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封伯!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東的捷報!?”
負責值守宮門的校尉一開始聽到遼東大捷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隻能與驛卒再三確認。
驛卒將捷報雙手呈上,開口道:“這是遼東的信印!”
當校尉看到綁帶上印著“遼東都司”和“遼東府”的信印後,臉色一變,奪過捷報轉身就往宮裏跑去。
“大捷!大捷!遼東大捷!”
校尉一路跑一路喊。
正在文華殿外等候麵聖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一聽到宮門校尉的唿喊,便詫異的迎了上去。
校尉看到是諸位大臣,便將捷報雙手呈上,恭聲道:
“諸位大人,是捷報,遼東大捷!”
一時間,
陳新甲有些失神,
而其身後的大臣們則全都開始喜極而泣,有的雙手握拳,有的大聲唿喊。
反應過來的陳新甲不敢耽擱,拿起捷報便往文華殿裏而去,此時也顧不得內侍的阻攔,直接破門而入。
陳新甲高舉捷報,凜然的走向龍椅上的崇禎帝。
朱由檢看到陳新甲破門而入時,一開始還有些生氣,但當他看到陳新甲高高舉起的捷報時,心裏不由咯噔一下。
陳新甲昂首挺胸,邁著昂揚的步伐,走到大殿中央,雙膝跪地,將捷報雙手呈上,朗聲道:
“恭喜陛下,遼東大捷!”
身後群臣也都雙膝跪地,恭聲道:“恭喜陛下!”
朱由檢霍然起身,也顧不得在群臣麵前失儀,推開一旁想要上前去接捷報的宦官,從陳新甲的手裏拿過捷報,一看上麵的信印,著急忙慌的打開來看。
在他看到遼東總兵張璟川跨越遼東灣奇襲清國腹地金州衛,並順利拿下金州衛後,臉上流露出欣喜之色;
緊接著,
就是遼東總兵張璟川在東海堡全殲清軍數千精銳後,更是精神煥發。
“好!好!好!好啊!”朱由檢朗聲稱讚道:“誰說我大明自孫承宗後再無良將的,這不,我大明又出了一位軍神啊!”
說到這裏,朱由檢不由一愣,又看了一眼遼東總兵張璟川的名字,不由皺了皺眉,看向兵部尚書陳新甲,問道:“這個張璟川……是何人啊?”
陳新甲不由一窒,隨即解釋道:“這個張璟川原是寧遠總兵吳三桂的親兵,因屢獲戰功,便被擢升為吳三桂麾下遊擊。
後來錦州再度失守,陛下您讓馬紹愉帶著主力兵馬退守寧遠衛,這個張璟川主動請纓留在東海堡成為我軍埋在皇太極眼裏的一枚釘子。
臣見此人不僅有將帥之才,還對朝廷、對陛下如此忠心,便擢升他為遼東總兵了。”
“哦~”朱由檢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隨即笑著對陳新甲道:“還得是你知人識人啊!”
“臣也是為了替陛下分憂。”陳新甲恭聲道。
朱由檢再次看了一眼捷報上的內容,越看越開心,咧著嘴笑道:“這個張璟川是個將才,朕喜歡,朕喜歡,哈哈哈哈!”
“那對張璟川的封賞……”陳新甲試探道。
從馬紹愉和張若麒給他的書信中所言,這個張璟川雖是吳三桂的人,但心裏卻有意投效在自己門下。
若能將張璟川扶持起來,在遼東擔當大任,於自己而言,也是頗有好處。
至少,自己在朝中的分量也會越來越重,而陛下也會愈發倚重自己。
“傳旨!”朱由檢沉朗聲道:“遼東總兵張璟川平虜有功,擢他為欽命平遼便宜行事掛平虜前將軍印總兵官,加封太子太保!”
陳新甲心中一喜,開口道:“臣代張璟川謝過陛下了。”
“等等,”朱由檢思索片刻後,沉吟道:“這樣年輕忠勇的將才甚是難得,賜他個爵位,平虜伯,你們覺得如何啊?”
“陛下聖明!”群臣恭聲道。
“哈哈哈哈,”朱由檢朗聲笑道:“傳朕旨意,朕要大赦天下!”
……
深夜,
內侍官領著兵部尚書陳新甲朝著禦書房走去。
陳新甲跟在內侍官的身後,昂首挺胸,步履方正,此時的他,內心無比暢快。
遼東來的捷報在京城都傳開了,使得京城的百姓都沸騰了。
盡管這些年大明內憂外患,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但不得不說,
大明百姓的骨子裏還是很驕傲的,至少在對遼東的虜賊而言是這樣。
雖說陝西那邊有很多起義軍在鬧騰,但那又如何?
親兄弟在家裏打架,誰輸誰贏對於他們這些百姓而言都不重要,反正大家同宗同脈,都是一個祖宗,誰當家不是當呢!
可遼東的虜賊不一樣,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咱們這家,怎能讓外人來當呢。
大明立國兩百多年,當年洪武大帝就靠著一個碗,不僅趕走了元蒙還奪得了天下。
兩百年來何其艱難,卻都撐下來了,和北麵的韃靼打,和南麵的安南打,和東麵的倭寇打過,在海上和西洋人打過。
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終究未曾落下過氣勁兒。
其他的先甭說,至少這國民自信是給打出來了,也就是近些年,時運不濟,外麵的賊人趁著大明內憂,過來趁火打劫。
最近這一二十年和虜賊掰手腕,是,大明是沒怎麽贏過,但不代表大明就不會贏。
這不,
我大明軍隊不僅把虜賊打疼了,還把金州衛給奪迴來了。
陳新甲進入禦書房後,向崇禎帝行禮。
朱由檢看向陳新甲,語氣平和的問道:“遼東傳來的捷報,有幾分真,幾分假啊?”
在朝堂上,麵對那麽多群臣,該演戲的時候還是得演,畢竟朝堂氛圍壓抑已久,太需要好消息來提振一下了。
現在,
關起門來的都是自己人,也甭演了,該說實話說實話。
也不怪朱由檢鄭重其事的來問陳新甲捷報的真偽,實在是這些年被遼東那邊美輪美奐的軍報給迷了眼。
偷襲幾個清軍哨騎,就能上報個小勝,圍剿一牛錄的清軍就敢報大勝……
反正前線的勝利不斷,國土也在不斷的淪喪。
麵對崇禎帝的質疑,
若是往日,陳新甲必然支支吾吾的搪塞圓場。
而今日,
他終於可以挺直腰杆的說一聲:
“陛下,遼東大捷保真!”
……
負責值守宮門的校尉一開始聽到遼東大捷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隻能與驛卒再三確認。
驛卒將捷報雙手呈上,開口道:“這是遼東的信印!”
當校尉看到綁帶上印著“遼東都司”和“遼東府”的信印後,臉色一變,奪過捷報轉身就往宮裏跑去。
“大捷!大捷!遼東大捷!”
校尉一路跑一路喊。
正在文華殿外等候麵聖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一聽到宮門校尉的唿喊,便詫異的迎了上去。
校尉看到是諸位大臣,便將捷報雙手呈上,恭聲道:
“諸位大人,是捷報,遼東大捷!”
一時間,
陳新甲有些失神,
而其身後的大臣們則全都開始喜極而泣,有的雙手握拳,有的大聲唿喊。
反應過來的陳新甲不敢耽擱,拿起捷報便往文華殿裏而去,此時也顧不得內侍的阻攔,直接破門而入。
陳新甲高舉捷報,凜然的走向龍椅上的崇禎帝。
朱由檢看到陳新甲破門而入時,一開始還有些生氣,但當他看到陳新甲高高舉起的捷報時,心裏不由咯噔一下。
陳新甲昂首挺胸,邁著昂揚的步伐,走到大殿中央,雙膝跪地,將捷報雙手呈上,朗聲道:
“恭喜陛下,遼東大捷!”
身後群臣也都雙膝跪地,恭聲道:“恭喜陛下!”
朱由檢霍然起身,也顧不得在群臣麵前失儀,推開一旁想要上前去接捷報的宦官,從陳新甲的手裏拿過捷報,一看上麵的信印,著急忙慌的打開來看。
在他看到遼東總兵張璟川跨越遼東灣奇襲清國腹地金州衛,並順利拿下金州衛後,臉上流露出欣喜之色;
緊接著,
就是遼東總兵張璟川在東海堡全殲清軍數千精銳後,更是精神煥發。
“好!好!好!好啊!”朱由檢朗聲稱讚道:“誰說我大明自孫承宗後再無良將的,這不,我大明又出了一位軍神啊!”
說到這裏,朱由檢不由一愣,又看了一眼遼東總兵張璟川的名字,不由皺了皺眉,看向兵部尚書陳新甲,問道:“這個張璟川……是何人啊?”
陳新甲不由一窒,隨即解釋道:“這個張璟川原是寧遠總兵吳三桂的親兵,因屢獲戰功,便被擢升為吳三桂麾下遊擊。
後來錦州再度失守,陛下您讓馬紹愉帶著主力兵馬退守寧遠衛,這個張璟川主動請纓留在東海堡成為我軍埋在皇太極眼裏的一枚釘子。
臣見此人不僅有將帥之才,還對朝廷、對陛下如此忠心,便擢升他為遼東總兵了。”
“哦~”朱由檢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隨即笑著對陳新甲道:“還得是你知人識人啊!”
“臣也是為了替陛下分憂。”陳新甲恭聲道。
朱由檢再次看了一眼捷報上的內容,越看越開心,咧著嘴笑道:“這個張璟川是個將才,朕喜歡,朕喜歡,哈哈哈哈!”
“那對張璟川的封賞……”陳新甲試探道。
從馬紹愉和張若麒給他的書信中所言,這個張璟川雖是吳三桂的人,但心裏卻有意投效在自己門下。
若能將張璟川扶持起來,在遼東擔當大任,於自己而言,也是頗有好處。
至少,自己在朝中的分量也會越來越重,而陛下也會愈發倚重自己。
“傳旨!”朱由檢沉朗聲道:“遼東總兵張璟川平虜有功,擢他為欽命平遼便宜行事掛平虜前將軍印總兵官,加封太子太保!”
陳新甲心中一喜,開口道:“臣代張璟川謝過陛下了。”
“等等,”朱由檢思索片刻後,沉吟道:“這樣年輕忠勇的將才甚是難得,賜他個爵位,平虜伯,你們覺得如何啊?”
“陛下聖明!”群臣恭聲道。
“哈哈哈哈,”朱由檢朗聲笑道:“傳朕旨意,朕要大赦天下!”
……
深夜,
內侍官領著兵部尚書陳新甲朝著禦書房走去。
陳新甲跟在內侍官的身後,昂首挺胸,步履方正,此時的他,內心無比暢快。
遼東來的捷報在京城都傳開了,使得京城的百姓都沸騰了。
盡管這些年大明內憂外患,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但不得不說,
大明百姓的骨子裏還是很驕傲的,至少在對遼東的虜賊而言是這樣。
雖說陝西那邊有很多起義軍在鬧騰,但那又如何?
親兄弟在家裏打架,誰輸誰贏對於他們這些百姓而言都不重要,反正大家同宗同脈,都是一個祖宗,誰當家不是當呢!
可遼東的虜賊不一樣,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咱們這家,怎能讓外人來當呢。
大明立國兩百多年,當年洪武大帝就靠著一個碗,不僅趕走了元蒙還奪得了天下。
兩百年來何其艱難,卻都撐下來了,和北麵的韃靼打,和南麵的安南打,和東麵的倭寇打過,在海上和西洋人打過。
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終究未曾落下過氣勁兒。
其他的先甭說,至少這國民自信是給打出來了,也就是近些年,時運不濟,外麵的賊人趁著大明內憂,過來趁火打劫。
最近這一二十年和虜賊掰手腕,是,大明是沒怎麽贏過,但不代表大明就不會贏。
這不,
我大明軍隊不僅把虜賊打疼了,還把金州衛給奪迴來了。
陳新甲進入禦書房後,向崇禎帝行禮。
朱由檢看向陳新甲,語氣平和的問道:“遼東傳來的捷報,有幾分真,幾分假啊?”
在朝堂上,麵對那麽多群臣,該演戲的時候還是得演,畢竟朝堂氛圍壓抑已久,太需要好消息來提振一下了。
現在,
關起門來的都是自己人,也甭演了,該說實話說實話。
也不怪朱由檢鄭重其事的來問陳新甲捷報的真偽,實在是這些年被遼東那邊美輪美奐的軍報給迷了眼。
偷襲幾個清軍哨騎,就能上報個小勝,圍剿一牛錄的清軍就敢報大勝……
反正前線的勝利不斷,國土也在不斷的淪喪。
麵對崇禎帝的質疑,
若是往日,陳新甲必然支支吾吾的搪塞圓場。
而今日,
他終於可以挺直腰杆的說一聲:
“陛下,遼東大捷保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