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新的一年到來,1902年已經來臨。
然而,新年的喜慶氣氛尚未完全散去,一條震驚的消息便足以攪動整個歐洲。
【英國外交大臣蘭斯當侯爵宣布英日同盟!東西方的島國握手言和!】
第一次英日同盟。
英國為了遏製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如曆史所述,與日本結成了同盟。
事實上,自從維多利亞太後的葬禮上,愛德華七世以冷漠的態度表明立場以來,這一結果其實早已顯露端倪。
無論如何,根據新聞報道,英日兩國將在即將到來的1月30日正式簽署同盟條約。
於是,世界才剛剛邁入新的一年,就已是一片喧囂。
對此,反應也是五花八門。
【英日同盟引發民意震蕩。一些英國民眾諷刺稱,“王子要娶磨坊主的女兒了。”】
首先,與英國政府的冷靜態度相比,英國民眾卻顯得十分震驚。
這也不難理解。在英國人看來,英國自拿破侖戰爭以來,一直以傲然的姿態保持著超級大國的地位。
可如今,這個英國卻不是與歐洲列強,而是與一個即便再高看也隻是新興遠東強國的日本結盟。
如果這都不足以讓人感到震撼,那還有什麽能算得上震撼呢?
【英日同盟公布,日本民眾歡唿雀躍!我們終於成為列強的一員!】
當然,與英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日本人完全沉浸在歡慶的氣氛中。
對於日本人來說,與大英帝國結盟的事實無疑是令人激動且自豪的。
現在恐怕整個日本列島都沉浸在一種自豪的狂熱之中吧,認為自己終於得到了西方列強的認可。
不過,以漢斯了解未來的視角來看,這隻不過是島國的自我陶醉罷了。
【俄羅斯帝國強烈抨擊英日同盟。尼古拉二世聲明:俄羅斯將保障清國與和朝鮮的領土與獨立,如若英日同盟對此造成威脅,俄國將不惜訴諸武力予以迴應!】
而俄羅斯,自然毫不掩飾其憤怒,接連不斷地對英國和日本進行批評。
畢竟,隻要不是傻子,都能清楚英日同盟究竟是針對誰而結成的。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就英日同盟表態。法國支持其盟友俄羅斯帝國!】
對此持負麵態度的不止俄羅斯,還有法國。
不過,法國更多是因為俄羅斯是其盟友而表態,倒並非對英日同盟本身有多憤怒,事實也是如此。
在英日同盟引發各相關國家截然不同的反應之際,德意誌帝國卻保持了沉默。
畢竟,英日同盟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帝國,與德意誌帝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然而,盡管德意誌帝國整體保持安靜,但威廉二世卻並不安分。
“怎麽會發生這種事?英國人竟然真的決定與那些卑劣的島國猴子聯手?”
威廉二世憤怒的聲音在房間中迴蕩。
一聽到英日同盟的消息,他立刻就怒不可遏,看樣子威廉對英日同盟極為不滿。
‘威廉二世就是這麽討厭日本。’
而且不僅僅是討厭,而是達到了憎惡的地步。
當初他之所以深陷“黃禍論”,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從清晨開始,總理比洛、外長裏希特霍芬以及不知為何在場的漢斯,都不得不聆聽威廉二世對英國和日本的連番指責演講。
‘不過,實在是有些累了啊。’
最終,漢斯忍不住開口道:
“陛下,請息怒。”
“漢斯,我如何能夠息怒?這分明是背叛!是對歐洲,對西方文明的背叛!”
“再過幾個月,您期待的新式戰艦便會完工,不是嗎?”
準確來說,是預定在今年夏初完工。
屆時,當它的威力顯露於世,就如同曆史上的無畏艦對世界的震撼那般,英國所受到的衝擊將是英日同盟給威廉二世帶來的“打擊”的數倍。
“所以,在那之前,請您暫且抑製怒火。等到那時,您完全可以痛痛快快地教訓英國。”
“嗯......雖如此,但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群島國猴子得意忘形的樣子。”
威廉二世仍然露出不悅的表情,轉而盯向漢斯。
“漢斯,每次這種時候你總能想出些絕妙的主意,這次也想想辦法,好讓他們嚐嚐厲害。”
“是,陛下。”
漢斯應聲向威廉二世低頭應是。
威廉二世終於稍微平息怒氣,拍了拍漢斯的肩膀,離開了房間。
“怎麽感覺像是成了‘神奇的海螺’”
漢斯一邊暗自嘀咕著,一邊轉過身去。
當然,這並非壞事,畢竟,能讓威廉二世說出這種話,說明他確實信任他。
於是,和漢斯一起留在房間裏的比洛總理以及裏希特霍芬外交部長三人互相對視了一眼。
“漢斯,你又打算幹什麽?”
比洛總理皺著眉頭,直接問道。
也難怪,畢竟因為漢斯,比洛曾經吃了不少苦頭。
但這件事,他必須做。
去年,漢斯第一次見到愛德華七世時,便製定了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如果順利實施,或許能夠改善德國的尷尬外交局麵;即使事情不順,也至少能避免最糟糕的情況。
計劃的第一階段,就是在日俄戰爭爆發時,向英國傳遞一種“俄羅斯可能會獲勝”的危機感。
而現在,到了進行計劃第二階段的時候了。
於是,漢斯帶著一絲歉意朝比洛笑了笑,開口說道:
“這對德意誌帝國至關重要。”
“嘖......看來今年我也別想安生了。”
“總理,先聽聽男爵的說法吧。不管過程如何,結果不總是很不錯嗎?”
之前一起見證辛醜條約而與漢斯交好的裏希特霍芬外交部長替漢斯說話道。
漢斯微微點頭向他表示感謝,然後繼續說道:
“總理和外交部長應該都清楚,目前我們德國的外交形勢並不樂觀。”
“開頭就戳痛點啊。”
當然,德意誌帝國並非完全沒有盟友。
目前,德國是三國同盟的成員國之一,甚至是其中的領袖。
但問題在於,這三國同盟的盟友偏偏是: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把德國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泥潭的奧匈帝國,以及已經與法國簽署秘密條約,準備叛逃的意大利王國。
“法國是我們顯而易見的敵人,俄羅斯是法國的盟友。而三國同盟的現狀幾乎是德國孤軍奮戰。”
更糟糕的是,唯一保持中立的列強英國,自從威廉二世即位後,德國推行擴張政策,英國也開始對德國產生警惕。
德國的外交孤立無疑會進一步加劇。
“所以,你到底想說什麽?”
“我們要幫助俄羅斯。”
“......什麽?你沒發燒吧?”
比洛總理皺起眉頭,對漢斯提出幫助俄羅斯的建議感到震驚。這反應漢斯早有預料。
畢竟俄羅斯帝國是法國的盟友,將來很可能會成為與法國一同對抗德國的敵國。
但在國際外交中,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
一切都取決於國家利益,局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而現在正是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
“我很清醒。因為隨著英日同盟的確立,俄日之間的戰爭很快就會在遠東爆發,而俄羅斯將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俄羅斯會輸給日本?這是我今年,甚至是整個20世紀聽過的最荒唐的話。”
“我也是這麽認為的,男爵。俄羅斯帝國確實已經腐朽不堪,但它仍然是列強之一,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
比洛總理和裏希特霍芬外交部長都搖頭表示懷疑,顯然不相信日本能戰勝俄羅斯帝國。
“當然,僅從整體國力來看,作為新興強國的日本想要以武力戰勝俄羅斯幾乎不可能。但請仔細想想,俄日之間的戰場將在哪裏?肯定是在遠東,而不是歐洲。”
俄羅斯的國土遼闊,遼闊得過了頭。
在拿破侖戰爭和衛國戰爭這樣的防禦戰中,國土的廣闊是一大優勢。但在俄日戰爭這種遠東戰場上,這反而成了致命的弱點。
“確實,俄日戰爭一旦爆發,戰場會在遠東。”
“是的,而遠東的俄軍與歐洲的俄軍不同,僅僅是民兵級別的部隊。此外,由於距離過遠,後勤補給也極為不足。”
駐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大連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也同樣如此。
實際上,這支連二流都算不上的三流艦隊,麵對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整個戰爭期間都被困在港口。
由於這個原因,曾經是俄羅斯海軍最強戰力的波羅地海艦隊,為了救援太平洋艦隊並奪迴製海權,出發前往遠東。然而,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其結局卻是在對馬海戰中的慘敗。
並且,全軍覆沒。
“但是你是說,日本不一樣,是吧?”
似乎理解了漢斯的意思,原本略顯隨意的比洛總理,現在卻一臉嚴肅地說道。
漢斯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日本軍隊即使不論軍官的素質和能力,其士兵本身士氣高漲,且訓練有素,是一支相當強大的軍隊。而在地理和補給方麵,日本比俄羅斯有著明顯的優勢。此外,由於這次英日同盟,英國也會開始正式支持日本。”
“嗯......如果按你這麽說,情況的確會有所不同......”
似乎明白了漢斯的意圖,裏希特霍芬外長發出一聲低沉的歎息。
漢斯看著他們,繼續說道:
“如果俄羅斯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失敗,其擴張政策將被遏製。”
19世紀整整一百年間,英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尖銳對立將迎來終結。
這便是“大博弈”的落幕。
“而對俄羅斯擴張失去恐懼的英國,視線自然會轉向別的地方。”
“比如我們德國。”
“是的,而且,英德之間的聯盟談判實際上已經破裂了。”
“咳咳,為何要提起這些過去的事呢?”
見漢斯斜了他一眼,比洛總理尷尬地咳嗽了一聲,像是在為自己辯解。
確實,英德聯盟談判失敗,其中也有比洛的責任。
不,應該說責任非常大。
在談判中,比洛態度一直傲慢,與主導英德同盟的英國殖民地大臣約瑟夫·張伯倫因為布爾戰爭問題針鋒相對,
張伯倫甚至在為布爾戰爭辯護時,發言稱“英國軍隊的行為比普魯士軍隊在普法戰爭中的表現更紳士”這種話,直接激怒了比洛和德國方麵。
這也可以說是英德同盟破裂的決定性因素,最終導致談判破裂。
當然,這其中也有英國政府本身(尤其是張伯倫之外的成員)對英德同盟持懷疑態度的原因。
“現在俄羅斯不能垮。如果俄羅斯垮了,英國將正式開始對德國進行遏製。”
目前,英國政界還沒有把德國的威脅視為最嚴重的問題。
對他們來說,比起德意誌帝國,仍在努力進入海洋的俄羅斯帝國威脅更大。
但是,日俄戰爭之後,這種局勢將會改變。
這將導致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的達成,最終將德國孤立,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北。
因此,俄羅斯現在還必須保持那隻可怕的“北極熊”的形象。
至少暫時如此。
“可即便如此,支持俄羅斯還是有些......”
比洛總理仍顯猶豫,語氣吞吞吐吐。
比洛同樣是容克階層的一員。
而容克階層對俄羅斯並無好感。
“總理閣下,您應該也清楚,德意誌帝國不能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被孤立下去。”
在原本的曆史中,這位大人物為了解決孤立問題,搞出來的事情卻是“摩洛哥危機”,這才是問題所在。
“而且這種臨時性的支持也不會讓俄羅斯變得過於強大。支持隻限於遠東,並僅僅確保俄羅斯不在對日戰爭中失敗就足夠了。”
“嗯,如果隻是這種程度的話,應該沒問題。”
“嗯......”
看到裏希特霍芬外長對漢斯的說辭表現出肯定態度,比洛總理的態度也開始動搖了。
很好,他幾乎被說服了。
“總理閣下,俄羅斯雖然可能對德國構成威脅,但我們現在仍然需要他們。”
敵對式共存。
為了避免德意誌帝國的徹底孤立,現在與俄羅斯帝國保持敵對式共存是必要的。
最終,比洛總理聽完漢斯的最後總結般的陳述後,長歎一口氣,舉起了雙手。
“唉,知道了,知道了。那我會去聽取軍方的意見。不管怎麽說,沒有他們的同意,支持與否都無從談起。”
然而,新年的喜慶氣氛尚未完全散去,一條震驚的消息便足以攪動整個歐洲。
【英國外交大臣蘭斯當侯爵宣布英日同盟!東西方的島國握手言和!】
第一次英日同盟。
英國為了遏製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如曆史所述,與日本結成了同盟。
事實上,自從維多利亞太後的葬禮上,愛德華七世以冷漠的態度表明立場以來,這一結果其實早已顯露端倪。
無論如何,根據新聞報道,英日兩國將在即將到來的1月30日正式簽署同盟條約。
於是,世界才剛剛邁入新的一年,就已是一片喧囂。
對此,反應也是五花八門。
【英日同盟引發民意震蕩。一些英國民眾諷刺稱,“王子要娶磨坊主的女兒了。”】
首先,與英國政府的冷靜態度相比,英國民眾卻顯得十分震驚。
這也不難理解。在英國人看來,英國自拿破侖戰爭以來,一直以傲然的姿態保持著超級大國的地位。
可如今,這個英國卻不是與歐洲列強,而是與一個即便再高看也隻是新興遠東強國的日本結盟。
如果這都不足以讓人感到震撼,那還有什麽能算得上震撼呢?
【英日同盟公布,日本民眾歡唿雀躍!我們終於成為列強的一員!】
當然,與英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日本人完全沉浸在歡慶的氣氛中。
對於日本人來說,與大英帝國結盟的事實無疑是令人激動且自豪的。
現在恐怕整個日本列島都沉浸在一種自豪的狂熱之中吧,認為自己終於得到了西方列強的認可。
不過,以漢斯了解未來的視角來看,這隻不過是島國的自我陶醉罷了。
【俄羅斯帝國強烈抨擊英日同盟。尼古拉二世聲明:俄羅斯將保障清國與和朝鮮的領土與獨立,如若英日同盟對此造成威脅,俄國將不惜訴諸武力予以迴應!】
而俄羅斯,自然毫不掩飾其憤怒,接連不斷地對英國和日本進行批評。
畢竟,隻要不是傻子,都能清楚英日同盟究竟是針對誰而結成的。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就英日同盟表態。法國支持其盟友俄羅斯帝國!】
對此持負麵態度的不止俄羅斯,還有法國。
不過,法國更多是因為俄羅斯是其盟友而表態,倒並非對英日同盟本身有多憤怒,事實也是如此。
在英日同盟引發各相關國家截然不同的反應之際,德意誌帝國卻保持了沉默。
畢竟,英日同盟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帝國,與德意誌帝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然而,盡管德意誌帝國整體保持安靜,但威廉二世卻並不安分。
“怎麽會發生這種事?英國人竟然真的決定與那些卑劣的島國猴子聯手?”
威廉二世憤怒的聲音在房間中迴蕩。
一聽到英日同盟的消息,他立刻就怒不可遏,看樣子威廉對英日同盟極為不滿。
‘威廉二世就是這麽討厭日本。’
而且不僅僅是討厭,而是達到了憎惡的地步。
當初他之所以深陷“黃禍論”,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從清晨開始,總理比洛、外長裏希特霍芬以及不知為何在場的漢斯,都不得不聆聽威廉二世對英國和日本的連番指責演講。
‘不過,實在是有些累了啊。’
最終,漢斯忍不住開口道:
“陛下,請息怒。”
“漢斯,我如何能夠息怒?這分明是背叛!是對歐洲,對西方文明的背叛!”
“再過幾個月,您期待的新式戰艦便會完工,不是嗎?”
準確來說,是預定在今年夏初完工。
屆時,當它的威力顯露於世,就如同曆史上的無畏艦對世界的震撼那般,英國所受到的衝擊將是英日同盟給威廉二世帶來的“打擊”的數倍。
“所以,在那之前,請您暫且抑製怒火。等到那時,您完全可以痛痛快快地教訓英國。”
“嗯......雖如此,但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群島國猴子得意忘形的樣子。”
威廉二世仍然露出不悅的表情,轉而盯向漢斯。
“漢斯,每次這種時候你總能想出些絕妙的主意,這次也想想辦法,好讓他們嚐嚐厲害。”
“是,陛下。”
漢斯應聲向威廉二世低頭應是。
威廉二世終於稍微平息怒氣,拍了拍漢斯的肩膀,離開了房間。
“怎麽感覺像是成了‘神奇的海螺’”
漢斯一邊暗自嘀咕著,一邊轉過身去。
當然,這並非壞事,畢竟,能讓威廉二世說出這種話,說明他確實信任他。
於是,和漢斯一起留在房間裏的比洛總理以及裏希特霍芬外交部長三人互相對視了一眼。
“漢斯,你又打算幹什麽?”
比洛總理皺著眉頭,直接問道。
也難怪,畢竟因為漢斯,比洛曾經吃了不少苦頭。
但這件事,他必須做。
去年,漢斯第一次見到愛德華七世時,便製定了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如果順利實施,或許能夠改善德國的尷尬外交局麵;即使事情不順,也至少能避免最糟糕的情況。
計劃的第一階段,就是在日俄戰爭爆發時,向英國傳遞一種“俄羅斯可能會獲勝”的危機感。
而現在,到了進行計劃第二階段的時候了。
於是,漢斯帶著一絲歉意朝比洛笑了笑,開口說道:
“這對德意誌帝國至關重要。”
“嘖......看來今年我也別想安生了。”
“總理,先聽聽男爵的說法吧。不管過程如何,結果不總是很不錯嗎?”
之前一起見證辛醜條約而與漢斯交好的裏希特霍芬外交部長替漢斯說話道。
漢斯微微點頭向他表示感謝,然後繼續說道:
“總理和外交部長應該都清楚,目前我們德國的外交形勢並不樂觀。”
“開頭就戳痛點啊。”
當然,德意誌帝國並非完全沒有盟友。
目前,德國是三國同盟的成員國之一,甚至是其中的領袖。
但問題在於,這三國同盟的盟友偏偏是: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把德國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泥潭的奧匈帝國,以及已經與法國簽署秘密條約,準備叛逃的意大利王國。
“法國是我們顯而易見的敵人,俄羅斯是法國的盟友。而三國同盟的現狀幾乎是德國孤軍奮戰。”
更糟糕的是,唯一保持中立的列強英國,自從威廉二世即位後,德國推行擴張政策,英國也開始對德國產生警惕。
德國的外交孤立無疑會進一步加劇。
“所以,你到底想說什麽?”
“我們要幫助俄羅斯。”
“......什麽?你沒發燒吧?”
比洛總理皺起眉頭,對漢斯提出幫助俄羅斯的建議感到震驚。這反應漢斯早有預料。
畢竟俄羅斯帝國是法國的盟友,將來很可能會成為與法國一同對抗德國的敵國。
但在國際外交中,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
一切都取決於國家利益,局勢隨時可能發生變化,而現在正是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
“我很清醒。因為隨著英日同盟的確立,俄日之間的戰爭很快就會在遠東爆發,而俄羅斯將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俄羅斯會輸給日本?這是我今年,甚至是整個20世紀聽過的最荒唐的話。”
“我也是這麽認為的,男爵。俄羅斯帝國確實已經腐朽不堪,但它仍然是列強之一,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
比洛總理和裏希特霍芬外交部長都搖頭表示懷疑,顯然不相信日本能戰勝俄羅斯帝國。
“當然,僅從整體國力來看,作為新興強國的日本想要以武力戰勝俄羅斯幾乎不可能。但請仔細想想,俄日之間的戰場將在哪裏?肯定是在遠東,而不是歐洲。”
俄羅斯的國土遼闊,遼闊得過了頭。
在拿破侖戰爭和衛國戰爭這樣的防禦戰中,國土的廣闊是一大優勢。但在俄日戰爭這種遠東戰場上,這反而成了致命的弱點。
“確實,俄日戰爭一旦爆發,戰場會在遠東。”
“是的,而遠東的俄軍與歐洲的俄軍不同,僅僅是民兵級別的部隊。此外,由於距離過遠,後勤補給也極為不足。”
駐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大連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也同樣如此。
實際上,這支連二流都算不上的三流艦隊,麵對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整個戰爭期間都被困在港口。
由於這個原因,曾經是俄羅斯海軍最強戰力的波羅地海艦隊,為了救援太平洋艦隊並奪迴製海權,出發前往遠東。然而,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其結局卻是在對馬海戰中的慘敗。
並且,全軍覆沒。
“但是你是說,日本不一樣,是吧?”
似乎理解了漢斯的意思,原本略顯隨意的比洛總理,現在卻一臉嚴肅地說道。
漢斯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日本軍隊即使不論軍官的素質和能力,其士兵本身士氣高漲,且訓練有素,是一支相當強大的軍隊。而在地理和補給方麵,日本比俄羅斯有著明顯的優勢。此外,由於這次英日同盟,英國也會開始正式支持日本。”
“嗯......如果按你這麽說,情況的確會有所不同......”
似乎明白了漢斯的意圖,裏希特霍芬外長發出一聲低沉的歎息。
漢斯看著他們,繼續說道:
“如果俄羅斯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失敗,其擴張政策將被遏製。”
19世紀整整一百年間,英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尖銳對立將迎來終結。
這便是“大博弈”的落幕。
“而對俄羅斯擴張失去恐懼的英國,視線自然會轉向別的地方。”
“比如我們德國。”
“是的,而且,英德之間的聯盟談判實際上已經破裂了。”
“咳咳,為何要提起這些過去的事呢?”
見漢斯斜了他一眼,比洛總理尷尬地咳嗽了一聲,像是在為自己辯解。
確實,英德聯盟談判失敗,其中也有比洛的責任。
不,應該說責任非常大。
在談判中,比洛態度一直傲慢,與主導英德同盟的英國殖民地大臣約瑟夫·張伯倫因為布爾戰爭問題針鋒相對,
張伯倫甚至在為布爾戰爭辯護時,發言稱“英國軍隊的行為比普魯士軍隊在普法戰爭中的表現更紳士”這種話,直接激怒了比洛和德國方麵。
這也可以說是英德同盟破裂的決定性因素,最終導致談判破裂。
當然,這其中也有英國政府本身(尤其是張伯倫之外的成員)對英德同盟持懷疑態度的原因。
“現在俄羅斯不能垮。如果俄羅斯垮了,英國將正式開始對德國進行遏製。”
目前,英國政界還沒有把德國的威脅視為最嚴重的問題。
對他們來說,比起德意誌帝國,仍在努力進入海洋的俄羅斯帝國威脅更大。
但是,日俄戰爭之後,這種局勢將會改變。
這將導致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的達成,最終將德國孤立,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北。
因此,俄羅斯現在還必須保持那隻可怕的“北極熊”的形象。
至少暫時如此。
“可即便如此,支持俄羅斯還是有些......”
比洛總理仍顯猶豫,語氣吞吞吐吐。
比洛同樣是容克階層的一員。
而容克階層對俄羅斯並無好感。
“總理閣下,您應該也清楚,德意誌帝國不能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被孤立下去。”
在原本的曆史中,這位大人物為了解決孤立問題,搞出來的事情卻是“摩洛哥危機”,這才是問題所在。
“而且這種臨時性的支持也不會讓俄羅斯變得過於強大。支持隻限於遠東,並僅僅確保俄羅斯不在對日戰爭中失敗就足夠了。”
“嗯,如果隻是這種程度的話,應該沒問題。”
“嗯......”
看到裏希特霍芬外長對漢斯的說辭表現出肯定態度,比洛總理的態度也開始動搖了。
很好,他幾乎被說服了。
“總理閣下,俄羅斯雖然可能對德國構成威脅,但我們現在仍然需要他們。”
敵對式共存。
為了避免德意誌帝國的徹底孤立,現在與俄羅斯帝國保持敵對式共存是必要的。
最終,比洛總理聽完漢斯的最後總結般的陳述後,長歎一口氣,舉起了雙手。
“唉,知道了,知道了。那我會去聽取軍方的意見。不管怎麽說,沒有他們的同意,支持與否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