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遼東總兵張璟川!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功於袁崇煥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方針,
至那以後,遼東這邊的明軍主力,多為遼東子弟,作戰英勇頑強的,也是這些人。
張璟川若是真的能夠留下來率領這幫遼東子弟繼續在東海堡和鬆山一線抗擊清軍,必然會成為一股讓朝廷都不敢忽視的力量。
朝廷讓鬆山的兵馬退守寧遠,張若麒和馬紹愉這些朝廷派來的將領,自然是舉雙手讚同;
那些援遼客兵也都歸心似箭,恨不得插上一對翅膀飛迴去。
至於遼東本地的一些將領,就有些糾結了,退守寧遠對他們而言無所謂,舉家南遷就是了,可麾下的將士們卻不願離開。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他們既怕死,又不想丟下麾下的兵馬,因為兵馬的多少是他們這些武將的底氣。
當張璟川說出這番話來的時候,張若麒和馬紹愉這些人自然是不會反對,因為有東海堡在,對於退守寧遠的他們來說,就相當於多了一道屏障。
而那些遼東本地的一些將領,則有些不是滋味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手底下的兵都得劃撥到東海堡去。
張璟川心裏清楚,要讓這些遼東本地的將領割肉,難度很大,但他有【嘴遁之術】【獨樹一幟】這兩個技能的加持,他有信心把他們手裏的兵馬忽悠過來。
隨著張璟川一通演說,從中午一直忽悠到傍晚,這才讓這些遼東將領把兵馬給交了出來。
翌日午時,
由於遼東總兵王廷臣戰死,張若麒便以監軍的名義讓張璟川暫代遼東總兵一職,正式文書待通報兵部後再補齊。
下午,
遼東總兵張璟川,帶著三萬五千餘遼東子弟,護送著鬆山城裏的百姓以及大部分的糧草輜重前往東海堡。
至此,張璟川麾下的兵馬已有四萬。
好在東海堡的外城牆早已竣工,否則這幾萬人馬還沒地方安置。
所有的兵馬都安置在外城的營房內,而內城就用來安置百姓,當初在修繕東海堡時,張璟川便與徐敷奏如此謀劃的。
如今兵馬進駐,剛剛合適。
足夠多的人口,永遠是一個地方繁榮的基礎條件。
隨著大量百姓的進入,東海堡內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吃穿用度皆由張璟川從江南購買而來,然後轉賣給堡裏的百姓。
這些百姓為了生計,則在張璟川開設的各類工坊裏做工賺錢,以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至於張璟川如何去養這四萬兵馬,
一方麵得益於朝廷的供應,另一方麵便是從蘇家購買大量的珠寶玉器,轉賣給佟普漢,以換取大量的金銀。
清國皇室不僅喜歡中原的珠寶玉器,還熱衷於收藏古玩字畫,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
對於這一點,張璟川並不意外。
創業初期,為了獲取足夠的原始積累,大家付出鮮血和汗水,無所謂。
可一旦獲得了一些權勢和地位之後,精神上的滿足便成了清國的那些親王、貝勒、福晉們的追求。
當了幾百年的蠻夷,對於中原地區的文化和奢靡可是極其的向往。
張璟川當然不介意把江南的金銀玉器、珠寶首飾、古玩字畫、絲綢錦布高價賣給清人。
而佟普漢雖為皇商,可說到底也是一個商人,隻要是賺錢的生意,他都做,況且,他還能用這些東西去討好皇室。
這些貨物皆由鄭芝龍的船隊從閩浙沿海送到東海堡,再把東海堡的人參、鹿茸、貂皮這些清地山貨一船一船的帶到江南。
東海堡作為中轉站,一來一迴就能分得兩三成的利,不僅解決了四萬兵馬的餉銀,每月還有餘錢。
馬紹愉等明軍離開鬆山後,鬆山城不出意外的被清軍所占領,隻是清軍抵達鬆山的時候,得到的隻是一座空城。
東海堡的存在,自然是瞞不過清軍的斥候。
但東海堡的戰略意義並不大,又有數萬明軍駐守,城堅池厚,城牆上火炮密集,若要強攻,絕非易事。
索性,便派睿親王多爾袞為使,前來勸降。
……
十二月的遼東,寒風刺骨。
皇太極領著正黃、正白、鑲白、正紅、正藍、鑲藍,六旗主力,以及蒙八旗和漢兩旗,總共八萬大軍來到了東海堡,這個插在皇太極眼裏的釘子。
“咳咳咳……”皇太極看著城高池深的東海堡,開始不受控製的咳嗽起來。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在自己把注意力都放在錦州明軍主力之際,竟讓這個不起眼的東海堡成了氣候。
看著城牆上那每隔二十步一個的火炮,每百步一個塔樓,皇太極的心,如同針紮。
如此固若金湯的東海堡,若是強攻,天知道要折損多少兒郎!
“鼇拜,”皇太極臉色陰沉道:“這就是你說的東海堡?”
鼇拜臉色蒼白,倉惶解釋道:“陛下,我離開東海堡時,還沒有這外城牆……”
皇太極歎了口氣,隨即讓鼇拜帶著洪承疇和祖大壽兩人上前勸降。
鼇拜領命後,帶著一眾人馬緩緩上前,在距離東海堡還有一千步的距離處停了下來,接著給身邊的洪承疇和祖大壽一個眼神。
洪承疇和祖大壽的臉色都不怎麽好看,被圍困錦州一個多月,在得知鬆山的明軍撤退後,便開門乞降了。
此次來東海堡勸降張璟川,兩人打心底裏是拒絕的,但他們沒有拒絕的權利。
兩人對視一眼後,一夾馬腹,朝前走去。
來到東海堡城下,看著城頭上鮮明的大明旗幟和“張”字旗,兩人的心頭五味雜陳。
東海堡的城頭上,
張璟川的手撐在牆垛上,嘴裏咬著雪茄,愜意的看向遠處的清軍,當他看到洪承疇和祖大壽騎著馬向東海堡走來時,臉上的表情意味深長。
……終究還是降清了啊!
“淮安!”洪承疇朝著城頭上的張璟川朗聲道:“可否將城門打開,讓我倆進去?”
然而,
張璟川並沒有搭理下麵喊話的洪承疇,而是將目光看向了遠處的鼇拜和其身邊的一眾鑲黃旗的人馬,然後,向身邊操控紅夷大炮的士兵們朗聲喊道:
“目標,一千步外的清軍主將,開炮!”
……
至那以後,遼東這邊的明軍主力,多為遼東子弟,作戰英勇頑強的,也是這些人。
張璟川若是真的能夠留下來率領這幫遼東子弟繼續在東海堡和鬆山一線抗擊清軍,必然會成為一股讓朝廷都不敢忽視的力量。
朝廷讓鬆山的兵馬退守寧遠,張若麒和馬紹愉這些朝廷派來的將領,自然是舉雙手讚同;
那些援遼客兵也都歸心似箭,恨不得插上一對翅膀飛迴去。
至於遼東本地的一些將領,就有些糾結了,退守寧遠對他們而言無所謂,舉家南遷就是了,可麾下的將士們卻不願離開。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他們既怕死,又不想丟下麾下的兵馬,因為兵馬的多少是他們這些武將的底氣。
當張璟川說出這番話來的時候,張若麒和馬紹愉這些人自然是不會反對,因為有東海堡在,對於退守寧遠的他們來說,就相當於多了一道屏障。
而那些遼東本地的一些將領,則有些不是滋味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手底下的兵都得劃撥到東海堡去。
張璟川心裏清楚,要讓這些遼東本地的將領割肉,難度很大,但他有【嘴遁之術】【獨樹一幟】這兩個技能的加持,他有信心把他們手裏的兵馬忽悠過來。
隨著張璟川一通演說,從中午一直忽悠到傍晚,這才讓這些遼東將領把兵馬給交了出來。
翌日午時,
由於遼東總兵王廷臣戰死,張若麒便以監軍的名義讓張璟川暫代遼東總兵一職,正式文書待通報兵部後再補齊。
下午,
遼東總兵張璟川,帶著三萬五千餘遼東子弟,護送著鬆山城裏的百姓以及大部分的糧草輜重前往東海堡。
至此,張璟川麾下的兵馬已有四萬。
好在東海堡的外城牆早已竣工,否則這幾萬人馬還沒地方安置。
所有的兵馬都安置在外城的營房內,而內城就用來安置百姓,當初在修繕東海堡時,張璟川便與徐敷奏如此謀劃的。
如今兵馬進駐,剛剛合適。
足夠多的人口,永遠是一個地方繁榮的基礎條件。
隨著大量百姓的進入,東海堡內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吃穿用度皆由張璟川從江南購買而來,然後轉賣給堡裏的百姓。
這些百姓為了生計,則在張璟川開設的各類工坊裏做工賺錢,以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至於張璟川如何去養這四萬兵馬,
一方麵得益於朝廷的供應,另一方麵便是從蘇家購買大量的珠寶玉器,轉賣給佟普漢,以換取大量的金銀。
清國皇室不僅喜歡中原的珠寶玉器,還熱衷於收藏古玩字畫,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
對於這一點,張璟川並不意外。
創業初期,為了獲取足夠的原始積累,大家付出鮮血和汗水,無所謂。
可一旦獲得了一些權勢和地位之後,精神上的滿足便成了清國的那些親王、貝勒、福晉們的追求。
當了幾百年的蠻夷,對於中原地區的文化和奢靡可是極其的向往。
張璟川當然不介意把江南的金銀玉器、珠寶首飾、古玩字畫、絲綢錦布高價賣給清人。
而佟普漢雖為皇商,可說到底也是一個商人,隻要是賺錢的生意,他都做,況且,他還能用這些東西去討好皇室。
這些貨物皆由鄭芝龍的船隊從閩浙沿海送到東海堡,再把東海堡的人參、鹿茸、貂皮這些清地山貨一船一船的帶到江南。
東海堡作為中轉站,一來一迴就能分得兩三成的利,不僅解決了四萬兵馬的餉銀,每月還有餘錢。
馬紹愉等明軍離開鬆山後,鬆山城不出意外的被清軍所占領,隻是清軍抵達鬆山的時候,得到的隻是一座空城。
東海堡的存在,自然是瞞不過清軍的斥候。
但東海堡的戰略意義並不大,又有數萬明軍駐守,城堅池厚,城牆上火炮密集,若要強攻,絕非易事。
索性,便派睿親王多爾袞為使,前來勸降。
……
十二月的遼東,寒風刺骨。
皇太極領著正黃、正白、鑲白、正紅、正藍、鑲藍,六旗主力,以及蒙八旗和漢兩旗,總共八萬大軍來到了東海堡,這個插在皇太極眼裏的釘子。
“咳咳咳……”皇太極看著城高池深的東海堡,開始不受控製的咳嗽起來。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在自己把注意力都放在錦州明軍主力之際,竟讓這個不起眼的東海堡成了氣候。
看著城牆上那每隔二十步一個的火炮,每百步一個塔樓,皇太極的心,如同針紮。
如此固若金湯的東海堡,若是強攻,天知道要折損多少兒郎!
“鼇拜,”皇太極臉色陰沉道:“這就是你說的東海堡?”
鼇拜臉色蒼白,倉惶解釋道:“陛下,我離開東海堡時,還沒有這外城牆……”
皇太極歎了口氣,隨即讓鼇拜帶著洪承疇和祖大壽兩人上前勸降。
鼇拜領命後,帶著一眾人馬緩緩上前,在距離東海堡還有一千步的距離處停了下來,接著給身邊的洪承疇和祖大壽一個眼神。
洪承疇和祖大壽的臉色都不怎麽好看,被圍困錦州一個多月,在得知鬆山的明軍撤退後,便開門乞降了。
此次來東海堡勸降張璟川,兩人打心底裏是拒絕的,但他們沒有拒絕的權利。
兩人對視一眼後,一夾馬腹,朝前走去。
來到東海堡城下,看著城頭上鮮明的大明旗幟和“張”字旗,兩人的心頭五味雜陳。
東海堡的城頭上,
張璟川的手撐在牆垛上,嘴裏咬著雪茄,愜意的看向遠處的清軍,當他看到洪承疇和祖大壽騎著馬向東海堡走來時,臉上的表情意味深長。
……終究還是降清了啊!
“淮安!”洪承疇朝著城頭上的張璟川朗聲道:“可否將城門打開,讓我倆進去?”
然而,
張璟川並沒有搭理下麵喊話的洪承疇,而是將目光看向了遠處的鼇拜和其身邊的一眾鑲黃旗的人馬,然後,向身邊操控紅夷大炮的士兵們朗聲喊道:
“目標,一千步外的清軍主將,開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