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炮擊!”
“feuer!”
轟——!!
1913年8月20日,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德意誌帝國海軍對波羅的海沿岸的俄羅斯港口發動了突襲。
轟!轟隆!轟——!!
“裝填榴彈!”
“全都給我轟碎!”
曾經是漢薩同盟的核心城市,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第五大城市的裏加(riga),在腓特烈級戰列艦毫不留情的炮擊下轟然崩塌。
停泊在裏加港的幾艘俄羅斯艦艇竭盡全力試圖抵擋德意誌帝國海軍的猛烈進攻,但無異於以卵擊石。
“中彈!中彈!”
“呃啊啊啊——!”
不出多久,他們連同被撕碎的戰艦一起沉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海因裏希上將閣下,裏加灣的戰鬥已基本完成。”
“很好,諸君,下一站——芬蘭灣!”
“jawohl!”
裏加、派爾努、庫雷薩雷——整個裏加灣的港口無一幸免,被德國波羅的海艦隊徹底摧毀。隨後,艦隊轉舵,駛向俄羅斯帝國的門戶——芬蘭灣。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雷瓦爾(reval,即塔林的德語名)和赫爾辛基。
“德國艦隊!德國艦隊來了!”
“快撤離港口!”
雷瓦爾與赫爾辛基城內,驚恐的人們尖叫著四散奔逃,遠方不斷傳來的炮火轟鳴,交織成了一曲令人絕望的哀歌。
“城市都燃起了大火,波羅的海艦隊究竟在幹什麽!”
“難道那些家夥隻知道保護彼得格勒,向拉斯普京獻上妻女,卻不管我們的死活?!”
當雷瓦爾與赫爾辛基在德國艦隊的炮火中熊熊燃燒,愛沙尼亞人與芬蘭人的憤怒不再僅僅針對侵略者,他們的怨恨直指無能的俄羅斯帝國與昏庸的沙皇。
既然他們根本不打算保護我們,我們又為何要甘願屈服於俄羅斯的統治?
長期以來對俄羅斯壓迫的不滿,在芬蘭與波羅的海三國各地迅速發酵。而察覺到局勢愈發不妙的俄羅斯政府,也終於開始焦躁不安。
“德國波羅的海艦隊竟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在彼得格勒眼皮底下橫行,波羅的海艦隊到底在幹什麽!”
“以我們的波羅的海艦隊戰力,對付德國艦隊並非不可能!為何還要畏縮不前?”
雪上加霜的是,麵對德國波羅的海艦隊接二連三的挑釁,俄羅斯貴族的自尊心也瀕臨崩潰。他們不斷向海軍施壓,要求對帝國海軍的羞辱予以反擊。
如果說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主力已被海神拖入海底也就罷了,可在貴族們看來,眼下的波羅的海艦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
事實上,他們的說法也並非毫無根據——由於當年沒有被卷入對馬海戰,波羅的海艦隊依然保持完整戰力,而隨著旅順的歸還,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一部分艦隻也被重新調配至波羅的海。
更何況,在腓特烈級戰艦熱潮的帶動下,俄國的甘古特級(Гahгyt)戰列艦建造進度加快,部分已投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
從表麵上看,波羅的海艦隊已足以自稱俄國最強艦隊,麵對德國的波羅的海艦隊,一支與己方規模相當的敵軍——他們完全可以一戰。
“埃森上將!我那該死的表親在我家門口耀武揚威,難道我們就不能讓艦隊出擊?!”
“絕對不行,陛下!這隻是德國海軍的圈套,目的就是引誘我們的艦隊離開喀琅施塔得!”
然而,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司令尼古拉·奧托維奇·馮·埃森(hnkoлa?no?ttoвnчфohЭeh)仍然堅決反對出擊。
當然,埃森也無比想給那些在芬蘭灣肆意妄為的德國艦隊一個狠狠的教訓。
畢竟他一向以攻勢強硬著稱,曆史上的他甚至指揮過《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的主角高爾察克,讓其趁夜在基爾和但澤附近布設水雷,給予德國海軍極大的騷擾。
“可就算戰力看起來相當,戰艦的‘質量’也不可能相提並論啊!”
埃森並不像那些隻會空喊口號的俄國貴族那麽愚蠢。
他是俄軍在一戰中屈指可數的優秀海軍將領之一。
雖然這個評價的含金量並不算太高,畢竟,俄國海軍在整個一戰期間幾乎毫無建樹。
但不管怎樣,在埃森看來,德國艦隊的行動再明顯不過,就是想把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引出喀琅施塔得。
而一旦成功將他們引出,結局也已注定。
那就是——決戰!
艦隊與艦隊正麵碰撞,以暴力與火力徹底摧毀對方的殊死搏鬥。
“而在決戰中占優勢的——是德國海軍!”
海戰的勝負,從來不僅僅取決於艦艇的數量。
質量,才是關鍵。
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規模或許與德軍相當,但在艦艇性能、訓練水平乃至艦員素質上,完全不是對手。
更不用說,俄國的“腓特烈級”戰列艦僅有四艘甘古特級,而對方卻不僅擁有代表著超級腓特烈級的凱撒級戰列艦,還有數量眾多、航速極快的巡洋戰列艦。
正因如此,即便麵對貴族們日益強烈的施壓,埃森依然堅持按兵不動。而優柔寡斷的尼古拉二世,也因埃森的強硬態度而再次陷入決策癱瘓,遲遲未下達出擊命令。
但俄國人並不知道——
為了引誘波羅的海艦隊出港,德國海軍所準備的手段,遠不止於此......
......
海拔四千米的高空,寒風冰冷而凜冽。
氣溫低至零下十度以下。
如果不穿防寒服,轉眼就會因失溫直奔英靈殿向閻王報到。
而且在這裏也無法生火取暖。
因為如果在這種地方點火,不僅會暴露目標,稍有不慎,還可能瞬間被大火吞噬,最終化作一顆在天際逐漸隱去的晨星。
“距離抵達彼得格勒還有多久?”
“還有兩個小時!”
“也就是說,我們會在早上七點抵達。剛好是把俄羅斯人從美夢中喚醒的好時機!”
“哈哈哈哈哈!”
不過即便沒有爐火,這群天空的戰士們,依舊燃燒得比任何時候都要熾熱。
“真遺憾,沒機會看到那些伊萬佬看到我們美麗小姐時的表情了。啊,如果能抽根煙,心裏多少還能好受點。”
“除非你想在俄羅斯的高空被燒成灰,否則就忍到返航吧。”
“嘖,我知道了。喂,小子,唱首歌來聽聽。”
被前輩毫不留情地點名,年輕的飛行員露出為難的表情。
他會的歌不多,一時之間不知該唱什麽才好。
就在這時,他腦海中浮現出不久前在廣播裏聽到的一首歌。
“今天我們要唱一首歌,要喝一杯冰涼的葡萄酒(heute wollen wir ein liedlein singen, trinken wollen wir den kuhlen wein)。”
“哦哦?”
歌聲在寂靜的高空迴蕩,引來老兵們的驚歎。
他們也聽過這首歌。
這是一首為即將奔赴東部戰線的士兵們創作的宣傳歌曲,最近在陸軍和海軍之間廣為流傳。
“然後我們要一起舉杯,因為我們即將分別,即將分別。”
士兵們笑著,跟隨年輕飛行員一同高唱。
這首歌,正是為他們而作。
“請伸出你的手,把你的白皙雙手交給我。”
他們唱著歌,思念著遠方的戀人。
想著在家等待他們的家人。
“再見,我的愛人。再見,我的愛人。請好好保重。因為我們必須出發,必須出發。”
他們繼續劃破風雲,向前飛去。
“必須出發,前往俄羅斯,俄羅斯!(denn wir fahren gegen rusnd, rusnd)!”
朝著俄羅斯的心髒——彼得格勒,進發!
......
轟——
“呃......親愛的?你有沒有聽到什麽聲音?”
“唔,我沒聽到啊。”
1913年8月25日,距坦能堡戰役結束不久。
剛剛從冬宮的床上醒來的尼古拉二世撓了撓頭,對妻子亞曆山德拉皇後的疑問露出一臉茫然。
“可能是你在夢裏聽錯了吧。”
畢竟,這裏是聖彼得堡——不,現在應該稱作彼得格勒,遠離前線,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可惡,一想到前線的事就又來氣。”
“冷靜些。拉斯普京不是說過,憤怒對身體無益嗎?”
“抱歉,阿麗克絲,讓你擔心了。”
尼古拉二世向妻子道歉,但想到戰局的慘狀,仍是不禁歎息。
就在幾天前,他才得知震驚全俄的噩耗——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幾乎毫無抵抗地全軍覆沒。
二十萬,整整二十萬大軍。
短短一天之內,灰飛煙滅。
哪怕是向來寬厚的尼古拉二世,也無法接受這樣荒謬的慘敗。
“那西北方麵軍司令日林斯基到底在幹什麽?”
“日林斯基的說法是,薩姆索諾夫請求增援時已為時過晚,等他派出援軍,一切都已無可挽迴。”
當然,真正遲緩的並非薩姆索諾夫,而是日林斯基。
但薩姆索諾夫已死,死者無言。
“好在,倫寧坎普的第一集團軍仍在。他正在組織防禦,以阻擋德軍的攻勢,或許陛下可以再觀察一陣。”
“唉,好吧。”
麵對俄軍總司令、自己的堂兄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的勸慰,尼古拉二世沉重地歎了口氣,點頭同意。
隻是,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他的期待再次被徹底擊碎。
“加利西亞的戰況如何?”
“是!尼古拉·伊萬諾夫將軍率領的西南方麵軍已順利控製加利西亞,並將赫岑多夫指揮的奧匈帝國軍隊逼退至喀爾巴阡山脈。”
在坦能堡慘敗的陰影下,這無疑是一條令所有將領暫時鬆口氣的好消息,如同幹涸沙漠中的甘泉。
盡管不安依舊揮之不去。
“據報告稱,德軍第七集團軍已抵達加利西亞支援奧匈軍隊,不會再重演東普魯士的慘劇吧?”
“當、當然不會,陛下。伊萬諾夫將軍可是您與皇後都深信不疑的將領。”
“嗯......確實,伊萬諾夫還算可靠。那麽,加利西亞戰線就交給他吧。”
聽到沙皇的這句話,眾將領總算鬆了口氣。
不過,尼古拉二世夫婦之所以信任伊萬諾夫,並非因為他能力出眾,而是因為他是他們最信賴的拉斯普京的追隨者。
“真是令人焦灼的局勢啊,阿麗克絲。雖然伊萬諾夫在加利西亞取得進展,但其他戰線卻遠不如意。”
“別擔心。這一切都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終究會雨過天晴的。”
“希望如此吧。”
聽著皇後的安慰,尼古拉二世輕輕握住她的手,仿佛真心期盼著這一切能如她所言那般過去。
但就在這時——
轟隆———!
“呃啊?!”
“呀啊!”
隨著一陣劇烈的震動,整座皇宮都搖晃起來。
尼古拉二世連忙扶住差點跌倒的皇後,慌亂地唿喚侍從。
“亞曆山大?亞曆山大!到底發生了什麽?!”
“陛下,恕我冒犯!”
“禁衛隊長?”
然而,推開寢宮大門的並非皇帝的侍從,而是神色凝重的禁衛隊長。
“亞曆山大呢?你怎麽會在這裏?”
“現在沒時間解釋了!陛下,您必須立刻轉移到安全地點!”
“什麽?到底出了什麽事?!”
“這......這......”
禁衛隊長張了張嘴,似乎不知該如何描述眼前這前所未聞的事態,最終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
“是空襲,陛下。”
“什麽?空......空襲?!”
“是的,陛下。德軍的飛艇已出現在彼得格勒上空,帝都正在遭受德軍轟炸!”
“feuer!”
轟——!!
1913年8月20日,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德意誌帝國海軍對波羅的海沿岸的俄羅斯港口發動了突襲。
轟!轟隆!轟——!!
“裝填榴彈!”
“全都給我轟碎!”
曾經是漢薩同盟的核心城市,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第五大城市的裏加(riga),在腓特烈級戰列艦毫不留情的炮擊下轟然崩塌。
停泊在裏加港的幾艘俄羅斯艦艇竭盡全力試圖抵擋德意誌帝國海軍的猛烈進攻,但無異於以卵擊石。
“中彈!中彈!”
“呃啊啊啊——!”
不出多久,他們連同被撕碎的戰艦一起沉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海因裏希上將閣下,裏加灣的戰鬥已基本完成。”
“很好,諸君,下一站——芬蘭灣!”
“jawohl!”
裏加、派爾努、庫雷薩雷——整個裏加灣的港口無一幸免,被德國波羅的海艦隊徹底摧毀。隨後,艦隊轉舵,駛向俄羅斯帝國的門戶——芬蘭灣。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雷瓦爾(reval,即塔林的德語名)和赫爾辛基。
“德國艦隊!德國艦隊來了!”
“快撤離港口!”
雷瓦爾與赫爾辛基城內,驚恐的人們尖叫著四散奔逃,遠方不斷傳來的炮火轟鳴,交織成了一曲令人絕望的哀歌。
“城市都燃起了大火,波羅的海艦隊究竟在幹什麽!”
“難道那些家夥隻知道保護彼得格勒,向拉斯普京獻上妻女,卻不管我們的死活?!”
當雷瓦爾與赫爾辛基在德國艦隊的炮火中熊熊燃燒,愛沙尼亞人與芬蘭人的憤怒不再僅僅針對侵略者,他們的怨恨直指無能的俄羅斯帝國與昏庸的沙皇。
既然他們根本不打算保護我們,我們又為何要甘願屈服於俄羅斯的統治?
長期以來對俄羅斯壓迫的不滿,在芬蘭與波羅的海三國各地迅速發酵。而察覺到局勢愈發不妙的俄羅斯政府,也終於開始焦躁不安。
“德國波羅的海艦隊竟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在彼得格勒眼皮底下橫行,波羅的海艦隊到底在幹什麽!”
“以我們的波羅的海艦隊戰力,對付德國艦隊並非不可能!為何還要畏縮不前?”
雪上加霜的是,麵對德國波羅的海艦隊接二連三的挑釁,俄羅斯貴族的自尊心也瀕臨崩潰。他們不斷向海軍施壓,要求對帝國海軍的羞辱予以反擊。
如果說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主力已被海神拖入海底也就罷了,可在貴族們看來,眼下的波羅的海艦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
事實上,他們的說法也並非毫無根據——由於當年沒有被卷入對馬海戰,波羅的海艦隊依然保持完整戰力,而隨著旅順的歸還,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一部分艦隻也被重新調配至波羅的海。
更何況,在腓特烈級戰艦熱潮的帶動下,俄國的甘古特級(Гahгyt)戰列艦建造進度加快,部分已投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
從表麵上看,波羅的海艦隊已足以自稱俄國最強艦隊,麵對德國的波羅的海艦隊,一支與己方規模相當的敵軍——他們完全可以一戰。
“埃森上將!我那該死的表親在我家門口耀武揚威,難道我們就不能讓艦隊出擊?!”
“絕對不行,陛下!這隻是德國海軍的圈套,目的就是引誘我們的艦隊離開喀琅施塔得!”
然而,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司令尼古拉·奧托維奇·馮·埃森(hnkoлa?no?ttoвnчфohЭeh)仍然堅決反對出擊。
當然,埃森也無比想給那些在芬蘭灣肆意妄為的德國艦隊一個狠狠的教訓。
畢竟他一向以攻勢強硬著稱,曆史上的他甚至指揮過《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的主角高爾察克,讓其趁夜在基爾和但澤附近布設水雷,給予德國海軍極大的騷擾。
“可就算戰力看起來相當,戰艦的‘質量’也不可能相提並論啊!”
埃森並不像那些隻會空喊口號的俄國貴族那麽愚蠢。
他是俄軍在一戰中屈指可數的優秀海軍將領之一。
雖然這個評價的含金量並不算太高,畢竟,俄國海軍在整個一戰期間幾乎毫無建樹。
但不管怎樣,在埃森看來,德國艦隊的行動再明顯不過,就是想把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引出喀琅施塔得。
而一旦成功將他們引出,結局也已注定。
那就是——決戰!
艦隊與艦隊正麵碰撞,以暴力與火力徹底摧毀對方的殊死搏鬥。
“而在決戰中占優勢的——是德國海軍!”
海戰的勝負,從來不僅僅取決於艦艇的數量。
質量,才是關鍵。
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規模或許與德軍相當,但在艦艇性能、訓練水平乃至艦員素質上,完全不是對手。
更不用說,俄國的“腓特烈級”戰列艦僅有四艘甘古特級,而對方卻不僅擁有代表著超級腓特烈級的凱撒級戰列艦,還有數量眾多、航速極快的巡洋戰列艦。
正因如此,即便麵對貴族們日益強烈的施壓,埃森依然堅持按兵不動。而優柔寡斷的尼古拉二世,也因埃森的強硬態度而再次陷入決策癱瘓,遲遲未下達出擊命令。
但俄國人並不知道——
為了引誘波羅的海艦隊出港,德國海軍所準備的手段,遠不止於此......
......
海拔四千米的高空,寒風冰冷而凜冽。
氣溫低至零下十度以下。
如果不穿防寒服,轉眼就會因失溫直奔英靈殿向閻王報到。
而且在這裏也無法生火取暖。
因為如果在這種地方點火,不僅會暴露目標,稍有不慎,還可能瞬間被大火吞噬,最終化作一顆在天際逐漸隱去的晨星。
“距離抵達彼得格勒還有多久?”
“還有兩個小時!”
“也就是說,我們會在早上七點抵達。剛好是把俄羅斯人從美夢中喚醒的好時機!”
“哈哈哈哈哈!”
不過即便沒有爐火,這群天空的戰士們,依舊燃燒得比任何時候都要熾熱。
“真遺憾,沒機會看到那些伊萬佬看到我們美麗小姐時的表情了。啊,如果能抽根煙,心裏多少還能好受點。”
“除非你想在俄羅斯的高空被燒成灰,否則就忍到返航吧。”
“嘖,我知道了。喂,小子,唱首歌來聽聽。”
被前輩毫不留情地點名,年輕的飛行員露出為難的表情。
他會的歌不多,一時之間不知該唱什麽才好。
就在這時,他腦海中浮現出不久前在廣播裏聽到的一首歌。
“今天我們要唱一首歌,要喝一杯冰涼的葡萄酒(heute wollen wir ein liedlein singen, trinken wollen wir den kuhlen wein)。”
“哦哦?”
歌聲在寂靜的高空迴蕩,引來老兵們的驚歎。
他們也聽過這首歌。
這是一首為即將奔赴東部戰線的士兵們創作的宣傳歌曲,最近在陸軍和海軍之間廣為流傳。
“然後我們要一起舉杯,因為我們即將分別,即將分別。”
士兵們笑著,跟隨年輕飛行員一同高唱。
這首歌,正是為他們而作。
“請伸出你的手,把你的白皙雙手交給我。”
他們唱著歌,思念著遠方的戀人。
想著在家等待他們的家人。
“再見,我的愛人。再見,我的愛人。請好好保重。因為我們必須出發,必須出發。”
他們繼續劃破風雲,向前飛去。
“必須出發,前往俄羅斯,俄羅斯!(denn wir fahren gegen rusnd, rusnd)!”
朝著俄羅斯的心髒——彼得格勒,進發!
......
轟——
“呃......親愛的?你有沒有聽到什麽聲音?”
“唔,我沒聽到啊。”
1913年8月25日,距坦能堡戰役結束不久。
剛剛從冬宮的床上醒來的尼古拉二世撓了撓頭,對妻子亞曆山德拉皇後的疑問露出一臉茫然。
“可能是你在夢裏聽錯了吧。”
畢竟,這裏是聖彼得堡——不,現在應該稱作彼得格勒,遠離前線,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可惡,一想到前線的事就又來氣。”
“冷靜些。拉斯普京不是說過,憤怒對身體無益嗎?”
“抱歉,阿麗克絲,讓你擔心了。”
尼古拉二世向妻子道歉,但想到戰局的慘狀,仍是不禁歎息。
就在幾天前,他才得知震驚全俄的噩耗——薩姆索諾夫的第二集團軍幾乎毫無抵抗地全軍覆沒。
二十萬,整整二十萬大軍。
短短一天之內,灰飛煙滅。
哪怕是向來寬厚的尼古拉二世,也無法接受這樣荒謬的慘敗。
“那西北方麵軍司令日林斯基到底在幹什麽?”
“日林斯基的說法是,薩姆索諾夫請求增援時已為時過晚,等他派出援軍,一切都已無可挽迴。”
當然,真正遲緩的並非薩姆索諾夫,而是日林斯基。
但薩姆索諾夫已死,死者無言。
“好在,倫寧坎普的第一集團軍仍在。他正在組織防禦,以阻擋德軍的攻勢,或許陛下可以再觀察一陣。”
“唉,好吧。”
麵對俄軍總司令、自己的堂兄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的勸慰,尼古拉二世沉重地歎了口氣,點頭同意。
隻是,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他的期待再次被徹底擊碎。
“加利西亞的戰況如何?”
“是!尼古拉·伊萬諾夫將軍率領的西南方麵軍已順利控製加利西亞,並將赫岑多夫指揮的奧匈帝國軍隊逼退至喀爾巴阡山脈。”
在坦能堡慘敗的陰影下,這無疑是一條令所有將領暫時鬆口氣的好消息,如同幹涸沙漠中的甘泉。
盡管不安依舊揮之不去。
“據報告稱,德軍第七集團軍已抵達加利西亞支援奧匈軍隊,不會再重演東普魯士的慘劇吧?”
“當、當然不會,陛下。伊萬諾夫將軍可是您與皇後都深信不疑的將領。”
“嗯......確實,伊萬諾夫還算可靠。那麽,加利西亞戰線就交給他吧。”
聽到沙皇的這句話,眾將領總算鬆了口氣。
不過,尼古拉二世夫婦之所以信任伊萬諾夫,並非因為他能力出眾,而是因為他是他們最信賴的拉斯普京的追隨者。
“真是令人焦灼的局勢啊,阿麗克絲。雖然伊萬諾夫在加利西亞取得進展,但其他戰線卻遠不如意。”
“別擔心。這一切都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終究會雨過天晴的。”
“希望如此吧。”
聽著皇後的安慰,尼古拉二世輕輕握住她的手,仿佛真心期盼著這一切能如她所言那般過去。
但就在這時——
轟隆———!
“呃啊?!”
“呀啊!”
隨著一陣劇烈的震動,整座皇宮都搖晃起來。
尼古拉二世連忙扶住差點跌倒的皇後,慌亂地唿喚侍從。
“亞曆山大?亞曆山大!到底發生了什麽?!”
“陛下,恕我冒犯!”
“禁衛隊長?”
然而,推開寢宮大門的並非皇帝的侍從,而是神色凝重的禁衛隊長。
“亞曆山大呢?你怎麽會在這裏?”
“現在沒時間解釋了!陛下,您必須立刻轉移到安全地點!”
“什麽?到底出了什麽事?!”
“這......這......”
禁衛隊長張了張嘴,似乎不知該如何描述眼前這前所未聞的事態,最終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
“是空襲,陛下。”
“什麽?空......空襲?!”
“是的,陛下。德軍的飛艇已出現在彼得格勒上空,帝都正在遭受德軍轟炸!”