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柳葉何德何能,竟然能編纂出這等絲毫找不出漏洞的文章?
大唐:棄文從商,我要當財神 作者:水果抹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家的運銀車入城的消息傳遍了長安,頓時多了幾分風聲鶴唳的感覺。
不過孔家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卻是驀得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孔穎達坐在書房裏,忍不住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
“有人能為孔家分擔壓力就好...”
他也沒有想到,區區一篇《三字經》,竟然能將孔家逼迫到如此地步!
去其他家族求援,愣是沒人肯答應他的要求!
這是什麽道理?
其實孔穎達也明白,孔家雖然是聖人後裔,靠著這個名頭,哪怕王朝更迭也有他們家的飯吃。
可問題是,除了聖人後裔的名頭,以及滿屋子的詩書之外,孔家已經沒有別的了。
自漢朝以後,天下分裂,四海不平,尤其是到了五胡作亂的時候,沒人會在乎你究竟是聖人後裔,還是什麽別的東西。
也就到了前隋的時候,孔家才恢複一些元氣,並且積極的向朝廷靠攏。
時至今日,孔家人裏算得上重臣,滿打滿算也就孔穎達自己一個人而已。
別的家族不把學問當迴事,孔家不行!
因為若是沒有學問正宗的地位,他孔家就真成擺設了。
“三字經,三字經啊...一篇順口溜,竟然將老夫逼迫到了牆角,真是...”
“他柳葉何德何能,竟然能編纂出這等絲毫找不出漏洞的文章?”
孔穎達又歎了口氣。
不管怎麽說,既然薛家主動跳出來了,至少柳葉在短時間內,不會繼續攻訐孔家。
畢竟薛家的厲害都擺在明麵上,而柳葉,恰好是個生意人。
迴想起在薛家,在盧家的所見所聞,孔穎達的臉上蒙起一層陰影。
“薛粹也不是什麽好東西,等他和柳葉鬥個兩敗俱傷,老夫恰好可以借此機會好好找一找柳家的疏漏之處!”
“還是要盡快將《三字經》補充完整,屆時就可以說,《三字經》同樣是聖人之言!”
孔穎達立刻埋首,仔細鑽研了起來。
至於兒子,他是一點都指望不上了。
...
臘月二十八,大吉大利!
長安城的街頭上已經有了幾分過年的氣氛,街邊的小攤不知不覺變得比往日多了一些。
除此之外,還發生了一些其他的變化。
譬如...街上的外賣員突然多了起來!
蘇惠心領著張柬之從柳家大宅出來,徑直去了竹葉軒商行。
還沒進門,就碰見一個穿著外賣員統一著裝的黑小夥子,也急匆匆朝這邊跑。
“這位夫人,這裏是柳家的竹葉軒商行吧?”
蘇惠心一怔,上下打量黑小夥幾眼,道:“這裏的確是竹葉軒商行,看你的打扮,應該是才入職吧?”
黑小夥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沒錯,俺是第一天來,聽領頭的大哥說,新入職的人要到商行來簽訂契約,俺就來了。”
蘇惠心嫣然一笑,道:“進去吧,找小川子,他會給你安排契約。”
這一笑,看得黑小夥眼珠子都直了。
他急忙掐了自己的大腿一把,這才緩過神來。
“這麽說,夫人也是竹葉軒的人?”
蘇惠心點點頭,道:“不錯,走,咱們一同進去!”
說著,蘇惠心和張柬之帶著黑小夥來到商行裏。
一進來才發現,後堂已經有不下四五十人正在排隊了!
小川子急得滿頭大汗,正在給這些人講解簽訂契約的規矩。
蘇惠心知道,這一段時間張柬之會跟著自己,也不客氣,直接道:“柬之,去幫小川子的忙!”
張柬之笑嘻嘻的湊過去,很快,排隊的人都規矩多了。
他的能力遠不是小川子能比的!
小川子終於能鬆口氣了,從人群裏擠出來,衝著蘇惠心拱拱手,道:“多謝蘇掌櫃!”
雖然小川子至今還是夥計,甚至連大夥計都不是,但蘇惠心也不免對他客氣幾分。
竹葉軒的人都知道,論起資曆來,隻有許大掌櫃才能超過小川子。
除此之外,就連王玄策都比小川子來得晚。
他的能力雖然不行,但深受大東家和大掌櫃的信任。
這麽長時間以來,都是小川子一個人駐守在竹葉軒商行之中。
“不用謝,先坐下歇歇,瞧你那滿頭大汗的樣子...”
小川子坐下來喝了口水,道:“這一大早,差點沒把我給累死!”
“大東家昨天下午才派人送來消息,說要大批量的招募外賣員,我實在是沒想到,天亮的時候告示才貼出去,就有上百人報名!”
“這些人去登科樓領完衣服之後,就會來商行簽訂契約...”
蘇惠心恍然道:“怪不得大東家說,讓我跟柬之這幾日來商行坐鎮,原來是要大批量的招募外賣員。”
小川子撓了撓頭,道:“其實商行的外賣員完全夠用,當初那將近三千的不良人,全都變成了外賣員,後來雖然有退出的,還有一些應聘去了商隊,剩下的起碼還有兩千四百多人。”
“這些人,已經足夠把全城的外賣送到位了...”
蘇惠心笑道:“既然大東家安排了,咱們照著辦就是了。”
“還有什麽難處,跟我說說,難得有人過來幫你的忙,還不盡快提要求?”
小川子憨厚一笑,道:“沒什麽要求可提,蘇掌櫃來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他把杯子裏的水喝完,又跑到人群裏,給新應聘的外賣員們講解契約上的條款。
蘇惠心則是來到後堂,翻看起已經簽訂完的契約。
她那一張風情萬種的臉上,閃過一抹疑惑之色。
“大東家也不把事情說明白,就說大量招募外賣員?”
將契約都看了一遍之後,蘇惠心眼中的疑惑之色更濃了。
這些人,並不是多優秀的人才。
甚至於,大部分還都介於識字和不識字之間。
這種文化水平,送外賣的阻力恐怕不小。
正想著,小川子又抱進來一摞剛剛簽訂好的契約。
他苦笑一聲,說道:“剛才東家身邊的薛禮過來捎了個信,說是東家跟丹陽公主商量好了,武安郡公麾下還有將近一千個傷殘軍士,隻要是沒傷到腿腳的都要安排成外賣員,估計至少也要八九百人...”
不過孔家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卻是驀得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孔穎達坐在書房裏,忍不住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
“有人能為孔家分擔壓力就好...”
他也沒有想到,區區一篇《三字經》,竟然能將孔家逼迫到如此地步!
去其他家族求援,愣是沒人肯答應他的要求!
這是什麽道理?
其實孔穎達也明白,孔家雖然是聖人後裔,靠著這個名頭,哪怕王朝更迭也有他們家的飯吃。
可問題是,除了聖人後裔的名頭,以及滿屋子的詩書之外,孔家已經沒有別的了。
自漢朝以後,天下分裂,四海不平,尤其是到了五胡作亂的時候,沒人會在乎你究竟是聖人後裔,還是什麽別的東西。
也就到了前隋的時候,孔家才恢複一些元氣,並且積極的向朝廷靠攏。
時至今日,孔家人裏算得上重臣,滿打滿算也就孔穎達自己一個人而已。
別的家族不把學問當迴事,孔家不行!
因為若是沒有學問正宗的地位,他孔家就真成擺設了。
“三字經,三字經啊...一篇順口溜,竟然將老夫逼迫到了牆角,真是...”
“他柳葉何德何能,竟然能編纂出這等絲毫找不出漏洞的文章?”
孔穎達又歎了口氣。
不管怎麽說,既然薛家主動跳出來了,至少柳葉在短時間內,不會繼續攻訐孔家。
畢竟薛家的厲害都擺在明麵上,而柳葉,恰好是個生意人。
迴想起在薛家,在盧家的所見所聞,孔穎達的臉上蒙起一層陰影。
“薛粹也不是什麽好東西,等他和柳葉鬥個兩敗俱傷,老夫恰好可以借此機會好好找一找柳家的疏漏之處!”
“還是要盡快將《三字經》補充完整,屆時就可以說,《三字經》同樣是聖人之言!”
孔穎達立刻埋首,仔細鑽研了起來。
至於兒子,他是一點都指望不上了。
...
臘月二十八,大吉大利!
長安城的街頭上已經有了幾分過年的氣氛,街邊的小攤不知不覺變得比往日多了一些。
除此之外,還發生了一些其他的變化。
譬如...街上的外賣員突然多了起來!
蘇惠心領著張柬之從柳家大宅出來,徑直去了竹葉軒商行。
還沒進門,就碰見一個穿著外賣員統一著裝的黑小夥子,也急匆匆朝這邊跑。
“這位夫人,這裏是柳家的竹葉軒商行吧?”
蘇惠心一怔,上下打量黑小夥幾眼,道:“這裏的確是竹葉軒商行,看你的打扮,應該是才入職吧?”
黑小夥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沒錯,俺是第一天來,聽領頭的大哥說,新入職的人要到商行來簽訂契約,俺就來了。”
蘇惠心嫣然一笑,道:“進去吧,找小川子,他會給你安排契約。”
這一笑,看得黑小夥眼珠子都直了。
他急忙掐了自己的大腿一把,這才緩過神來。
“這麽說,夫人也是竹葉軒的人?”
蘇惠心點點頭,道:“不錯,走,咱們一同進去!”
說著,蘇惠心和張柬之帶著黑小夥來到商行裏。
一進來才發現,後堂已經有不下四五十人正在排隊了!
小川子急得滿頭大汗,正在給這些人講解簽訂契約的規矩。
蘇惠心知道,這一段時間張柬之會跟著自己,也不客氣,直接道:“柬之,去幫小川子的忙!”
張柬之笑嘻嘻的湊過去,很快,排隊的人都規矩多了。
他的能力遠不是小川子能比的!
小川子終於能鬆口氣了,從人群裏擠出來,衝著蘇惠心拱拱手,道:“多謝蘇掌櫃!”
雖然小川子至今還是夥計,甚至連大夥計都不是,但蘇惠心也不免對他客氣幾分。
竹葉軒的人都知道,論起資曆來,隻有許大掌櫃才能超過小川子。
除此之外,就連王玄策都比小川子來得晚。
他的能力雖然不行,但深受大東家和大掌櫃的信任。
這麽長時間以來,都是小川子一個人駐守在竹葉軒商行之中。
“不用謝,先坐下歇歇,瞧你那滿頭大汗的樣子...”
小川子坐下來喝了口水,道:“這一大早,差點沒把我給累死!”
“大東家昨天下午才派人送來消息,說要大批量的招募外賣員,我實在是沒想到,天亮的時候告示才貼出去,就有上百人報名!”
“這些人去登科樓領完衣服之後,就會來商行簽訂契約...”
蘇惠心恍然道:“怪不得大東家說,讓我跟柬之這幾日來商行坐鎮,原來是要大批量的招募外賣員。”
小川子撓了撓頭,道:“其實商行的外賣員完全夠用,當初那將近三千的不良人,全都變成了外賣員,後來雖然有退出的,還有一些應聘去了商隊,剩下的起碼還有兩千四百多人。”
“這些人,已經足夠把全城的外賣送到位了...”
蘇惠心笑道:“既然大東家安排了,咱們照著辦就是了。”
“還有什麽難處,跟我說說,難得有人過來幫你的忙,還不盡快提要求?”
小川子憨厚一笑,道:“沒什麽要求可提,蘇掌櫃來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他把杯子裏的水喝完,又跑到人群裏,給新應聘的外賣員們講解契約上的條款。
蘇惠心則是來到後堂,翻看起已經簽訂完的契約。
她那一張風情萬種的臉上,閃過一抹疑惑之色。
“大東家也不把事情說明白,就說大量招募外賣員?”
將契約都看了一遍之後,蘇惠心眼中的疑惑之色更濃了。
這些人,並不是多優秀的人才。
甚至於,大部分還都介於識字和不識字之間。
這種文化水平,送外賣的阻力恐怕不小。
正想著,小川子又抱進來一摞剛剛簽訂好的契約。
他苦笑一聲,說道:“剛才東家身邊的薛禮過來捎了個信,說是東家跟丹陽公主商量好了,武安郡公麾下還有將近一千個傷殘軍士,隻要是沒傷到腿腳的都要安排成外賣員,估計至少也要八九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