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巾幗女將秦良玉!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頓黑打! 作者:黑眼圈先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慶府,
白杆軍駐地。
秦良玉的銀槍“當啷”一聲杵在青石地磚上,地磚應聲而裂,使得一旁沙盤上的太原城木製模型被震得滾進江河模擬水槽裏。
“四萬?四萬鐵騎就敢包李自成二十萬賊寇的餃子!?”秦良玉不可置信的看向秦翼明,眼皮微顫。
秦翼明喉頭動了動,捧著邸報的手有些僵硬:“姑母,聽送邸報的驛卒說……說驃騎軍砍人像剁臘肉,劉宗敏的皮被扒下來當戰旗,腦殼被掛在馬鞍上當酒壺……”
“放他娘的屁!”秦良玉揪住侄子的衣領,眼裏迸著火星:“劉宗敏那廝當年在石砫跟咱們打遊擊,跟耗子似的滑溜!黔江之戰他帶四百輕騎繞後偷襲,害得老娘兩千人……”
她突然哽住,抓起案上的燒刀子猛灌一口,嗆得眼眶發紅,“若燕國公的遼東兵真是如此……”
說到這裏,
秦良玉沒有再說下去。
天啟元年,後金包圍重鎮沈陽,秦邦屏、秦民屏隨總兵童仲揆渡渾河與清軍血戰,秦邦屏戰死沙場,秦民屏突圍而出。
清虜有多厲害,秦良玉是知道的。
燕國公張璟川竟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便擊敗了清虜,迫使清虜自降國格稱臣。
燕國公的能力,遼東兵馬的驍勇,亦可見一斑。
李自成等賊寇雖然兵力甚多,但在遼東兵馬麵前,或許還真就不頂用了。
院外忽地傳來馬萬年扯著嗓子的吆喝:“奶奶!張獻忠那龜兒子要出川咯!”
他衝進來時撞翻一筐幹辣椒,紅豔豔的幹辣椒灑得滿地都是:“李瞎子拿十五座城當救命錢,喊張獻忠去太原捅燕國公的腚眼子!”
秦良玉的銀簪“哢”地紮進桌案,簪尾的流蘇亂顫:“十五座城?李瞎子倒是大方!”
她拔出簪子指著桌案上的地圖,從夔州府蜿蜒至太原:“傳令!點三萬兵馬去夔州耍耍,張獻忠不是愛唱《單刀會》嗎?老娘請他聽《十麵埋伏》!”
校場上飄著擔擔麵的香氣,夥夫老劉正掄著鐵勺攪動紅油鍋底。
吃完麵的白杆兵們用辣椒油擦拭槍杆,邊擦邊哼號子:“白杆子紅纓槍,專捅龜兒後脊梁……”
秦良玉牽著馬兒走進校場,矮腳馬在她身側直打響鼻。
登上將台,望著正在備戰的三千白杆兵,眼裏充斥著戰意。
這三千白杆兵可是她麾下的精銳,有他們在,才是她秦良玉與張獻忠叫板的底氣。
至於另外的三萬兵馬,戰力就要差很多了。
“崽兒們!”她一嗓子吼得江鷗驚飛,“張獻忠說咱們川軍隻會吃火鍋,今天就讓那龜兒曉得……”
說到這裏,突然揚手把辣椒麵撒向空中,紅霧裏寒光一閃,
“……川軍的火氣比紅湯鍋還旺!”
馬萬年牽來匹矮腳馬,馬背上綁著三壇燒刀子和一捆竹簽:“奶奶,陳士奇那瓜娃子帶著朝廷文書來了,轎子都快顛散架嘍!”
“來得正好!”秦良玉取下一壇燒刀子,拍開酒封灌了一口,酒液順著下巴淌進鎖子甲,“老娘正愁沒下酒菜!”
她瞥見遠處的轎子落地,故意扯嗓子喊:“秦翼明!把老娘的‘鐵板鴨腸’抬上來,要燒得滋滋響那種!”
秦翼明帶著親兵,把在一旁用燒好了的石板用木頭架子抬了上來。
也就一盞茶的功夫,
石板在石座上架好,下麵對著燃燒的木炭。
秦翼明在石板上刷油,馬萬年把新鮮的鴨腸一根一根的放了上去。
石板的高溫,準瞬間就把鴨腸烤得卷了起來,在油脂的作用下,滋滋作響。
陳士奇登上將台正撞見這場景,皺了皺眉,抖著內閣公文喊:“秦總兵,內閣的涵文,周首輔親筆手書……”
“周首輔?”秦良玉用酒壇擋住公文,壇身上“天啟元年渾河軍需”的貼文晃得陳士奇眯眼。
“首輔大人曉得長江的水溫多少?曉得張獻忠的船底抹了幾層桐油?”她突然把酒噴吐在火炭上,火苗竄起三尺高:“老子在重慶吃火鍋時,周延儒還在翰林院抄《道德經》呢!”
陳士奇臉色陰沉,把密信遞向秦良玉,信封被火氣烤得有些發黃:“秦總兵莫要糊塗!張璟川擁兵自重,內閣這也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
說著,他從懷裏還掏出了一封折子:“這是內閣的批文。”
“批文?批個鏟鏟!”秦良玉一把接過密信和批文,打開批文,指甲在“就地征糧”四字上戳出個窟窿。
“上月朝廷批給老娘的三千石軍糧,到重慶就剩八百石,還是摻了觀音土的!”她用筷子挑起石板上的鴨腸,在蒜泥油碟裏滾了三滾,“陳大人嚐嚐,這可比觀音土脆生!”
秦翼明憋著笑遞上青花瓷碗:“姑母,陳大人是漳州人,吃不得辣……”
“吃不得辣當啥子官?”秦良玉把鴨腸按進陳士奇碗裏,紅油順著象牙筷滴在孔雀補子上:“迴去告訴周首輔,就說老娘的川軍跟燕國公的遼東兵馬一樣,吃不了觀音土!”
說著,她一筷子摟起石板上所有的鴨腸,在辣椒醬裏裹了一圈,喂到了嘴裏,
然後囁嚅道:“翼明!把糧草準備好,明日一早出兵夔州!”
“秦良玉!你可知得罪朝廷的後果!?”
“什麽後果?”秦良玉斜眼看向陳士奇。
“你就不怕誅九族?”陳士奇獰聲威脅道。
“誅九族?”秦良玉微微一笑,將嘴裏的嚼碎後咽下:“老秦家十四歲以上的男丁,除了秦翼明,都死在了戰場上!”
說著,
秦良玉又看向了自己的孫子馬萬年,
淡淡道:
“他老馬家也就隻剩下萬年這一根獨苗苗了,至於其他親族,與馬家和秦家甚少來往,他們死活與老娘何幹,朝廷不是想誅九族麽?誅就是了!”
說著,用手挑起一縷花白鬢發,望著校場邊上的江水,唏噓道:“陳大人曉得那江水啥味不?跟紅湯鍋一樣,泛著血沫子!”
次日清晨。
三千白杆兵和三萬土司兵在晨霧中列陣,鐵索絞盤的吱呀聲驚起江鷗。
秦良玉騎著矮腳馬巡視江防,馬鞍旁掛著三個酒葫蘆,葫蘆肚上刻著“渾河”“石砫”“重慶”。
“崽兒們!”她揮鞭指向迷霧籠罩的江麵,“張獻忠的兵馬要從夔州北上馳援李自成,咱可不能讓他們如願!”
“殺!殺!殺!”士兵們齊聲吼,震得迷霧退散。
江風掀起秦良玉的披風,露出鎖子甲上密密麻麻的刀痕。
秦翼明皺著眉頭,問道:“姑母,要不要先派斥候……”
“派個錘子!”秦良玉摸出個竹哨吹響,江麵突然浮起上百竹筏:“老娘走水路,順江而下,直奔夔州府!”
馬萬年小心翼翼的捧著碗醪糟湯圓走了過來,湊到秦良玉的身邊,低聲道:“奶奶,陳士奇那龜兒又來了。”
秦良玉接過醪糟湯圓喝了一口,皺眉道:“跟廚子說,多放點飴糖,再撒點桂花,兄弟們愛吃甜的。”
馬萬年點了點頭:“姑母,陳士奇說了,若您一意孤行,他就稟報朝廷,說您勾結燕國公……”
“勾結?”秦良玉突然瞪向馬萬年:“燕國公在太原啃硬骨頭,周延儒在京城玩繡花針,他陳士奇想對鏡貼花黃,就隨他去!”
秦良玉轉過頭望向正在上竹筏的數萬將士,眼眸中閃過一抹冷色,
隨即朗聲道:
“翼明,把老娘的棺材抬出來刷漆!”手指摩挲著鎖子甲上的刀痕:“要朱紅色的,喜慶!”
……
白杆軍駐地。
秦良玉的銀槍“當啷”一聲杵在青石地磚上,地磚應聲而裂,使得一旁沙盤上的太原城木製模型被震得滾進江河模擬水槽裏。
“四萬?四萬鐵騎就敢包李自成二十萬賊寇的餃子!?”秦良玉不可置信的看向秦翼明,眼皮微顫。
秦翼明喉頭動了動,捧著邸報的手有些僵硬:“姑母,聽送邸報的驛卒說……說驃騎軍砍人像剁臘肉,劉宗敏的皮被扒下來當戰旗,腦殼被掛在馬鞍上當酒壺……”
“放他娘的屁!”秦良玉揪住侄子的衣領,眼裏迸著火星:“劉宗敏那廝當年在石砫跟咱們打遊擊,跟耗子似的滑溜!黔江之戰他帶四百輕騎繞後偷襲,害得老娘兩千人……”
她突然哽住,抓起案上的燒刀子猛灌一口,嗆得眼眶發紅,“若燕國公的遼東兵真是如此……”
說到這裏,
秦良玉沒有再說下去。
天啟元年,後金包圍重鎮沈陽,秦邦屏、秦民屏隨總兵童仲揆渡渾河與清軍血戰,秦邦屏戰死沙場,秦民屏突圍而出。
清虜有多厲害,秦良玉是知道的。
燕國公張璟川竟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便擊敗了清虜,迫使清虜自降國格稱臣。
燕國公的能力,遼東兵馬的驍勇,亦可見一斑。
李自成等賊寇雖然兵力甚多,但在遼東兵馬麵前,或許還真就不頂用了。
院外忽地傳來馬萬年扯著嗓子的吆喝:“奶奶!張獻忠那龜兒子要出川咯!”
他衝進來時撞翻一筐幹辣椒,紅豔豔的幹辣椒灑得滿地都是:“李瞎子拿十五座城當救命錢,喊張獻忠去太原捅燕國公的腚眼子!”
秦良玉的銀簪“哢”地紮進桌案,簪尾的流蘇亂顫:“十五座城?李瞎子倒是大方!”
她拔出簪子指著桌案上的地圖,從夔州府蜿蜒至太原:“傳令!點三萬兵馬去夔州耍耍,張獻忠不是愛唱《單刀會》嗎?老娘請他聽《十麵埋伏》!”
校場上飄著擔擔麵的香氣,夥夫老劉正掄著鐵勺攪動紅油鍋底。
吃完麵的白杆兵們用辣椒油擦拭槍杆,邊擦邊哼號子:“白杆子紅纓槍,專捅龜兒後脊梁……”
秦良玉牽著馬兒走進校場,矮腳馬在她身側直打響鼻。
登上將台,望著正在備戰的三千白杆兵,眼裏充斥著戰意。
這三千白杆兵可是她麾下的精銳,有他們在,才是她秦良玉與張獻忠叫板的底氣。
至於另外的三萬兵馬,戰力就要差很多了。
“崽兒們!”她一嗓子吼得江鷗驚飛,“張獻忠說咱們川軍隻會吃火鍋,今天就讓那龜兒曉得……”
說到這裏,突然揚手把辣椒麵撒向空中,紅霧裏寒光一閃,
“……川軍的火氣比紅湯鍋還旺!”
馬萬年牽來匹矮腳馬,馬背上綁著三壇燒刀子和一捆竹簽:“奶奶,陳士奇那瓜娃子帶著朝廷文書來了,轎子都快顛散架嘍!”
“來得正好!”秦良玉取下一壇燒刀子,拍開酒封灌了一口,酒液順著下巴淌進鎖子甲,“老娘正愁沒下酒菜!”
她瞥見遠處的轎子落地,故意扯嗓子喊:“秦翼明!把老娘的‘鐵板鴨腸’抬上來,要燒得滋滋響那種!”
秦翼明帶著親兵,把在一旁用燒好了的石板用木頭架子抬了上來。
也就一盞茶的功夫,
石板在石座上架好,下麵對著燃燒的木炭。
秦翼明在石板上刷油,馬萬年把新鮮的鴨腸一根一根的放了上去。
石板的高溫,準瞬間就把鴨腸烤得卷了起來,在油脂的作用下,滋滋作響。
陳士奇登上將台正撞見這場景,皺了皺眉,抖著內閣公文喊:“秦總兵,內閣的涵文,周首輔親筆手書……”
“周首輔?”秦良玉用酒壇擋住公文,壇身上“天啟元年渾河軍需”的貼文晃得陳士奇眯眼。
“首輔大人曉得長江的水溫多少?曉得張獻忠的船底抹了幾層桐油?”她突然把酒噴吐在火炭上,火苗竄起三尺高:“老子在重慶吃火鍋時,周延儒還在翰林院抄《道德經》呢!”
陳士奇臉色陰沉,把密信遞向秦良玉,信封被火氣烤得有些發黃:“秦總兵莫要糊塗!張璟川擁兵自重,內閣這也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
說著,他從懷裏還掏出了一封折子:“這是內閣的批文。”
“批文?批個鏟鏟!”秦良玉一把接過密信和批文,打開批文,指甲在“就地征糧”四字上戳出個窟窿。
“上月朝廷批給老娘的三千石軍糧,到重慶就剩八百石,還是摻了觀音土的!”她用筷子挑起石板上的鴨腸,在蒜泥油碟裏滾了三滾,“陳大人嚐嚐,這可比觀音土脆生!”
秦翼明憋著笑遞上青花瓷碗:“姑母,陳大人是漳州人,吃不得辣……”
“吃不得辣當啥子官?”秦良玉把鴨腸按進陳士奇碗裏,紅油順著象牙筷滴在孔雀補子上:“迴去告訴周首輔,就說老娘的川軍跟燕國公的遼東兵馬一樣,吃不了觀音土!”
說著,她一筷子摟起石板上所有的鴨腸,在辣椒醬裏裹了一圈,喂到了嘴裏,
然後囁嚅道:“翼明!把糧草準備好,明日一早出兵夔州!”
“秦良玉!你可知得罪朝廷的後果!?”
“什麽後果?”秦良玉斜眼看向陳士奇。
“你就不怕誅九族?”陳士奇獰聲威脅道。
“誅九族?”秦良玉微微一笑,將嘴裏的嚼碎後咽下:“老秦家十四歲以上的男丁,除了秦翼明,都死在了戰場上!”
說著,
秦良玉又看向了自己的孫子馬萬年,
淡淡道:
“他老馬家也就隻剩下萬年這一根獨苗苗了,至於其他親族,與馬家和秦家甚少來往,他們死活與老娘何幹,朝廷不是想誅九族麽?誅就是了!”
說著,用手挑起一縷花白鬢發,望著校場邊上的江水,唏噓道:“陳大人曉得那江水啥味不?跟紅湯鍋一樣,泛著血沫子!”
次日清晨。
三千白杆兵和三萬土司兵在晨霧中列陣,鐵索絞盤的吱呀聲驚起江鷗。
秦良玉騎著矮腳馬巡視江防,馬鞍旁掛著三個酒葫蘆,葫蘆肚上刻著“渾河”“石砫”“重慶”。
“崽兒們!”她揮鞭指向迷霧籠罩的江麵,“張獻忠的兵馬要從夔州北上馳援李自成,咱可不能讓他們如願!”
“殺!殺!殺!”士兵們齊聲吼,震得迷霧退散。
江風掀起秦良玉的披風,露出鎖子甲上密密麻麻的刀痕。
秦翼明皺著眉頭,問道:“姑母,要不要先派斥候……”
“派個錘子!”秦良玉摸出個竹哨吹響,江麵突然浮起上百竹筏:“老娘走水路,順江而下,直奔夔州府!”
馬萬年小心翼翼的捧著碗醪糟湯圓走了過來,湊到秦良玉的身邊,低聲道:“奶奶,陳士奇那龜兒又來了。”
秦良玉接過醪糟湯圓喝了一口,皺眉道:“跟廚子說,多放點飴糖,再撒點桂花,兄弟們愛吃甜的。”
馬萬年點了點頭:“姑母,陳士奇說了,若您一意孤行,他就稟報朝廷,說您勾結燕國公……”
“勾結?”秦良玉突然瞪向馬萬年:“燕國公在太原啃硬骨頭,周延儒在京城玩繡花針,他陳士奇想對鏡貼花黃,就隨他去!”
秦良玉轉過頭望向正在上竹筏的數萬將士,眼眸中閃過一抹冷色,
隨即朗聲道:
“翼明,把老娘的棺材抬出來刷漆!”手指摩挲著鎖子甲上的刀痕:“要朱紅色的,喜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