的扁擔,強行拉著他們走進來。
“來人,上茶,家裏各式各樣的點心也都端出了幾份!”
采薇和采萱都是在宣陽坊住過的,自然知道這些窮鄉親在柳葉和李青竹眼中的份量。
當年柳葉和李青竹日子過得艱難,可是受了不少鄉親們的幫助。
今天他們前來做客,兩人看起來都很開心。
“老叔公,今日怎麽有時間過來看我?”
落座之後,窮鄉親們都顯得有些戰戰兢兢。
柳葉主動打開話匣子,坐在老叔公身旁,直接把家裏做的最好吃的桂花糕,塞到老叔公手裏。
幹體力活多的人都顯老,老叔公明明隻比李淵大了幾歲而已,可看上去簡直就像隔了一代人似的。
作為在宣陽坊最有威望的人,老叔公說話的份量,要比坊令重得多,各家各戶有了糾紛不指著官府給判定,都會直接跑到老叔公麵前討要說法。
其實柳葉心裏有些猜測,八成是鄉親們碰見了困難,找他來幫忙了。
老叔公抿了一點手裏的桂花糕,甜絲絲的,香氣十足,這一塊的價錢估計能抵得上窮苦百姓好幾頓飯,他甚至都有點舍不得咽下去。
“小葉子,你爹娘留下來的那幾畝田,今年收成不錯,按理說,他們這幾家人應該給你交租子才是,今日特意帶過來了。”
被柳葉稱為黃家伯伯的人,是個敦厚的中年漢子,他把剛才放在牆角的背簍搬過來,掀開上邊的麻布,露出滿滿一躉的高粱。
同樣的背簍,牆角還放著五六個,都是他們背過來的。
柳葉看著背簍裏的高粱米,有些哭笑不得。
他搬出宣陽坊的時候,就沒想著再要迴那些農田。
以前日子過得艱難,若是不把這些農田借給鄉親們耕種,估計一個月裏至少有七八天要餓肚子。
現在日子過得不一樣了,如今的柳家雖然稱不上家大業大,但隨隨便便拿出萬把貫的巨款,還是很簡單的。
鄉親們當初都對他很照顧,幹脆把那些農田都送給他們就是了。
柳葉沒想到,這才收完秋糧,鄉親們就把租子送過來了。
鄉親們各自吃了幾塊糕點,喝了一杯茶,心中感慨之餘,卻沒有多說別的。
聊了聊以前的家長裏短,老叔公站起來,拉著柳葉的手說道:“你是個有本事的孩子,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咱們宣陽坊的鄉親麵子上也有光。”
說完,老叔公就要領著鄉親們走。
幾個鄉親顯得有些遲疑,但不敢忤逆老叔公的話,隻能低著頭,跟在老叔公身後往外走。
這下子,反倒是柳葉有些無奈了。
他看出老叔公一定有所求,但話到嘴邊,又不好意思說出來了。
關中人就是這樣,人窮誌不短,一個個心高氣傲的厲害,向來活得頂天立地,求人辦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痛苦。
李青竹站在柳葉身旁,比劃了一個手勢,意思是讓柳葉快去問一問,千萬不要寒了鄉親們的心。
柳葉點點頭,趕忙追上去,硬是拉著老叔公他們重新迴來坐下。
“老叔公,你可是看著我從小長大的,那時候隻要是肚子餓了,就要跑到你家裏蹭吃蹭喝,怎麽現在反倒跟我不好意思起來了?”
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他可從來沒把鄉親們當成外人看待。
當初他每天都要去外邊討生活,賣賣字畫什麽的,之所以敢放心把李青竹一個人留在家裏,就是因為鄉親們值得信任。
老叔公遲疑了半天,看了看柳葉,又看了看李青竹,最後歎了口氣。
“原本不想跟你們說,可鄉親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咱們那又沒出幾個有出息的人,你們已經是我老頭子認識的人裏,最有能耐的了。”
宣陽坊比較窮,但卻相當的團結。
有幾戶人家的子嗣進了長安縣衙當差,雖然不是官身,可身份地位也不一樣了,對宣陽坊的鄉親們十分照顧,平常的小事情也都能出麵解決。
看樣子,這一次鄉親們是真碰上大麻煩了。
柳葉的臉色認真了起來。
“老叔公,有什麽麻煩,你盡管說就是了。”
李青竹連連點頭。
老叔公又歎了口氣,道:“罷了,你若是有辦法,就幫襯幫襯鄉親們,實在是不行,鄉親們也怪不到你們這兩個孩子頭上。”
“說起來,今年的墒情還算不錯,朝廷也減免了一些農稅,鄉親們都覺得能過個好年了,可誰知道......誰知道剛收完秋糧,前兩天突然來了幾個官府的人,說咱們坊裏分的那些農田,原本歸屬於雍州牧名下,要把這些田畝全都收迴去。”
“這沒了田畝,以後咱們鄉親們可怎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