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名聲...永遠都是讀書人的軟肋!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官職任命,亦或者是頒布新政令的聖旨,需要經過三省的審定。
如果三省的宰相們覺得聖旨不合時宜,就可以將其駁迴,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帝的聖旨跟廢紙沒什麽區別。
貞觀年的宰相,權力就是這麽大!
唯獨一種聖旨,或者叫‘中旨’,三省的宰相們管不了。
那就是頒布賞賜的旨意。
旨意一出,翼國公秦瓊和鄂國公尉遲恭都得到了賞賜。
聖旨上並沒有說明,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麽才賞賜這兩位老帥,但隻要是長著腦子的人,都能猜出來,皇帝此舉儼然是旗幟鮮明的表明了態度。
他完全支持《大唐周刊》!
之前聯名上書的大儒和禦史們,紛紛前往皇宮叩闕。
“諸位請迴吧,陛下說了,翼國公抱恙多年,應當予以安撫,至於鄂國公,難得靜下心來寫寫文章,這本就是文官的教化之功,完全沒有別的意思。”
張阿難站在宣政殿前,笑眯眯的阻攔著前來叩闕的禦史和大儒。
國子博士黃繼德乃是孔穎達的學生,屬於孔家最忠實的擁躉。
這一次聯名上書,也是他慫恿的。
聽見張阿難的敷衍,黃繼德厲聲說道:“無論陛下是出於何等目的,但在天下百姓的眼中,陛下就是在支持《大唐周刊》,我等苦讀多年聖賢經典,都不曾名揚天下,為何區區幾個跳梁小醜,也能撰寫文章,並公之於眾?!”
這些大儒和言官,之所以仇視《大唐周刊》,其實並不僅僅是因為柳葉和孔家的仇怨。
最重要的,還是《大唐周刊》的出現,搶走了原本該屬於他們的榮譽。
做文章而名揚天下,是他們這些儒士畢生最大的夢想。
如今卻被人輕而易舉的達到了,關鍵《大唐周刊》的創辦者柳葉,對他們這些人還沒什麽好感!
說白了,就是一種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想法。
張阿難那張胖臉上依舊帶著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黃博士若是有意撰寫文章,發到《大唐周刊》,天下人一樣能看到。”
黃繼德的臉抽搐了幾下。
他倒是想,可一來他拉不下臉,二來,若是讓孔穎達和孔誌玄知道,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前來叩闕的人頓時啞口無言。
他們和黃繼德,存在著同樣的困境。
難得找到一個可以揚名的捷徑,偏偏自己用不了。
與其看著旁人揚名,反倒不如將這種捷徑直接毀掉!
張阿難心中很鄙視這些人,還有點生氣。
《大唐周刊》可以說也算是他的產業,有人鬧事,還能給他們個笑臉,張阿難的養氣功夫已經很好了。
“還是那句話,諸位請迴吧,雜家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就不伺候了。”
說完,張阿難轉身離去!
...
事實上,在經過兩天的發酵之後,大多數人對於《大唐周刊》的看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子監的爭吵,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許敬宗在國子監也有一些朋友,在探聽到國子監的內部情況之後,樂得見牙不見眼。
柳家大宅!
柳葉的書房裏,許敬宗笑嗬嗬的把消息匯報給柳葉聽。
“公子,國子監裏都吵翻天了,之前支持咱們的人不多,可如今,國子監內支持咱們的人起碼占了一半!”
“他們都真心實意的讀過第一期,尤其對民間投稿板塊和基礎教育板塊格外的熱衷,聽馬周說,已經有國子監的監生開始給咱們投稿了!”
“剩下那些人,還是一如既往的詆毀《大唐周刊》,不過他們都是孔家的門生,想投稿也沒那麽膽子。”
柳葉砸吧砸吧嘴。
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有識之士。
隻要是細心讀過《大唐周刊》第一期,基本上都能發現其中蘊藏的巨大價值。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些人看到了《大唐周刊》恐怖的銷量!
光是在長安城裏,就能賣出五六千冊。
若是以後發展壯大,把《大唐周刊》傳遍天下,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都不是夢想!
這其中,還不包括那些買不起書,自己借來謄抄的人群。
名聲...永遠都是讀書人的軟肋!
“聽你的意思,國子監內似乎一直是分為兩派,一派是孔家的門生,另一派呢?”
許敬宗笑道:“公子說的不錯,國子監已經被孔家掌握在手中多年了,其中有一半的先生和監生依附於孔家的門下,畢竟是聖人後裔,有這個名頭在,不管是繼續做學問,還是入朝為官,都能有個照應。”
“剩下那一半,卻並未存在任何派係的說法,他們是純粹的讀書人。”
柳葉點點頭。
他對國子監進行過一些了解,但也隻是個大概情況而已。
真正的派係糾葛,隻有許敬宗這種在國子監裏待過的人才知道。
這種事情跟官員做生意一樣,都無法擺在明麵上說。
“公子是不是打算拉攏一下,那些不屬於孔家門下的人?”
許敬宗的腦子很快,一下子就抓住了柳葉的心思。
“不錯,《大唐周刊》第一期之所以發布的那麽快,是因為前期早有想法,可後續的每一期,時間都相當緊迫,光靠馬周他們四個人,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民間投稿的質量參差不齊,到頭來,國子監才是高質量稿件的唯一來源。”
許敬宗沉思片刻,道:“剩下那些人就算不是孔家的門人,也對孔家萬分忌憚,或許偶爾有那麽幾個人會投稿,但想要形成規模,恐怕難度不小...”
兩人正說著,許昂忽然敲響房門。
“柳叔叔,外邊有人找!”
“是幾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人!”
柳葉和許敬宗互相看了看,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比許昂大不了幾歲,也是一群毛頭小子。
許敬宗起身,道:“我先去看看!”
不多時,許敬宗滿臉古怪的帶著幾個鼻青臉腫的人走進來。
馮智戴走在第一個,尉遲寶林、牛興唐、程處默、段瓚四人跟在後頭,全都是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
柳葉愣了愣,沒搞明白是怎麽迴事。
馮智戴跟柳葉最熟,一屁股坐在柳葉對麵的椅子上,直接道:“我們打算一起去《大唐周刊》的鋪子投稿,結果碰見一群國子監的監生鬧事,就打了起來!”
“我們四個,打他們將十幾個人,雖然把他們打跑了,但也落了傷勢!”
如果三省的宰相們覺得聖旨不合時宜,就可以將其駁迴,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帝的聖旨跟廢紙沒什麽區別。
貞觀年的宰相,權力就是這麽大!
唯獨一種聖旨,或者叫‘中旨’,三省的宰相們管不了。
那就是頒布賞賜的旨意。
旨意一出,翼國公秦瓊和鄂國公尉遲恭都得到了賞賜。
聖旨上並沒有說明,皇帝究竟是因為什麽才賞賜這兩位老帥,但隻要是長著腦子的人,都能猜出來,皇帝此舉儼然是旗幟鮮明的表明了態度。
他完全支持《大唐周刊》!
之前聯名上書的大儒和禦史們,紛紛前往皇宮叩闕。
“諸位請迴吧,陛下說了,翼國公抱恙多年,應當予以安撫,至於鄂國公,難得靜下心來寫寫文章,這本就是文官的教化之功,完全沒有別的意思。”
張阿難站在宣政殿前,笑眯眯的阻攔著前來叩闕的禦史和大儒。
國子博士黃繼德乃是孔穎達的學生,屬於孔家最忠實的擁躉。
這一次聯名上書,也是他慫恿的。
聽見張阿難的敷衍,黃繼德厲聲說道:“無論陛下是出於何等目的,但在天下百姓的眼中,陛下就是在支持《大唐周刊》,我等苦讀多年聖賢經典,都不曾名揚天下,為何區區幾個跳梁小醜,也能撰寫文章,並公之於眾?!”
這些大儒和言官,之所以仇視《大唐周刊》,其實並不僅僅是因為柳葉和孔家的仇怨。
最重要的,還是《大唐周刊》的出現,搶走了原本該屬於他們的榮譽。
做文章而名揚天下,是他們這些儒士畢生最大的夢想。
如今卻被人輕而易舉的達到了,關鍵《大唐周刊》的創辦者柳葉,對他們這些人還沒什麽好感!
說白了,就是一種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想法。
張阿難那張胖臉上依舊帶著令人如沐春風的笑容,“黃博士若是有意撰寫文章,發到《大唐周刊》,天下人一樣能看到。”
黃繼德的臉抽搐了幾下。
他倒是想,可一來他拉不下臉,二來,若是讓孔穎達和孔誌玄知道,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前來叩闕的人頓時啞口無言。
他們和黃繼德,存在著同樣的困境。
難得找到一個可以揚名的捷徑,偏偏自己用不了。
與其看著旁人揚名,反倒不如將這種捷徑直接毀掉!
張阿難心中很鄙視這些人,還有點生氣。
《大唐周刊》可以說也算是他的產業,有人鬧事,還能給他們個笑臉,張阿難的養氣功夫已經很好了。
“還是那句話,諸位請迴吧,雜家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就不伺候了。”
說完,張阿難轉身離去!
...
事實上,在經過兩天的發酵之後,大多數人對於《大唐周刊》的看法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子監的爭吵,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許敬宗在國子監也有一些朋友,在探聽到國子監的內部情況之後,樂得見牙不見眼。
柳家大宅!
柳葉的書房裏,許敬宗笑嗬嗬的把消息匯報給柳葉聽。
“公子,國子監裏都吵翻天了,之前支持咱們的人不多,可如今,國子監內支持咱們的人起碼占了一半!”
“他們都真心實意的讀過第一期,尤其對民間投稿板塊和基礎教育板塊格外的熱衷,聽馬周說,已經有國子監的監生開始給咱們投稿了!”
“剩下那些人,還是一如既往的詆毀《大唐周刊》,不過他們都是孔家的門生,想投稿也沒那麽膽子。”
柳葉砸吧砸吧嘴。
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有識之士。
隻要是細心讀過《大唐周刊》第一期,基本上都能發現其中蘊藏的巨大價值。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些人看到了《大唐周刊》恐怖的銷量!
光是在長安城裏,就能賣出五六千冊。
若是以後發展壯大,把《大唐周刊》傳遍天下,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都不是夢想!
這其中,還不包括那些買不起書,自己借來謄抄的人群。
名聲...永遠都是讀書人的軟肋!
“聽你的意思,國子監內似乎一直是分為兩派,一派是孔家的門生,另一派呢?”
許敬宗笑道:“公子說的不錯,國子監已經被孔家掌握在手中多年了,其中有一半的先生和監生依附於孔家的門下,畢竟是聖人後裔,有這個名頭在,不管是繼續做學問,還是入朝為官,都能有個照應。”
“剩下那一半,卻並未存在任何派係的說法,他們是純粹的讀書人。”
柳葉點點頭。
他對國子監進行過一些了解,但也隻是個大概情況而已。
真正的派係糾葛,隻有許敬宗這種在國子監裏待過的人才知道。
這種事情跟官員做生意一樣,都無法擺在明麵上說。
“公子是不是打算拉攏一下,那些不屬於孔家門下的人?”
許敬宗的腦子很快,一下子就抓住了柳葉的心思。
“不錯,《大唐周刊》第一期之所以發布的那麽快,是因為前期早有想法,可後續的每一期,時間都相當緊迫,光靠馬周他們四個人,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民間投稿的質量參差不齊,到頭來,國子監才是高質量稿件的唯一來源。”
許敬宗沉思片刻,道:“剩下那些人就算不是孔家的門人,也對孔家萬分忌憚,或許偶爾有那麽幾個人會投稿,但想要形成規模,恐怕難度不小...”
兩人正說著,許昂忽然敲響房門。
“柳叔叔,外邊有人找!”
“是幾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人!”
柳葉和許敬宗互相看了看,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比許昂大不了幾歲,也是一群毛頭小子。
許敬宗起身,道:“我先去看看!”
不多時,許敬宗滿臉古怪的帶著幾個鼻青臉腫的人走進來。
馮智戴走在第一個,尉遲寶林、牛興唐、程處默、段瓚四人跟在後頭,全都是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
柳葉愣了愣,沒搞明白是怎麽迴事。
馮智戴跟柳葉最熟,一屁股坐在柳葉對麵的椅子上,直接道:“我們打算一起去《大唐周刊》的鋪子投稿,結果碰見一群國子監的監生鬧事,就打了起來!”
“我們四個,打他們將十幾個人,雖然把他們打跑了,但也落了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