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老夫孫思邈!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所謂‘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在許多人眼中,江南乃是人人向往的魚米之鄉,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宜居之地。
不過在大唐時期,江南還沒有真正的發展起來,尤其是長安城百姓,甚至將江南視為鄉下地方。
一來是因為,江南之地真正得到‘魚米之鄉’的稱唿,是在北宋之後,那時候經濟南移,受到戰亂的影響,許多北方的人口,乃至北方的技術,都紛紛湧入江南。
事實上,在北宋的戰亂之前,整個中原王朝的經濟重心,文化重心,一直都是在北方。
二來,這是因為車馬太慢,人們對江南缺乏必要的了解。
若是普通的車馬,從關中到江南打一個來迴,少說也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九成九的人,別說是江南了,連關中都沒出過。
去一趟距離長安城不遠的藍田縣、三原縣之類的地方,就算是出遠門了。
老道士不愧是在江南生活過好幾年的人,對江南的風格不是一般的了解,等著上菜的工夫,還幫著柳葉提了好幾點建議。
他的建議十分細致,說得也很多,柳葉幹脆找人拿來紙筆,一一記下來。
好在老道士說話的語速很慢,柳葉能完完整整的記清楚。
柳葉當然沒去過這個時代的江南,而且身邊的熟人之中,別說江南人了,南方人都很少見。
許敬宗倒是個南方人,而且是江南首盛之地,杭州人士。
不過那個家夥自打出生以後,就離開了江南,大半輩子都在北方居住,壓根不知道老家的酒樓風格長什麽樣子。
這家酒樓的裝修風格,完全是柳葉靠著後世的見聞,複刻出來的。
聽了老道士的建議之後,柳葉才發現,在裝修風格上確實沒有太大的出入,隻是在軟裝陳設上,江南和關中有很大的區別。
“道長見多識廣,柳某佩服!”
一聽老道士的話,就知道他真正在江南生活過很久。
有些人可能因為經商,亦或者行軍打仗,在江南短暫逗留後,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裝修風格有些見解,但絕不會像老道士這麽深入。
老道士哈哈一笑,道:“老夫去過不少地方,什麽淮南、山南、劍南、乃至是遼東...幾乎在大唐的‘十道’都曾居住過好幾年的時光!”
“不過話又說迴來,柳公子為何會將這家酒樓,裝修成江南風格?”
柳葉心裏琢磨著老道士的話。
他去過這麽多地方,如果每個地方都像在江南一樣,住過好幾年,那他...該多大歲數了?
算上如今馮盎做主的嶺南,大唐總共有十道之地。
哪怕一個地方住三四年,那也就是三四十年了!
何況,老道士一口純正的關中話,說明他是地地道道的關中人士,起碼前二十來年,一直都在關中居住。
再加上路上用的時間...
這到底是個什麽人物?
歲數夠大,是個道士,會胡須吐納的功夫...
柳葉雖然心中猜測,但沒有問出來。
這世上的高人千千萬,保不齊就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對於早就見過無數大人物的柳葉而言,早就不稀奇了。
幫助李世民開創了貞觀盛世的房玄齡和魏征,也就是那副鬼樣子而已。
不過,如果這老道士真的走過南,闖過北,倒是柳葉很需要的人才。
“道長見笑了,柳某之所以打算將這家酒樓裝修成江南風格,是因為喜歡這裏的裝修風格,能吸引來到長安城的江南行商,亦或者朝中江南籍的官員。”
老道士一怔,不過轉念之間就想明白了。
江南物產豐富,造就了不少來往於大唐各地的行商。
別的地方不說,光長安城內,來自於江南的商人,是人數最多的!
相比之下,來自於遼東、隴右這等邊境之地的商人,就相對少一些。
這純粹是因為,學問都被世家大族所壟斷,江南那邊的人想要進入官場,實在是太難了。
就像許敬宗,明明是杭州人,卻生下來就遷居到了關中,才有了學到真學問的機會。
既然長安的江南行商多,那麽這家江南風格的酒樓,也就有了一部分固定的客戶群體。
老道士想明白其中的訣竅之後,微微頷首,道:“怪不得柳公子的生意,在短短時間內就做得這麽大,實在是因為你有著比別人都卓越的眼光。”
“如果貧道所料不差,柳公子的其他幾家分店,應該會裝修成不同的風格吧?比如蜀中的風格,亦或者是河東、河北一帶的風格!”
柳葉笑道:“道長才是真正的眼光卓越,別人怕是無法在短短時間內,就看出柳某的謀劃!”
“不過也正因道長見多識廣,柳某有意聘請道長為顧問,幫助柳某提供一些裝修風格上的指導,不知道長可有意?”
老道士愣了愣,隨即臉上浮現出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
“柳公子連貧道的身份都不曾問過一句,就不怕貧道是旁人派過來故意搗亂的?”
柳葉輕笑著搖了搖頭。
“柳某對道長的身份有些猜測,隻是不能篤定而已,不過道長既然沒有說,柳某自然也不好直接挑明。”
“如果柳某猜測是真的,這世上恐怕沒人能指使得動道長這般人物。”
“退一萬步講,雖然有些人總是對柳某的產業不懷好意,但真會派人搗亂的,也就關中薛氏額而已......不過,柳某卻親眼瞧見,道長被薛家的人,從仙樂居裏趕出來,自然也就不是關中薛氏派來的。”
柳葉也是通過老道士的談吐,才對他的身份有所猜測。
這年頭,走過南,闖過北的人應該不少,可這麽大歲數的,確實是不多見,何況,還是個道士...
關鍵在於,老道士身上雖然聞起來餿哄哄的,但總有一股子若有若無的藥味飄過來。
結合這些特點,柳葉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老道士深深的看了柳葉一眼。
“既然柳公子看出來了,那貧道幹脆也就挑明了......貧道孫思邈!”
“不知柳公子可曾還記得,幾個月之前,你在永寧坊城隍廟門外結識的那個道士?”
這迴輪到柳葉愣了愣。
幾個月之前?
永寧坊城隍廟門外?
那時候,他的確是在城隍廟門前擺攤給人解簽算卦。
隻是...孫思邈說的道士是誰?
在許多人眼中,江南乃是人人向往的魚米之鄉,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宜居之地。
不過在大唐時期,江南還沒有真正的發展起來,尤其是長安城百姓,甚至將江南視為鄉下地方。
一來是因為,江南之地真正得到‘魚米之鄉’的稱唿,是在北宋之後,那時候經濟南移,受到戰亂的影響,許多北方的人口,乃至北方的技術,都紛紛湧入江南。
事實上,在北宋的戰亂之前,整個中原王朝的經濟重心,文化重心,一直都是在北方。
二來,這是因為車馬太慢,人們對江南缺乏必要的了解。
若是普通的車馬,從關中到江南打一個來迴,少說也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九成九的人,別說是江南了,連關中都沒出過。
去一趟距離長安城不遠的藍田縣、三原縣之類的地方,就算是出遠門了。
老道士不愧是在江南生活過好幾年的人,對江南的風格不是一般的了解,等著上菜的工夫,還幫著柳葉提了好幾點建議。
他的建議十分細致,說得也很多,柳葉幹脆找人拿來紙筆,一一記下來。
好在老道士說話的語速很慢,柳葉能完完整整的記清楚。
柳葉當然沒去過這個時代的江南,而且身邊的熟人之中,別說江南人了,南方人都很少見。
許敬宗倒是個南方人,而且是江南首盛之地,杭州人士。
不過那個家夥自打出生以後,就離開了江南,大半輩子都在北方居住,壓根不知道老家的酒樓風格長什麽樣子。
這家酒樓的裝修風格,完全是柳葉靠著後世的見聞,複刻出來的。
聽了老道士的建議之後,柳葉才發現,在裝修風格上確實沒有太大的出入,隻是在軟裝陳設上,江南和關中有很大的區別。
“道長見多識廣,柳某佩服!”
一聽老道士的話,就知道他真正在江南生活過很久。
有些人可能因為經商,亦或者行軍打仗,在江南短暫逗留後,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裝修風格有些見解,但絕不會像老道士這麽深入。
老道士哈哈一笑,道:“老夫去過不少地方,什麽淮南、山南、劍南、乃至是遼東...幾乎在大唐的‘十道’都曾居住過好幾年的時光!”
“不過話又說迴來,柳公子為何會將這家酒樓,裝修成江南風格?”
柳葉心裏琢磨著老道士的話。
他去過這麽多地方,如果每個地方都像在江南一樣,住過好幾年,那他...該多大歲數了?
算上如今馮盎做主的嶺南,大唐總共有十道之地。
哪怕一個地方住三四年,那也就是三四十年了!
何況,老道士一口純正的關中話,說明他是地地道道的關中人士,起碼前二十來年,一直都在關中居住。
再加上路上用的時間...
這到底是個什麽人物?
歲數夠大,是個道士,會胡須吐納的功夫...
柳葉雖然心中猜測,但沒有問出來。
這世上的高人千千萬,保不齊就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對於早就見過無數大人物的柳葉而言,早就不稀奇了。
幫助李世民開創了貞觀盛世的房玄齡和魏征,也就是那副鬼樣子而已。
不過,如果這老道士真的走過南,闖過北,倒是柳葉很需要的人才。
“道長見笑了,柳某之所以打算將這家酒樓裝修成江南風格,是因為喜歡這裏的裝修風格,能吸引來到長安城的江南行商,亦或者朝中江南籍的官員。”
老道士一怔,不過轉念之間就想明白了。
江南物產豐富,造就了不少來往於大唐各地的行商。
別的地方不說,光長安城內,來自於江南的商人,是人數最多的!
相比之下,來自於遼東、隴右這等邊境之地的商人,就相對少一些。
這純粹是因為,學問都被世家大族所壟斷,江南那邊的人想要進入官場,實在是太難了。
就像許敬宗,明明是杭州人,卻生下來就遷居到了關中,才有了學到真學問的機會。
既然長安的江南行商多,那麽這家江南風格的酒樓,也就有了一部分固定的客戶群體。
老道士想明白其中的訣竅之後,微微頷首,道:“怪不得柳公子的生意,在短短時間內就做得這麽大,實在是因為你有著比別人都卓越的眼光。”
“如果貧道所料不差,柳公子的其他幾家分店,應該會裝修成不同的風格吧?比如蜀中的風格,亦或者是河東、河北一帶的風格!”
柳葉笑道:“道長才是真正的眼光卓越,別人怕是無法在短短時間內,就看出柳某的謀劃!”
“不過也正因道長見多識廣,柳某有意聘請道長為顧問,幫助柳某提供一些裝修風格上的指導,不知道長可有意?”
老道士愣了愣,隨即臉上浮現出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
“柳公子連貧道的身份都不曾問過一句,就不怕貧道是旁人派過來故意搗亂的?”
柳葉輕笑著搖了搖頭。
“柳某對道長的身份有些猜測,隻是不能篤定而已,不過道長既然沒有說,柳某自然也不好直接挑明。”
“如果柳某猜測是真的,這世上恐怕沒人能指使得動道長這般人物。”
“退一萬步講,雖然有些人總是對柳某的產業不懷好意,但真會派人搗亂的,也就關中薛氏額而已......不過,柳某卻親眼瞧見,道長被薛家的人,從仙樂居裏趕出來,自然也就不是關中薛氏派來的。”
柳葉也是通過老道士的談吐,才對他的身份有所猜測。
這年頭,走過南,闖過北的人應該不少,可這麽大歲數的,確實是不多見,何況,還是個道士...
關鍵在於,老道士身上雖然聞起來餿哄哄的,但總有一股子若有若無的藥味飄過來。
結合這些特點,柳葉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老道士深深的看了柳葉一眼。
“既然柳公子看出來了,那貧道幹脆也就挑明了......貧道孫思邈!”
“不知柳公子可曾還記得,幾個月之前,你在永寧坊城隍廟門外結識的那個道士?”
這迴輪到柳葉愣了愣。
幾個月之前?
永寧坊城隍廟門外?
那時候,他的確是在城隍廟門前擺攤給人解簽算卦。
隻是...孫思邈說的道士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