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忽悠鄭芝龍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璟川的嘴裏咬著雪茄,翻看著手裏的賬冊,然後抬眼再看向麵前的鄭芝龍,囁嚅道:
“大哥一路辛苦啊,不僅給我帶來了五船的糧食,還帶來了不少江南的好貨!”
“哈哈哈,”鄭芝龍朗聲笑道:“賢弟初到金州衛,必然要好好拾掇一番,這些江南的珠寶首飾正好拿來換銀子。”
說到這裏,鄭芝龍語氣一沉,道:“聽說賢弟準備籌建一個金州商會,打算與高麗、倭國做生意?”
張璟川用夾著雪茄的手,敲了敲桌麵,開口道:“如今我占了金州衛,與高麗和倭國的海上貿易自然也得走起來。”
鄭芝龍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因為大明與倭國之間的貿易都是他鄭芝龍在打理,現在張璟川提這麽一嘴,這不是打算搶他生意麽。
見鄭芝龍的臉色有些難看,張璟川瞬間就明白對方誤會了自己,趕緊笑著解釋道:“大哥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想把海上貿易這塊餅做大,這樣你和我都夠吃!”
鄭芝龍眉頭一挑,不由問道:“還請賢弟詳細說來。”
其實張璟川的想法很簡單,
金州衛本就是海陸要衝,北邊可以和清地做走私生意,出海則可以連通大明、高麗、倭國。
雖說鄭芝龍大部分的生意都在東南亞,但與高麗和倭國之間也有生意上的往來。
盡管蛋糕不大,但畢竟是要從鄭芝龍的碗裏搶食,多少是有些不地道的。
所以張璟川所說的把餅做大就是把高麗和倭國拉到對抗清軍的坑裏來,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轉移矛盾和風險共擔。
高麗降清之後,一直被清國壓榨,高麗國內必然有心向大明之臣,若是用兵馬鼓動他們反清,高麗必然會與他張璟川聯手。
屆時,
高麗多多少少會拿出一些錢糧來支持他張璟川。
再說倭國,倭國雖是島國,但資源短缺物資匱乏,隻要能以重金相誘,必然能夠在倭國招募一支戰力不俗的倭兵。
把這些倭兵推到抗清前線去做炮灰,亦或者招募廉價的倭人做勞工,送到山裏去開荒種糧食。
若是條件允許,也可以把倭國女子弄到金州衛來做窯姐,也算是為拉動金州衛的內需做貢獻了。
當張璟川把這些想法說給鄭芝龍聽後,鄭芝龍看向張璟川的眼神,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
鄭芝龍本就是海盜起家的商人,聽完張璟川的講述,他已經能夠想象到這裏麵的生意能夠給他和張璟川帶來多麽巨大的利益了。
就單說支持高麗反清,從高麗那裏獲得錢糧的支持。
把這些錢糧送去日本,換來倭兵、倭工、倭女,拿倭兵去支持高麗反清,拿倭工充當苦力,拿倭女來賺銀子。
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麽!
而且這樣的生意,隻有他張璟川能夠做,因為他張璟川占據著金州,手裏還有四萬戰兵,再說大點,張璟川背後是大明。
當年毛文龍就那麽點兵馬就能得到高麗的錢糧支持,何況現在手握四萬驍勇的張璟川了。
至於他鄭芝龍在乎的那點利潤,與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但話又說迴來,鄭芝龍雖然看到了裏麵的巨大利益,但他想知道,裏麵哪些利益是屬於他鄭芝龍的。
“賢弟這盤棋下得如此之大,”鄭芝龍吃味道:“就是不知裏麵能給愚兄分到多少肉吃呢。”
張璟川微微一笑,便把籌建金州商會和關稅一事說了出來。
“大哥若是能讓船隊負責海運,除了運費之外,我還會從商會的關稅裏拿出三成利潤給大哥。”張璟川笑著道:“不知大哥意下如何啊?”
關稅本就是張璟川盤剝各個商號所得的利潤,隻要貿易額夠大,給到他鄭芝龍的利潤也就越大。
對於鄭芝龍而言,這簡直就是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至於劫掠倭國,還是以前的合作模式,鄭芝龍出船,張璟川出人,所得收益一人一半。
這樣的價碼,鄭芝龍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且,
鄭芝龍也了解到明廷剛剛敕封了張璟川為平虜前將軍,加封太子太保,可見明廷對張璟川的認可。
不僅如此,陛下還給了張璟川伯爵的爵位,這就意味著張璟川正式成為了權貴。
鄭芝龍雖然有個水師遊擊的官身,但他依舊不敢以此身份迴到家鄉祭祖,因為他曾經做過海盜,因為他是沿海巨富,所以打他主意的人不少。
若是有張璟川罩著他,就算一省巡撫也不敢輕易動他。
所以,投效在張璟川的麾下做事,不僅名利雙收,還能給自己省去很多的麻煩,於他而言,何樂而不為。
“你我兄弟,”鄭芝龍笑著說道:“皆按賢弟說的來!”
緊接著,
鄭芝龍又從懷裏掏出一本折子,遞給張璟川。
“這是?”
鄭芝龍微微一笑道:“這是愚兄從荷蘭人手裏新購買的兩艘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
張璟川心頭一顫,將折子翻開一看,赫然是蓋倫帆船的圖解和介紹。
“知道賢弟對西方的巨艦頗為心儀,愚兄便把這兩艘船買來贈與賢弟,全當賢弟高升的賀禮了。”鄭芝龍笑著說道。
鄭芝龍能夠成為大明船王,生意遍布東南亞,這人情世故自然是拿捏得非常精準。
隻要是他認定的大樹,便會下血本的投其所好。
這兩艘蓋倫帆船排水量都在一千噸,可載二十一門遠距離火炮,較之噸位隻有兩三百噸,可載十餘門近距離火炮的福船可謂是天壤之別。
原本還為有10艘福船而有些欣喜的張璟川,瞬間覺得沒有那麽香了。
此時此刻,
在張璟川看到蓋倫帆船的各項數據時,更加堅定了他打造大明第一艦隊的計劃。
總有一日,他張璟川會帶著強大的艦隊開進倭國的港口,然後帶著從倭國劫掠來的財富、倭工、倭女迴到遼東,加速遼東的建設。
曾經我們在後世經曆的苦難,在這一世,也得讓倭國經曆一遍。
……
“大哥一路辛苦啊,不僅給我帶來了五船的糧食,還帶來了不少江南的好貨!”
“哈哈哈,”鄭芝龍朗聲笑道:“賢弟初到金州衛,必然要好好拾掇一番,這些江南的珠寶首飾正好拿來換銀子。”
說到這裏,鄭芝龍語氣一沉,道:“聽說賢弟準備籌建一個金州商會,打算與高麗、倭國做生意?”
張璟川用夾著雪茄的手,敲了敲桌麵,開口道:“如今我占了金州衛,與高麗和倭國的海上貿易自然也得走起來。”
鄭芝龍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因為大明與倭國之間的貿易都是他鄭芝龍在打理,現在張璟川提這麽一嘴,這不是打算搶他生意麽。
見鄭芝龍的臉色有些難看,張璟川瞬間就明白對方誤會了自己,趕緊笑著解釋道:“大哥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想把海上貿易這塊餅做大,這樣你和我都夠吃!”
鄭芝龍眉頭一挑,不由問道:“還請賢弟詳細說來。”
其實張璟川的想法很簡單,
金州衛本就是海陸要衝,北邊可以和清地做走私生意,出海則可以連通大明、高麗、倭國。
雖說鄭芝龍大部分的生意都在東南亞,但與高麗和倭國之間也有生意上的往來。
盡管蛋糕不大,但畢竟是要從鄭芝龍的碗裏搶食,多少是有些不地道的。
所以張璟川所說的把餅做大就是把高麗和倭國拉到對抗清軍的坑裏來,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轉移矛盾和風險共擔。
高麗降清之後,一直被清國壓榨,高麗國內必然有心向大明之臣,若是用兵馬鼓動他們反清,高麗必然會與他張璟川聯手。
屆時,
高麗多多少少會拿出一些錢糧來支持他張璟川。
再說倭國,倭國雖是島國,但資源短缺物資匱乏,隻要能以重金相誘,必然能夠在倭國招募一支戰力不俗的倭兵。
把這些倭兵推到抗清前線去做炮灰,亦或者招募廉價的倭人做勞工,送到山裏去開荒種糧食。
若是條件允許,也可以把倭國女子弄到金州衛來做窯姐,也算是為拉動金州衛的內需做貢獻了。
當張璟川把這些想法說給鄭芝龍聽後,鄭芝龍看向張璟川的眼神,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
鄭芝龍本就是海盜起家的商人,聽完張璟川的講述,他已經能夠想象到這裏麵的生意能夠給他和張璟川帶來多麽巨大的利益了。
就單說支持高麗反清,從高麗那裏獲得錢糧的支持。
把這些錢糧送去日本,換來倭兵、倭工、倭女,拿倭兵去支持高麗反清,拿倭工充當苦力,拿倭女來賺銀子。
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麽!
而且這樣的生意,隻有他張璟川能夠做,因為他張璟川占據著金州,手裏還有四萬戰兵,再說大點,張璟川背後是大明。
當年毛文龍就那麽點兵馬就能得到高麗的錢糧支持,何況現在手握四萬驍勇的張璟川了。
至於他鄭芝龍在乎的那點利潤,與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但話又說迴來,鄭芝龍雖然看到了裏麵的巨大利益,但他想知道,裏麵哪些利益是屬於他鄭芝龍的。
“賢弟這盤棋下得如此之大,”鄭芝龍吃味道:“就是不知裏麵能給愚兄分到多少肉吃呢。”
張璟川微微一笑,便把籌建金州商會和關稅一事說了出來。
“大哥若是能讓船隊負責海運,除了運費之外,我還會從商會的關稅裏拿出三成利潤給大哥。”張璟川笑著道:“不知大哥意下如何啊?”
關稅本就是張璟川盤剝各個商號所得的利潤,隻要貿易額夠大,給到他鄭芝龍的利潤也就越大。
對於鄭芝龍而言,這簡直就是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至於劫掠倭國,還是以前的合作模式,鄭芝龍出船,張璟川出人,所得收益一人一半。
這樣的價碼,鄭芝龍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且,
鄭芝龍也了解到明廷剛剛敕封了張璟川為平虜前將軍,加封太子太保,可見明廷對張璟川的認可。
不僅如此,陛下還給了張璟川伯爵的爵位,這就意味著張璟川正式成為了權貴。
鄭芝龍雖然有個水師遊擊的官身,但他依舊不敢以此身份迴到家鄉祭祖,因為他曾經做過海盜,因為他是沿海巨富,所以打他主意的人不少。
若是有張璟川罩著他,就算一省巡撫也不敢輕易動他。
所以,投效在張璟川的麾下做事,不僅名利雙收,還能給自己省去很多的麻煩,於他而言,何樂而不為。
“你我兄弟,”鄭芝龍笑著說道:“皆按賢弟說的來!”
緊接著,
鄭芝龍又從懷裏掏出一本折子,遞給張璟川。
“這是?”
鄭芝龍微微一笑道:“這是愚兄從荷蘭人手裏新購買的兩艘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
張璟川心頭一顫,將折子翻開一看,赫然是蓋倫帆船的圖解和介紹。
“知道賢弟對西方的巨艦頗為心儀,愚兄便把這兩艘船買來贈與賢弟,全當賢弟高升的賀禮了。”鄭芝龍笑著說道。
鄭芝龍能夠成為大明船王,生意遍布東南亞,這人情世故自然是拿捏得非常精準。
隻要是他認定的大樹,便會下血本的投其所好。
這兩艘蓋倫帆船排水量都在一千噸,可載二十一門遠距離火炮,較之噸位隻有兩三百噸,可載十餘門近距離火炮的福船可謂是天壤之別。
原本還為有10艘福船而有些欣喜的張璟川,瞬間覺得沒有那麽香了。
此時此刻,
在張璟川看到蓋倫帆船的各項數據時,更加堅定了他打造大明第一艦隊的計劃。
總有一日,他張璟川會帶著強大的艦隊開進倭國的港口,然後帶著從倭國劫掠來的財富、倭工、倭女迴到遼東,加速遼東的建設。
曾經我們在後世經曆的苦難,在這一世,也得讓倭國經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