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咱迴家了!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封信,送去京城。”
“是。”
把信交出去後,李若璉默默的將目光看向了二樓的窗外,看著下方正在行進的儀仗隊伍,他的臉上沒有絲毫波瀾。
自張侯爺開始既不聽調也不聽宣之後,
李若璉就開始對錦衣衛駐遼東都尉府的左右千戶所進行了清洗。
陸續的把那些死忠於朝廷的錦衣衛遣散迴家,然後將得恩於平虜侯府的人安插了進來。
不僅如此,
還有更多的人被李若璉派去了關內,以掌握關內的局勢。
從四月份到現在,朝廷已經下達了多道旨意過來,其中更是有兩道最為正式。
不僅安排了宣旨太監和儀仗,還更為罕見的讓宣旨太監帶著禦賜之物等於“如朕親臨”的樣子。
但平虜侯府的大門,依舊緊閉著。
整個遼東,無論是父母官,還是軍中將士,完美的詮釋了什麽叫軍政府。
我們是遼東是軍政府,所以隻聽侯爺令而不聞陛下之詔。
若不是侯府默許,你朝廷的儀仗隊又怎麽可能走到東寧衛來,又怎麽可能來到侯府門口。
這兩個宣旨太監,之所以無奈的選擇撞死在侯府的石獅子上,
主要還是他們身上帶著禦賜之物,
帶著禦賜之物都沒能敲開平虜侯的府門,就等同於會陛下不敬,罪同抗旨!
若是這麽灰溜溜的迴去了,陛下必然勃然大怒,
陛下治不了平虜侯的罪,難道還不能殺幾個太監泄憤麽?
既然迴去是個死,還不如就死在侯府門口,不是說他們有多血性,而是為了所謂的身後名。
消息傳迴京城,多少也能搏得一個為陛下顏麵而死美稱。
不求朝廷為自己一個太監高功頌德,隻求朝廷能賞碎銀幾兩給家裏,也算是沒有白死了。
古往今來,
但凡哪位封疆大吏以這種姿態應對皇命的,基本都相當於直接挑明姿態要反了。
雖說張侯爺並沒有給下麵的人說要反,什麽時候反。
但並不代表下麵的人就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
徐敷奏身為遼東巡撫,平虜侯府的大管家,早就開始從高麗、倭國調運糧草過來了。
不僅如此,
火器局、鑄造局已經開始施行三班倒,
“減人不減產,人息火不熄!”的口號喊得震天響。
遼東第一軍、第二軍、驍騎軍、驃騎軍、倭軍也已經開始厲兵秣馬,整軍備戰了。
就是施琅和黃蜚的兩支水師,也都開始研習東南沿海的海況了。
作為平虜侯府的耳目,李若璉可是最忙碌的。
他不僅要操控遼東的輿論,還得嚴密關切關內的局勢,以及朝廷的態度。
由於南方的戰事吃緊,
朝廷也已經顧不得什麽顏麵了,隻要你平虜侯沒有公然宣布造反,我就繼續的派遣宣旨太監過來叩門。
就像是自己左臉被抽了,再主動地送上右臉一般。
現在朝廷就一個態度,
隻要你平虜侯一日不反,我就當你是大明的國之柱石,忠臣良將。
反正,
用強是不能的,用軟的,也沒啥用,
現在,那我隻能耍無賴了。
李若璉這陣子,
不停地收到京城傳來的消息。
有暗諜的,有田弘遇的,甚至還有駱養性的。
特別是駱養性,
詢問其平虜侯府的情況,甚至還問了遼東的兵馬動向以及糧草軍需的準備。
傻啦吧唧的。
這是李若璉對駱養性的評價。
是,
你駱養性執掌錦衣衛,有權利也有這個義務去了解遼東的態度和情況。
但現在這個時候,
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認為平虜侯要反,隻要平虜侯一日沒有宣布勤王和清君側,你就不能把這事兒給挑明了。
李若璉相信,就算如今的錦衣衛處於一個日落西山的境地,但要想了解遼東的情況,也是不難的。
畢竟遼東兵馬枕戈待旦的動靜,可不小,就算想瞞也瞞不住。
況且,
平虜侯府也沒有要刻意隱瞞什麽。
你駱養性就是知道遼東在囤積糧草,厲兵秣馬又如何?
就朝廷那點兒家底,就錦州的吳三桂和山海關的那點兒兵馬就能攔得住還是怎麽地?
既然攔不住,你了解這些東西幹啥,
不僅自己添堵,還給朝廷添堵。
說句不好聽的,
一旦陛下衝動下旨削藩或是讓吳三桂過來送人頭,
到時候,
平虜侯就是不想反也得反了。
“唿……”
李若璉將茶水一飲而盡後,將杯子放在了桌上,
然後起身離開。
因為此番前來宣旨的太監,是個熟人。
……
這是高宇順第二次來遼東了。
隻不過,
對於第二次來的他而言,滋味卻是極為不同。
除了感慨遼東的氣象以外,倒是沒有什麽忐忑和緊張。
他可不會像前麵兩個宣旨太監一樣,在侯府門前受辱後,一頭撞死在門口。
至於原因,
還是因為自己在離開京城前,偷偷的去了一趟田府,見了田弘遇一麵。
田弘遇隻對他說了一句話,
那就是:“你可是第一個投效平虜侯府的太監!”
就這麽一句話,
就給了高宇順無盡的底氣,還有堪比天大且一輩子都吃不完的餅。
若平虜侯反了,
揮師入關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以自家侯爺的英明神武,遼東兵馬的驍勇善戰,平定中原還不手拿把掐。
到時候登基稱帝也就是個時間的問題。
既然稱了帝,那就得住進宮,就得需要內侍伺候著。
作為第一個效忠平虜侯府的太監,
這秉筆太監一職,
除了他高宇順,
還有誰?
還能有誰?
就算侯爺他不反,不就是不開門麽。
那我高宇順就在侯府門口打個地鋪,住下了。
我高宇順早就投效在平虜侯府,來到這裏,那就是迴家,我就是再蠢,也不可能死在家門口啊。
反正我就在侯府門口住著,家裏的剩菜剩飯總得給我留一口吧。
隊伍來到平虜侯府門前。
高宇順也不去在乎周圍裏三層外三層圍觀的百姓,也不去顧忌隊伍裏其他人震驚的目光。
他翻身下馬,
一溜小跑的來到後麵的馬車旁,鑽了進去。
把裝著聖旨和禦賜之物的盒子單手抱在懷裏,同時又把捆好的草席和鋪蓋卷給拖出來扛在肩上。
來到侯府門口,
先是看了一眼兩尊石獅子上還未清洗的血漬,然後光明正大的把草席和鋪蓋卷放在了正中間的台階上。
就這麽往上一躺,
閉上了眼睛。
……
“是。”
把信交出去後,李若璉默默的將目光看向了二樓的窗外,看著下方正在行進的儀仗隊伍,他的臉上沒有絲毫波瀾。
自張侯爺開始既不聽調也不聽宣之後,
李若璉就開始對錦衣衛駐遼東都尉府的左右千戶所進行了清洗。
陸續的把那些死忠於朝廷的錦衣衛遣散迴家,然後將得恩於平虜侯府的人安插了進來。
不僅如此,
還有更多的人被李若璉派去了關內,以掌握關內的局勢。
從四月份到現在,朝廷已經下達了多道旨意過來,其中更是有兩道最為正式。
不僅安排了宣旨太監和儀仗,還更為罕見的讓宣旨太監帶著禦賜之物等於“如朕親臨”的樣子。
但平虜侯府的大門,依舊緊閉著。
整個遼東,無論是父母官,還是軍中將士,完美的詮釋了什麽叫軍政府。
我們是遼東是軍政府,所以隻聽侯爺令而不聞陛下之詔。
若不是侯府默許,你朝廷的儀仗隊又怎麽可能走到東寧衛來,又怎麽可能來到侯府門口。
這兩個宣旨太監,之所以無奈的選擇撞死在侯府的石獅子上,
主要還是他們身上帶著禦賜之物,
帶著禦賜之物都沒能敲開平虜侯的府門,就等同於會陛下不敬,罪同抗旨!
若是這麽灰溜溜的迴去了,陛下必然勃然大怒,
陛下治不了平虜侯的罪,難道還不能殺幾個太監泄憤麽?
既然迴去是個死,還不如就死在侯府門口,不是說他們有多血性,而是為了所謂的身後名。
消息傳迴京城,多少也能搏得一個為陛下顏麵而死美稱。
不求朝廷為自己一個太監高功頌德,隻求朝廷能賞碎銀幾兩給家裏,也算是沒有白死了。
古往今來,
但凡哪位封疆大吏以這種姿態應對皇命的,基本都相當於直接挑明姿態要反了。
雖說張侯爺並沒有給下麵的人說要反,什麽時候反。
但並不代表下麵的人就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
徐敷奏身為遼東巡撫,平虜侯府的大管家,早就開始從高麗、倭國調運糧草過來了。
不僅如此,
火器局、鑄造局已經開始施行三班倒,
“減人不減產,人息火不熄!”的口號喊得震天響。
遼東第一軍、第二軍、驍騎軍、驃騎軍、倭軍也已經開始厲兵秣馬,整軍備戰了。
就是施琅和黃蜚的兩支水師,也都開始研習東南沿海的海況了。
作為平虜侯府的耳目,李若璉可是最忙碌的。
他不僅要操控遼東的輿論,還得嚴密關切關內的局勢,以及朝廷的態度。
由於南方的戰事吃緊,
朝廷也已經顧不得什麽顏麵了,隻要你平虜侯沒有公然宣布造反,我就繼續的派遣宣旨太監過來叩門。
就像是自己左臉被抽了,再主動地送上右臉一般。
現在朝廷就一個態度,
隻要你平虜侯一日不反,我就當你是大明的國之柱石,忠臣良將。
反正,
用強是不能的,用軟的,也沒啥用,
現在,那我隻能耍無賴了。
李若璉這陣子,
不停地收到京城傳來的消息。
有暗諜的,有田弘遇的,甚至還有駱養性的。
特別是駱養性,
詢問其平虜侯府的情況,甚至還問了遼東的兵馬動向以及糧草軍需的準備。
傻啦吧唧的。
這是李若璉對駱養性的評價。
是,
你駱養性執掌錦衣衛,有權利也有這個義務去了解遼東的態度和情況。
但現在這個時候,
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認為平虜侯要反,隻要平虜侯一日沒有宣布勤王和清君側,你就不能把這事兒給挑明了。
李若璉相信,就算如今的錦衣衛處於一個日落西山的境地,但要想了解遼東的情況,也是不難的。
畢竟遼東兵馬枕戈待旦的動靜,可不小,就算想瞞也瞞不住。
況且,
平虜侯府也沒有要刻意隱瞞什麽。
你駱養性就是知道遼東在囤積糧草,厲兵秣馬又如何?
就朝廷那點兒家底,就錦州的吳三桂和山海關的那點兒兵馬就能攔得住還是怎麽地?
既然攔不住,你了解這些東西幹啥,
不僅自己添堵,還給朝廷添堵。
說句不好聽的,
一旦陛下衝動下旨削藩或是讓吳三桂過來送人頭,
到時候,
平虜侯就是不想反也得反了。
“唿……”
李若璉將茶水一飲而盡後,將杯子放在了桌上,
然後起身離開。
因為此番前來宣旨的太監,是個熟人。
……
這是高宇順第二次來遼東了。
隻不過,
對於第二次來的他而言,滋味卻是極為不同。
除了感慨遼東的氣象以外,倒是沒有什麽忐忑和緊張。
他可不會像前麵兩個宣旨太監一樣,在侯府門前受辱後,一頭撞死在門口。
至於原因,
還是因為自己在離開京城前,偷偷的去了一趟田府,見了田弘遇一麵。
田弘遇隻對他說了一句話,
那就是:“你可是第一個投效平虜侯府的太監!”
就這麽一句話,
就給了高宇順無盡的底氣,還有堪比天大且一輩子都吃不完的餅。
若平虜侯反了,
揮師入關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以自家侯爺的英明神武,遼東兵馬的驍勇善戰,平定中原還不手拿把掐。
到時候登基稱帝也就是個時間的問題。
既然稱了帝,那就得住進宮,就得需要內侍伺候著。
作為第一個效忠平虜侯府的太監,
這秉筆太監一職,
除了他高宇順,
還有誰?
還能有誰?
就算侯爺他不反,不就是不開門麽。
那我高宇順就在侯府門口打個地鋪,住下了。
我高宇順早就投效在平虜侯府,來到這裏,那就是迴家,我就是再蠢,也不可能死在家門口啊。
反正我就在侯府門口住著,家裏的剩菜剩飯總得給我留一口吧。
隊伍來到平虜侯府門前。
高宇順也不去在乎周圍裏三層外三層圍觀的百姓,也不去顧忌隊伍裏其他人震驚的目光。
他翻身下馬,
一溜小跑的來到後麵的馬車旁,鑽了進去。
把裝著聖旨和禦賜之物的盒子單手抱在懷裏,同時又把捆好的草席和鋪蓋卷給拖出來扛在肩上。
來到侯府門口,
先是看了一眼兩尊石獅子上還未清洗的血漬,然後光明正大的把草席和鋪蓋卷放在了正中間的台階上。
就這麽往上一躺,
閉上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