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福內閣正式宣布英德協議!大英帝國與德意誌帝國攜手合作!】
【聯手的維多利亞之子們,哭喪臉的法國與俄羅斯!】
【震動外交格局的英德協議,全世界陷入震驚!】
“還好,國民的反應並不算糟。”
或許是因為摩洛哥危機讓英國國內對法國和俄羅斯的反感情緒加劇,對德國的好感度有所提升的緣故。
喃喃自語的愛德華七世揉了揉疲憊的眼睛,將戴著的眼鏡放在了報紙上。
他原以為自己在位期間絕不會有與德國結盟的一天,但對大英帝國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通過與德國結盟,英國徹底擺脫了“光榮孤立”的局麵,還迎來了一個可以牽製法國和俄羅斯的盟友。
此外,與德國的同盟並非正式的軍事同盟,因此即使三國同盟與俄法同盟之間爆發戰爭,英國也隻需在後方支持德國即可。
就像昔日的七年戰爭那樣。
不過,深知七年戰爭時期英國如何在關鍵時刻背刺普魯士的漢斯(德國人)寧願自陷泥潭,也會將英國拖入這場世界大戰的深淵。
但愛德華七世目前並不知曉這一點。
“這下海軍也能鬆一口氣了,費舍爾上將應該會很高興吧。”
費舍爾原本是對德國海軍擴軍保持警惕的人,但卻意外地對與德國結盟表現出了積極的反應。
畢竟,現在全世界都陷入了造艦競賽的瘋狂中,與占據領先地位的德國結盟,可以為英國海軍爭取更多的餘地,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尤其是這次他終於可以推動議會反對已久的計劃:處置老舊戰艦,用這筆資金建造新型戰艦。對費舍爾上將而言,這無疑是錦上添花。
“不過,問題果然還是在於俄羅斯和法國。”
俄羅斯本就與英國對立,再加上國內混亂,根本無暇顧及外部局勢,相對安靜。但法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當然,選擇德意誌帝國作為夥伴後,這些情況早在預料之中。
正如愛德華七世所想,法國政壇的氣氛火熱到讓德雷福斯事件都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勾結!勾結!我們偉大的法國絕不會對英德的肮髒勾結袖手旁觀!”
“說得對!說得對!”
當法國新任總理莫裏斯·魯維埃(maurice rouvier)在議會講台上憤怒控訴時,法國政客們異口同聲地響應。
此時此刻,這裏沒有右翼,也沒有左翼。
隻有憤怒的法國人,他們對英國“海盜”和普魯士“豬”的聯合感到深惡痛絕。
“英國人聲稱與德國的同盟並不具有軍事意義,但從英國人嘴裏說出的話從來不可信,這早已是公認的真理。為了保護法國免受威脅,我們必須增強軍事實力,並與盟友俄羅斯帝國深化關係!”
不久前,法國政壇以左翼陣營為中心,持續批評因“血腥星期二”事件而備受爭議的尼古拉二世及其政府。但現在,為了更大的利益,他們必須暫時放下正義的麵具。
而這個“更大的利益”就是保護歐洲乃至法國免遭“湯米和弗裏茨”(tommy atkins英\/fritz德)邪惡同盟的威脅。
為此,法國人甚至願意與任何對象合作,不管對方有多不堪。
這也顯示出英德協議的出現讓法國感到多麽迫切和絕望。
在海軍力量上,英德聯盟已壓倒性地領先於俄法同盟。即便是三國同盟成員之一的意大利,也因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私下協議而舉棋不定。
為了生存,法國不得不心懷殺機,變得更強大。
即使摩洛哥危機讓法國對俄羅斯帝國的同盟關係感到疑慮,他們也隻能拚命維係這段關係。
因為此時的法國別無選擇,向英國和德國低頭根本不在選項之中。
至於法國的盟友俄羅斯帝國,則忙於鎮壓國內農民和工人的騷亂,以及各地橫行的革命勢力,根本無暇顧及英德協議的影響。
......
“果然,事情最終還是這樣發展了啊。”
聽到德英談判成功的消息,謝爾蓋·維特露出一絲遺憾的表情低聲說道。
雖然早在摩洛哥危機時就已有端倪,但最終德國還是與英國聯手了。
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畢竟俄羅斯與這兩國的關係從來都不簡單。
盡管俄德因日俄戰爭曾短暫合作,但那終究隻是臨時性的聯合,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漢斯·馮·喬那個少年,是否已經預見到這一切了呢?
“但我們現在的問題並不在這裏。”
維特歎了口氣,看著堆積如山的報告。
盡管竭盡全力進行鎮壓,但遍布俄羅斯全境的暴動和騷亂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
農民和工人固然是個問題,但煽動他們的鼓動者,以及唿籲獨立的波蘭人、芬蘭人等被統治民族,更讓維特焦頭爛額。
“看來,唯有向國民展示俄羅斯帝國的改變,才能平息他們的憤怒。”
也就是說,必須進行改革。
盡管堅信唯有君主專製才是正道的尼古拉二世和俄羅斯貴族們不會支持,但在維特看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因為以如今的俄羅斯帝國,根本無法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繼續前行。
至少要設立議會,推行自由主義政策,讓人民喘息,建立憲法秩序,組建立憲政府。
唯有如此,才能部分平息民眾的憤怒,同時將自由主義者等溫和派重新拉攏過來,從而孤立主張革命的極左勢力。
“嗯?”
就在維特構想俄羅斯帝國新未來之時,一份報告映入了他的眼簾。
“哦?”
仔細翻閱報告的維特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歎。
這份來自薩拉托夫的報告不僅提到成功平息了憤怒的工人和農民,還徹底鎮壓了騷亂。
據報告所述,與那些尚且無法應對混亂、隻會慘叫不已的地區相比,薩拉托夫已經恢複了平靜。
過程與結果無比幹淨利落,讓維特對究竟是誰如此完美地處理了這件事充滿了好奇。
“讓我看看,薩拉托夫的總督......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Пetp Аpkaдьeвnч ctoлыпnh)。”
維特仔細查閱了斯托雷平的履曆。
“哈,這可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啊。”
從維特的調查來看,斯托雷平不僅在農業及經濟方麵頗有建樹,還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官。
更重要的是,他在打擊革命分子、維持地方治安方麵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這已不是簡單的“有能力”可以形容的程度了。
“沒想到居然錯過了這樣的人才......看來上天還沒有拋棄我們的俄羅斯帝國。”
彼得·斯托雷平。
他不僅是個讓人垂涎的人才,更是如今俄羅斯帝國不可或缺的存在。
“秘書,把這個人帶到聖彼得堡來。”
讓這樣的人才僅僅擔任一個地方總督,無疑是俄羅斯帝國的損失。
就這樣,繼謝爾蓋·維特之後,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名宰相彼得·斯托雷平,比曆史原本的軌跡更早踏上了聖彼得堡的土地。
這,也可以說是曆史改變所帶來的小小變化。
......
1905年1月。
改變世界外交格局的德英協約在德國國內也引起了巨大波瀾。
德國人對英國的感情並不算太好,就像他們在1907年威廉二世接受英國報紙《每日郵報》采訪時,發表了諸如“我其實很喜歡英國”之類的荒謬言論時感到不悅一樣。
當然,與其說是真的討厭英國,不如說更像是一種傲慢的競爭意識。
因此,當德國與英國真正結盟時,雖然有一些不滿的聲音,但由於在摩洛哥危機中曾並肩行動的緣故,大多數人還是勉強接受了與英國的同盟關係。
就像“退而求其次”那樣,至少英國比法國和俄羅斯更讓人感到可靠。
但此刻,漢斯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另一件將以不同意義震撼世界的世紀實驗上。
“特斯拉先生,這樣說話就可以了嗎?”
“當然可以,男爵先生。”
聽到特斯拉的迴答,漢斯帶著滿懷期待的表情點點頭,清了清嗓子。
然後,他慢慢對著眼前的碳麥克風開口了。
“啊~啊~麥克風測試,麥克風測試。”
[嘶嘶~啊~啊~麥克風測試,麥克風測試。]
漢斯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充滿了整個房間。
與此同時,離他遠遠的一台大型箱狀機器裏,也傳出了聲音,伴隨著些許噪音。
這正是特斯拉首次向世人展示的世界上第一台無線電廣播設備。
看到無線電能夠正常工作,漢斯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興奮地繼續念道:
“戚提督默默注視著滿懷絕望的戚家軍們。麵對清軍壓倒性的戰力,而己方隻剩下300人的絕望局勢,連戚提督也無法斷言這次必勝,因此他理解手下們的心情。然而,戚提督依然一如既往地用堅定的聲音說道:‘兵法有雲:必死則生,幸生則死。’聽到這句話,手下們抬起了頭。”
漢斯久違地朗讀起了《大明航海王》。
“哦,聖誕樹~哦,聖誕樹~你的枝幹永遠那麽綠~你不僅在夏天碧綠~即使在白雪覆蓋的冬天依然翠綠~?”
他還唱起了一首德國的古老民謠。
[嘶嘶—!哦,聖誕樹~哦,聖誕樹~你的枝幹永遠那麽綠......嘶嘶—嘶嘶——!~你不僅在夏天碧綠~嘶嘶—!即使在白雪覆蓋的冬天依然翠綠~?]
眼前的無線電設備雖有些許噪音,但音質已經足夠令人滿意,完全不影響收聽。
不過關鍵並不是眼前的這台設備,而是部署在德國全國各地的無線電設備。
隻有當位於柏林以外的無線電設備能夠達到與眼前這台類似的性能時,他們才算可以驕傲地宣告無線電技術的研發圓滿成功。
叮鈴鈴~!
沒過多久,漢斯期待已久的聲音終於響徹耳畔——是電話鈴聲。
他緊張地看了一眼特斯拉,深吸一口氣後拿起了聽筒。
莫名地,感覺心跳比簽訂德英協約時更加劇烈。
“喂?”
[啊,漢斯。]
第一個打來電話的人是正在波茨坦新宮收聽無線電的維多利亞·路易絲。
掩飾不住的忐忑心情讓漢斯趕緊向路易絲詢問無線電的情況。
[聽得很清楚!不過漢斯,你還挺會唱歌的嘛?要是像你的畫一樣糟糕,那我可真要被折磨壞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還真是萬幸。總之,非常感謝,公主殿下。”
放下聽筒,漢斯在列有城市名稱的名單上,波茨坦旁邊打了個勾。
叮鈴鈴鈴——!
[漢斯!這裏也聽得很清楚!能成功真是太好了。現在特斯拉先生是不是可以從腓特烈霍夫離開了......]
接著是腓特烈霍夫堡的瑪格麗特公主打來的電話。
腓特烈霍夫靠近法蘭克福,那就算作法蘭克福,也標記一下。
[這裏是漢堡。毫無問題,聽得很清楚!]
[柯尼斯堡發來消息,聖誕樹之歌從柏林傳到了這裏,無線電完全沒問題!]
[啊啊,慕尼黑也清晰地接收到您的聲音。恭喜您,男爵大人!]
[杜塞爾多夫這邊也完全正常!]
隨後,派往其他城市的人也陸續傳來報告。
名單上的城市逐漸被打上勾,最終,杜塞爾多夫成為最後一個被標記的名字,所有城市都完成了檢查。
“特斯拉先生,真是辛苦了!這次我們大獲成功!”
“哈哈哈......!真是令人興奮啊,今天必須得開香檳慶祝!”
或許是因為久違的成功,特斯拉的臉上綻放著笑容,同時也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無線電時代,正式拉開了序幕。
【聯手的維多利亞之子們,哭喪臉的法國與俄羅斯!】
【震動外交格局的英德協議,全世界陷入震驚!】
“還好,國民的反應並不算糟。”
或許是因為摩洛哥危機讓英國國內對法國和俄羅斯的反感情緒加劇,對德國的好感度有所提升的緣故。
喃喃自語的愛德華七世揉了揉疲憊的眼睛,將戴著的眼鏡放在了報紙上。
他原以為自己在位期間絕不會有與德國結盟的一天,但對大英帝國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通過與德國結盟,英國徹底擺脫了“光榮孤立”的局麵,還迎來了一個可以牽製法國和俄羅斯的盟友。
此外,與德國的同盟並非正式的軍事同盟,因此即使三國同盟與俄法同盟之間爆發戰爭,英國也隻需在後方支持德國即可。
就像昔日的七年戰爭那樣。
不過,深知七年戰爭時期英國如何在關鍵時刻背刺普魯士的漢斯(德國人)寧願自陷泥潭,也會將英國拖入這場世界大戰的深淵。
但愛德華七世目前並不知曉這一點。
“這下海軍也能鬆一口氣了,費舍爾上將應該會很高興吧。”
費舍爾原本是對德國海軍擴軍保持警惕的人,但卻意外地對與德國結盟表現出了積極的反應。
畢竟,現在全世界都陷入了造艦競賽的瘋狂中,與占據領先地位的德國結盟,可以為英國海軍爭取更多的餘地,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尤其是這次他終於可以推動議會反對已久的計劃:處置老舊戰艦,用這筆資金建造新型戰艦。對費舍爾上將而言,這無疑是錦上添花。
“不過,問題果然還是在於俄羅斯和法國。”
俄羅斯本就與英國對立,再加上國內混亂,根本無暇顧及外部局勢,相對安靜。但法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
當然,選擇德意誌帝國作為夥伴後,這些情況早在預料之中。
正如愛德華七世所想,法國政壇的氣氛火熱到讓德雷福斯事件都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勾結!勾結!我們偉大的法國絕不會對英德的肮髒勾結袖手旁觀!”
“說得對!說得對!”
當法國新任總理莫裏斯·魯維埃(maurice rouvier)在議會講台上憤怒控訴時,法國政客們異口同聲地響應。
此時此刻,這裏沒有右翼,也沒有左翼。
隻有憤怒的法國人,他們對英國“海盜”和普魯士“豬”的聯合感到深惡痛絕。
“英國人聲稱與德國的同盟並不具有軍事意義,但從英國人嘴裏說出的話從來不可信,這早已是公認的真理。為了保護法國免受威脅,我們必須增強軍事實力,並與盟友俄羅斯帝國深化關係!”
不久前,法國政壇以左翼陣營為中心,持續批評因“血腥星期二”事件而備受爭議的尼古拉二世及其政府。但現在,為了更大的利益,他們必須暫時放下正義的麵具。
而這個“更大的利益”就是保護歐洲乃至法國免遭“湯米和弗裏茨”(tommy atkins英\/fritz德)邪惡同盟的威脅。
為此,法國人甚至願意與任何對象合作,不管對方有多不堪。
這也顯示出英德協議的出現讓法國感到多麽迫切和絕望。
在海軍力量上,英德聯盟已壓倒性地領先於俄法同盟。即便是三國同盟成員之一的意大利,也因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私下協議而舉棋不定。
為了生存,法國不得不心懷殺機,變得更強大。
即使摩洛哥危機讓法國對俄羅斯帝國的同盟關係感到疑慮,他們也隻能拚命維係這段關係。
因為此時的法國別無選擇,向英國和德國低頭根本不在選項之中。
至於法國的盟友俄羅斯帝國,則忙於鎮壓國內農民和工人的騷亂,以及各地橫行的革命勢力,根本無暇顧及英德協議的影響。
......
“果然,事情最終還是這樣發展了啊。”
聽到德英談判成功的消息,謝爾蓋·維特露出一絲遺憾的表情低聲說道。
雖然早在摩洛哥危機時就已有端倪,但最終德國還是與英國聯手了。
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畢竟俄羅斯與這兩國的關係從來都不簡單。
盡管俄德因日俄戰爭曾短暫合作,但那終究隻是臨時性的聯合,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漢斯·馮·喬那個少年,是否已經預見到這一切了呢?
“但我們現在的問題並不在這裏。”
維特歎了口氣,看著堆積如山的報告。
盡管竭盡全力進行鎮壓,但遍布俄羅斯全境的暴動和騷亂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
農民和工人固然是個問題,但煽動他們的鼓動者,以及唿籲獨立的波蘭人、芬蘭人等被統治民族,更讓維特焦頭爛額。
“看來,唯有向國民展示俄羅斯帝國的改變,才能平息他們的憤怒。”
也就是說,必須進行改革。
盡管堅信唯有君主專製才是正道的尼古拉二世和俄羅斯貴族們不會支持,但在維特看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因為以如今的俄羅斯帝國,根本無法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繼續前行。
至少要設立議會,推行自由主義政策,讓人民喘息,建立憲法秩序,組建立憲政府。
唯有如此,才能部分平息民眾的憤怒,同時將自由主義者等溫和派重新拉攏過來,從而孤立主張革命的極左勢力。
“嗯?”
就在維特構想俄羅斯帝國新未來之時,一份報告映入了他的眼簾。
“哦?”
仔細翻閱報告的維特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歎。
這份來自薩拉托夫的報告不僅提到成功平息了憤怒的工人和農民,還徹底鎮壓了騷亂。
據報告所述,與那些尚且無法應對混亂、隻會慘叫不已的地區相比,薩拉托夫已經恢複了平靜。
過程與結果無比幹淨利落,讓維特對究竟是誰如此完美地處理了這件事充滿了好奇。
“讓我看看,薩拉托夫的總督......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Пetp Аpkaдьeвnч ctoлыпnh)。”
維特仔細查閱了斯托雷平的履曆。
“哈,這可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啊。”
從維特的調查來看,斯托雷平不僅在農業及經濟方麵頗有建樹,還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官。
更重要的是,他在打擊革命分子、維持地方治安方麵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這已不是簡單的“有能力”可以形容的程度了。
“沒想到居然錯過了這樣的人才......看來上天還沒有拋棄我們的俄羅斯帝國。”
彼得·斯托雷平。
他不僅是個讓人垂涎的人才,更是如今俄羅斯帝國不可或缺的存在。
“秘書,把這個人帶到聖彼得堡來。”
讓這樣的人才僅僅擔任一個地方總督,無疑是俄羅斯帝國的損失。
就這樣,繼謝爾蓋·維特之後,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名宰相彼得·斯托雷平,比曆史原本的軌跡更早踏上了聖彼得堡的土地。
這,也可以說是曆史改變所帶來的小小變化。
......
1905年1月。
改變世界外交格局的德英協約在德國國內也引起了巨大波瀾。
德國人對英國的感情並不算太好,就像他們在1907年威廉二世接受英國報紙《每日郵報》采訪時,發表了諸如“我其實很喜歡英國”之類的荒謬言論時感到不悅一樣。
當然,與其說是真的討厭英國,不如說更像是一種傲慢的競爭意識。
因此,當德國與英國真正結盟時,雖然有一些不滿的聲音,但由於在摩洛哥危機中曾並肩行動的緣故,大多數人還是勉強接受了與英國的同盟關係。
就像“退而求其次”那樣,至少英國比法國和俄羅斯更讓人感到可靠。
但此刻,漢斯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另一件將以不同意義震撼世界的世紀實驗上。
“特斯拉先生,這樣說話就可以了嗎?”
“當然可以,男爵先生。”
聽到特斯拉的迴答,漢斯帶著滿懷期待的表情點點頭,清了清嗓子。
然後,他慢慢對著眼前的碳麥克風開口了。
“啊~啊~麥克風測試,麥克風測試。”
[嘶嘶~啊~啊~麥克風測試,麥克風測試。]
漢斯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充滿了整個房間。
與此同時,離他遠遠的一台大型箱狀機器裏,也傳出了聲音,伴隨著些許噪音。
這正是特斯拉首次向世人展示的世界上第一台無線電廣播設備。
看到無線電能夠正常工作,漢斯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興奮地繼續念道:
“戚提督默默注視著滿懷絕望的戚家軍們。麵對清軍壓倒性的戰力,而己方隻剩下300人的絕望局勢,連戚提督也無法斷言這次必勝,因此他理解手下們的心情。然而,戚提督依然一如既往地用堅定的聲音說道:‘兵法有雲:必死則生,幸生則死。’聽到這句話,手下們抬起了頭。”
漢斯久違地朗讀起了《大明航海王》。
“哦,聖誕樹~哦,聖誕樹~你的枝幹永遠那麽綠~你不僅在夏天碧綠~即使在白雪覆蓋的冬天依然翠綠~?”
他還唱起了一首德國的古老民謠。
[嘶嘶—!哦,聖誕樹~哦,聖誕樹~你的枝幹永遠那麽綠......嘶嘶—嘶嘶——!~你不僅在夏天碧綠~嘶嘶—!即使在白雪覆蓋的冬天依然翠綠~?]
眼前的無線電設備雖有些許噪音,但音質已經足夠令人滿意,完全不影響收聽。
不過關鍵並不是眼前的這台設備,而是部署在德國全國各地的無線電設備。
隻有當位於柏林以外的無線電設備能夠達到與眼前這台類似的性能時,他們才算可以驕傲地宣告無線電技術的研發圓滿成功。
叮鈴鈴~!
沒過多久,漢斯期待已久的聲音終於響徹耳畔——是電話鈴聲。
他緊張地看了一眼特斯拉,深吸一口氣後拿起了聽筒。
莫名地,感覺心跳比簽訂德英協約時更加劇烈。
“喂?”
[啊,漢斯。]
第一個打來電話的人是正在波茨坦新宮收聽無線電的維多利亞·路易絲。
掩飾不住的忐忑心情讓漢斯趕緊向路易絲詢問無線電的情況。
[聽得很清楚!不過漢斯,你還挺會唱歌的嘛?要是像你的畫一樣糟糕,那我可真要被折磨壞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還真是萬幸。總之,非常感謝,公主殿下。”
放下聽筒,漢斯在列有城市名稱的名單上,波茨坦旁邊打了個勾。
叮鈴鈴鈴——!
[漢斯!這裏也聽得很清楚!能成功真是太好了。現在特斯拉先生是不是可以從腓特烈霍夫離開了......]
接著是腓特烈霍夫堡的瑪格麗特公主打來的電話。
腓特烈霍夫靠近法蘭克福,那就算作法蘭克福,也標記一下。
[這裏是漢堡。毫無問題,聽得很清楚!]
[柯尼斯堡發來消息,聖誕樹之歌從柏林傳到了這裏,無線電完全沒問題!]
[啊啊,慕尼黑也清晰地接收到您的聲音。恭喜您,男爵大人!]
[杜塞爾多夫這邊也完全正常!]
隨後,派往其他城市的人也陸續傳來報告。
名單上的城市逐漸被打上勾,最終,杜塞爾多夫成為最後一個被標記的名字,所有城市都完成了檢查。
“特斯拉先生,真是辛苦了!這次我們大獲成功!”
“哈哈哈......!真是令人興奮啊,今天必須得開香檳慶祝!”
或許是因為久違的成功,特斯拉的臉上綻放著笑容,同時也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無線電時代,正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