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刷好感!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昏時分,
夕陽的餘暉將大地染成了紅褐色,一些甲兵還在城外打掃戰場,盡顯蕭瑟悲涼。
而錦州城內,炊煙寥寥倒是在這蕭瑟悲涼之中平添了幾分生氣。
張璟川卸下甲胄,挽起袖子,拿著大勺在鍋裏攪拌著濃稠的米粥,看得那些拿著碗,排著隊的明軍士兵眼冒綠光,口水直流。
他們在錦州城內守了一年多,有多久沒有喝過這麽濃稠的米粥了。
待熱騰騰的麵餅被擺上桌後,張璟川朗聲招唿道:
“每人一碗,吃完再來盛,管夠!”
一碗米粥,一張麵餅,領到吃食的明軍士兵三五成群的找地方狼吞虎咽。
這一幕,
剛好被從北城樓趕來的洪承疇、祖大壽兩人看在眼裏。
這人呐,一旦給別人留下了好的印象,再做類似事情的時候,好感度會直線上升。
洪承疇本來就對張璟川這樣的年輕人比較欣賞,眼下又在麾下將士們最需要糧食、草藥的時候帶著這些東西過來,洪承疇對張璟川的好感又上了一個台階。
至於祖大壽,倒是頗為好奇的打量著張璟川。
在來的路上,洪承疇不僅給祖大壽介紹著張璟川的一些所作所為,還大大的將他誇讚了一番。
此時,又看到張璟川親自給麾下將士們盛著米粥,心頭更是一暖。
像祖大壽這樣的將領,對手底下的將士自然是愛護有加,張璟川的到來不僅讓麾下將士們不用挨餓,有藥治傷,這對祖大壽來說,這可是份天大的人情啊。
正在忙著給將士們盛米粥的張璟川,自然不知道洪承疇和祖大壽兩人的心理活動。
對張璟川而言,反正等著也是等著,倒不如在這些饑腸轆轆的明軍將士們麵前刷一波存在感。
畢竟,
糧食和草藥是自己帶來的,這好人,理應自己來做。
何況世事多變,說不好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明軍士兵中會有一人,因為今日的一飯之恩而給自己帶來好的因果。
與人為善,能結個善緣也是好的。
張璟川在看到洪承疇正和一位麵容消瘦的老將軍正看著自己,趕緊把手裏的活計交給旁人,一邊把手在內襯上擦蹭,一邊快步走了過去。
“卑職,參見總督大人!”
洪承疇笑了笑,指著身旁的祖大壽,對張璟川道:“這位是左都督,遼東前鋒總兵祖老將軍。”
張璟川故作惶恐狀,恭聲道:“東海堡守備張璟川,拜見祖老將軍。”
祖大壽笑著頷首道:“不錯,年輕有為啊!”
緊接著,祖大壽指了指堆放糧草的地方,問道:“聽說你帶來的糧草輜重,都是從清軍手裏截獲而來的?”
“是,”張璟川點頭道:“虜賊能搶咱們的糧草,咱們也能搶迴來!”
“哈哈哈哈,”祖大壽開懷笑道:“好啊,我大明就需要你這樣的後起之秀啊!”
洪承疇對張璟川在敵後襲擾清軍糧道之事也甚為滿意,開口道:“此番奪迴錦州,也有你張淮安的功勞,老夫會為你向朝廷請功的。”
“多謝總督大人,卑職必當盡職盡責,報效朝廷!”張璟川擲地有聲道。
……
翌日清晨,
寧遠總兵吳三桂、大同總兵王樸帶著麾下兵馬,以及兩百車糧草輜重進駐錦州。
吳三桂得知張璟川不僅成功截獲襲擾了清軍糧道,還得到洪承疇和祖大壽的賞識後,心裏百般不是滋味兒。
張璟川雖說是他吳三桂的部下,但他總有一種拿捏不住這個人的感覺。
一開始,張璟川領著先鋒營立下了大功,吳三桂本想好好提拔重用他,結果張璟川借勢向自己提要求。
雖說這要求也不是很過分,但這種主動要的態度,就讓吳三桂心裏不太爽利。
所以他默許了宋犇針對張璟川,把他派往東海堡。
本想借清軍之手除掉張璟川,就算除不掉,也能打擊一下他。
沒想到,張璟川不僅順利的接手了東海堡,還全殲了鑲黃旗一個牛錄的清軍,就連被皇太極賜號滿洲第一巴圖魯的鼇拜,也被其擊傷遁走。
緊接著,讓張璟川去襲擾清軍糧道,本就是讓他去送死的,結果不僅活著迴來了,還截獲了不少糧草輜重,送到錦州,在洪承疇和祖大壽麵前刷了一波好感。
可張璟川每次立功之後,又都會捧一捧吳三桂,給外人一種全是吳三桂教導有方的錯覺。
不僅如此,張璟川還把吳三桂交給他的事兒辦得極為妥當。
此時此刻,
就是吳三桂,也不得不承認張璟川的本事。
讓吳三桂有一種,既不喜歡他,但又舍不得他的感覺。
晚上,
張璟川帶著本部兵馬趁著夜色的掩護,離開了錦州,往東海堡而去。
因為他心裏清楚,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鬆錦之戰才會真正拉開序幕,明軍與清軍之間的決戰也會由此展開。
而張璟川也深知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要在鬆錦之戰分出勝負之前,讓自己擁有足夠保全自身的實力,同時完成係統交給他的任務,再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皇太極抵達錦州前線後,先是下令掘壕以阻錦州之明軍主動出擊,接著便讓多爾袞和多鐸帶著本部騎兵深入鬆山與寧遠之間,以襲擾明軍糧道。
二十一日,
洪承疇統兵出錦州,主動進攻清軍,試圖與清軍決戰。
雙方激戰三日,明軍不僅沒有闖過深壕,還損失了不少兵馬,洪承疇決定堅守錦州,不再主動出擊。
至此,
錦州的明軍與城外的清軍開始對峙。
然而,張璟川所在的東海堡,不僅沒有因為錦州那邊的戰況焦灼而出現緊張壓抑的氛圍,反而日新月異,發展得熱火朝天。
兩千步軍和一百騎軍在校場上操練著陣型,喊殺聲氣勢如虹。
兵器坊的匠師們正在鍛造兵器甲胄,火器坊的工匠對損壞的火銃和火炮進行著維修。
民夫們將糧草輜重從海船上卸下來,然後搬運至堡內的倉庫存放。
張璟川站在碼頭上,遙望著正在停靠的福船。
李大牛迴來了,帶著閩浙兩地的商號代表迴來了。
……
夕陽的餘暉將大地染成了紅褐色,一些甲兵還在城外打掃戰場,盡顯蕭瑟悲涼。
而錦州城內,炊煙寥寥倒是在這蕭瑟悲涼之中平添了幾分生氣。
張璟川卸下甲胄,挽起袖子,拿著大勺在鍋裏攪拌著濃稠的米粥,看得那些拿著碗,排著隊的明軍士兵眼冒綠光,口水直流。
他們在錦州城內守了一年多,有多久沒有喝過這麽濃稠的米粥了。
待熱騰騰的麵餅被擺上桌後,張璟川朗聲招唿道:
“每人一碗,吃完再來盛,管夠!”
一碗米粥,一張麵餅,領到吃食的明軍士兵三五成群的找地方狼吞虎咽。
這一幕,
剛好被從北城樓趕來的洪承疇、祖大壽兩人看在眼裏。
這人呐,一旦給別人留下了好的印象,再做類似事情的時候,好感度會直線上升。
洪承疇本來就對張璟川這樣的年輕人比較欣賞,眼下又在麾下將士們最需要糧食、草藥的時候帶著這些東西過來,洪承疇對張璟川的好感又上了一個台階。
至於祖大壽,倒是頗為好奇的打量著張璟川。
在來的路上,洪承疇不僅給祖大壽介紹著張璟川的一些所作所為,還大大的將他誇讚了一番。
此時,又看到張璟川親自給麾下將士們盛著米粥,心頭更是一暖。
像祖大壽這樣的將領,對手底下的將士自然是愛護有加,張璟川的到來不僅讓麾下將士們不用挨餓,有藥治傷,這對祖大壽來說,這可是份天大的人情啊。
正在忙著給將士們盛米粥的張璟川,自然不知道洪承疇和祖大壽兩人的心理活動。
對張璟川而言,反正等著也是等著,倒不如在這些饑腸轆轆的明軍將士們麵前刷一波存在感。
畢竟,
糧食和草藥是自己帶來的,這好人,理應自己來做。
何況世事多變,說不好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明軍士兵中會有一人,因為今日的一飯之恩而給自己帶來好的因果。
與人為善,能結個善緣也是好的。
張璟川在看到洪承疇正和一位麵容消瘦的老將軍正看著自己,趕緊把手裏的活計交給旁人,一邊把手在內襯上擦蹭,一邊快步走了過去。
“卑職,參見總督大人!”
洪承疇笑了笑,指著身旁的祖大壽,對張璟川道:“這位是左都督,遼東前鋒總兵祖老將軍。”
張璟川故作惶恐狀,恭聲道:“東海堡守備張璟川,拜見祖老將軍。”
祖大壽笑著頷首道:“不錯,年輕有為啊!”
緊接著,祖大壽指了指堆放糧草的地方,問道:“聽說你帶來的糧草輜重,都是從清軍手裏截獲而來的?”
“是,”張璟川點頭道:“虜賊能搶咱們的糧草,咱們也能搶迴來!”
“哈哈哈哈,”祖大壽開懷笑道:“好啊,我大明就需要你這樣的後起之秀啊!”
洪承疇對張璟川在敵後襲擾清軍糧道之事也甚為滿意,開口道:“此番奪迴錦州,也有你張淮安的功勞,老夫會為你向朝廷請功的。”
“多謝總督大人,卑職必當盡職盡責,報效朝廷!”張璟川擲地有聲道。
……
翌日清晨,
寧遠總兵吳三桂、大同總兵王樸帶著麾下兵馬,以及兩百車糧草輜重進駐錦州。
吳三桂得知張璟川不僅成功截獲襲擾了清軍糧道,還得到洪承疇和祖大壽的賞識後,心裏百般不是滋味兒。
張璟川雖說是他吳三桂的部下,但他總有一種拿捏不住這個人的感覺。
一開始,張璟川領著先鋒營立下了大功,吳三桂本想好好提拔重用他,結果張璟川借勢向自己提要求。
雖說這要求也不是很過分,但這種主動要的態度,就讓吳三桂心裏不太爽利。
所以他默許了宋犇針對張璟川,把他派往東海堡。
本想借清軍之手除掉張璟川,就算除不掉,也能打擊一下他。
沒想到,張璟川不僅順利的接手了東海堡,還全殲了鑲黃旗一個牛錄的清軍,就連被皇太極賜號滿洲第一巴圖魯的鼇拜,也被其擊傷遁走。
緊接著,讓張璟川去襲擾清軍糧道,本就是讓他去送死的,結果不僅活著迴來了,還截獲了不少糧草輜重,送到錦州,在洪承疇和祖大壽麵前刷了一波好感。
可張璟川每次立功之後,又都會捧一捧吳三桂,給外人一種全是吳三桂教導有方的錯覺。
不僅如此,張璟川還把吳三桂交給他的事兒辦得極為妥當。
此時此刻,
就是吳三桂,也不得不承認張璟川的本事。
讓吳三桂有一種,既不喜歡他,但又舍不得他的感覺。
晚上,
張璟川帶著本部兵馬趁著夜色的掩護,離開了錦州,往東海堡而去。
因為他心裏清楚,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鬆錦之戰才會真正拉開序幕,明軍與清軍之間的決戰也會由此展開。
而張璟川也深知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要在鬆錦之戰分出勝負之前,讓自己擁有足夠保全自身的實力,同時完成係統交給他的任務,再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皇太極抵達錦州前線後,先是下令掘壕以阻錦州之明軍主動出擊,接著便讓多爾袞和多鐸帶著本部騎兵深入鬆山與寧遠之間,以襲擾明軍糧道。
二十一日,
洪承疇統兵出錦州,主動進攻清軍,試圖與清軍決戰。
雙方激戰三日,明軍不僅沒有闖過深壕,還損失了不少兵馬,洪承疇決定堅守錦州,不再主動出擊。
至此,
錦州的明軍與城外的清軍開始對峙。
然而,張璟川所在的東海堡,不僅沒有因為錦州那邊的戰況焦灼而出現緊張壓抑的氛圍,反而日新月異,發展得熱火朝天。
兩千步軍和一百騎軍在校場上操練著陣型,喊殺聲氣勢如虹。
兵器坊的匠師們正在鍛造兵器甲胄,火器坊的工匠對損壞的火銃和火炮進行著維修。
民夫們將糧草輜重從海船上卸下來,然後搬運至堡內的倉庫存放。
張璟川站在碼頭上,遙望著正在停靠的福船。
李大牛迴來了,帶著閩浙兩地的商號代表迴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